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型國家和

創造型國家和

發布時間:2021-08-07 02:54:41

❶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意義和措施

1.
《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它凝聚著馬克思、恩格斯的光輝思想,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列寧曾經這樣評價道:「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鮮明的筆調敘述了新的世界觀,即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辯證法以及關於階級斗爭、關於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所負的世界歷史革命使命的理論」。它對馬克思主義學說「作了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

《宣言》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經指出:「《宣言》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現代工人運動的歷史;現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帶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起到加利福尼亞止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列寧說:「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於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斯大林則這樣說道:「宣言」是共產主義的「聖經」和「福音書」,「『宣言』創造了一個時代」。一個半多世紀以來,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宣言》問世至今已有一個半世紀了。盡管歷史條件、時代主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闡發的基本原理仍然閃爍著理論的光輝,仍然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不斷推進共產主義事業、謀求人類解放的共同綱領和行動指南。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局勢風雲變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嚴重挫折,當代社會主義事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這一新形勢下,我們重新學習和研究《宣言》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特殊的現實意義。我們要以《宣言》作為理論武器,敢於迎接各方面的挑戰,善於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為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斗爭,為捍衛和發展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而斗爭。當代大學生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紀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肩負著歷史的重任,黨和人民的重託。因此,更應該努力學習《宣言》,深刻領會《宣言》的精神實質,勇於實踐《宣言》的思想原則,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榜樣,把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學會運用《宣言》中所闡明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重新觀察、分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認清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共產主義事業接過來、傳下去,為實現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繪的人類理想社會——共產主義而奮斗終身!

2.
一是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加快推進鎮駐地村和沿海村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向縱深推進。今年我鎮選擇市級示範村1個(北沙島),鎮級示範村4個(東上庄、西上庄、南沙島、鋪里),其餘各村都要按照示範村的標准,嚴格規劃,穩步推進。

二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村之間差異較大,必須因地制宜,不能用一個模式、一種格調來搞新農村建設。要根據各自的村情民情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長效機制。

三是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各村要從廣大村民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抓起,從最容易接受的事情做起,尊重村民意願,把好事辦好。對涉及村民直接受益的事情,特別是需要村民投資投勞的,必須按一事一議的原則,由村民討論決定,決不能以任何形式取代村民自己的決策權。

四是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建設新農村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根本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實現農村共同富裕。不斷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落後面貌。

3.
意義: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2.國際競爭角度: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技和民族素質,焦點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上立於不敗之地.
3.國情角度: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科技總體水平低,民族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低,與發達國家差距大,己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措施:
前提
全面實行「創造力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前提。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為它不鼓勵想像和發散思維>,實質上就是〃記憶力教育〃,其特徵是死記硬背、以單一的學習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劣、學用脫節、腦手脫節,培養出來的學生多為高分低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難以適應社會生存的〃讀書人〃。這種〃記憶力教育〃模式,是與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馳的。〃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徵應該是:活學活用、以學分+技能+思維技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因素評價學生的優劣、推行以用為主的學用結合、腦與手與身與五官的綜合結合、鼓勵發散思維及冒險精神、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主張學生的個性張揚、強調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等等。在這種教育模式培養下,學生大多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他們敢想敢幹、思維敏銳、團結合作、社會生存能力強、能獨立應付和解決許多新問題。這就是〃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實用創新型人材,這種培養〃創新型國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創造力教育〃模式。 因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要有一大批符合創新型國家所需要的人材來承擔起〃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任,然而我國現行的〃記憶力教育〃模式,是無法完成這個艱巨任務的,所以,要想建設〃創新型國家〃,首先必須要胡錦濤發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講話改造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盡快地通過建立〃 創造力教育〃模式培養出大批符合〃創新型國家〃需要的人材來滿足〃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否則,屆時的〃創新型國家〃只能是一隻大海中隨風漂盪的空船而已。 當然,要想在中國這個具有數千年傳統影響力的泱泱大國,改造讓國人既痛恨而又無法不〃崇拜〃的〃記憶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國家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果斷決心;需要教育部門全體人員的直正自醒和積極行動;需要全國人民共同的正確理解和積極參與;需要全國上下關心和支持〃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人們的共同努力和長期奮斗。
基礎
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是基礎。 〃創新型國家〃有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國民的〃創新素質〃如何,因為創新的基根就是創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國民的〃創造力素質〃如何。國民的〃創新素質〃包括:創造力意識、創造力人格特徵、創造力知識、創造力思維、創造力技能、創造力體能、創造力運用實效等。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多數國民的創新素質尚處於低下狀態,具體表現為創造力意識微弱-----缺泛主動意識、只能被動接受新生事物;創造力人格特徵不足-----不敢冒險、不願想像;創造力知識淡薄-----缺少學習創造力知識的機會;思維固化-----只習慣於邏輯思維和聚合思維;創造力技能單一-----無法滿足創造的需要;創造力運用實效不佳-----企業及個人擁有的發明專利與發達國家相差太大、創造力產業的實力不顯等。這樣的國民〃創新素質〃是無法達到〃創新型國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就必須想辦法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來滿足〃創新型國家〃對國民〃創新素質〃的要求。所以說,全面提升國民的〃創造力素質〃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 。 全面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 〃,可以通過改造舊的教育模式、加大社會創造力培訓的投入及力度、舉辦各類創造力活動、提高創造力者的各種待遇等途徑來實現。
重點
建設〃創新型國家〃,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是重點。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為之作鋪墊的土壤。可眼下我國的〃創造力環境〃實在是不敢恭維:學校的〃記憶力教育〃模式;社會的剽竊、走後門、認人為親、假冒偽劣、誠信缺失等陋習;傳統文化中的不良影響——中庸之道和師道尊嚴;家長以我為主的獨裁和溺愛;各電視媒體花樣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節目〃;同事間對冒尖創造者的冷嘲熱諷;領導者對思維活躍者的壓制;創新教育的神秘化、虛設化等等,這些現象都是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創新型國家〃需要的〃創新環境〃應該是這樣的:在學校推廣創造力教育模式;在社會倡導誠實勞動、公平競爭、大力鼓勵創新、積極保護創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號召廣大民眾對傳統文化中不利於創新的東西進行〃揚棄〃;動員各媒體改變觀念,積極宣傳創新信息及刊播創新報道和節目;把創新教育通俗化、實用化。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我國國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都會有很大程度的增強,人們將以創新為榮,以創新為傲。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但是,為了保證〃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成功,我們就必須按照創新環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不然的話,創新型國家這顆充滿希望的種子就會因為缺泛合適的土壤而無法正常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關鍵
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創新保護和鼓勵機制〃是關健。 經過國家和國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個基本任務之後,我們又將面臨著如何才能多出創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證創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個實際性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到創新人員個人或集體的創新積極性問題。在我國的現實國情中,存在著諸多影響甚至是扼殺人們創新積極性的不良現象:學術文藝界的剽竊成風、產業界的假冒偽劣猖獗、知識產權的法律執行力度低下;創新成果的獎勵制度不完善、不規范;創新成果的申報程序復雜、手續麻煩;創新成果的轉讓和產業化的難度相當的大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從根本上阻礙了我國創新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國創新人才缺泛、創新成果不足的嚴重後果。 要想保證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能夠順利完成,就必須要針對我國現實當中的不足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改進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創新成果保護和鼓勵政策、制度,並形成一種強有力的促進機制。這當中應該包括:完善知識產權法律的建設;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案件的執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偽劣案件的違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創新成果獎勵政策和標准;加大對創新成果交流和產業化工作的宣傳、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創新成果保護和鼓勵機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健所在。因為,沒有良好的保護和鼓勵機制,就沒有國民的創新積極性,沒有國民的創新積極性,就沒有多數量、高質量的創新成果,沒有多數量、高質量的創新成果,〃創新型國家〃也就 〃實力空虛〃了,也就〃名存實亡〃了。

❷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要求是什麼

建設創新型國家 要求有一個創新型政府

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俞可平

政府創新是社會創新的表率,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有一個創新型的政府。

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創新,對社會進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在社會的各種創新中,特別是在制度創新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胡錦濤主席在今年的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要建成一個「創新型國家」,就必須更加努力地進行制度創新、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政府掌握著國家的政治權力,是社會進步的火車頭。政府創新是社會創新的表率,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有一個創新型的政府。

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創新,對社會進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在社會的各種創新中,特別是在制度創新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歸根結底要通過政府來實現。因此,正如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決議中指出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關鍵。

創新型政府的特徵、類型和目標

創新型政府的主要特徵,就是政府部門將創造性的改革作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務質量、增進公共利益的基本手段。一個創新型的政府,必須在體制和機制方面對公共服務部門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它必然是一個改革型的政府;一個創新型的政府,必須隨時破除那些僵化的和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制度,因此它必然是一個開放型的政府;一個創新型的政府,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因此它必然是一個學習型的政府。

政府創新有多種類型。從創新的對象看,有政府管理體制創新和政府管理技術創新,前者涉及宏觀的制度性改革,後者主要是微觀的工具性改革;從創新的目的來看,有行政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創新,前者主要是為了提高公共部門自身的效率,後者則主要是為了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還可以從方便和實用的角度,將政府創新分為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務三類。政治改革包括:民主選舉、政治參與、政務公開、幹部選拔、權力監督、立法改革、司法改革、決策改革;行政改革包括:機構編制、行政責任、行政成本、行政審批、行政管制、行政程序、績效管理、行政激勵、公務員制度;公共服務包括:公益事業、社區服務、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扶貧濟弱。

建設創新型政府的根本目標,就是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直接目標就是實現現代意義上的「善政」或「仁政」,即建設一個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質量政府、效益政府、專業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潔政府。

❸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核心和基礎是什麼

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是基礎。國民的″創新素質″包括:創造力意識、創造力人格特徵、創造力知識、創造力思維、創造力技能、創造力體能、創造力運用實效等。

全面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 ″,可以通過改造舊的教育模式、加大社會創造力培訓的投入及力度、舉辦各類創造力活動、提高創造力者的各種待遇等途徑來實現。

建設″創新型國家″,建立″創新保護和鼓勵機制″是關鍵核心。要想保證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能夠順利完成,就必須要針對我國現實當中的不足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改進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創新成果保護和鼓勵政策、制度,並形成一種強有力的促進機制。

建立″創新成果保護和鼓勵機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健所在。因為,沒有良好的保護和鼓勵機制,就沒有國民的創新積極性,沒有國民的創新積極性,就沒有多數量、高質量的創新成果,沒有多數量、高質量的創新成果,″創新型國家″也就 ″實力空虛″了,也就″名存實亡″了。

作為創新型國家,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

4、創新產出高,世界上公認的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是否擁有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是區分創新型國家與非創新型國家的主要標志。人們往往用相關創新投入和產出的指標從一個側面來衡量國家的創新程度。

❹ 我國與創新型國家的差距是哪四個方面

國際公認的創新型國家衡量標准比較簡單,只有四條:(1)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2)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3)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4)獲得的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佔世界專利總量的絕大多數。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
你可以對照以上四項來看看、、、

❺ 美國是創造型國家,從沒有到有。 從有到好是日本。 從有到便宜是中國。 對嗎

十年前還是很正確的,現在每年中國的專利發明型專利已經是世界第二了,超過日本和德國的總和,中國也在建設一個發明型國家

❻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

1、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
科技是國之利器,世界上的現代化強國無一不是創新強國、科技強國。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當前,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在由發展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邁進。如果我們不能在創新領域取勝,就不能掌握全球競爭先機和優勢,邁向現代化強國就會失去支撐。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強國支撐現代化強國。
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解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特別是經濟發展大而不強、大而不優,要素驅動力明顯減弱,新動能還未全面接續,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只有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充分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在我國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實現一個根本性變化,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3、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的戰略舉措。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特別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製造技術等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帶動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進而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
我國既面臨趕超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唯有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才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取得優先地位。

❼ 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為了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二)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三)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四)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五)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
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在關鍵領域和若干科技發展前沿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邁出新步伐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實現新突破
>>
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
自主創新,就是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自主創新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
>>

❽ 要加快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請從國家和個人角度談談應該如何做

答:

國家:
1)大力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事業,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經濟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4)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
5)加強對公民創新方面的宣傳教育與科學知識的普及,增強公民的創新意識;
6)貫徹「四個尊重」方針,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等。
個人: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2)敢於質疑,敢於向傳統和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3)培養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4)努力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

❾ 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與其他創新型國家有何異同

【十年回眸】
2006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提出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創新體制機制,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斗。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使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專家評點】(中央黨史研究室陳小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11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今,世界各地隨處可見「中國製造」。今年倫敦奧運會特許商品中,「MADEINCHINA」高達65%。但是,由於一部分企業的產品缺乏核心技術,一些「中國製造」的利潤卻比較低。例如,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數控機床售價的20%至40%都要拿出來向國外支付專利費。而既有利潤的獲得,又往往是以犧牲環境、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為代價的,難以為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要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必須讓「中國製造」盡快轉變為「中國創造」。
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2006年1月26日作出《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正式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為此,有關方面精心繪制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藍圖。國務院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帶領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經濟界、企業界專家,歷時3年制定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對我國科技發展作出全面規劃與部署。
在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央作出的這一重大決策,開啟了新中國科技大發展的又一個春天,催生出一系列令國人自豪、讓世界矚目的自主創新成就:中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研製成功……
特別是今年6月,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潛突破7000米。對此,外國媒體稱贊,中國獲得「無可爭議的勝利」,且「同時在宇宙和海洋上演大國崛起」。
回首過去,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征途凱歌高奏;放眼未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創新型中國必將書寫新的輝煌。

閱讀全文

與創造型國家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