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五刑是誰發明的

五刑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7 00:46:32

Ⅰ 五刑的發展演變

奴隸制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這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 唐代封建制五刑: (1)笞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 (2)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絞和斬二等。 封建五刑一直到清末才被廢除。 而除主要的五刑之外還有磔(俗稱凌遲)、髡(既剃發)、髕(也作臏,割膝骨)、炮格(也作炮烙)、刵(割耳朵) , 膊(赤身肢解),辜(肢解),醢(剁成肉醬),脯(曬成肉乾),剖心,梟首,棄市,族誅,車裂等。

記得採納啊

Ⅱ 中國法制史五刑

隋、唐時期,商周以來的墨、劓、剕、宮、大辟五刑制度,終於為笞、杖、徒、流、死的五刑制度所代替,直至明、清沿用不改。 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宮、大辟; 北魏律的五刑是死、流、徒、鞭、杖, 北齊律的五刑是鞭、杖、耐、流、死, 北周律的五刑是死、流、徒、鞭、杖。 自隋律起,才將五刑定為笞、杖、徒、流、死。此後延用至清。 墨 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的刑罰,是最輕的刑罰。戰國時秦稱為黥刑,廣泛適用,並與其他刑罰相結合。漢文帝廢肉刑時,黥刑被廢。魏晉南北朝時期間或使用,到梁武帝天監十四年(515)再度被廢。隋唐無此制。五代後晉恢復黥刑,改稱刺字,並與流刑結合使用,稱為刺配,沿用至清。刺字的對象、部位、形狀各代不盡相同。清末法制改革,刺字廢。 劓 割掉鼻子的刑罰。重於墨刑,輕於剕刑。起源於夏,周代廣泛適用。戰國及秦時與其他刑罰結合使用。漢初亦沿用劓刑。漢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時,劓刑尚間或使用。隋以後不見於刑典,只有金國早期對於犯重罪的贖刑者(見贖免),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別於一般平民。 刖 斷足的刑罰。也稱剕刑。重於劓刑。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漢初,罪重者斬右趾,罪輕者斬左趾。漢文帝除肉刑,改刖左趾為笞五百,刖右趾為棄市。至漢景帝時,又下令應棄市的犯人,如願意刖右趾,可以聽許,廢除的刖刑又被恢復。自魏晉以後,律典中已無刖刑的規定。但間或亦有實行刖刑者,如唐初一度以斷右趾作為減死罪的刑罰。 宮 男子割勢、婦人幽閉的刑罰。始於夏代苗族的蒼刑,夏族襲用,秦、漢時亦稱腐刑、蠶室刑、陰刑。男子割勢即割下男子生殖器。女子幽閉,古有兩說。一說為禁閉於宮,另一說為用棍棒椎擊女性胸腹,使胃腸下垂,壓抑子宮墮入膣道,以妨交接。宮刑最初用以懲罰淫罪,後來也適用於謀反、謀逆等罪,並擴大到連坐的犯人子女。秦統一六國後曾大量適用。漢文帝除肉刑而宮刑不廢。漢景帝允許以宮刑代替死刑。自漢至南北朝時期,宮刑時存時廢,到隋開皇(581~600)初年正式廢除 。後來遼穆宗應歷十二年(962)又一度恢復,以後各朝律令沒有宮刑。 大辟 即死刑。其名稱和執行方式各代不盡相同。先秦時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斬、焚、踣、罄、轘、辜等。戰國及秦有鑿顛、鑊烹、抽脅、車裂、囊撲、梟首、腰斬、棄市等。漢初以腰斬、棄市、梟首為主。北魏有轘、腰斬、殊死(斷頭)、棄市四等,後改為梟首、斬、絞三等。北齊、北周因襲不改。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還有不載於律書的凌遲(即分割犯人的肢體)。遼初還有投懸崖、射鬼箭、五車轘、生瘞(活埋)、炮擲等目。金代有擊腦。此外,歷代還有法外酷刑,如棒殺、剝皮、醢 笞 用竹板或荊條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在奴隸社會已廣泛使用。秦律有「笞十」、「笞五十」的規定。漢文帝除肉刑時,用笞來代替肉刑。漢景帝時因笞刑過重,減笞500為300,300為200。後又改300為200,200為100。同時定《棰令》,規定以竹代小荊,削平其節;笞臀部,中途不得更換行刑人。魏晉時,婦女受笞刑笞背。南北朝時的杖刑,實際上即隋以後的笞刑,且多作為流刑、徒刑的附加刑,其數在200以下,數量不等。隋改鞭為笞,分為10、20、30、40、50五等,並皆可用銅贖。唐沿隋制,並規定受刑人腿、臀分受,亦允許自願背、腿分受者。宋沿唐制,亦分笞為五等,但允許以笞折臀杖,笞五十者折臀杖十一。遼無笞刑,但有木劍、大棒擊背,類似笞刑。金國舊制,輕罪笞以柳條。元代笞刑分7、17、27、37、47、57六等。明、清笞刑沿襲唐、宋制,分五等,可贖刑。 杖 用大竹板或大荊條拷打犯人脊背臀腿的刑罰。起源甚早,《尚書舜典》就有「鞭作官刑」的記載。漢、魏、晉都設有鞭杖的刑罰。至南北朝梁武帝時把杖刑列入刑書。北魏開始把杖刑與鞭刑、徒刑、流刑、死刑並列,為五刑之一。北齊、北周沿襲魏制,依杖數分等,並均允許以金贖。隋代廢鞭刑,代以杖刑;另立笞刑,以代替原來的杖刑。凡所犯重於五十笞者,則入於杖刑。唐代杖刑同隋。唐律規定,杖皆削去節目;決杖者,背、腿、臀分受。宋沿唐制,亦分五等,並將杖刑作為附加刑。遼、金、元也均有杖刑規定。明、清杖刑依唐、宋制,至清末,杖刑廢。 徒 即徒刑,並強制服勞役。起源很早。商代就有牢獄「圉」,周代除死刑外,其他處肉刑的罪犯都須服勞役,為當時五刑的附加刑。秦、漢根據勞役的性質、徒刑期限和有無附加刑,分徒刑為若乾等級。魏晉以「髡」、「耐」(為徒刑犯人剃發、剃須)作為徒刑的制度,並以此作為徒刑名稱。北魏徒刑按勞役年限分為各種等級,因此又稱年刑。北齊時由於有附加刑「耐」,也稱「耐罪」。當時除「耐」外,還附加鞭、笞,有的還須帶刑具「鉗」。北周開始正式稱「徒刑」,並附加鞭、笞,允許以金贖罪。隋唐徒刑作為五刑之一,亦分五等,刑期為1~3年,每等之間相差半年,且不附加笞、杖,准許以銅贖刑。五代基本沿用唐制,但恢復了加杖制,實際上是一罪兩刑。宋代實行折杖制度,即折減笞杖數目,杖後不再服勞役。遼代有終身刑 ,還加杖,並「黥面」。金代徒刑與唐、宋同,唯將五等改為七等。元代徒刑又分為五等,並附杖刑。明、清徒刑基本相同,即分為五等加杖,准許以錢贖。 流 把罪犯押解到邊遠地方服勞役或戍守,不得離開該地區的刑罰。流刑刑名最早見於《尚書堯典》:「流宥五刑」,作為對墨、劓、剕、宮、大辟五刑寬宥的一種刑罰。流刑的名稱,歷代不同,有時稱放、遷、徙。北魏流刑沒有遠近差別。北齊正式將流刑列為五刑之一,亦無里程之差。到北周,流刑從流至距皇畿2500~4500里分為五等,也有時間限制,最長為六年。隋代流刑分三等,也稱三流。應配者分別居作二年、二年半、三年。應住居作者,三流俱役三年。唐代流刑亦分三等,其里數比隋代流刑各加1000里,其居作期限則縮短為一年。役滿編所在為戶,謂之「常流」。此外,有役三年者,謂之「加役流」。唐代流刑許以銅贖。宋代流刑所流里程和役年與唐代相同,但附加脊杖。元代沒有流刑。明代流刑沿宋制,均附加杖,並可用銅贖。清代流刑與明相同。 死 即死刑。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五代和宋基本仿效隋律,但自五代始有為凌遲。遼代將凌遲定為正式刑名,將死刑定凌遲、斬、絞三等。元代同。明、清法定死刑雖僅斬、絞兩等,但有法外刑,如棒殺。

滿意請採納

Ⅲ 古代五刑是什麼

五刑有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奴隸制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這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唐代封建制五刑1笞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
2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5死刑。分絞和斬二等。

Ⅳ 夏朝的五刑是什麼意思

所謂「五刑」是指中國早期社會五種常用刑罰,即墨刑、劓刑、剕刑、宮刑、大辟五種刑罰。這五種刑罰由輕到重,構成了中國早期法律中完備的刑罰體系。

1、墨刑

又稱黥刑,是在犯罪人面部或額頭刺字,再染上墨色,作為受刑人的標志。這種墨刑既是刻人肌膚的身體刑,又是一種使受刑人蒙受恥辱、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

2、鼻刑

是割去受刑人鼻子的刑罰。鼻子是人體重要器官,與人的尊嚴關系更切,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劓刑也帶有恥辱刑的性質。

3、剕刑

有時也寫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砍足稱為剕,砍手稱為刖。另外,與砍手砍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砍去受刑人手足是各古代民族經常使用的方法。

4、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宮刑極為殘酷,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

5、大辟

是死刑的統稱。在夏、商、周三代,死刑尚不規范,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極端殘酷。特別是在商代末期的紂王時,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酷刑。

(4)五刑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夏王朝穩定之後,為於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斷擴充的。其基本內容是以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法律性質的習慣法為主,制定了《禹刑》,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正規法典。

據記載《左傳·昭公六年》"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其具體內容已無從查證。據後人追述,夏朝已經有"五刑",共三千條。

並有一些罪名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則。可見夏朝法律數量應較多,規定應該比較細密,夏朝法制應初具規模。

Ⅳ 古代真的有「五刑」嗎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奇的物品層出不窮,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可是,與此同時,不法分子造假的手段,也是越來越多了。提起假貨來,很多人都深惡痛絕,恨不得把製造假貨的人繩之以法。有人說,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應該就很少有假貨出現了。

但是,即使是有明文規定,古代的假貨現象仍然是屢禁不絕。北宋的時候,假冒偽劣現象愈演愈烈,甚至,還玩出了很多花樣。

汴京城作為北宋的首都,可謂是繁華無比。可是,就是在天子腳下,假貨仍然層出不窮。汴京城中有一個賣花的人,她賣的花總比別家新鮮點,也鮮艷點,因此,生意很好。但是,買花的人連花帶盆買回家後,看似漂亮的花朵很快就枯萎了。原來,這些花都是插在上面的,並不是載上去的。等到買花人想要找賣花的人理論時,賺的盆滿缽滿的賣花人早已溜之大吉了。

等到明朝的時候,我國社會的經濟狀況,已經由傳統的農業經濟轉變到了商品經濟的初級階段。與此同時,市場上的造假現象越來越多,已經到了令人防不勝防的地步。據當時文人的筆記記述,市場上面的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將酒摻上灰一起賣,甚至,還把燒雞的肚子中塞上沙子以增加重量、在魚肉中注水等。

如此種種,令民眾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還是當時的社會風氣太過浮躁。當然,除了貨物造假之外,某些心術不正的人還經常用各種方法來坑蒙拐騙。這里,像什麼「掉包計」,「放鴿子」,「唱雙簧」等等,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由此可見,在利益的驅使下,造假行為不僅在現在屢禁不止,在古代也是層出不窮。

光緒三十年,清政府為了打擊市面上的假貨,特意制定了《商標注冊試辦章程》,以便於讓正規商販申請商標。可以說,清朝自這個《商標注冊試辦章程》頒布後,市面上的一些造假行為,確實在一段時間內減少了不少。但是,當時清政府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即使後來出台了一些盡可能面面俱到的法律,但是,無奈政府執行不力,假貨行為仍然是屢禁不絕。

以上所說的,都是在古代發生的造假事件。當然,如今的造假行為更加猖獗。打擊造假,需要民眾和政府一起努力。

Ⅵ 誰發明的打屁股在古代為什麼會流行起來

相信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發現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古代所有的官吏在處罰犯人時經常用的刑罰都是打屁股(杖刑)。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代為何流行杖刑?又是誰發明了杖刑(文末有彩蛋哦)呢?


眾所周知,杖刑自漢朝時期流傳下來就一直是主要刑罰,但宋朝時因為刑不上大夫,所以讀書人是不用受刑的。但到了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因為是個粗人,所以並不在意這些,在他的要求下杖刑不僅上了大夫,更上了皇宮——廷杖。


所謂廷杖就是在皇宮里的文武百官面前打屁股,而且只要皇帝願意,誰都跑不了(明世宗嘉靖皇帝大禮議與明神宗萬曆皇帝國本之爭時,皇宮外都曾掀起過數百人一起打屁股的壯觀景象)。明朝經過百年的傳承,到了明朝中後期,那些經常打板子的太監與各級官吏都練出了一種神奇的技術,那就是同樣數量的板子,同樣響亮的聲音,同樣材質的器具,但打出來的結果卻完全不同。

Ⅶ 我國古代最早刑法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建立的

1、禹刑。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范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5、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89014.htm
http://ke..com/link?url=9v_OGUZC1n3czkxa
http://..com/link?url=eYb5BpSOEpm7Jp6JF93fknXvpmDl9_UymOdmE0mkzjDFxu2vtJ_xair__mPBLN1VyQU8OmW

Ⅷ 我國五刑的歷史是怎樣的

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塗墨,劓(yi)刑-割鼻子,剕(fei)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閱讀全文

與五刑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