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歷史和藝術的態度推進城市建設

創造歷史和藝術的態度推進城市建設

發布時間:2021-08-07 07:00:10

1. 用公共關系的理論評價一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啟示

2000多年前,一個西方古國創辦奧林匹亞競技會,拉開了人類尋夢的序幕。100年前,一個東方弱國仰天長嘆,夢追奧林匹克。2008年,北京踏著29個足印,演繹「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當「鳥巢」里的聖火再次點燃人類激情,放飛人類夢想的時刻,橄欖枝綻放出染綠世界的新芽。

一、北京奧運會演繹世界之夢

同一個夢想——用奧林匹克精神牽手世界

19世紀末葉,被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提出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夢想。歷經風雨百年,現代奧林匹克超越了體育運動本身,成為人的體質與心靈、精神與品質、力量與意志均衡和諧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

「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是奧林匹克的宗旨,也是奧林匹克運動追求的目標。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團結、友誼、和平的精神,對人類有著崇高的感召力。在這里,差異成為促進人們互相交流的動因,矛盾成為互相學習的動力。2001年,當北京作為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接過五環旗的時候,註定這座城市將聳立一座象徵奧林匹克大家庭空前融合的豐碑。在這座豐碑上,大寫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昭示著北京用奧林匹克精神牽手世界。

「同一個夢想」記載著華夏子孫問天的渴望,記載著中華體育健兒孑然一身步履奧運的足音,記載著中國軍團蒙特卡羅申奧失利後的堅強,記載著13億人民「給北京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的心聲。正如國家主席jt.h所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生動反映了北京奧運會宗旨。這個口號表達了我們的真誠願望,就是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譜寫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新篇章,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同一個夢想」訴說著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意願,向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發出心靈的呼喚和強烈的精神感召。全球1萬多名運動員厲兵秣馬,匯集在東經116度、北緯40度的坐標上;世界3萬多記者湧向北京,奔波在激情飛揚的城市中;兩萬多名各國志願者大軍,奉獻在五環旗下;國際奧委會大家庭的204個成員在聖火前留下了曠世空前的「全家福」。

同一個世界——用時代語言對話世界

7年前,北京提出了「新北京、新奧運」的主題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並於2005年提出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北京奧運的主題、理念和口號,反映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獨特理解,體現著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當閃耀人類文明之光的奧林匹克與走過五千年歷史的東方古國相遇時,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積極探索與實踐,迸發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形成了展示時代大趨勢的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北京用時代的語言對話世界,世界用同樣的感受回應北京。

人文奧運理念將古老中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價值思索,與「團結、友誼、和平」的現代奧林匹克精神對接,揭示了奧林匹克精神蘊含的深厚人文底蘊。人文奧運理念的提出,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創造人文環境的標桿,在奧林匹克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追尋綠色、承諾綠色、實現綠色,彰顯著13億中國人民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倡導和爭作貢獻的境界。作為一種戰略選擇,綠色奧運的承諾與踐行不僅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獻上了一份厚禮,而且引領著北京乃至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方向;作為一種生存智慧,一個佔世界人口1/5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選擇了綠色之路,必將深刻地影響世界發展的進程。北京奧運會展現出的綠色,不只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科技是人類發展的引擎。奧運發展史同樣也是一部科技成果在體育運動中逐漸滲透與應用的歷史。北京依靠科技的魅力打造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把智慧奉獻給了人類。籌辦7年,北京在諸多領域,展示著中國創造,催生著億萬國人的創新意識。

從申辦成功到全力籌辦,從莊重承諾到努力踐行,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從無形到有形,帶來了北京的成長、中國的進步,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奧運會。

二、北京奧運會成就美好追求

經歷了百年之旅的奧運會,在人類開啟新世紀大門的時候,選擇了東方的中國。全世界幾十億雙眼睛通過北京奧運會的信息傳播,共同感受到了古老中國和現代中國的非凡魅力。

北京奧運展示了發展的中國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圓夢,是一個古老國度由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見證;是一個民族大家庭命運變遷的縮影。中華兒女曾想用自己的心靈叩開奧林匹克的大門,曾想用自己的身軀挑戰人類的競技,然而這一切,卻因國運的衰敗飽嘗了切膚之痛。

國運興,體育興。20世紀下半葉,奧林匹克運動會迎來了一個從屈辱中站起來的巨人。1952年,世界人民看到了飄展在赫爾辛基奧運村裡的五星紅旗;1984年,就在52年前劉長春孤身走進的那座城市、那個體育場,200多名中國奧運健兒帶著一個東方大國的嶄新面貌在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昂首;2001年,當薩馬蘭奇那定錘之音在莫斯科清朗敲響,北京徹夜歡騰,中國徹夜無眠;2008年8月8日,當雄偉壯觀的「鳥巢」燃起熊熊奧運聖火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一個走過59年建國的光輝歷程,走過30年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的人民共和國,釋放出和平發展的巨大能量!

和平發展的中國,讓華夏兒女揚眉吐氣!和平發展的中國,讓世界人民分享歡樂!

北京奧運展示了開放的中國

開放的北京迎奧運,北京奧運會的大舞台超越了種族、超越了文化、超越了制度,不僅使中國張開臂膀去擁抱世界,更使中國敞開心扉容納世界。

多方位、寬領域地開放辦奧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從未有過的零拒絕采訪,全社會向媒體開放,這是中國的自信和坦然:博採眾長辦奧運,吸收全人類的智慧,使用全世界的人才,共同演繹國際水準的奧運盛典;虛懷若谷辦奧運,學習國際社會的成熟經驗,吸納有識之士的獨到見解,北京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彰顯自己的特色,彰顯自己的水平;考試大提供海納百川辦奧運,笑對分歧、笑對偏見、笑對非難、笑對碰撞,雍容大度、恢弘氣度,開放的中國贏得國際尊重。

北京奧運展示了誠信的中國

北京奧運會從申辦、籌辦到舉辦,向世人展現出一個講信譽的大國形象,一種言必信、行必果的民族品格: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建設高水平的比賽場館群、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網、完美的奧運村、一流的媒體傳播平台、最先進的通訊網路系統……7年艱辛,7年拼搏,北京如期兌諾。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空氣質量,提供道路保障,完善城市管理……7年探索,7年奮力,北京依然如期兌諾。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將把奧林匹克聖火傳遞到世界之巔。2008年5月8日,珠穆朗瑪峰見證了奧運聖火的到來。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實施《奧林匹克教育與交流計劃》、《奧林匹克文化計劃》,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在13億中國人民中廣泛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在4億青少年中進行奧林匹克教育、讓奧林匹克志願精神在中國綻放絢麗的光彩……

7年多的籌辦歷程,16天的賽事盛典,世人看到了中國的誠信,體驗了中國的誠信,堅信了中國的誠信。

北京奧運展示了創新的中國

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需要創新,北京致力於在創新中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

文化創意點亮中國特色:中華民族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開幕式;極富中國文化魅力的奧運會徽「中國印」、奧運吉祥物「福娃」、奧運火炬「祥雲」、奧運獎牌「金鑲玉」,無不閃耀著藝術創新的靈光。科技創新支撐北京奧運:一個個創新的靈光放射著「科技奧運」的內涵,更彰顯出一個蓄勢待發、充滿創新靈感的中國。

北京奧運展示了奉獻的中國

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和理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得到了一次空前廣泛的傳播和普及。7年間,奧林匹克詞彙在中國家喻戶曉,奧林匹克精神在13億人民中發揚光大,奧林匹克行動在男女老幼中蓬勃展開。如果說,北京奧運會賽事舉辦獲得圓滿成功,是一個偉大民族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應有貢獻,那麼,奧林匹克精神在一個偉大民族中如此空前的深入人心,則是一個偉大國家對奧林匹克事業作出的非凡貢獻。

回首奧運之旅,人們看到北京奧運會在鋪就成功之路上,不僅打造了體育運動的新文明,同時打造了一座城市的新文明。這是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結下的碩果,也是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巨大推力做出的最好詮釋。7年前,中國在北京申奧報告中說到,「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造歷史」。世界選擇了中國,中國豎起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三、北京奧運會啟迪中國未來

2008年8月24日,隨著奧運聖火的緩緩熄滅,舉世矚目的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落下了帷幕。北京奧運會的非凡成功,傾倒了無數熱愛奧林匹克的人們。盛典的狂歡漸漸冷靜,深入的思考隨之頓生。

啟示一:北京奧運的舉辦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奧運百年夢圓的歷程,是一部記錄中國百年悲喜的史書。在這里,人們讀到了國運興衰給一個民族帶來的悲歡。今天,人們既是在為北京奧運會的勝利鼓掌,也是在為一個國家的百年夢圓歡呼。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在中國Communistparty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不懈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並成功地開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正是新中國59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全面進步與發展,為北京奧運會的申辦、籌辦和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撐。人們通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將更加堅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目標的決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又好又快發展的眼光、思路、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才能實現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而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我們對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最深刻的領悟。

今天,面對世界一片的喝彩,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清醒的頭腦。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能在世界的競爭中上演「龜兔賽跑」的悲劇;中國依然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在實現現代化的征途中「功虧一簣」。我們任重而道遠。

啟示二:北京奧運的魅力緣於以人為本

奧林匹克運動之神聖,在於它包含了人類對自身發展的一種追求,一種人文關懷。北京奧運會提出的「人文奧運」理念,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的深刻體現。

北京奧運會以人為本體現在尊重人、服務人、依靠人。

人們看到也體驗到,傾倒世人的「鳥巢」,不僅有奪人眼球的壯美身姿,更有一顆「尊重人」的心。「鳥巢」內沒有一根立柱,賽場內不論哪個座位與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距都在140米左右,使所有觀眾在觀看比賽的同時,感到了一種平等的待遇。

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人性化的「V」字形創意,將觀賽席設在兩旁和後方,觀眾既能看到射箭的全過程,又能感受安全的保障。

百萬農民工為建設奧運場館揮汗北京,工程結束後,「中國奧運工程建設者紀念章」掛在了他們的胸前,一些人的名字被鐫刻在功勞碑上……

北京奧運會無論硬體建設還是軟環境建設,都努力去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愛,緊緊依靠人的參與,使人人分享奧運的成果。這是一屆真正意義上的「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也「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運動會。

啟示三:北京奧運的成功系於統籌兼顧

舉辦奧運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整個籌辦過程中,北京市委、市go-vern-ment和北京奧組委始終堅持了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保證了重點工作和各項工作整體發展、協調並進。

奧運會籌辦進入攻堅階段的時候,南方雨雪肆虐、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北京市委、市go-vern-ment在party中央領導下,胸懷全局、統籌安排,妥善處理主要工作和全局工作的關系,全力以赴支援抗災重建,有條不紊籌辦奧運,做到了援助災區和辦好奧運兩不誤。

北京奧運會在場館建設和布局上,充分考慮賽事使用便利和賽後長久利用的關系,與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相協調,將一些新建的體育設施規劃在運動場館比較少的西部地區,形成了西部場館群;將6座場館安排在大學校園內,便於賽後向廣大師生和周邊居民開放,很好地處理了當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北京奧運會採用了一城主辦、多城協辦的格局。北京奧組委發揮各地資源優勢,統籌兼顧地區之間、北京與其它城市之間的關系,讓更多的城市和民眾直接參與到北京奧運會中來,推動這些城市的體育運動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推進北京與這些城市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把北京奧運會真正辦成全國人民的盛會。

在北京奧運會申辦、籌辦、舉辦的全過程中,北京奧組委妥善處理與國際奧委會和其他國家地區的關系,始終遵循奧運會的有關規則規定,始終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指導幫助,始終堅持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流溝通,及時化解籌辦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分歧矛盾,使北京奧運會成為有80多個國家元首、go-vern-ment首腦和王室成員出席,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參加的歷史上最盛大的奧運會。

讓今天告訴未來。輝煌的北京奧運會,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中國,延伸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增添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

2. 從地質文化角度推進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設

呂金波

(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北京 102206)

摘要 北京是世上罕見的具有山區、平原和盆地的城市,兩大山脈(燕山和太行山)交匯之地,兩大古代人類工程(長城和大運河)交匯之地。目前,北京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6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建議將溫榆河—大運河沿線作為未來北京發展的中心線。

關鍵詞 地質文化 世界城市 長城與大運河交匯 溫榆河—大運河規劃中心線 北京

北京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6個世界文化遺產地。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元大都和明北京對世界的影響深遠,這些都與北京的地學背景有關系。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與世界地質公園分布見圖1。

圖1 北京世界文化遺產地與世界地質公園分布圖

北京位於北緯40°,東經116°附近,是世界上少有的燕山與太行山兩大山脈交匯之地,少有的長城與大運河兩大古代人類工程交匯之地,少有的具有盆地、山地和平原的城市,少有的具有鐵礦、煤礦和地熱的城市。最高峰門頭溝區東靈山,海拔2303m,最低通州區柴廠屯,海拔8m,高差達2295m。西山產煤,北山產鐵,盆地和平原產地熱。最明顯的地學特徵為維理士描述的山前「北京灣」,「北京灣」東南口為永定河、溫榆河和潮白河形成的北京平原,永定河從西山流出,潮白河從北山流出,中間的溫榆河由西北部山區分水嶺內水系匯集而成。

1 對地質文化概念的理解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人類(以非洲查德的托麥人Toumai為例)最多有700萬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僅有5000年的歷史,人類史與地球史相比約等於零,太短了。所以人類文化必須納入到地球這本大書中去解讀,解讀地質大書與人類文化的關系稱為地質文化。

地質文化研究的是地質與文化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核心就是地質現象對人心理產生美的作用。美是人類特有的感覺,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裸露的歷史遠比穿衣的歷史長得多,出現了以古希臘為代表的裸體藝術,人類對自身器官的欣賞由來已久,文學作品幾乎是人類自畫像的描述,地質景觀的擬人化是地質文化研究的對象。人類進入文明後,達到了孔子所說的: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喜歡高山大川是對男性美欣賞的結果,喜歡江河湖海是對女性審美的結果,喜歡植被是古人類對毛發欣賞的物化,喜歡洞穴是對人類最早家園的依戀。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對高山流水和諧美感的贊譽。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對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歌頌。

以地質為基礎、以文化為目標、以美學為對象,推進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設,是地質文化學科建設在北京的具體體現。

建議成立地質文化研究會,宣傳46億年地球史對5000年人類史的作用,從現代地質學角度弘揚中國古代的科學著作(如《山海經》、《水經注》和《徐霞客游記》);從地質學角度開啟對四大名著的研究(如黛玉為炭質頁岩,桃源結義在拒馬河洪積扇溢出帶涿州,水簾洞為岩溶洞穴、花石綱為經岩溶作用的石灰岩運輸);凸顯名山大川的地質科學內容(泰山為太古宙變質岩,黃山為燕山期花崗岩,峨眉山為玄武岩),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地質公園(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桂林岩溶)。

2 北京是中國地質文化的搖籃

北京是中國地質文化的搖籃,誕生了「震旦系」和「燕山運動」等中國特有的地質學術語,培養了兩位總理(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翁文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溫家寶),成就了影響青年毛澤東的地質學家楊鍾健,豎起了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李四光,走出了眾多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地質文化影響了共和國的締造者。1921年9月29日,時年28歲的毛澤東同志給住在北京三眼井胡同的楊鍾健寫信,申請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楊鍾健研究過馬蘭黃土,對周口店猿人遺址沉積物(①—⑩層)進行過劃分,時為「少年中國學會執行部主任」。

共和國締造者指導了中國地質工作的方向。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出訪蘇聯,在莫斯科接見中國留蘇學生代表,並題詞:「開發礦業」。

3 長城與大運河兩大古代人類線性工程在北京交匯

長城長約6000千米,按照緯向展布於中國北方的山脈中,是世界上最長的牆。京杭大運河長約1794千米,按照經向展布於中國東部的平原上,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兩大工程一緯一經交匯於北京,體現了剛柔相濟之美,增添了北京世界城市的內容。

3.1 長城

長城沿著緯向,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約6000千米,橫跨中國北方7個省、市、自治區,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牆,體現了陽剛之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2 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沿著經向展布於中國東部2市4省,全長約1794千米,有2500多年的歷史,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是世界上最長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體現的是陰柔之美。雖然大運河尚未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掩蓋不了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力。

北運河上游稱溫榆河水系,即發源於十三陵盆地的東沙河、關溝的北沙河、寨口的南沙河和玉泉山的清河。地質上處於潮白河洪積扇與永定河洪積扇的交匯處,兩個洪積扇的溢出帶水源豐富,成就了京杭大運河的最北段,是大運河的起點。

4 北京是第一個具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

2006年9月17日,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Belfast召開的第2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房山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使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個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的首都城市。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與門頭溝、石景山、海淀和昌平等山區並稱為中國地質工作的搖籃。1867年,美國學者Pumpelly R.發表了第一篇有關中國地質的論文[1],1882年德國學者Richthofen F.V.提出了「震旦系」地層名稱[2]。1918年瑞典人J.G.Andersson發現了周口店園區,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洞穴碎屑堆積物中發現了第一顆完整北京猿人頭蓋骨。

地質公園北部大石河流域有百花山-白草畔園區、聖蓮山園區和石花洞園區。大石河源頭的堂上村誕生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曲,大石河北岸煤層之上為侏羅紀火山岩構成的亞高山草甸景觀百花山-白草畔園區,大石河北岸煤層之下為北方罕見的小型岩溶盆地景觀——聖蓮山園區。石花洞園區發育岩溶洞穴群,洞層最多(8層),裂隙滲透水沉積的石盾最多(200多個),為世界之最;毛細滲透水沉積的石毛(銀狐)稀有,滴水沉積的石筍疊置關系和微層理明顯,流水沉積的石旗美麗,池水沉積的月奶石發育好,有被鈣華掩蓋的唐代題字,有《水經注》中記載的孔水洞[3]

地質公園南部拒馬河流域有白石山園區、野三坡園區、十渡園區和雲居寺-上方山園區。拒馬河源頭的白石山園區發育大理岩峰叢地貌,野三坡園區發育岩溶峽谷地貌,十渡園區發育華北地區最為典型的房山地貌(新近紀石林與第四紀岩溶陡壁的組合形態)[4]。石門花崗岩體的熱力變質作用,烤白了高庄的漢白玉大理岩,成為紫禁城、明清皇陵和皇家園林的唯一石料區;烤白了雲居寺-上方山園區所在的雲帶山,故有雲水洞、雲居寺之名[5]

5 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的地質背景

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長城、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和明十三陵。挖掘這些遺產的旅遊地學背景,對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有深遠的意義。

5.1 長城(北京段)

長城北京段東起金山嶺、中過慕田峪、西至八達嶺,地質構造托起了長城,體現了陽剛之美,使得長城(北京段)沿線最為壯觀。

登上金山嶺,你會發現長城內外無論山嶺,還是河流,都是東西走向。長城腳下的沉積岩層,長城南側的火山岩和古北口侵入岩體,也都是東西向延長的,這是因為本區為印支東西向構造帶的組成部分。

慕田峪長城呈西北—東南走向,1.5億年前形成的長圓閃長岩體使得東南長城低緩。越過16號敵台後,12.2億年前形成的霧迷山組硅質條帶白雲岩使得長城腳下岩石變得陡峭,直上牛犄角,高差達500米。

八達嶺海拔1015米,地質背景為花崗雜岩,岩石上的長城最為雄偉。八達嶺地區為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包括侵入體120個,出露面積540.45平方千米。在八達嶺城關拐角處的岩壁上,一條基性岩脈沿山而下,恰似一條青龍,故名「青龍橋」。

長城沿著緯向,隨著火成岩體上下起伏,達到了自然與人類工程完美統一的效果。

5.2 故宮

故宮是北京城區的中心,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禁城的名稱借天空的紫微星壇而來,體現了天子居中的思想。故宮西靠中南海,南臨通惠河,是在元大都高梁河之陽修建的,地質上位於永定河沖洪積扇的中部。

5.3 周口店 「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個園區,體現了人類最早的家園,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洞穴,沿著馬家溝組灰岩走向發育,裴文中和賈蘭坡各發現3顆猿人頭蓋骨。周口店猿人的發現結束了自19世紀末荷蘭軍醫E.Dubois發現爪哇猿人以來,猿人是人還是猿的爭論,確立了猿人在人類演化史中的地位。

5.4 頤和園

頤和園以萬壽山為中心,佔地2.9平方千米,其中湖泊面積約佔3/4,體現了剛柔相濟的湖光山色,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萬壽山的造景岩石為堅硬的紅廟嶺組砂岩,是在距今2.4億年前的二疊紀形成的,形成了萬壽山的山色。

昆明湖底部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石灰岩含水層,遇到萬壽山二疊紀紅廟嶺組砂岩的阻隔,極易形成泉水,形成了昆明湖的湖光。

1996年12月28日,昆明湖進行了240年以來的第一次清淤,通過取樣研究獲知,昆明湖水起始於3500年前,3000年前穩定成湖,水生植物開始繁衍,公元1750年前屬於天然湖泊。1750年對湖區進行開挖,形成了今日的景觀,湖水的面積和深度增加了1倍,湖區從此變為人工湖[6]

5.5 天壇

天壇體現了中國人的宇宙觀,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天壇位於北京城東南,地質上處於永定河洪積扇的溢出帶,地下水的流動速度減緩,水源豐沛,溢出地表,所以在天壇的東面形成了龍潭湖,北面形成老舍描寫的《龍須溝》,西面建設天橋。濕地般的地質環境為建造天人合一的天壇創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條件。

5.6 十三陵

明清皇家陵寢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死觀。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按照地靈獸說,十三陵後靠為玄武,盆地南面的紅泥溝龍虎台(中更新世黃土)為朱雀,西面的卧虎山為白虎,東面的龍山為青龍。東面的龍山為元古宇龍山組的命名地,形成了突出的龍脊。1934年,張文佑在龍山東坡的石灰岩中發現了三葉蟲化石,把這套灰岩作為寒武系的底部,建立了華北顯生宙的第一套地層「昌平組」[7]。西面的卧虎山岩石為元古宇霧迷山組白雲岩,含有大量的硅質條帶,白雲岩風化後顯出白色條帶,看起來很像虎皮紋。

6 古代北京曾為世界城市的證據

古代北京曾為世界城市的證據有三,即,馬可波羅描述的元大都,鄭和下西洋傳播了以北京為首都的中華文化,哥倫布首次西航時曾攜帶致中國北京大汗的國書。

6.1 馬可波羅描述的元大都

《馬可波羅游記》第二卷,把元大都稱為汗八里(Kanbalu,突厥、蒙古語,帝城)。書中對元大都的宮殿、園林、城市、商業、人口、紙幣、石炭、天文等進行了詳細描述,使得元大都成為東西方歷史中最為輝煌的世界城市[8]

6.2 鄭和下西洋傳播了以北京為首都的中華文化

明朝的永樂皇帝定都並命名了「北京」。從永樂三年(1405年7月11日)到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一共7次下西洋,先後到達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30多個國家,最遠達非洲東海岸。

定都並命名「北京」的永樂皇帝和航海家鄭和是世界大航海時期的開拓者,鄭和船隊縱橫西洋,加強了明初中國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說明當時的北京對亞洲和非洲的影響巨大。

6.3 哥倫布首次西航時曾攜帶致中國北京大汗的國書

哥倫布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中國。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先後4次遠航(1492—1504)到達了美洲大陸,誤認為到達印度,形成了「印第安人」的錯稱。

現藏西班牙巴塞羅那阿拉貢王室檔案館內的拉丁文手稿,包括1492年簽發的通行證(Salvoconctos)和王室介紹公函(La Carta de comendaticia)2個文件。通行證書寫:「我等現派遣哥倫布率快帆艇三艘,取海路駛向諸印度地域……」。王室介紹公函書寫:「自我等某些臣民及其它來自貴國之人士得知……」的下文,正是《馬可波羅游記》中有關中國的話,是哥倫布反復向西班牙王室宣傳「大汗契丹」的情況,因此,王室介紹公函就是哥倫布在《航海日記》中所說的致中國大汗的「國書」。

根據年代考證,筆者認為,這位中國大汗就是明朝弘治皇帝朱祐樘,即葬在明十三陵泰陵的明孝宗,說明北京在明朝中期對歐洲影響巨大。

7 溫榆河—大運河為未來發展中心的建議

構成北京發展的地學要素為「北京灣」和「溫榆河—大運河」。北京從古至今一直沿著南北中軸線建設,北京要建設世界城市,應該以地學為背景,實現科學發展觀。未來若以溫榆河—大運河為發展中心,一方面可以保護西部古都風貌,發展東部新型經濟區;另一方面依託華北大平原,將環渤海經濟區連為一體。向西可以連接歐亞大陸,向東溝通環太平洋諸多國家,將北京建設成為發展空間廣闊的世界城市。

參考文獻

[1] Raphael Pumpelly.Geological researches in China,Mongolia and Japan[J].1867

[2] Richthofen Ferdinand von.China[M].Berlin: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1882

[3] 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197

[4] 呂金波等.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與新構造運動的關系[J].地質通報2010,29(4):502~509

[5] 呂金波.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岩溶景觀特色[J].城市地質2007,2(3):26~30

[6] 黃成彥等.頤和園昆明湖3500 余年沉積物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7] 張文佑.中國北部震旦紀與寒武紀地層之分界問題[J].國立北京研究院院務報1935,6(2)

[8]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M].北京:外文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 要用創造歷史和藝術的態度推進城市建設是什麼意思 –

一座城市是一地方的名片,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上,要有歷史的眼光,讓城市建設得厚重,有文化品位;在建築風格上,要有獨特的風格,用藝術的構想,把每幢建築都設計成一座藝術樣式。

4. 2018國考申論寫作怎麼擬定文章標題

一為「信」,准確貼切。忠於題目要求和材料主題,用語准確,切合身份,確定立意。二為「達」,表達清晰簡練。觀點要清晰,邏輯要清晰,詞句要簡練。三為「雅」,文采生動。以感情打動人,以氣勢鼓舞人,以道理說服人。
下面以真題為例,華圖教育與大家交流如何具體應用。
【真題】給定資料八提出「用創造歷史和藝術的態度推進城市建設」,請深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章。(40分)
要求:不拘泥於「給定資料」;觀點明確,層次清楚,語言流暢;不少於1000字。
第一要訣:信--准確貼切。將材料主題和題目要求進行剖析,確定文章立意。
首先,梳理材料,確定材料的主題:材料一:河北蔚縣剪紙藝術的發展特色;材料二、三:河北張家口市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材料四:河北邯鄲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材料五:浙江烏鎮打造文化小鎮的過程;材料六:江蘇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材料七:學者J論證文化是城市核心競爭力;材料八:河北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周本順論述文化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綜合以上八則材料,得出材料的主題--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城市發展。
其次,我們來看題目要求:「用創造歷史與藝術的態度來推進城市建設」。
回到這句話所在的材料八,便可得到:歷史指的是文化的延續,創造歷史就是保護、傳承、創新文化精神;藝術指的是文化的凝練,藝術的態度就是尊重文化、挖掘文化、宣傳文化。
綜合材料主題和題目要求,確定文章立意:通過對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尊重、挖掘、宣傳等來推進城市建設。
第二要訣:達--清晰簡練。將文章立意用簡練的語言清晰表達出來,如加強文化建設,推進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建設,亟需文化保護、傳承、創新;推進城市建設,從尊重、挖掘、宣傳文化開始。
首先,用合並同類項的方法進行歸納概括。將文章立意用簡練的語言清晰表達出來,使其觀點明確。例如:將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尊重、挖掘、宣傳等內容合並成文化建設,或者將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合並加工成文化的「三部曲」、「三支筆」、「三板斧」等等。
其次,用連接詞將標題的主題和角度進行加工潤色。例如:加強文化建設,推進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建設,亟需文化保護、傳承、創新;推進城市建設,從尊重、挖掘、宣傳文化開始;文化建設是推進城市發展的引擎等等。
第三要訣:雅--文采生動。將簡練的標題賦予文采,使之生動。
首先,用修辭手法進行加工。例如:以文化之筆,繪就城市發展「新藍圖」;奏響文化號角,譜寫城市發展「新篇章」;做好城市發展這篇大文章,文化建設是關鍵;城市文化建設「三部曲」--保護、傳承、創新。
其次,用理論政策進行加工,使之有深度。例如:鑄造新型城鎮化之魂,聚焦城市文化建設;讓「鄉愁」成為城鎮化進程中的「最美」;打造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新常態」。
綜上所述,擬寫標題的「三字訣」--信、達、雅,是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方法,初步實現了標題擬寫的步驟化與具體化。掌握此法,一以貫之,假以時日,必有所成。

5. 試述北京奧運會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啟示

2000多年前,一個西方古國創辦奧林匹亞競技會,拉開了人類尋夢的序幕。100年前,一個東方弱國仰天長嘆,夢追奧林匹克。2008年,北京踏著29個足印,演繹「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當「鳥巢」里的聖火再次點燃人類激情,放飛人類夢想的時刻,橄欖枝綻放出染綠世界的新芽。

一、北京奧運會演繹世界之夢

同一個夢想——用奧林匹克精神牽手世界

19世紀末葉,被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顧拜旦提出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夢想。歷經風雨百年,現代奧林匹克超越了體育運動本身,成為人的體質與心靈、精神與品質、力量與意志均衡和諧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

「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是奧林匹克的宗旨,也是奧林匹克運動追求的目標。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團結、友誼、和平的精神,對人類有著崇高的感召力。在這里,差異成為促進人們互相交流的動因,矛盾成為互相學習的動力。2001年,當北京作為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城市接過五環旗的時候,註定這座城市將聳立一座象徵奧林匹克大家庭空前融合的豐碑。在這座豐碑上,大寫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昭示著北京用奧林匹克精神牽手世界。

「同一個夢想」記載著華夏子孫問天的渴望,記載著中華體育健兒孑然一身步履奧運的足音,記載著中國軍團蒙特卡羅申奧失利後的堅強,記載著13億人民「給北京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的心聲。正如國家主席jt.h所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生動反映了北京奧運會宗旨。這個口號表達了我們的真誠願望,就是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譜寫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新篇章,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同一個夢想」訴說著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意願,向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發出心靈的呼喚和強烈的精神感召。全球1萬多名運動員厲兵秣馬,匯集在東經116度、北緯40度的坐標上;世界3萬多記者湧向北京,奔波在激情飛揚的城市中;兩萬多名各國志願者大軍,奉獻在五環旗下;國際奧委會大家庭的204個成員在聖火前留下了曠世空前的「全家福」。

同一個世界——用時代語言對話世界

7年前,北京提出了「新北京、新奧運」的主題和「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並於2005年提出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北京奧運的主題、理念和口號,反映了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獨特理解,體現著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當閃耀人類文明之光的奧林匹克與走過五千年歷史的東方古國相遇時,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積極探索與實踐,迸發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形成了展示時代大趨勢的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北京用時代的語言對話世界,世界用同樣的感受回應北京。

人文奧運理念將古老中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價值思索,與「團結、友誼、和平」的現代奧林匹克精神對接,揭示了奧林匹克精神蘊含的深厚人文底蘊。人文奧運理念的提出,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樹立了一個創造人文環境的標桿,在奧林匹克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追尋綠色、承諾綠色、實現綠色,彰顯著13億中國人民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倡導和爭作貢獻的境界。作為一種戰略選擇,綠色奧運的承諾與踐行不僅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獻上了一份厚禮,而且引領著北京乃至中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方向;作為一種生存智慧,一個佔世界人口1/5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選擇了綠色之路,必將深刻地影響世界發展的進程。北京奧運會展現出的綠色,不只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科技是人類發展的引擎。奧運發展史同樣也是一部科技成果在體育運動中逐漸滲透與應用的歷史。北京依靠科技的魅力打造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把智慧奉獻給了人類。籌辦7年,北京在諸多領域,展示著中國創造,催生著億萬國人的創新意識。

從申辦成功到全力籌辦,從莊重承諾到努力踐行,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從無形到有形,帶來了北京的成長、中國的進步,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奧運會。

二、北京奧運會成就美好追求

經歷了百年之旅的奧運會,在人類開啟新世紀大門的時候,選擇了東方的中國。全世界幾十億雙眼睛通過北京奧運會的信息傳播,共同感受到了古老中國和現代中國的非凡魅力。

北京奧運展示了發展的中國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圓夢,是一個古老國度由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見證;是一個民族大家庭命運變遷的縮影。中華兒女曾想用自己的心靈叩開奧林匹克的大門,曾想用自己的身軀挑戰人類的競技,然而這一切,卻因國運的衰敗飽嘗了切膚之痛。

國運興,體育興。20世紀下半葉,奧林匹克運動會迎來了一個從屈辱中站起來的巨人。1952年,世界人民看到了飄展在赫爾辛基奧運村裡的五星紅旗;1984年,就在52年前劉長春孤身走進的那座城市、那個體育場,200多名中國奧運健兒帶著一個東方大國的嶄新面貌在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昂首;2001年,當薩馬蘭奇那定錘之音在莫斯科清朗敲響,北京徹夜歡騰,中國徹夜無眠;2008年8月8日,當雄偉壯觀的「鳥巢」燃起熊熊奧運聖火的時候,人們看到了一個走過59年建國的光輝歷程,走過30年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的人民共和國,釋放出和平發展的巨大能量!

和平發展的中國,讓華夏兒女揚眉吐氣!和平發展的中國,讓世界人民分享歡樂!

北京奧運展示了開放的中國

開放的北京迎奧運,北京奧運會的大舞台超越了種族、超越了文化、超越了制度,不僅使中國張開臂膀去擁抱世界,更使中國敞開心扉容納世界。

多方位、寬領域地開放辦奧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從未有過的零拒絕采訪,全社會向媒體開放,這是中國的自信和坦然:博採眾長辦奧運,吸收全人類的智慧,使用全世界的人才,共同演繹國際水準的奧運盛典;虛懷若谷辦奧運,學習國際社會的成熟經驗,吸納有識之士的獨到見解,北京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彰顯自己的特色,彰顯自己的水平;考試大提供海納百川辦奧運,笑對分歧、笑對偏見、笑對非難、笑對碰撞,雍容大度、恢弘氣度,開放的中國贏得國際尊重。

北京奧運展示了誠信的中國

北京奧運會從申辦、籌辦到舉辦,向世人展現出一個講信譽的大國形象,一種言必信、行必果的民族品格: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建設高水平的比賽場館群、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網、完美的奧運村、一流的媒體傳播平台、最先進的通訊網路系統……7年艱辛,7年拼搏,北京如期兌諾。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空氣質量,提供道路保障,完善城市管理……7年探索,7年奮力,北京依然如期兌諾。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將把奧林匹克聖火傳遞到世界之巔。2008年5月8日,珠穆朗瑪峰見證了奧運聖火的到來。

申奧時,北京向全世界鄭重承諾,實施《奧林匹克教育與交流計劃》、《奧林匹克文化計劃》,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在13億中國人民中廣泛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在4億青少年中進行奧林匹克教育、讓奧林匹克志願精神在中國綻放絢麗的光彩……

7年多的籌辦歷程,16天的賽事盛典,世人看到了中國的誠信,體驗了中國的誠信,堅信了中國的誠信。

北京奧運展示了創新的中國

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需要創新,北京致力於在創新中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

文化創意點亮中國特色:中華民族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開幕式;極富中國文化魅力的奧運會徽「中國印」、奧運吉祥物「福娃」、奧運火炬「祥雲」、奧運獎牌「金鑲玉」,無不閃耀著藝術創新的靈光。科技創新支撐北京奧運:一個個創新的靈光放射著「科技奧運」的內涵,更彰顯出一個蓄勢待發、充滿創新靈感的中國。

北京奧運展示了奉獻的中國

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和理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得到了一次空前廣泛的傳播和普及。7年間,奧林匹克詞彙在中國家喻戶曉,奧林匹克精神在13億人民中發揚光大,奧林匹克行動在男女老幼中蓬勃展開。如果說,北京奧運會賽事舉辦獲得圓滿成功,是一個偉大民族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應有貢獻,那麼,奧林匹克精神在一個偉大民族中如此空前的深入人心,則是一個偉大國家對奧林匹克事業作出的非凡貢獻。

回首奧運之旅,人們看到北京奧運會在鋪就成功之路上,不僅打造了體育運動的新文明,同時打造了一座城市的新文明。這是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結下的碩果,也是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巨大推力做出的最好詮釋。7年前,中國在北京申奧報告中說到,「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將載入史冊,但只有一種決定可以創造歷史」。世界選擇了中國,中國豎起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三、北京奧運會啟迪中國未來

2008年8月24日,隨著奧運聖火的緩緩熄滅,舉世矚目的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落下了帷幕。北京奧運會的非凡成功,傾倒了無數熱愛奧林匹克的人們。盛典的狂歡漸漸冷靜,深入的思考隨之頓生。

啟示一:北京奧運的舉辦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奧運百年夢圓的歷程,是一部記錄中國百年悲喜的史書。在這里,人們讀到了國運興衰給一個民族帶來的悲歡。今天,人們既是在為北京奧運會的勝利鼓掌,也是在為一個國家的百年夢圓歡呼。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根本原因,是中國人民在中國Communistparty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不懈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並成功地開拓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正是新中國59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全面進步與發展,為北京奧運會的申辦、籌辦和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撐。人們通過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將更加堅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目標的決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又好又快發展的眼光、思路、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才能實現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而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這是我們對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最深刻的領悟。

今天,面對世界一片的喝彩,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清醒的頭腦。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能在世界的競爭中上演「龜兔賽跑」的悲劇;中國依然是一個比較貧窮的國家,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能在實現現代化的征途中「功虧一簣」。我們任重而道遠。

啟示二:北京奧運的魅力緣於以人為本

奧林匹克運動之神聖,在於它包含了人類對自身發展的一種追求,一種人文關懷。北京奧運會提出的「人文奧運」理念,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的深刻體現。

北京奧運會以人為本體現在尊重人、服務人、依靠人。

人們看到也體驗到,傾倒世人的「鳥巢」,不僅有奪人眼球的壯美身姿,更有一顆「尊重人」的心。「鳥巢」內沒有一根立柱,賽場內不論哪個座位與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距都在140米左右,使所有觀眾在觀看比賽的同時,感到了一種平等的待遇。

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人性化的「V」字形創意,將觀賽席設在兩旁和後方,觀眾既能看到射箭的全過程,又能感受安全的保障。

百萬農民工為建設奧運場館揮汗北京,工程結束後,「中國奧運工程建設者紀念章」掛在了他們的胸前,一些人的名字被鐫刻在功勞碑上……

北京奧運會無論硬體建設還是軟環境建設,都努力去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愛,緊緊依靠人的參與,使人人分享奧運的成果。這是一屆真正意義上的「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也「讓人民群眾滿意」的運動會。

啟示三:北京奧運的成功系於統籌兼顧

舉辦奧運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整個籌辦過程中,北京市委、市go-vern-ment和北京奧組委始終堅持了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保證了重點工作和各項工作整體發展、協調並進。

奧運會籌辦進入攻堅階段的時候,南方雨雪肆虐、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北京市委、市go-vern-ment在party中央領導下,胸懷全局、統籌安排,妥善處理主要工作和全局工作的關系,全力以赴支援抗災重建,有條不紊籌辦奧運,做到了援助災區和辦好奧運兩不誤。

北京奧運會在場館建設和布局上,充分考慮賽事使用便利和賽後長久利用的關系,與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相協調,將一些新建的體育設施規劃在運動場館比較少的西部地區,形成了西部場館群;將6座場館安排在大學校園內,便於賽後向廣大師生和周邊居民開放,很好地處理了當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北京奧運會採用了一城主辦、多城協辦的格局。北京奧組委發揮各地資源優勢,統籌兼顧地區之間、北京與其它城市之間的關系,讓更多的城市和民眾直接參與到北京奧運會中來,推動這些城市的體育運動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推進北京與這些城市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把北京奧運會真正辦成全國人民的盛會。

在北京奧運會申辦、籌辦、舉辦的全過程中,北京奧組委妥善處理與國際奧委會和其他國家地區的關系,始終遵循奧運會的有關規則規定,始終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指導幫助,始終堅持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流溝通,及時化解籌辦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分歧矛盾,使北京奧運會成為有80多個國家元首、go-vern-ment首腦和王室成員出席,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參加的歷史上最盛大的奧運會。

讓今天告訴未來。輝煌的北京奧運會,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中國,延伸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增添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

6. 通州有什麼規劃嗎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

發布時間:2017-09-29

第三節 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應當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以先進的理念、較高的標准、較好的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緊緊圍繞對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發揮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行政功能與其他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行政辦公、、文化旅遊為主導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范圍約155平方公里,外圍控制區即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進而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

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00萬人左右;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30萬人以內,就業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60—80萬人。通過有序推動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搬遷,帶動中心城區其他相關功能和人口疏解,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區40—50萬常住人口疏解。

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區主要基礎設施建設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功能節點初具規模;到2035年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


7. 老年人對奧運的看法

都很支持,畢竟老了,還有機會看到奧運會在本國開幕,當然很支持

8. 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築的保護

城市建設是不斷發展的,完善基礎設施,拆除危房,改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逐步實現城市的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把保護古建築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積極保護、恢復和重新使用現存的古建築,正確處理好舊城改造與古建築保護的關系,對於承揚歷史文化,彰顯城市個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在城市建設開發中,要特別注意避免對古建築的「建設性破壞」。勿庸置疑,現代化建設與保護歷史文物之間存在矛盾。「建設性破壞」是指,進行生產建設當中產生了負面影響,威脅甚至破壞了文物建築。文物是無價之寶,一旦毀壞就再也無法彌補,而且,它們也有直接的經濟價值,與發展旅遊關系極大。因此,要強調統籌兼顧、周密安排,在搞好建設的同時保護好文物。譬如,北京市修建二環路,建設德勝門立交橋,原計劃拆除古城牆箭樓,幸得一些專家提出了保留建議,並且幫助建設部門出謀劃策,最後得到了市政府的採納。雖然增加了一些項目投資,但保住了古建築,綜合考慮還是值得的。此外城市建設中也有適得其反的案例。譬如西安的歷史名勝小雁塔旁,蓋起了十幾層的高樓,嚴重影響了古建築周邊環境的景觀效果。北京慕田峪長城建了索道纜車,原是為方便遊客參觀,結果景觀卻被破壞。再有,在過去的古建保護活動中,各地都多少修復過一些名勝古跡,然而不掌握恰當的建築工藝和技術水平,修復甚至會顯得不倫不類,反而破壞了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因此保護古建築也不可輕易草率地修復。

我們在城市建設當中對古建築的保護並非是僵死的。時代要向前發展,城市要有機更新,人民群眾的居住和生活條件要得到逐步提高,這就要求城市建設更新是必須的進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古建築應當起到怎樣的作用呢?法國於1962年頒布的關於以「保護區」的形式開展歷史環境保護的法規《Loi Malraux》中提出,保護歷史環境的目的應當是促進城市的發展。因此,對歷史地段的保護與利用應該結合起來,為保護區煥發生機提供多種途徑,而不僅限於對歷史遺產的封存。應該利用各種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促使歷史地段合理的新陳代謝。完全保護、合理修復以及改造再利用都是可以採用的方法。由此可見,即便是在歷史地段內,針對文物建築進行的適當的改擴建或進行再利用,都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至於保護與利用的具體方式,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有這些針對建築遺產所採取的措施,都有一個對建築具體價值的分析的前提,要對建築進行分級。有些建築要採用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築可以不改變使用性質繼續利用,以便保護,有些則可以只保存外觀,而對內部進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種種途徑,都可以使古建築在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被合理地利用,使其發揮自身的效用,與現代城市開發建設良好地協調配合。

在這種配合當中,文物建築的使用功能往往會得到調整。因為文物建築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本身如同一件展品一般向後人展示了建造它的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藝術、科學等內容,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隨著歷史的變遷,文物建築最初的使用功能往往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可能會被棄置,即便繼續作為原本的某種特殊的建築類型(例如住宅、廠房等)投入使用,只能為一小部分人所利用,而沒有機會讓廣大公眾參觀和領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文物建築直接利用或改擴建為服務於社會生活的公共建築,譬如博物館、城市景觀等,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建築本身,並且使得文物建築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了活力,成為了具有良好文化品質的公眾場所,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和了解其珍貴價值,充分體現和發揮了文物建築的作用。同時對文物建築的良好利用和維護也利於其保護。

9. 巴黎的城市藝術對我們建設有什麼借鑒意義

1.保護歷史建築,留住城市的建築就等於留住了城市的歷史
2.城市的和諧和宜居比高樓大廈要重要
3.允許各種文化和群族在城市中交融
4.摩天大樓不代表現代化

閱讀全文

與創造歷史和藝術的態度推進城市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