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利用植物創造空間
城市園林綠地不僅能用建築、山水等來分隔空間,利用植物材料能達到同樣效果。中內國畫講究「容疏能走馬,密不透風」,植物配置也如同理,根據需要可以將綠地劃分為各種空間。一般地說,植物布局應疏密錯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樹要栽得稀疏,樹冠要高於或低於視線以保持透視線。對視線雜亂的地方則要用緻密的樹加以遮擋。如玄武湖翠洲有一塊草坪,四周用雪松、海桐封閉,形成較封閉的安靜休息區;臨水草坪由樹林相隔,構成半封閉空間;廈門植物園內用茂密的竹林圍成草坪的邊界。用綠籬來分隔空間是最常見的方式。如南京市太平北路的珍珠廊小游園是用綠籬將該綠地與城市交通幹道分隔,既達到減弱噪音,構成封閉、安靜的街頭綠地,又與城市街道綠化相結合,為過往行人和附近居民提供小憩活動的場地。
圖3雪松草坪
㈡ 植物可以構成哪些類型的空間
開敞空間、版開敞空間、封閉空間
㈢ 園林植物空間類型有哪些
園林景觀設計中,每個景觀空間都有其特定的形狀以及構成材料、色彩、質感等因素,一般來說,園林植物構成的景觀空間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半開敞空間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周圍並不完全開敞,而是有部分視角被植物遮擋起來,根據功能和設計需要,開敞的區域有大有小。從一個開敞空間到封閉空間的過渡就是半開敞空間,它也可以藉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園林要素與植物配置來共同完成。
開敞的園林景觀空間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人的視線高於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間,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開敞空間。開敞空間適合人群的聚集、活動、交往、休息等需要。
在開放式綠地、城市公園等園林類型中非常多見,如草坪、開闊水面等,其視線通透、視野遼闊,容易讓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產生輕松、自由的滿足感。在較大面積的開闊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如果散點種植幾株高大喬木也並不阻礙人們的視線,這樣的空間也稱得上開敞空間。
封閉空間的尺度往往較小,私密性較強,在園林中與開敞空間同樣為人所需要。正如有人說過,在我們當代文明中,私密將很快成為最有價值且最稀有的商品。私密性可以理解為個人對空間接近程度的選擇性控制。人對私密空間的選擇可以表現為希望一個人獨處,按照自己的願望支配自己的環境;或幾個人親密相處而不願意受到他人干擾。植物是創造私密性空間最好的自然要素。
㈣ 植物群落的 空間結構有什麼特點
1. 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
2. 具有一定的群落結構
3. 具有一定的外貌
4. 形成群落環境
5. 不同物種間存在相互影響
6. 具有一定的動態特徵
7.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圍
8. 具有特定的群落邊界特徵
9. 群落中各物種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學重要性
㈤ 植物景觀設計分為幾類
在我國傳統園林中, 從應用類型分類, 更側重遮蔭、營造山林氣氛、植物單體如盆景、孤植樹在庭園中的應用廣泛。古代造園家們抓住自然中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徵, 提煉剪裁, 把峰巒溝壑利用喬、灌、草、地被植物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維的園址上突出三維的空間效果, 以有限面積, 造無限空間, 創造小中見大的空間表現形式和造園手法。
以建築空間滿足人們的物質要求; 以清風明月、樹影扶搖、山澗林泉、煙雨迷濛的自然景觀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以自然山石、水體、植被等構成的自然空間,構成令人心曠神怡的園林氣氛。造園匠師以詩人的心理和畫家的眼光認識自然山水, 並以抒情寫意手法營造山林環境。
㈥ 空間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園林設計
園林景觀水景設計空間類型
1.點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點狀空間一般可布置在居住區的樓間綠地,以水池為中心,形成一種向心的、內聚的空間特性。水景形式可採用湧泉、小型噴泉或者結合小型的雕塑作水景。整個水景的氣氛不可過於喧鬧,水面周圍一般配以常綠的耐修剪的綠籬,修剪整齊以與人工水池相配,不採用落葉植物以免污染水面。
2.線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線狀空間的水景形式一般採用自然河體、人工溪澗。利用水體的聯系作用,各種不同要素都可以依水而建,形成步移景異的效果。由於線狀空間的水面可起到系點的作用,從而使得各種不同的要素可以統一在水面的基底之上。線狀水面可根據不同空間採取多種分隔手段,小的水面可採用水陸相互縈回的方法,造成引人入勝和無窮無盡的幻覺。相對集中的小塊水面,則可以形成多個小局部的中心,使得空間豐富並富於變化。在線狀空間的水景設計中,可靈活運用汀步。由於線狀空間的水深有不同的變化,可根據水深的不同種植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群落可以以蓮、睡蓮、菱角等一些水生植物為主。挺水植物群落通常可由蘆葦、香蒲、水蔥、荸薺等水生植物組成。溪澗沿岸應盡可能地種植當地的野生花卉,構成不同的色彩群落,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3.面狀空間的水景設計
面狀空間的水景可布置在中心綠地或外圍公共綠地。按「大空間宜分,小空間宜聚」的原則,大的水面可用島嶼、橋堤、建築、垂柳等不同構成要素進行空間的分隔,利用透視線的變化,來加強水面的寬闊和深遠,形成一派壯麗的水面(見圖2)。根據水面體量大小,水邊建築可採用單體的亭、榭、橋,也可採用組合的亭橋、廊橋等。橋可有汀步、梁橋、拱橋、平橋、曲橋、折橋、浮橋和吊橋等多種形式。這些橋在長堤游覽線上起著點景休息作用,在遠觀上打破橫堤水平線構圖,有對比造景、分割水面層次的作用。在水面部分栽植水生植物的情況比較普遍,其配置一定要與水面大小比例、周圍景觀的視野相協調,尤其不要妨礙倒影產生的效果。
㈦ 園林植物構成園林空間的形式有哪些
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 ,覆蓋空間,封閉空間,垂直空間,天時空間
㈧ 園林植物配置的植物空間
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布局,組成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境。
園林植物空間的創作是根據地形、地貌條件,利用植物進行空間劃分,創造出某一景觀或特殊的環境氣氛。這種創作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構圖上的林椽線和在立面構圖上的林冠線的設計,是實現園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積的地段經過林緣線設計,可以劃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間;或在大空間中劃分小空間,或組織透景線,增加空間的景深。經過林冠線設計,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立體輪廓線;在林冠線起伏不大的樹叢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樹,可以起到標志和導游的作用。同時,由於樹木分枝點有高有低,在林冠線設計中,也可根據人體的高度,創造開敞或封閉的植物空間。
經過設計的植物空間,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觀賞價值高的喬木或灌木為主景。以喬木作主景時,一般為孤植、叢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時,一般為群植或叢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壇與建築物、山石結合為主景的。植物空間里,以草皮鋪地,可統一整個空間的色調。在局部地區或樹下,可鋪植耐蔭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間邊緣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間,曲折有致,高低錯落,色調相宜。常綠樹與落葉樹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觀。當需要形成安靜、封閉的空間時,則以常綠的喬木和灌木作多層配置,緊密栽植,起隔離作用。面積較大的植物空間,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適當設置各類園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塊或立一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節,可擺設盆花,構成各種圖紋等。 要注意創造不同的園路景觀,如山道、竹徑(圖2)、花徑、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園路中,應打破一般行道樹的栽植格局,兩側不一定栽植同一樹種,但必須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應與路旁景物結合,留出透景線,為「步移景異」創造條件。路口可種植色彩鮮明的孤植樹或樹叢,或作對景,或作標志,起導游作用。在次要園路或小路路面,可鑲嵌草皮,豐富園路景觀。規則式的園路,亦宜有二至三種喬木或灌木相間搭配,形成起伏節奏感。
園林植物配置 假山一般以表現石的形態、質地為主,不宜過多地配置植物。有時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喬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時,可種攀緣植物。半埋於地面的石塊旁,則常常以書帶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澗旁石塊,常植以各類水草,以助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