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一五計劃發明

一五計劃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7 05:03:38

Ⅰ 一五計劃的成就為我國創造了哪些第一

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
1956年:長春汽車製造廠(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專廠);沈陽飛機制屬造廠(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長江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川藏,新藏,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Ⅱ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偉大成就有哪些

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六個方面的成就。

  1. 成就之一:民生改善,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達到637元,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費水平,1957年達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科教文衛事業也有很大發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並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

  2. 成就之二:基本建設,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中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汽車、發電設備、飛機、新式機床、重型機器、電解鋁、精密儀表、無縫鋼管、塑料、合金鋼、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的實力。

  3. 成就之三: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的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4. 成就之四:交通運輸,到1957年底,全國鐵路通車里程達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之內,新建鐵路33條,恢復鐵路3條,新建、修復鐵路干線、復線、支線共約一萬公里。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武漢長江大橋,都先後建成。到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萬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5. 成就之五:工業發展,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等等。

  6. 成就之六: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資本主義經濟由7%降低到l%以下。

  7. 五年計劃,後改稱五年規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綱要,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8.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為中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至1965年為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回顧五年計劃的歷史,不僅能描繪建國以來經濟發展的大體脈絡,也能從中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律,通過對比與檢視過去,可以從歷史的發展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從而指導未來的經濟發展。

  9. 總之,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Ⅲ 『一五』計劃的成就

第一,工業方面。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飛機製造廠、鞍山鋼鐵公司。

1、春第一汽車製造廠。958年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和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

2、沈陽第一機床廠。1935年建廠,稱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滿洲國)。1953年——1955年,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國家投資舊幣6113萬元),引進前蘇聯機床製造與管理技術,實施全面改建。

3、沈陽飛機製造廠。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飛機製造企業。

4、鞍山鋼鐵公司。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

第二、交通建設方面。寶成鐵路、鷹廈鐵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

1、寶成鐵路。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也開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兩段在甘肅徽縣黃沙河接軌通車,1958年元旦全線交付運營。寶成鐵路寶雞至鳳州段是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2、鷹廈鐵路。是中國東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干線。它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它在鷹潭與浙贛鐵路交匯。鷹廈鐵路於1954年動工興建,1957年竣工通車,曾經長期是進入福建的唯一鐵路線。

3、青藏公路。這條公路於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西寧市至格爾木市段路線計長782公里,其中屬於平原和微丘區的里程為564公里,屬於重丘區的里程為218公里。全段海拔為2200~3800米。格爾木市至拉薩市段計長1161公里,其中屬於平丘區的里程為1013公里,在重丘區為148公里。全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

4、川藏公路。從1950年4月開始,經過11萬軍民的艱苦修建,北線於1954年12月正式通車,2000多名軍民為此付出了生命。

5、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江面上,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橋梁,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的發展。

1957年農業總產值完成原計劃101%,比1952年增長25%,平均每年增長4.5%。糧食產量1957年達到3900億斤,比1952年增長19%;棉花產量為3280萬擔,比1952年增長25.8%。糧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3.7%和4.7%。五年內全國擴大耕地面積5867萬畝。1957年全國耕地面積達到16.745萬畝,完成原定計劃101%。五年內全國新增灌溉面積21.810萬畝,相當於1952年全部灌溉面積的69%。

第四、在基本建設上,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

五年內施工的工礦建設項目達一萬多個,其中大中型項目有921個,比計劃規定的項目增加227個,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產的有428個,部分投入生產的有109個。

蘇聯幫助我國建設的156個建設項目,到1957年底,有135個已施工建設,有68個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產。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

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機床產量達2.8萬台,比1949年增長17.7倍;棉布為50.6億尺,比1952年增長3296,糖86萬噸,比1952年增長92%。

Ⅳ 一五計劃的意義

「一五」計劃其重大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

1、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了廣闊前途。有了這個初步基礎,我們就可以在以後的幾十年間逐步構建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大廈,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2、開辟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對農業和手工業搞合作化,把幾億農民和手工業者引向了社會主義道路。對資本主義工業搞加工訂貨,私營商業搞經銷代銷,最後全行業搞公私合營,實行定息,把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變成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家也敲鑼打鼓歡慶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里所沒有的。這些嶄新的經驗,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3、積累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建設的寶貴經驗。人們常說,中國是計劃經濟國家;實際上,認真制定計劃,嚴格按計劃辦事,主要在「一五」時期。「一五」計劃工作的經驗,為以後的經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在雖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人們常說的全國一盤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等等,這些計劃經濟的用語,都是「一五」時期總結出來的,迄今仍常用常新。這些經驗看來今後仍然將要沿用,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Ⅳ 中國的一五計劃

一五計劃(1953~1957):
工業增速 超英趕美
 背景: 1.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
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
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還是一個落後
的農業國,工業水平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增的工業生產能力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以鋼鐵工業為例,僅1956年新增加的煉鋼能力就達142.2萬噸,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煉鋼能力(最高年產量為1943年的92.37萬噸)。發展速度也超過了歷史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鋼產量從1952年的135萬噸提高到1957年的535萬噸,只花了5年時間;而美國鋼產量從1880年的127萬噸提高到1892年的501萬噸花了12年時間;英國由1880年的131萬噸提高到1903年的511萬噸,經過了23年時間;法國從1897年的134萬噸提高到1923年的530萬噸,則經過了26年的時間。
吉林化工區是我國「一五」期間建設起來的第一個化工生產基地,包括「156項」中的3個化學工業項目。
1953年12月26日,鞍鋼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行建成投產典禮,並向中共中央報捷,毛澤東親自復信祝賀。
【數字】
921
在施工的1萬多個建設單位中,限額以上的有921個,它們在很長時期內都是我國現代化工業的骨幹,其中有許多是我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飛機、汽車、發電設備等等。
三年半
據一機部調查,「一五」時期的大中型項目,建成後平均3年就能收回投資。同期日本是3年,美國是4年,蘇聯是5年。
18%
「一五」期間,工業總產值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8%(計劃規定為14.7%)。

Ⅵ 哪些史實為一五計劃創造了有力條件

一五計劃:1953-1957。
新中國建立以後,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即國家對農業、手工業以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這一時期,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穩定了市場物價,恢復了被戰爭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對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確立了國營經濟對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的領導地位,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Ⅶ 一五計劃什麼時候提出

1953年提出
望採納

Ⅷ 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發明的群鑽絕技,可惜已經快失傳了嗎

回顧祖國發展的七十餘年,正是一代代工人匠人的無私奉獻精神。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發明“群鑽”的過程中就是這樣,多少同行匠人在為祖國創造新技術的路途上同心協力,創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機床絕技——“群鑽”。

用鑽頭鑽出中國的科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隨著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中央把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發展提升到了國家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的要求列表中,促進了各行各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我國工業化發展的藍圖推向了實現的可能。在我國的重工業領域里,一名二級工人倪志福不滿足於運用每天被他磨壞12個的國外科技——麻花鑽,來自新世紀“蘇-76”自行炮車的“終減速外殼(高錳防彈鋼)”的新材料鑽孔,開始思考如何減少鑽頭的磨損。

翟泰豐

於啟勛欣賞倪志福踏實肯乾的匠人精神,倪志福敬重於啟勛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就這樣兩人開始在中國重工業的鑽孔技術上發光發熱。

閱讀全文

與一五計劃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