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華文明的發明創造

中華文明的發明創造

發布時間:2021-08-06 23:59:16

1.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哪些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是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其實中國古代除了這四項發明,還有很多厲害的發明創造,中國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過大多數科技發明在長年累月間已不知不覺融入我們的生活,讓人們很容易忽視了它們的艱辛的創造過程。下面這些例子都是中國古代的創造。

還有,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天下第一橋「趙州橋」;不用一釘一鉚的古代建築「榫卯」;御敵於萬里之外的「長城」等等,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還遠遠不止這些。它們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展現了古人強大的創造力。它們曾經甚至現在都在影響和改變著這個世界。

2. 推動人類文明大步前進的發明創造有哪些

1、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

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

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

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計算機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

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飛機

飛機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於空氣的航空器。

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5、電話機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

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

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

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沖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

隨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

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紙術

3. 中國文明古國的發明創造

10.火葯

首先說到的火葯,應該是中國古代發明中最傑出的一項了。傳說火葯是煉金術士在煉制長生不老丹葯的過程中偶然發明的。然而很諷刺的是,這一發明不僅不能讓人長生不老,卻能輕易地取人性命。
早期的火葯是由硝酸鉀(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而成的,最早記載於1044年曾公亮主編的《武經總要》一書中。此書中記錄了三種火葯,早在將火葯用於軍事用途、製作簡易手榴彈之前,中國人已經用其來製作信號彈和鞭炮,由此可推斷火葯的發明時間應該還要更早。
隨後,人們發現在火葯中加入一些金屬元素可以使其爆炸時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於是,嘭!嘭!嘭!現代煙花表演誕生了。除此之外,火葯的發明還催生了子彈之類的攜帶型彈葯。
9.指南針

如果沒有指南針,我們會在哪裡呢?應該已經迷路,不知身在何處了吧!在森林中遠足的背包客,還有穿梭在各航班之間的空中飛人,真要好好感謝古代的中國人,他們發明的指南針,指引著大家平安回家。
中國人發明指南針的初衷在於讓它指向正南,因為他們認為主位是正南,而不是正北。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公元前4世紀,由天然磁石磨製而成。
天然磁石的存在委實是上天的眷顧。天然磁石是一種被雷電擊中之後高度磁化的磁鐵礦石(帶有磁性的鐵礦石),可以自然指向南北兩極。是誰這么聰明,想出用天然磁石來辨別方向的主意,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據考古學資料顯示,是古代中國人發明了杓,並使其能在占卜盤上平穩轉動;而杓也為中國古代的占卜者們指明了方向,助其走向內心的和諧與安寧。
8.紙

是誰首先想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主意,到現在我們還沒完全搞清。「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創造者」這一殊榮到底花落誰家,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的蘇美爾人(Sumerians)、位於今巴基斯坦(Pakistan)境內的哈拉帕人(Harappa)以及古埃及的科密特人(Kemites)進行激烈的角逐。我們知道語言文字的首次出現大約是在5000年前,但如果你把類似於洞窟壁畫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納入文字范疇的話,「文字」的出現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然而一旦文字開始發展,人們便開始在任何東西上書寫,只要它們鋪起來足夠長。泥板,竹簡,紙莎草和石頭僅僅是早期文字載體中的幾種。
自從中國人——特別是一個叫蔡倫的男子——發明了現代紙張的雛形,一切都開始改變了。在蔡倫的開創性發明之前,中國人在薄薄的竹簡和長長的絲帛上寫字。但是到了公元105年,蔡倫發明了一種木纖維和水的混合物,並將其按壓在織布上,稀漿混合物中的水汽會透過織布滲出,然後一張粗糙的紙就製作完成了。但蔡倫到底在他發明的第一張紙上寫了什麼,這依舊懸而未知。
7.麵食

對任何喜歡來一碗義大利面豆湯或者蛤蜊扁意麵的人來說,也許都需要對發明面條的古代中國人致敬——而不是義大利人,正如你所懷疑的一樣。
專家組仍在商討到底是誰率先發明面條這件事,但看起來似乎是中國人憑借著近2000年的優勢力壓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還不清楚是哪一個),成為最終的贏家。2006年(譯者註:原文是2006年,但是據求證,喇家遺址發掘於2001年,遺址中的面條發現時間為2002年),考古學家在發掘喇家遺址時發現了一隻倒扣的碗,深埋於十英尺厚的土中,碗內有細長而乾枯的面條。該遺址位於青海省境內,靠近西藏,距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 。
這一新發現的面條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由兩種在中國均已有7000年栽培史的穀物製成。並且,時至今日,中國人仍在用這些穀物來製作面條。
6.獨輪手推車

千百年來,中國人發明的獨輪手推車為減輕人類負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普遍認為,公元2世紀時,蜀相諸葛亮提出了發明獨輪手推車用來運載重物的構想。諸葛亮構思的獨輪手推車僅有一點點瑕疵,因為他沒有為其加上把手,不過這一問題被後人改進完善。盡管如此,諸葛亮的發明還是領先了歐洲人1000多年。
最初,獨輪車被用於軍事目的。正因認識到了獨輪車為我方軍隊戰勝敵軍帶來的先天優勢——獨輪車即既可被用來充當移動的路障,也能被當作運輸工具——古代中國人將這項發明保密了長達幾個世紀之久。
而民間的另一種傳說則認為早在公元前1世紀,一個叫柯宇(KoYu)的農民就發明了獨輪手推車。盡管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個人還是個疑問,但諸葛亮和柯宇倒是有個共同點:和丞相一樣,據說這位農民也對獨輪車的製作流程守口如瓶。
5.地動儀

盡管古代中國人並不能准確地告知世人一場地震是里氏幾級(因為直到1935年裡氏震級才被發明出來),但他們卻設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地震測量儀——地動儀。早在公元2世紀前葉,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就創造出了地動儀,他發明的地動儀還巧奪天工、壯觀宏偉。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以青銅鑄成,四周鑲嵌以八條龍,龍頭朝下(譯者註:原文作者表述為9條金龍,系原文作者筆誤)。這八條龍等距離間隔,每條龍的正下方,都有一隻昂頭張嘴的銅蟾蜍。
地動儀的內部正中,有一支「懸擺錘」靜止不動。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懸擺錘」受到震動時,就會隨之運動。此時,「懸擺錘」來回擺動引發地動儀內部的杠桿活動,從而觸動機關,使得地震源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嘴中。這一最初的地動儀雖然有點簡陋,但比起西方發明的地震儀仍然早了1500多年。
4.酒精

你得感謝中國人創造出了乙醇和異丙醇,這里說的並不是啤酒、葡萄酒跟烈酒噢!當你想到酒時,也就明白只有極少數人類智慧的結晶能像酒那樣讓人歡喜讓人憂。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酒精發酵技術脫胎於其他相似的工藝。公元前3世紀前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釀造醋和醬油的技術,而這都是通過發酵和蒸餾來實現的。因而這些技術也很快就被運用到釀酒中。
最近的考古發現又使中國人利用發酵工藝制酒的時間向前推移。考古學家在河南省發現了9000年前的陶器碎片,並在其中覓到了酒的蹤跡。這一發現證實了中國人才是釀酒的鼻祖,因為曾經的釀酒先驅——古阿拉伯人直到1000年後才製造出含酒精的飲品。
3.風箏

風箏這一中國最重大的發明要歸功於兩個古人。公元前4世紀,能工巧匠公輸班(Gongshu Ban,即魯班)和哲學家墨翟(Mo Di,即墨子),各自製作出了能隨風自由翱翔的鳥形風箏,這對新奇的事物馬上流行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對風箏的初始設計進行了改進和加工,並發現除娛樂外,風箏還有其他新用途。風箏釣魚成為一種簡便易行的捕魚方式,且無需使用漁船,漁民們僅需在風箏上綁好魚線和吊鉤,然後再把風箏放飛到自己無法接近的水域即可。風箏也能變身為軍用器械,充當裝載火葯到敵軍軍事區的無人機。1232年,中國人用風箏向蒙古戰俘營地投放宣傳單,鼓動被俘虜的人抗爭,結果戰俘們成功地戰勝了他們的捕擄者。
不久,古人將想要高飛的夙願寓於風箏製作工藝中,從而推動了風箏製造技術的發展,創造出了另一個中國發明——懸掛式滑翔機(Hang Gliders)。
2.懸掛式滑翔機

如前所述,風箏是公元前4世紀被發明出來的。而在公元6世紀末的時候,中國人便已經可以成功設計出體積龐大的風箏,它能夠憑借足夠的空氣動力承載起一個中等體型人的重量。那麼有人剪斷風箏線進行新的嘗試不過是早晚的事。
中國古人們所用的「斷線風箏」就是我們現在的懸掛式滑翔機(Hang Gliders)。然而,這些「風箏」並不是用來尋求刺激的:君王們下令將罪犯和戰俘綁在風箏上,迫使他們跳下懸崖,並以此為樂。而這些可憐人需飛行兩英里才能平安落地。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的「飛機」,中國人在創造力上領先了歐洲列國1335年。
1.絲綢

蒙古人(Mongols)、拜占庭人(Byzantines)、希臘人(Greeks)和羅馬人(Romans)都極其厭惡中國古代的軍事發明,比如說火葯。然而,正是絲綢幫助古代中國與其他文化體之間和平共處。當時各國對絲綢的需求量非常大,也正是這一精美織物使得中國通過貿易的方式與外面的世界聯系起來。「絲綢之路」也因此形成,並從中國延伸到了地中海(Mediterranean)、非洲、中東和歐洲等地。
絲綢的製作工藝大約出現在4700年前,人們在一處建於良渚時期(公元前3300-公元前2200)的古墓里發現了一些卷軸,其中記載了絲綢的製作工藝。中國的古人們曾一度嚴密守護著絲綢織造技術和養蠶技術,防止其外傳,直至歐洲的僧侶得到蠶種並將其帶回西方,中國人才逐漸喪失在絲綢織造業中的壟斷地位。

4. 中國有哪些古代的創造發明

1.建築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2. 數學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學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機械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

5. 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的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6. 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7.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5.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的資料!

1、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創造了最早的指南針,司南。

2、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手抄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印章和石刻給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的啟示,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

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由於記載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貴,因此,只能將重要事件做簡要記載。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靠口頭進行傳播,這嚴重影響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印刷術的發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4、火葯

火葯,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5、干支紀日

干支紀日法是漢族民間使用天乾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是農歷的一部份,也是歷代歷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與干支紀年"天道「五行不同,干支紀日是」地道「五行!

古代漢族人民將干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丑、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造紙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刷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干支紀日

6. 你還了解那些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

1、馬鐙

據考證,中國在東漢時期已經出現掛於馬左側、輔助上馬的單鐙。南京象山王廙墓中一件陶馬俑所配雙鐙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雙鐙實物資料,出現年代應不晚於4世紀初。

馬鐙是騎馬時的踏腳和支撐裝置,通常近似於半橢圓環狀,上方由皮革、鐵等具備較高強度的材料製成鐙環,下邊緣可以木或藤條為芯,外麵包裹上鐵片或皮革,做成較寬的踏板,一般成對垂於馬鞍之下。上馬時,騎者可以腳踏一側馬鐙跨上馬背。

騎行時,雙腳穿過馬鐙,起到幫助穩定身體的作用。疾馳時,騎者以馬鐙為主要支撐點,站在馬鐙上,上身前傾,人馬結合更緊密,使得騎手的雙手更加自由,並能在馬背上進行左右方向的動作。

2、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是北宋建造的大型天文儀器系統,是集渾儀、渾象和計時裝置為一體的天文台。它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將水輪、齒輪系、控制機器、計時器、渾象和渾儀等集成為一個機械繫統,反映了設計復雜機械的高水平;

其次是發明了由桿系和秤漏等構成的控制機械——天衡,其功能相當於近代機械鍾表的擒縱機構。

3、養蠶和絲織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養蠶繅絲技術大概在黃帝時期,也就是公元前2600到2700年左右,距離漢初大概2500年,漢末2800年到2900年。

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4、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5、紙幣

中國,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發明,即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國則是世界上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

紙幣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棉)造成的貨幣,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並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紙幣本身不具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

6、麻醉劑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人,他多次拒絕封建王朝叫他做官的舉薦和詔令,行醫遍及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一些地區,深受當時人民的愛戴。

他學識淵博,醫技精湛,擅長內、外、婦、兒、針灸諸科,尤以外科為最。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他就發明了中葯全向麻醉劑——麻沸散,並且施行外科手術。

他發明的「麻沸散」,病人用淋沖服後,就會全身麻醉,失去知覺。這樣就好進行手術醫療。

據科學史記載,19世紀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笑氣(氧化亞氮)。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頓研究笑氣在人體的作用。1845年1月威爾士用笑氣作麻葯而進行撥牙手術。

1846年10月摩頓採用乙醚作麻醉葯進行手術,1847年英國化學家辛普遜用氯仿作麻醉葯以治病。華氏發明和使用麻醉葯較西洋領先了一千六百年。

7.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很多的發明創造你能收集資料寫出其中一種發明創造的

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年;南朝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精密數值(准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比歐洲早800年;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對地球公轉的精密推算比歐洲早300年。總之,我國古代的科學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發明創造被世界公認,在世界上產生過深遠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所以,我們祖國不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們的祖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了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使我們祖國成為世界上文化發達的最早國家之一,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充分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個具有特別旺盛生命力的偉大民族。

8. 中國古代的創造發明有那些

四大發明,文房四寶。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活字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9. 中國古代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2、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5、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閱讀全文

與中華文明的發明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