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供應量的能力主要受什麼因素的制約
基礎貨幣發行得越多,銀行創造的的貨幣就越多。結合B項理解。 B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貨幣創造的倍率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倒數。例如,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那麼,1塊錢紙幣實際上發揮了50塊錢的用途。 原因: 當你存100塊錢到銀行,銀行將其中2塊錢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存在央行,另外的98塊錢貸款貸出去,貸出去的98元可能被貸款者支付給其他人,而「其他人」仍然把錢存在銀行, 總之,假定貸出去的錢還留在銀行體系內,只不過從一個銀行轉到了另一個銀行。那麼另一個銀行收到98塊錢的存款,又可以將其中的1.96(98*2%)作為存款准備金存進央行,將剩下的96.04元貸出去,這樣循環下去,原來的100塊錢被一遍一遍地扣除存款准備金後又一遍一遍地貸出去了。實際貸出去的金額剛好是100*1/ 2%(也就是100乘以存款准備金的倒數) C備付金率,是銀行庫存現金,主要是用來應付客戶體現,比率越大,庫存的錢越多,可以貸出去的錢越少,實際上跟法定存款准備金造成了相似的影響,兩者的差別是,存款准備金是法律強制規定存在央行的,備用金是銀行自主留在庫內的。都不能貸出去。 D前面已經說過,創造貨幣的倍數是存款准備金率的倒數,前提是錢一直在銀行體系內流轉,如果客戶體現,那麼錢就不在銀行內,銀行對於提出去的現金也就不能再一遍一遍地貸款了。 E資本充足率:銀行資本占銀行總資產的比率。簡單地說,銀行資本主要來自股本,銀行的負債主要是客戶的存款。銀行的資產主要是銀行對貸款人的債權。資本加負債等於總資產。假如法律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那麼,意味著,銀行想要把100元貸出去(增加100元資產),有92元可以來自客戶存款,有8元必須是自己的資本(可以簡單看成股本)。法律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越高,銀行貸款出去就需要更多資本支持,沒有相應多的資本,就不能貸相應比率的款。因此,貸款規模受銀行資本的限制。 以上各項的解釋都是相互獨立的,在舉例的時候,假設各因素之間是沒有相互作用的。實際上,貨幣創造受以上各因素綜合影響。
B.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和原理
一、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過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二、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原理:
商業銀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後,只按規定留一部分作現金准備應付提存,其餘部分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在廣泛使用非現金結算的條件下,取得銀行貸款或投資款項的客戶並不(或不全)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帳戶。
這樣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筆新的存款。接受這筆新存款的商業銀行,除保留一部分作準備金外,其餘部分又可用於放款和投資,從而又派生出存款。
(2)商業銀行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的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
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C. 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詳細回答
1、存款總額、
2、法定準備率、
3、現金漏損率。
以 K代表派生存款總額,以代表加權法定準備金率,以D代表原始存款總額,則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K=D/。
在僅考慮准備金率和存款總額的情況下,派生存款對原始存款的倍數不可能超過1/銀行客戶對現金的提取會相對削弱銀行存款與貸款的輾轉派生能力,如果以 代表現金漏損率,則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總額為K=D/( )。
此外,商業銀行中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比例也影響其信用創造能力。一般來說,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高於定期存款,因此,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比例會影響加權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間接地影響信用創造能力。
(3)商業銀行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主要作用:
1、派生存款在企業商品實現價值的過程中,減少了商品在市場上滯留的時間,有助於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2、加速社會資金的周轉,減少資金在企業和其他部門沉澱的數額和時間。
但是,信用創造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如果盲目地、過度地擴張信用,就會造成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形式虛假的繁榮,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中國的專業銀行和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並不完全相同,但其業務活動的基本方面和商業銀行一樣存在著信用創造能力,因此,也需要運用正確的貨幣政策,控制其信用創造能力,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和協調地發展。
D.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供應量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E. 商業銀行何以有信用創造力 商業銀行信用創造力的因素是什麼
在實行部抄分准備金制度與非現金結算制度的普遍開展下,商業銀行可以在相當范圍內通過創造自己的負債區增加信用的供應量,利用派生存款去擴大貸款規模,影響商業銀行貨幣創造力的因素有:原始存款R. 法定準備金rd 公式為D=R/rd
F. 請問為什麼中央銀行提高存款准備率,將導致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降低
回答如下: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是這樣一個過程:
某客戶存入A銀行100元,版央行規定的權存款准備金率是10%(意思就是100元中要有10元存入央行),A銀行就可以向外貸款100*(1-10%)=90元,a企業獲得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在涉及到的銀行(系統)中這100元可以派生出大於100元的貨幣(視參與「創造」的銀行數量而定),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根據以上這個過程,如果當時央行規定的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A銀行只能放貸100*(1-20%)=80元,B銀行只能放貸80*(1-20%)=64元。與10%的准備金率相比,准備金率提高到20%時,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就低了。
所以,中央銀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後,將導致商業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降低。
G. 什麼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是如何創造的
比如,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回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答,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H. 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是什麼意思
我舉個例子來說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回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答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所謂的信用,是指以償本付息未前提條件的價值單方面的讓渡或轉移,簡單來說,就是借錢給人吧。信用的形式多種多樣,種類錯綜復雜,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劃分,比如,按參與信用的單位及信用主體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者信用、民間信用、國際信用六種。
信用具有以下特徵:信用是經濟上的借貸行為,體現著債權債務的關系;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貸行為,而是有條件的借貸行為;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