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最早發明槍的國家
4、現在槍械
自21世紀以來,槍械技術發展迅猛,不僅槍械的種類多種多樣,而且用途各異。現在步槍以突擊步槍、狙擊步槍。自動步槍和卡賓槍為主,機槍以重機槍、輕機槍和通用機槍為主,而沖鋒槍在軍事中的用途已經逐漸被突擊步槍和卡賓槍所取代,目前主要裝備特種部隊和警察。然而人們對槍械的探求仍未停止,始終再探求現代槍械更多未知的一面,以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
B. 戰爭是誰發明的
肯定是那群猴子嗎!在樹上呆不住了想去地下看看,沒想過見到了這么多強者,咋辦,打呀!打不贏,只好發明一些武器了唄,最後就開始有了什麼首領,大王,孫悟空………呀最後本來打贏了。呀!誰發明了農業,不打了,可在種田時,又為了一丈一廟土地打,後來就…………
C. 直升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什麼時候第一次用於軍事的
1918年8月,英國人在索姆河反攻和1918年9月的美國聖米耶爾進攻戰中,轟炸機、殲擊機和強擊機直接為地面部隊的戰斗行動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均使用了大量各類飛機,協同地面部隊或艦隊作戰,對敵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進行轟炸。軍用運輸機也開始大量運用於大規模空運和空降作戰。1942年7月和10月,正當第二次世界大戰雙方酣戰的時候,德國和美國先後研製出了噴氣式殲擊機。噴氣式飛機,突破了活塞式飛機性能的極限,使軍用飛機的飛行速度、高度等大幅度提升。戰後,軍用飛機的發展日益向多用途化方向邁進,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三者的差別日益縮小,每種飛機均能遂行多種戰斗任務,以致只能按這幾種飛機研製或改裝的首要目的來確定其類別。未來的第四代戰斗機將是一種具有隱身、超音速巡航、非常規機動、火力網外發射、超視距攻擊、晝夜不良氣象下作戰的全維全天候武器系統。
在軍用飛機家族中還有軍用直升機。直升機,是一種依靠發動機帶動旋翼產生升力和推動力,使其能夠垂直起落、原地轉彎、空中懸停和向任何方向飛行的航空器。1907年9月19日,法國人布雷蓋研製成四旋翼直升機,首次載人離地升空。同年11月13日,法國科爾尼首次駕駛自己研製的雙旋翼直升機,保持了約30秒鍾的自由飛行。直到1923年,西班牙人西爾瓦發明了帶有鉸接槳葉的旋翼機,才為直升機的發展開辟了光明的前景。1939年,美籍俄人西科斯基,成功地研製出單翼顛簸直升機VS-300;1940年在此基礎上又研製出改進型VS-316,被美國陸軍一眼相中,從此進入了直升機輝煌發展的黃金時期。直升機直接導致了合同戰術的深刻變化,使合同戰斗的立體性和機動性大為增強,贏得了「空中坦克」、「空中大炮」的美譽,並且為下世紀陸軍飛行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用飛機技術領域另一值得密切關注的技術是無人機。1917年英國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架無人機,從此無人機先後經歷了無人靶機、預編程序無人偵察機、指令遙控無人偵察機和多用途無人偵察機的發展過程。在冷戰後爆發的幾場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無人機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無人機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它將與有人機混合,廣泛遂行偵察監視、目標指示、戰場毀傷評估、通信中繼、電子對抗及反雷達等作戰任務。2000年後它將取代直升機攻擊作戰和巡航導彈的部分功能,成為未來高技術戰場遂行精確打擊作戰任務的一種重要支柱。
D. 歷史上最早可以在天上飛的武器是誰發明的
是萊特兄弟,他們發明的飛機是現代戰機的原型
萊特兄弟都受到了良好教育,但都沒有得到文憑。1884年他們全家從印第安納州的里士滿搬到了Dayton(俄亥俄州)。奧維爾大學第三年(1889)就退學了,在哥哥的幫助下干起了印刷生意。維爾伯任編輯而奧維爾則是一部周刊WestSideNews(幾個月後成了EveningItem晚報)的出版商。受全國自行車熱的影響,兄弟倆1892年開了個自行車修理專賣店(萊特自行車修理店,後成為萊特自行車公司),1896年開始生產他們自己的品牌自行車。他們用這種不懈努力的精神建立了對飛行的興趣。1890年初,他們在報紙雜志的文章以及德國OttoLilienthal的飛行器概念圖,1896年5月史密斯索尼安學院的SamuelLangley的蒸汽飛機模型成功試飛、緊接著芝加哥工程師和致力於飛行研究的權威OctaveChanute在密歇根沙丘和湖邊試飛了幾部飛機模型,這一連串的時間引起了萊特兄弟的關注。1899年五月維爾伯給史密斯索尼安學院寫了封信請求得到航空方面的信息和書籍。基於SirGeorgeCAyley,Chanute,Lilienthal,LeonardodaVinci以及Langley的草圖和靈感,萊特兄弟開始了他們的機械航空試驗。
萊特兄弟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始終是一體的,他們共享發明成果和榮譽。細心的傳記作者JamesTobin發現,維爾伯1899-1900年寫的「我的」機器和「我的」計劃之後全部由第一人稱單數改成了復數的「我們」和「我們的」。「很難想像奧維爾這么聰明出眾的人是以何種力量成功的,從俄亥俄州一個小店到和資本家、總統們商議,奧維爾做到了,他從始至終都是位領導者。」
萊特兄弟完成了所有理論研究就開始動手實踐,他們的自行車店員CharlieTaylor成為了小組的重要一員,三人共同合作建造了第一架飛機引擎。
威爾伯·萊特生於1867年4月16日,他的弟弟奧維爾·萊特生於1871年8月19日,他們從小就對機械裝配和飛行懷有濃厚的興趣,從事自行車修理和製造行業。萊特兄弟原以修理自行車為生,兄弟倆聰明好學,從1896年開始,他們就一直熱心於飛行研究。通過多次研究和實驗,他們很快得出一個結論:要解決飛機操縱這個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必須裝上某種能使空氣動力學發揮作用的機械裝置。他們按照這一想法,在基蒂霍克沙丘上空對載人滑翔機進行了幾度寒暑的試驗之後,他們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E. 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槍並用來武裝軍隊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明代時我國的火槍已經很發達了,但是清軍入關後,對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害,據估計,戰後,中原文化至少退步了300年,清軍在攻打中原時在槍下吃了大虧,再加上明代後期官僚貪污腐敗,火器質量不合格,再加上當時沒有發明類似於六段式火槍發射法,因此對火槍的利用也不甚好,清軍也看不上,清代中後期,閉關鎖國,思想封閉,堂堂天朝上國,地大物博,自以為天下第一,外國商人進貢的火器在八國聯軍攻下北京時還沒有打開包裝,固步自封,閉門造車,狂妄而無知
F. 生活中哪些東西原本是作為軍用被發明出來的
wifi原本就是作為軍用被發明出來的,他是在二戰的時候作為通訊工具發明出來的,在之後才會改變變成了現在的大眾通訊。
G. 導彈最早是誰發明的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沒法考證是某個人了 導彈的起源與火葯和火箭的發明密切相關 火葯與火箭是由中國發明的 南宋時期 不遲於12世紀中葉 火箭技術開始用於軍事 出現了最早的軍用火箭 約在13世紀 中國火箭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及歐洲國家 18到19世紀火箭武器進展不大 直到1926年 美國才第一次發射了一枚無控液體火箭 20世紀30年代 由於電子 高溫材料及火箭推進劑技術的發展 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20世紀30年代末 德國開始火箭、導彈技術的研究 並建立了較大規模的生產基地 1939年發射了A—1、A—2、A—3導彈,並很快將研製這種小型導彈的經驗應用到V—1導彈和V—2導彈上。 1944年 6到9月德國向倫敦發射了V—1、V—2導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德國還研製了「萊茵女兒」等幾種地空導彈 以及X—7反坦克導彈和X—4有線制導空空導彈 但均未投入作戰使用 。
H. 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是誰發明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I. 世界上第1個導彈是誰發明的
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1912年出生於德國東普魯士。受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博特影響,專注於火箭製造。二戰中是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是二戰中德國V2火箭計劃的主要創造者。二戰結束後,主要研究利用火箭的宇宙探索計劃。參與探險家一號(美國首顆衛星)計劃,以及後來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也是其事業的顛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武器是德國的V—2火箭,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物理學博士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由納粹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命名為「復仇使者」,所以代號變為V—2、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目標是擴大容積和承載重量 ,以容納自控,導航系統和戰斗部。1942年10月3日,V—2試驗成功,年底定型投產。從投產到德國戰敗,納粹德國共製造了6000枚V—2,其中4300枚用於襲擊英國和荷蘭。
V—2是單級液體火箭,全長14米,重13噸,直徑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彈 頭重1噸。V-2採用較先進的程序和陀螺雙重控制系統,推力方向由耐高溫石墨舵片操縱執行。V—2在工程技術上實現了宇航先驅的技術設想,對現代大型火箭的發展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航天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