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愛心創造奇跡事例

愛心創造奇跡事例

發布時間:2021-08-07 00:52:11

① 關於愛心的事例有哪些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星星會唱歌
The
lovely
stars
張傑對星星的願望:「請大家把給我買禮物和買花的錢,以後都用到慈善上面去。」他還說:「當我有了能力或有了更大的責任的時候,我會為這個社會做得更多。」
基於此,「北斗星空志願慈善會」成立了。這是一個以張傑歌迷會為依託的慈善組織。由星星們自發組織並正式納入紅十字會進行正規管理,是繼「玉米基金會」之後第二個正規合法的中國粉絲愛心團體。成立7個月以來,星空慈善會已經幫助了166個孩子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即使在慈善會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其間,星星們也從未間斷自己的愛心傳播之旅。
星空愛心事件1
星星給你翅膀
「進行性肌肉萎縮重症肌無力」這一長串醫學名詞常人似乎很難理解,患上了這樣的病基本上等於失去了行走能力。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張鳳華不幸在兩三歲時就患上了這種疾病,家中貧困,根本拿不出錢;來治病,就連買一把輪椅都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每天,張鳳華只能守著炕上那片小小的天地,他說他羨慕家裡的那隻狗,因為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奔跑。星空慈善會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即伸出援助之手,為張鳳華購置了輪椅,還捐助了五百塊錢,讓生命已經所剩無幾的張鳳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即使將來去了天堂,他也會衷心地感謝星星們給他人生中最後的溫暖。
星空愛心事件2
為了孩子的微笑
星空慈善會有一個「15元計劃」——即每人每月限捐15元資助貧困孩子上學,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據了解,施行這個「15元計劃」是想放低門檻,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慈善事業中來。雖然,獻愛心,星星們從來不要求回報,可是他們卻得到了最好的禮物——孩子們用稚嫩的雙手寫下的一封封感謝信和每封信背後那一顆顆純真美好的心靈。孩子們的話語就像冬日的暖陽,照得星星們打心底里感動。
星空愛心事件3
地震無情星星有愛、
四川是張傑的家鄉,他用愛心吹響了生命的集結號,倡議大家救助災區,並捐款10萬元。在偶像的號召下,短短一天的時間里,星空慈善會就募集了18萬元善款。18日上午又將價值9.3萬的物資派送至重災區。細心地慈善會成員還將愛心送往成都二醫院,那裡有從災區過來的虛弱產婦和尚在襁褓中的新生兒。尿不濕、奶瓶、毛巾、嬰兒衣物這些都是孩子們急需的物資。一場大地震,每個星空慈善會的成員都在盡著自己應盡的責任,與偶像一起為災區出資出力。星星們,好樣的!
小編77後記:
追星族在人們的印象里總是與無知、盲目、花痴等等貶義詞聯系在一起,可是小編卻從這些粉絲身上看到了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偶像與粉絲並肩奮戰的力量。星空慈善會的種種善舉(以上還只是冰山一角),體現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請繼續堅持下去,讓愛入駐每一個人的心靈,星星們的隊伍也會越來越強大。

② 愛心創造奇跡的童話故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處女作中篇小說《童年》於1852年問世,早年相繼寫了中篇小說《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寫高加索戰爭和克里木戰爭的短篇小說。托爾斯泰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作品再現了俄國社會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俄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揭露了俄國資產階級社會的罪惡。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里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後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地球上終於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像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於,讀關於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③ 有愛心 名人事例 現代的 要5個

1、叢飛的愛心故事

叢飛原名張崇,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庄台鎮的農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開始資助貧困山區的貧困孩子,受他資助的孩子達到178人,累計捐助款300萬元。

叢飛在一些城市的商業演出中,已經小有名氣,每場演出的出場費能夠達到一萬到兩萬元,多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幾萬元,資助孩子們的學費。

但2003年非典後,叢飛的演出機會銳減,收入也就越來越少,給孩子交學費時資金也緊張起來,當時為了及時給一百多個孩子交上學費,叢飛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在開學前如期給孩子們送去。

2、潘石屹善舉凈化心靈

潘石屹事業剛剛起步時,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於沒有治病的錢而打算放棄治療了。潘石屹被這份字體俊秀、內容真誠的信打動了,立即把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和一部分積蓄捐給了那個叫朱晶平的病人,還動員了公司的副總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復,還上了北京電視台的一個節目當眾感謝潘石屹。節目播出之後,潘石屹的辦公室幾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電話和來信,讓潘石屹應接不暇,也難辨個中真假。

直到近年,潘石屹與一家專業的治療白血病機構合作,捐款500萬,希望能讓更多的身患白血病的兒童活下來。

3、歐文·科里 「乞丐」存錢行善

從1994年開始,科里幾乎天天出現在曼哈頓東35街上,扮作流浪者的樣子,向過往的司機討要零錢,然後回送給司機免費報紙。科里表示,他這么做一來可以幫助別人,二來還能排遣寂寞--科里的妻子於2011年5月份去世。

歐文·科里每天都在曼哈頓東35街沿街乞。科里每天下午都會認真計算乞討來的錢,然後打包存放,以便日後捐贈。歐文·科里每天能乞討到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38元),他把這些錢都捐給了為古巴兒童購買醫療用品的慈善組織。

4、李靈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

2002年,剛從淮陽師范畢業的李靈,看到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萌生了在家鄉辦學的念頭。在父母和親朋的支持下,她辦起了周口東新區(原屬淮陽縣)許灣鄉希望小學。在學校,她是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

在她的一手操勞下,這個學校有了7個班,1到4年級各1個,還有3個學前班,300多名學生。由於所有學生全部免費,學校無力為學生購置教輔讀物和課外書籍,而且7年來,李靈為建學校已欠下8萬元外債。

5、阿里帕•阿力馬洪母愛最真

從1963年收養鄰居家的3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又先後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餘個孤兒。

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幫人家打土塊。阿里帕則每天都要到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蔬菜。雖然家裡養了兩頭奶牛,但誰也不捨得喝奶,全部賣了換錢以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勞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們爭搶著贍養阿里帕老人。每到過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家團聚,180多口人圍在老人身邊。

④ 有什麼關於愛心的名人事例啊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里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當時的義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這對米開朗琪羅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庄園雅斯納雅?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李琛獻愛心又一個背後的故事
8月28日中午,秋高氣爽,位於海淀區花園北路北醫附小園內的北京全池博愛康復教育中心的師生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歡送兩名由李琛資助的聾啞孩子去河南上大學;李琛將親自護送兩個孩子到河南鄭州,並交接給河南中州大學的院方,扶持他們走入另一精彩人生的旅途……

歡送會現場,李琛為兩個孩子准備了書包、日記本等等學慣用品,並交待孩子們要好好學習。

2000年5月,李琛慕名來到 「全池博愛康復中心」,看著在這里治療的孩子們,同為殘疾人的李琛心頭無限感觸。在與院長全鐵偉、中心主任池美芬聊過之後方知,這夫婦二人同為科班畢業於特殊教育專業,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更為了讓所有的聾啞人恢復健康,創辦了這個康復中心並克服了種種困難走到了今天。李琛深深的被他們夫婦所感動,當即決定資助6萬元來幫助這些殘疾的孩子們,李琛資助了10名聾啞孩子,這一資助就是五年的時間,其中就有如今即將上大學的黃日洙、李永濤。

國際上公認的康復最佳年齡是0—6歲,黃日洙來中心治療時是98年6月初,當時10歲;李永濤是98年5月底來中心的,當時8歲;來時都是完全的聾啞孩子,並且都已過了康復最佳年齡。他們在全鐵偉夫婦潛心研究的課題下得到最好的治療,並且有了今天的康復結果,是通過第一階段10個月,能夠聽懂、說清楚,與正常人交流;第二階段(99年初至2003年初),完成小學教育;第三階段(2003年至2005年5月)完成初、高中教育,參加國家統考的高考,最終以全國排名前十的優異成績考入河南中洲大學。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李永濤今年只有15歲,父母下崗,全家唯一的經濟支柱是母親在路邊擺的小攤,父親在兩年以前不幸犯上舌頭癌,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舌頭切除,從此,父親也成為了殘疾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年僅15歲的聾啞孩子李永濤用李琛的鼓勵作為自己的動力,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取得今天如此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李琛對他們的捐助。

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又是幸運的,不僅選擇了好的治療中心,同時也得到了李琛的愛心資助,,才會有今天雙雙步入大學,而且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生活,不僅令我們驚喜,這也令國際醫學界所關注。李琛依然會繼續資助康復中心其他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們,而黃日洙、李永濤以及那些有殘疾的孩子們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好的治療,能夠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機會,順利的步入社會,並且融入社會。

8月29日,李琛一大早就把兩個孩子送到了中州大學北校區,學校召開了歡迎會,孩子的母親激動的握著李琛的手,表示感謝,並淚流滿面。
在歡迎會後,李琛還到了孩子們的宿舍,看看兩個孩子的生活學慣用品是否足夠。
李琛說自己從小到大就一直受到殘聯及周圍人們的幫助,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密不可分,他深深地感受到殘疾人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幫助。
李琛由衷地呼籲,奉獻愛心靠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希望全社會的每個人都來奉獻我們每一顆愛心,正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⑤ 關於愛心創造奇跡的故事,簡短一點,急!!!!!!!!!!!!

一個小姑娘來抱著水罐出門為生源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里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恆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後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地球上終於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像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於,讀關於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⑥ 提供一些關於「愛能創造奇跡」的名人事例!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台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倖存者的生還奇跡不斷突破,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

⑦ 關於愛心奉獻的事例

以市義工聯藝術團團長的身份救助殘疾人

1998年蓮花北殘疾人康復站成立一周年,要舉行一場聯歡會。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叢飛正在附近演出,閉幕後一位殘疾人朋友央求叢飛參加他們的聯歡,從此他便成了康復站68位殘疾人貼心的好朋友。站長巫妙春大姐告訴記者,八年來,每逢元旦、春節、中秋助殘日活動,總少不了他的節目,每年十幾次的聚會,這些殘疾人都和他成為了知心朋友。一次,叢飛因胃出血住院,一接到為殘疾人演出的電話,趕緊讓護士拔掉點滴趕過去,一首一首地唱,還為大家表演魔術、鼻技、啞劇。在場的幾十個人無不被啞劇《做手術的外科醫生》惹得掩口失笑,表演到病人痛苦得直不起腰時,叢飛也真的撐不住了,趁勢假戲真做,掏出止疼葯吞到肚裡,仍然堅持演出。

⑧ 有什麼關於愛心的名人事例

馮耀東、克拉拉·蔡特金、潘石屹、宋江、叢飛等。

1、馮耀東

其職業是鋼琴教師,生與1981年2月27日,化名陳西,被評為中國好人襄陽市首屆「十大愛心人物」,湖北省第五個、襄陽市第一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

2、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1857.7.5-1933.6.20),原名克拉拉·艾斯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無產階級女權解放的靈魂人物 。1910年哥本哈根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

3、潘石屹

潘石屹意無意之中救助了朱晶平,朱晶因此而完全康復,為此,還上了北京電視台的一個節目當眾感謝潘石屹。近年,潘石屹與一家專業的治療白血病機構合作,捐款500萬,希望能讓更多的身患白血病的兒童活下來。

4、宋江

宋江(1073~1124),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一號人物,為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為人急公好義,常救人於危難時刻所以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

5、叢飛

叢飛(1969年10月29日-2006年4月20日),男,原名張崇,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田莊台鎮的農村,中國內地男歌手。曾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捐物共計300多萬元,被評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⑨ 舉出兩例「愛心能夠創造奇跡的」典型事例

一天一個貧窮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的推銷商品。飢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於是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然而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台一口水喝這個女子看到他飢餓的樣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喝完牛奶,問道;我要付您多少錢?年女子微笑著說,你一分錢都不用付。我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霍華德,凱利就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覺得渾身是勁,對生活充滿了自信。本來他都打算放棄了。
數年後那位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怪病,當地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他被轉到大城市醫治,有專家會診治療。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也參加了醫療方案的制定。當他聽到病人來自那個城市後,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身穿手術服的凱利一眼就認出了恩人。回到會診室後,他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她的病。從那天起,他特別關照這個對自己有恩的病人。
經過艱苦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葯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他看了一下就在就在通知單的旁邊簽了字。當醫葯費通知單送到她的病房時,她不敢看。因為它相信治療的費用將會花費她整個餘生來償還。最後還是鼓起勇氣翻開醫葯費通知單,旁邊的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醫葯費已付「一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喜悅的淚水溢出了他的雙眼,她默默的祈禱:"謝謝你上帝你的愛意通過人類的心靈和雙手傳播了。愛的力量是所向無敵的,以愛為武器的人無往不勝。在人的情感世界中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愛。不要認為他在現實的經濟社會中毫無意義。懷著一顆愛心與人交往,總會贏得雙份回報。就是因為他在不知不覺中,為你前進的道路掃清了許多障礙。用愛關心他人,不但能贏得人們的愛戴更能得到加倍回報.讓我們愛滿中國!!!小勇,矮矮的個頭,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一個可愛的孩子。可他,卻差點失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小勇,是我校06級一班學生。一年級剛入學不久,其父就經常為孩子請病假,後來居然連假也不請了,孩子也不到校上課了。班主任老師多次打聽,才了解他家的復雜情況:其母親在孩子一歲多時便離家而去,其父一直無固定工作,僅靠每月280元低保維持生活。原居住地因為拆遷,租住在×××一間破舊平房內。由於家庭原因,小勇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進校時連名字都不會寫,在行為習慣上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而他的父親根本就不想讓他上學,請病假也不過是個幌子。可憐的孩子,難道就這樣毀了嗎?
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小勇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而家長和學校有為他提供義務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小勇的家長顯然不懂法,他不但不支持孩子接受義務教育,還橫加干涉、阻撓。做為學校和老師,我們必須堅守職責,必須讓小勇回到學校!
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經研究商議後,決定立即與其父溝通,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接孩子回校讀書。可是要找到小勇的父親何其艱難!電話打不通,地址又多變,經多方打聽仍無法聯系其父,老師心急如焚。小勇已經一個星期沒來上課了,不能坐等奇跡的發生,必須主動出擊。學校決定派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去×××巡訪。兩位老師一路風塵,工夫不負有心人,她們終於找到了小勇的住處。小勇正一個人在家看電視,面黃肌瘦,雙目無神。兩位老師苦等了一個多小時,仍不見其父蹤影,只得留了言,要求其父一定送小勇到學校上學。
第二天,小勇的父親帶著孩子來到學校。其父謊稱孩子以前頭部受過傷,腦子有問題,不適合讀書,後又借口家庭經濟困難,住處離學校太遠等原因沒有時間、精力和能力接送孩子上學。學校領導嚴肅地告訴他:「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作為孩子的父親有責任和義務保障孩子接受教育。」同時又語重心長地告訴其父:「家庭經濟困難、住處離校遠等問題可以通過家長努力、學校幫助共同來解決。學校開學時已經按相關政策免去了小勇所有的學雜費和書本費,如果確實因為生病,不能堅持學習,則必須出具醫院的病情證明。」交流是艱難的,但始終充滿著熱忱的期盼。
連續幾天,小勇仍舊不見蹤影,班主任每天打電話,其父一直推諉,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班主任老師只好再次登門家訪,隨去的還有四川電視台《新聞現場》和《成都全接觸》欄目的記者。其父變本加厲,想通過媒體尋求好心人的資助,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或乾脆把孩子抱養給他人。後來此事引起了廣泛關注,《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成都電視台《今晚8:00》欄目、成都電視台33頻道等媒體相繼對此事進行了采訪報道。但在一系列風波之後,孩子仍然沒有來學校上課。
義務教育本是學校、家庭、社會幾種教育力量共同協同完成的。可在這件事上,家庭方卻完全失責,甚至起到了干涉和阻撓的作用。學校承受著多重的困難和壓力,處境極為尷尬,可再難也不能放棄孩子!學校辦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我們怎麼能就這樣結束一個無辜孩子的學習生涯呢?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回到課堂,讓他享受到同齡人一樣的陽光。
學校再次召開行政會,又對此事進行研究,決定聯合社區協同解決。學校領導親自拜訪社區領導,交流情況,並建議社區幫助解決其父的工作問題。後來,學校×校長又多次上門家訪,與其父交流溝通,傾聽他的困難與想法。校長表示:先送孩子回校上學,中午提供免費午餐,相關手續再慢慢完善;學校也將盡最大努力積極與社區、街辦聯合盡最大努力幫助孩子。
2006年12月22日一大早,離校一個多月的小勇終於回到了學校。當他站在集體中時,從他的眼神中我們分明讀出了一份喜悅,一份希望,他喜歡這樣一個集體,他喜歡在這個集體中生活學習!小勇回來了,奇跡發生了!
小勇回來了,但幫助小勇的工作卻遠遠沒有結束。小勇落下的功課還得補上;缺少家庭的溫暖,集體的溫暖卻不能少。學校當即採取了以下措施:中午免費提供午餐;語數老師每天為小勇補課;發動全校師生為小勇獻愛心,所捐款項和物品由大隊部保管,每期為他購買學慣用品;班級同學主動關愛小勇,給他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如今小勇已經升入三年級了,個頭仍舊矮小,學習仍舊吃力,但臉蛋卻紅撲撲的,手臂上的「兩道杠」特別引人注目,據說這「兩根杠」是專門管他們班的劉老師和郭老師的。他的臉上洋溢著笑意,他正在快樂地、健康地成長著。
反思小勇輟學事件處理的全過程,我們堅定了「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信念,也明確對處理此類事件的一些原則:
1、依法辦學,依法辦事。認真貫徹落實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盡到學校應盡的職責,不讓一個適齡兒童無故退學或棄學。同時面臨缺乏法律常識和責任感的父親,學校還盡到了宣傳義務,給家長宣講《義務教育法》的政策法規,讓家長明確責任和義務,知道不讓孩子接受教育是違法的。
2、以人為本,關愛學生。「教書育人」是教育之本,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是我們辦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學校犧牲一點點金錢是值得的,老師犧牲一點點休息時間也是值得的,孩子臉上洋溢的歡笑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3、廣泛協作,形成合力。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新聞媒體的關注,社區的支持和協助,都是促成事情更快解決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教育,教育也不僅僅是學校一個部門的事。有時候,我們需要藉助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把事情辦好,才能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
小勇的事或許有些特別,他的父親完全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學校面臨成百上千個家庭,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學校不能選擇家長,學校只能引導和幫助家長,讓每一個孩子接受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校園幸福的自由的成長!
盼望著小勇能盡快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不要在懶惰和膽怯中失去自我。

⑩ 關於【愛心】的名人事例..

最好的例子: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叢飛

閱讀全文

與愛心創造奇跡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