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子郵件誰發明的

電子郵件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6 17:16:24

① 誰發明了電子郵箱

電子郵件發展歷史

電子郵件的誕生

據電子郵件的發明人雷.湯姆林森(RayTomlinson)回憶道,電子郵件的誕生是在1971年秋季(確切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當時已經有一種可傳輸文件的電腦程序以及一種原始的信息程序。但兩個程序存在極大的使用局限——例如:使用信息程序的人只能給接收方發送公報,接收方的電腦還必須與發送方一致。

發明電子郵件時,湯姆林森是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博爾特.貝拉尼克.紐曼研究公司(BBN)公司的重要工程師,當時,這家企業受聘於美國軍方,參與Arpanet網路(互聯網的前身)的建設和維護工作。湯姆林森對已有的傳輸文件程序以及信息程序進行研究,研製出一套新程序,它可通過電腦網路發送和接收信息,再也沒有了以前的種種限制。為了讓人們都擁有易識別的電子郵箱地址,湯姆林森決定採用@符號,符號前面加用戶名,後面加用戶郵箱所在的地址。電子郵件由此誕生。

電子郵件的30年發展歷程

雖然電子郵件是在70年代發明的,它卻是在80年才得以興起。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於當時使用Arpanet網路的人太少,網路的速度也僅為目前56Kbps標准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網路速度的限制,那時的用戶只能發送些簡短的信息,根本別想像現在那樣發送大量照片;到80年代中期,個人電腦興起,電子郵件開始在電腦迷以及大學生中廣泛傳播開來;到90年代中期,互聯網瀏覽器誕生,全球網民人數激增,電子郵件被廣為使用。

Eudora簡史

使電子郵件成為主流的第一個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納爾在1988年編寫的。由於Euroda是第一個有圖形界面的電子郵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為各公司和大學校園內的主要使用的電子郵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並沒維持太長時間。隨著互聯網的興起,Netscape和微軟相續推出了它們的瀏覽器和相關程序。微軟和它開發的Outlook使Euroda逐漸走向衰落。

在過去5年中,關於電子郵件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基於互聯網的電子郵件的興起。人們可以通過任何聯網的計算機在郵件網站上維護他們的郵件帳號,而不是只能在他們家中或公司的聯網電腦上使用郵件。這種郵件是由Hotmail推廣的。如今Hotmail已經成為一大熱門網站,微軟在8月宣布,郵件服務的用戶已經達到了1.1億。但微軟在1998年收購此網站的時候卻僅用了4億美元,這個價格後來令Hotmail的創建者沙比爾·布哈蒂爾後悔不迭。

Hotmail的成功使一大批競爭者得到了啟發,很快電子郵件成為門戶網站的必有服務,如雅虎,netscape,Exicite和Lycos等,都有自己的電子郵件服務。

② 到底是誰發明了電子郵件要准確!

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

是誰發明了電子郵件?這有點像在問:「誰發明了互聯網?」即使是對其有內深入研究的容專家,也無法說清它確切的誕生時間。但是在眾多聲稱自己發明了電子郵件的聲音中,雷·湯姆林森的主張比其他人更可信,他是第一個將「@」引入電子郵件的人。出於這個原因,很多人都將湯姆林森視為「伊妹兒」(Email)的爸爸。

在今年早些時候,為表達對他在1971年發明初級電子郵件系統的認可,互聯網協會(ISOC)推選湯姆林森進入首屆互聯網名人堂。一同入選的還有溫頓·瑟夫(谷歌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專家,許多人把他看作「互聯網之父」之一,他是TCP/IP協議和互聯網架構的聯合設計者之一)、蒂姆·伯納斯·李爵士(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和范·雅各布森(TCP/IP協議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③ 是誰發明了電子郵箱

電子郵件發展歷史

電子郵件的誕生

據電子郵件的發明人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回憶道,電子郵件的誕生是在1971年秋季(確切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當時已經有一種可傳輸文件的電腦程序以及一種原始的信息程序。但兩個程序存在極大的使用局限——例如:使用信息程序的人只能給接收方發送公報,接收方的電腦還必須與發送方一致。

發明電子郵件時,湯姆林森是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博爾特.貝拉尼克.紐曼研究公司(BBN)公司的重要工程師,當時,這家企業受聘於美國軍方,參與Arpanet網路(互聯網的前身)的建設和維護工作。湯姆林森對已有的傳輸文件程序以及信息程序進行研究,研製出一套新程序,它可通過電腦網路發送和接收信息,再也沒有了以前的種種限制。為了讓人們都擁有易識別的電子郵箱地址,湯姆林森決定採用@符號,符號前面加用戶名,後面加用戶郵箱所在的地址。電子郵件由此誕生。

④ 你知道發明電子郵件的電子郵件之父是哪一位嗎

大衛·克羅克(David H.Crocker)在70年代為ARPA網路研究機構工作時,逐步開發了電子郵件系統的雛形。並且在80年代發明了商用的電子郵件系統,為此2004年的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授予他互聯網貢獻獎,於是電子郵件之父的名號由此得來。近十幾年間民用互聯網的發展,電子郵件首當其沖的成為了人人皆用的信息時代標志,下面是對大衛·克羅克進行了專訪。電子郵件對今日世界的改變無須質疑,您在30年前想過會有如此影響嗎?大衛·克羅克:我在1973年開始為ARPA網路研究機構工作,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夥子,互聯網還是試管的細胞嬰兒。如果我告訴你,當時開發電子郵件的雛形都被軍方要求保密,估計現在不會有人相信。80年代電子公告牌的興起,一下子讓我看到了人與人利用網路進行交流的渴望。

即便在1982年以前,我也難以想像電子郵件會成為人人必備的工具。但是1982年9月的科幻電影《巴薩洛的未來》讓我靈機一動,當時電影講一群地球移民去人馬座,利用相對論原理飛船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光速,但是信息傳遞的速度卻沒有飛船快,於是人們的溝通成了問題。我當時想,這不就是地球的現實嗎,寄一封信還不如自己直接開車送去塊。不得不承認,電子郵件確實在近10年間徹底的改變了地球,人人都有電子郵件成為了信息時代的符號,如果在1995年你的名片上有電子郵件的地址,那曾經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那麼在您看來電子郵件改變了這個世界的什麼呢?大衛·克羅克:商業,電子郵件讓那些相信秘書能夠解決一切的商業精英們意識到,自己動手也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再有就是讓郵局變成了速遞公司。很多人都稱贊電子郵件的出現,改變了世界的效率,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也能夠一下子聯系。但是在我看來,電子郵件改變了人類社會追求自然平和的田園生活。我不停的聽到我的親屬向我抱怨,出差一周積壓的電子郵件就要用5個小時來處理。這10年以電子郵件為代表的互聯網文明,對於傳統人類文明造成的沖擊已經如此之大,那麼未來技術的即時通信技術,將讓凡胎肉體的人類如何適應。目前電子郵件的發展在您的預料之中嗎?大衛·克羅克:垃圾郵件的泛濫讓我傷心不已。盡管全球所有的商業郵件提供者都在高呼反垃圾郵件技術,同時各個國家都在設立相關法律,但是垃圾郵件依舊源源不絕。亞洲,尤其是中國被視作全球垃圾郵件的集散地,這是很讓人頭疼的問題。在9月初我看到雅虎、微軟、美國在線、EBAY和中國互聯網協會一起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向垃圾郵件宣戰,從某種意思上說是在幫助全球向垃圾郵件宣戰。雅虎的多重反垃圾郵件機制可以說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反垃圾郵件技術能夠成為一項社會普遍採用的技術標准,才能行之有效的對抗這些信息時代的垃圾出現。電子郵件這項改變世界的技術未來將向何處發展?大衛·克羅克:在我看來,郵件的世界是信息島中間的交互活動最少的,但又隱蔽存在最多威脅。很多人認為垃圾郵件的泛濫將終結電子郵件時代,在我看來未來的世界如何更簡單安全的進行信息溝通才是關鍵,沒有人在乎是電子郵件的形勢,還是用語音信箱。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社會溝通信用才是關鍵,就如同銀行在經濟上建立的個人信用機制一樣。信息時代人與人溝通也應該有這樣的基礎,傳統電子郵件的泛濫太多是基於互聯網的爆炸發展,這時我們回過頭才會發現,原來信息文明在本質上與16世紀的飛鴿傳書沒有區別。什麼技術將有可能替代電子郵件呢?大衛·克羅克:相比目前大量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很有可能成為電子郵件的終結者,即時通訊工具讓網路交流的速度從原來電子郵件的等待狀態,一下子躍升到一問一答的速度。在英國已經有26%的企業將MSN或者雅虎作為企業辦公的工具,早上人事部門根本不設立考勤卡,即時通訊工具就讓老闆能夠一目瞭然誰沒開始工作。也許到時候人們就會懷念電子郵件時代的節奏了,就如同今日人們懷念50年代慢悠悠的辦公室生活一樣。

⑤ 電子郵件發明於什麼時候

對於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e-mail),根據資料查找,現在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1969年10 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

據《互聯網周刊》報道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時間應該是1969年10月),這條消息只有兩個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釋,「當年我試圖通過一台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和另一台位於舊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計算機聯系。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台計算機登錄到另一台機。當時登錄的辦法就是鍵入L-O-G。於是我方鍵入L,然後問對方:『收到L了嗎?』對方回答:『收到了。』然後依次鍵入O和G。還未收到對方收到G的確認回答,系統就癱瘓了。所以第一條網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我完蛋了。

另一個說法是:

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參加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機,每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藉助於網路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方法。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路之間進行拷貝的軟體和一個僅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並,名之為SNDMSG(即Send Message)。為了測試,他使用這個軟體在阿帕網上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電腦上的自己。盡管這封郵件的內容連Tomlinson本人也記不起來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備了十足的歷史意義:電子郵件誕生了。Tomlinson選擇"@"符號作為用戶名與地址的間隔,因為這個符號比較生僻,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人的名字當中,而且這個符號的讀音也有著"在"的含義。阿帕網的科學家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了這個石破天驚般的創新。他們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現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難以覺察--速度來與同事共享了。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回想起來,都覺得阿帕網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當中,電子郵件功不可沒。

⑥ 電子郵件的起源

電子郵件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
電子郵件,英文稱作Electronic Mail,簡稱E-mail,是—種用電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
對於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e-mail),根據資料查找,現在有兩種說法:
(1)第一種說法: 1969年10 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據《互聯網周刊》報道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時間應該是1969年10月),這條消息只有兩個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2)另一個說法是: 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參加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機,每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藉助於網路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方法。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路之間進行拷貝的軟體和一個僅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並,名之為SNDMSG(即Send Message)。

⑦ 1、 電子郵件的發明者是誰第一封郵件的發出大概在什麼時候

電子郵件的發明者是一個叫雷.湯姆林森的美國人。1971年他就職於博爾特.貝拉尼克-紐曼公司,是一名程序員。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在科技方面落後於別國,於是委託這家位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公司開發研製電腦網路。湯姆林森參與了通過電腦網路傳送數據的程序編寫工作。在15台電腦組成的內部網中,他不知疲倦地編程序,並給自己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內容為一串亂七八糟的字母。接著,湯姆林森替電子郵件尋找一個不尋常的字元,以區分收件人的名字和電腦的名稱。在電傳打字機的33個字元中,他最終選擇了@。從此,這個ad符號便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標志。湯姆林森在美國媒體上解釋說,他最先想用「#」字元或「*」號。如果他如此選擇,那麼,我們今天就不是「@一代」,而是「#一代」或「*一代」了。如今電子郵件的成功是1971年的秋天無法預見到的。這位電子郵件的締造者坦承:「建立對電子郵件的信任的過程持續了好幾年。」 @符號是個古老的符號。關於它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理論。義大利《共和國報》重新翻出1536年的文獻,據說能清晰地辨認出這個像猴耳形狀的符號。美國手寫體研究專家和古文字學家厄爾曼卻認為,該字元起源於中世紀的文獻,是兩個字母的融合體:字母a和d的圓圈相互融合,d尾巴延長向上向左畫出一道弧線。美國語言學家通過電子郵件研究該字元,總共得到了40種語言的115個答案,從塞爾維亞「發瘋的a」到具有詩意的土耳其「玫瑰」,從荷蘭的「猴子尾巴」到波蘭的「猴子一詞的簡寫」。英國人、法國人、以色列人和韓國人認為這是「蝸牛」。泰國人稱它為「捲曲的蠕蟲」。挪威人的說法更形象:「帶有超級長尾巴的捲曲阿爾法。」 總之,我們感謝發明者,也感謝現代科技帶給我們如此美妙的東西。

⑧ 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郵件是什麼~~誰發明~~

世界第一個電子抄郵件30歲了
倫敦消息襲: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郵件發出至今,已經有多少年了呢?答案是在本月已滿30年。

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的美國工程師湯姆林森,在30年前這個月的某一天,於所屬BBN科技公司在劍橋的研究室,把世界第一封電子郵件從他的一台電腦發送到毗鄰的另一台電腦。當時他選擇了目前紅得發紫的「@」符號,以顯示電子郵件是傳送到另一個地點。但他已不太記得何時寄出第一封信,信的內容或收件人是誰。

他對媒體說,"我想不起來第一封信寫什麼,可能是林肯總統的演講詞。我唯一記得的是信全是用大寫字體寫的。"

他說:「我們當時並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我們本打算讓一小組人使用它,根本沒想到它將很快地遍布全球。」

他謙稱自己的發明並非曠世巨作,僅僅是約200行的程式碼。 湯姆林森創造了遠端個人信箱,可經由電腦網路傳送與接收信息。他還設想了現在廣為人知的符號"@",以確保信息傳送至指定的收信者。

湯姆林森說,電子郵件系統在幾年後才穩定下來。直到個人電腦在1980年代中期盛行於世,電子郵件才開始進入電腦熱愛者與大學學生的生活之中。

⑨ 誰發明了電子郵件這一篇主要寫了什麼

對於世界上第一封電子郵件(e-mail),根據資料查找,現在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1969年10 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 據《互聯網周刊》報道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時間應該是1969年10月),這條消息只有兩個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釋,「當年我試圖通過一台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和另一台位於舊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計算機聯系。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台計算機登錄到另一台機。當時登錄的辦法就是鍵入L-O-G。於是我方鍵入L,然後問對方:『收到L了嗎?』對方回答:『收到了。』然後依次鍵入O和G。還未收到對方收到G的確認回答,系統就癱瘓了。所以第一條網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我完蛋了。 另一個說法是: 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參加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機,每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藉助於網路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方法。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路之間進行拷貝的軟體和一個僅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並,名之為SNDMSG(即Send Message)。為了測試,他使用這個軟體在阿帕網上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電腦上的自己。盡管這封郵件的內容連Tomlinson本人也記不起來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備了十足的歷史意義:電子郵件誕生了。Tomlinson選擇"@"符號作為用戶名與地址的間隔,因為這個符號比較生僻,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人的名字當中,而且這個符號的讀音也有著"在"的含義。阿帕網的科學家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了這個石破天驚般的創新。他們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現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難以覺察--速度來與同事共享了。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回想起來,都覺得阿帕網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當中,電子郵件功不可沒。

閱讀全文

與電子郵件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