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了一種著名的純鹼生產方法﹣「聯合制鹼法」.請你回答:(1)純鹼(Na 2 CO 3 )屬
(1)鹽;>; (2)C; (3)增大食鹽和水的接觸面積,加快食鹽溶解,進而加快反應速率; (4)NH 4 Cl溶解度隨溫度升高;NaCl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或t℃時,NH 4 Cl和NaCl的溶解度相同;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 (5)NH 4 Cl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而NaCl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氮;26.2%. |
2.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創立了著名的「侯氏制鹼法」(流程簡圖如圖),促進了世界制鹼技術的發展.下列有關說法
A、沉澱池中發生的反應的反應物是氯化鈉、氨氣、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含有鈉、氯、氮、氫、碳、氧六種元素,故A正確; B、過濾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質有碳酸氫鈉、氯化銨,還有可能含有過量的氯化鈉,故B錯; C、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碳酸鈉、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故C錯; D、氨氣的水溶液顯鹼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應物濃度大,反應速度快,故D正確. 故選AD. |
3. 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了一種著名的純鹼生產方法--「聯合制鹼法」.「聯合制鹼法」生產過程用化學方程式可
生產過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熱)=Na2CO3+H2O+CO2↑
即:①NaCl(飽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後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為不斷添加原料達到溶液飽和才沉澱)
②2NaHCO3(加熱)=Na2CO3+H2O+CO2↑
保留了氨鹼法的優點,消除了它的缺點,使食鹽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與合成氨廠聯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氣 CO 轉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這一工序。
聯合制鹼法又稱侯氏制鹼法,用於在工業上製取純鹼(Na2CO3),由侯德榜於1943年發明,是世界上廣泛採用的制純鹼法。具體過程為:在飽和氨鹽水中(氨氣,氯化鈉都達到飽和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從而發生如下反應:反應中的碳酸氫鈉由於溶解度低而析出,可以進一步煅燒分解為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再次進入反應重復利用。
4. 碳酸鈉用途非常廣泛,是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化工原料.在1921年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了一種著名的純鹼生產方
(1)NH3+CO2+H2O=NH4HCO3的特點是「多變一」,符合化合反應的定義和特點,為化合反應.
(2)①降溫使硫酸鈉從粗鹽水中析出,說明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且受溫度變化影響較明顯.
②鹼是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含鈣元素的鹼為氫氧化鈣,化學式為:Ca(OH)2;在硫酸鈉、氯化鈣、氯化鎂和氫氧化鈣四種物質中,只有氯化鎂和氫氧化鈣能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澱和氯化鈣,方程式為:Ca(OH)2+MgCl2═Ma(OH)2↓+CaCl2.
③「精製II」操作中,加入B鹽的作用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鈣和氯化鈣的,可通過沉澱法除去,為了保證不生成新雜質,應加入碳酸鈉,有關反應方程式為:CaCl2+Na2CO3═2NaCl+CaCO3↓;Ca(OH)2+Na2CO3═2NaOH+CaCO3↓.
④檢驗溶液中B鹽是否過量,實際上就是檢驗碳酸鈉的存在,方法為:案一:取「精製II」過濾後的濾液少許於試管中,滴入氯化鈣溶液,觀察,如產生白色沉澱,則碳酸鈉已過量.方案二:取「精製II」過濾後的濾液少許於試管中,滴入稀鹽酸,觀察,如產生氣泡,則碳酸鈉已過量.
⑤食鹽與NH4HCO3反應是復分解反應,根據反應特點「兩交換,價不變」判斷,產物是氯化銨和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較小,易結晶析出,可視為沉澱,所以方程式為:NH4HCO3+NaCl=NaHCO3↓+NH4Cl.
(4)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g+5.6g-103.4g=2.2g
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2.2g
106 |
44 |
x |
2.2g |
5.3g |
5.6g |
106 |
44 |
x |
2.2g |
5.3g |
5.6g |
5. 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造了一種著名的純鹼生產方法--「聯合制鹼法」.(1)「聯合制鹼法」生產過程用化學方
(1)①NH3+CO2+H2O=NH4HCO3是兩種以抄上襲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符合化合反應的定義和特點,為化合反應,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的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定義和特點,屬於復分解反應,③2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