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二物理光學小發明
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專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屬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2. 我要一個有原理、有用途、環保、簡易的小發明製作,最好是利用的光學原理、杠桿原理……
無火點煙器;一個放大鏡一根煙.陽光明媚的天搞定
3. 光學的前沿主要有哪些
光學的前沿可以有很多,我列舉一些你自己選擇:
1)激光武器,美國的激光武器已經有產品了,激光戰車
2)激光雷達
3)激光干涉儀,如地月測距,引力波探測等
一般光學的前沿都和激光有關,你可以查一些激光方面的文獻。
其他方面
4)3d電影
5)全息照相
6)光纖通訊
等
4. 我國古代在光學方面的成就
我在網上幫你查閱了很多,然後東拼西湊了一下,總共7條(這裡面不包括明到清中期的成就,因為有很多人在那時期對光學作出了貢獻,實在難以一一列舉)
如果你感興趣,請根據相關內容進行搜索,呵呵
1.有一種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荀子·峟坐》)或許是加水後重心發生變化造成的,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時期尖底陶罐的發展。並已發明了聚集日製作出青銅鏡,凹面鏡陽燧被普遍用於取火。《淮南子》中初步探討了陽燧焦點問題。在漢代,人們已知道平面鏡的組合。晉代郭象在《〈莊子〉注》中說:「鑒以鑒影,而鑒亦有影,兩鑒相鑒,則重影無窮」。《淮南萬畢術》中有潛望裝置的記載
2.墨翟(約公元前468~前378)和他的弟子們是這個時期研究物理知識成就最大的學派,他們的代表作《墨經》記述了許多物理知識。尤其在光學方面,連續記述了影的生成的道理;光線與影的關系;光直線行進實驗;光反射特性;從物體與光源的相對位置關系而確定影的大小;平面鏡的反射現象;凹面鏡的反射現象;凸面鏡的反射現象。這是世界古代科學史上一篇難得的幾何光學著作。(見《墨經》)
3.漢代開始,中國就有「透光鏡」。當一束光線射到這種金屬鏡的鏡面時,經過反射,鏡背面的花紋能清楚地映現在屏上,於是古代人就稱它為「透光鏡」。不能穿過不透明物質的光線,似乎能「透過」金屬銅,把鏡背面花紋反映出來,這種奧妙引起了歷代人的注意。現代日本和西歐各國分別稱它為「魔鏡」、「不等曲率鏡」。
4.對虹、色散現象的記述和實驗是這時期光學上的又一成就。漢代蔡邕在《月令·章句》中描述虹的形成條件:「虹見有青赤之色,常依陰雲,而晝見於日沖,無雲不見,太陰也不見,見輙與日相互,率以日西,見於東方。」唐初孔穎達在《〈禮記〉註疏》中寫道:「若雲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8世紀中期,唐代張志和在《玄真子》一書中寫道:「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這是人造虹的簡單實驗。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描寫了五種雲母,向日舉之,可以看見各種色光。他以各種顏色的多寡把雲母分類。
5.張衡對月光及月食現象作了正確的解釋,在《靈憲》中說:「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
6.沈括第一次用類比演示實驗來驗證月亮圓缺的科學道理,在《夢溪筆談》卷七中有:「月本無光,猶銀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圓。」他曾實地觀察並解釋雨虹。但他對光學的最重要貢獻還在於他研究了各種鏡子並作了理論的探討。
7.宋末元初的趙友欽在其所著《革象新書》中描述了一個有關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其規模和方法有很高的科學性。
關於色散知識在這時期有了發展。許多典籍記載了晶體的色散現象。如杜季揚《雲林石譜》卷上中描述石英「映日射之,有五色圓光。其質六棱。或大如棗栗,則光采微芒;間有小如櫻珠,五色粲然可喜」。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對露滴分光現象作了細致的敘述:「凡雨初霽或露之未晞,其餘點綴於草木樹葉之末,欲墜不墜,則皆聚為圓點,光瑩可喜。日光入之,五色俱足,閃爍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於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
5. 簡單的科學小發明
現在網上復制派太多,我勸你自己做吧
6. 人們常常巧妙的利用光的什麼原理,發明光學儀器,我們知道的有什麼什麼的
(1)為了看清郵票上的細微之處,我們會用放大鏡觀察;(2)觀察行星或月球時,我們會藉助望遠鏡來觀察;(3)汽車的後視鏡利用凸面鏡來擴大視野;故答案為:放大;望遠;凸面.
7. 初二的物理小發明小製作(不是實驗 我們學的是力學光學簡單機械等等那塊的不是電學哦
光學的好發明的,拿個放大鏡一個紙盒就可以製作一個投影儀的,具體方法上網網路一下自製簡單投影儀,很容易上手的,材料也不多!
8. 簡單而又實用的小發明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一、什麼是科學小發明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好客鞋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方便肥皂盒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防蟲樹裙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不到的發明。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二小發明選題思路1、列舉缺點找選題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四用防觸電插座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氣壓水瓶的改進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充氣太陽灶太陽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
9. 關於光學!
知不知道增透膜和增反膜?
鏡頭前面的那層膜(鍍膜眼鏡亦可)是紫色的,但透過鏡頭看是幾乎無色的(實際上是淺綠色),舊工藝制出來的大塊玻璃是淺綠色,但反射幾乎無色。
譬如對於紅光(波長780nm)的增透膜,厚度是波長的1/4(不考慮折射率的話是195nm)對於波長是390nm的紫光是增反的,也就是一面看上去是紫色一面是紅色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10. 有趣的光學實驗有哪些
給黑洞照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