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壺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壺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6 12:55:12

❶ 壺經歷了從什麼時期到什麼時期

壺,器皿的一種,是指陶瓷或金屬製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壺等等。
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如西亞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皮囊壺,遼代的雞冠壺、馬鐙壺等。壺式的演變是: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等等。
壺,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壺使用的年代較長,式樣也很多,大致有圓形、方形、扁圓形、八角形、弧形等。斷面為扁圓形,深腹下垂,帶扁方形貫耳和圈足的壺大多為商代器物,但商代也有長頸鼓腹的圓壺。西周壺除承襲商代式樣外,多設有圈頂壺蓋,蓋可倒置用作杯。耳多為半環耳或獸首銜環狀耳。春秋壺造型較商周壺輕巧,多為扁圓壺或方壺。許多壺蓋上端做成蓮瓣形,也有一些在壺蓋或壺身外表裝飾鶴、龍、璃虎等立體動物形象。戰國相漢代的壺由垂腹改為鼓腹,下腹部內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穩重,顯得秀麗靈巧。這一時期也有提梁壺,提梁用數十節銅鏈串接而成,便於外出攜帶。弧形壺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造型為長頸,圓腹,腹旁有鑒,平底或圈足。壺頸向一側傾斜,形狀類似瓢瓜。
器皿分類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是手工製造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後紫砂開始製成壺,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C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紫砂壺的泥原料,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俗稱「富貴士」。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
據專家介紹,一把紫砂壺准確地說共有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而從製作的工藝上細分,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等三種。壺蓋有嵌蓋、壓蓋、截蓋;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謂紛繁多樣。紫砂壺名壺介紹

「冰心道人」壺
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間的紫砂壺。壺體顏色似瓷器中的茶葉末釉,壺身正面是一個凹進去的龕,內坐一人,龕外壁裝飾有桃樹、桃花、桃葉。壺身另外三側為雕刻的雲紋。
壺底款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為清末民初年間紫砂大師程壽珍(1858-1939年)的號。程壽珍製作的紫沙壺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別獲得巴拿馬國際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的頭等獎和優秀獎。

樹癭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面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壺大家供春創制的一種壺式。
據紫砂壺史記載,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間只是一名書僮,後向江蘇宜興金沙寺一名和尚學習制壺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贊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部分專家認為是供春手制,是現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壺實物。
不過唐先生收藏的這把樹癭壺為民國仿品。

「二泉」銘壺
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銘的壺。
邵二泉(約1803-1860年),擅長鐫壺銘。這把壺型質古樸,壺為土黃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應和古人「祝福」意願。壺腹一側,陰刻行書:「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詩源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署名「二泉」。壺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壺人,但其人已無法考證。
但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以147.7萬港幣成交。在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場拍賣會上,呂堯臣的小石冷泉套壺拍賣成交價為60萬元人民幣。唐先生樂觀估計,在兩年後,紫砂壺的價格將翻番。

紫砂藝人像「脊樑」對壺
宜興紫砂陶壺,能從最初的實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為工藝美術界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期間數百年,多少代藝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時代的書畫家的參與,他們是紫砂藝壺的真正脊樑人物。鑒於此,宜興資深書畫家邵家聲和紫砂學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劃把紫砂壺這本身的藝術作品又兼作裁體,把紫砂界壺藝大家的肖像鐫刻其上,使其親密結合、與壺共存,這實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為「承前啟後——智圓壺:智欲圓行欲方」,銹刻上從明代供春開始,陳鳴遠、時大彬一直到到民國范大生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師,並在壺肩上配上詩句:「紫砂陶土塑宗師,修得絕藝留人間。」。另一件取名為「繼往開來——豐圓壺:豐功碩德、天地方圓」壺身則銹刻解放後為振興紫砂業,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藝精湛各有所長的藝人為輔導,之中有任淦庭、吳雲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國第一個國級大師顧景舟,壺藝女泰斗蔣蓉,在此壺肩上配上詩句:「五色紫泥七輔導,泰斗絕技譜華章。」。

世界最大紫砂壺
製作巨型紫砂壺的是江蘇省巨壺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劉根林先生。此巨型紫砂壺是3月份開始製作的,共用紫砂1.5噸,用時8個月製成。壺高3.6米、寬1.8米,重達1噸。壺體上雕刻著茶詩和葡萄藤的圖案以及幾只嬉戲的松鼠,壺把製作成三棵松樹互相交錯的樣子,因此,劉根林為紫砂壺取名為「松鼠提梁」。劉根林表示,「松鼠提梁」比他在2000年製作、已被大世界基尼斯列為最大紫砂壺的 「蘇坡提梁」還要大,因此,它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從宜興到天津約1300公里,為確保「松鼠提梁」的安全,劉根林為這個「大傢伙」上了28萬元的高額保險。

咖啡壺
一種沖煮咖啡的器具。咖啡壺是歐洲最早的發明之一,約在1685年於法國問世,在路易十五時期在各地廣為流傳。它不過是一個附有加熱金屬板的玻璃水瓶,下方有酒精燈加熱。由於這種咖啡壺十分費時,美國人班傑明·湯普生便發明了朗福特過濾式咖啡壺,在當時大受歡迎。
電咖啡壺有三種:滲濾式、滴漏式和真空式。滲濾式咖啡壺是電咖啡壺的早期產品,雖然價格低廉,但使用不太方便,可靠性較差;真空式電咖啡壺沖制的咖啡味道濃厚,但其結構復雜,容易發生故障。適者生存,如今市場上就剩下了滴漏式電咖啡壺獨霸天下。雖然從大類上說,電咖啡壺只剩下滴漏式一種,但細分起來還有僅用於沖制咖啡末的普通咖啡壺、可以自己研磨咖啡豆的二合一咖啡機和可以打出奶泡的義大利式蒸氣咖啡壺。如果您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時間有限,那麼價格便宜的普通式咖啡壺就是不錯的選擇,而如果您喝咖啡的級別已經到了「發燒」級的境界,那麼自己研磨出的咖啡粉沖制的醇香,和頂著一頭漂亮的奶泡、撒著美味肉桂粉的義大利炭燒咖啡當然會是您的上佳選擇。
摩卡壺是用來萃取濃縮咖啡的工具分為上下兩部分,水放在下半部分煮開沸騰產生蒸氣壓力;滾水上升,經過裝有咖啡粉的過濾壺上半部;當咖啡流至上半部時,將火關小,如果溫度太高會使咖啡產生焦味當然,還有很多咖啡壺,都非常的實用,而且可以使口味更加獨特。像虹吸壺。適用咖啡: 略帶酸味,中醇度的咖啡研磨度: 比粉狀略粗,接近特粒細砂糖. 虹吸式咖啡,讓客廳變成咖啡館虹吸式煮法的咖啡,是不少咖啡迷的最愛. 有人說因為它能萃取出咖啡中最完美的部分,尤其是如果咖啡豆的特性中帶有那種爽口而明亮的酸,而酸中又帶有一種醇香,虹吸式煮法更可以把這種咖啡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有摩卡壺。
選購從使用規格上來說,家庭用電咖啡壺的功率在1000瓦以下足矣,容量在0.5—0.8升,可沖 4~8杯咖啡。如果常招待朋友或家庭人口較多,也可選購容量大一些的,但最好也不要超過1.5升。
從質量方面看,電咖啡壺外觀應該是一件色彩協調、製作精細的工藝品,各部件的破損、粗糙都是不允許的,壺底不漏水則是起碼的要求。

❷ 古人是怎麼發明倒流壺的,倒流壺的原理是什麼

古人發明這種壺的原理主要是有連通器,在裝水的時候必須把壺倒置,然後通過注水口把水注入到壺中,在倒水的時候把壺身恢復正常,這樣湖裡面的水就不會倒流出來,就可以直接從湖口倒出水,當水從梅花孔注入的時候,因為裡面有漏注水就會通過注水口流到湖裡面,然後用漏注來控制水的高低,如果說水的高度和壺嘴的高度,同等的時候水就會流向壺嘴的地方,這個時候說明壺裡面已經裝滿了水,這種壺並不會出現漏水的情況,就是因為裡面有漏柱來控制水的高低。

但是後來專家們用放大鏡才發現,注水的部分在壺底部有一個梅花型的小口,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倒流壺的製作原理,我們了解了製作原理之後,不僅要感嘆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常厲害的,能夠製作出這樣的水壺。

❸ 漏刻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據梁代<<漏刻經>>記載:
「漏刻之作,蓋肇於軒轅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所以,漏刻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皇帝與炎帝的那個時期),中華大地就已經出現了漏刻。

❹ 暖水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中國的暖水壺究竟始於何時?通過對宋代文獻史料的研究認為:暖水壺在北宋的後期就已經開始製作並使用了。其證據是: 張虞卿者,文定公齊賢裔孫,居西京伊陽縣小水鎮。得古瓶於土中,色甚黑,頗愛之,置書室養花。方冬極寒,一夕忘去水,防為凍裂。明日視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凍,獨此瓶不然。異之,試以湯,終日不冷。張或與客出郊,置瓶於篋,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後為醉仆觸碎。視其中,與常陶器等,但夾底厚幾二寸,有鬼執火似燎,刻畫甚精,無人能識其為何時物也。

❺ 酒壺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
盛酒器和水器。流行於商至漢代,用於裝酒和裝水。
西周壺除承襲商代式樣外,多設有圈頂壺蓋,蓋可倒置用作杯。
戰國相漢代的壺由垂腹改為鼓腹,下腹部內收,圈足微外撇或平底,底部小巧而穩重,顯得秀麗靈巧。這一時期也有提梁壺,提梁用數十節銅鏈串接而成,便於外出攜帶。弧形壺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作品。

❻ 漏刻是誰發明的

英國人李約瑟博士在談到漏刻時,首先十分肯定地說刻漏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因為從楔形文字版的記載權及埃及古墓出土物中知道,巴比倫和埃及在商之前已用滴水計時。但他在追求中國和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城的受水型漏壺之間關系如何時,又感到頗難弄清楚。後來他注意到,公元120年才確實有一批西方使者到達中國,中國西漢時張騫在公元前2世紀到達了中亞地區,而中國的漏壺可上溯到張騫之前,於是他認為中國的漏壺是否從亞歷山大里亞城傳入還是懸案,甚或可能是從中國傳出的,但他很難承認兩者是完全獨立的發明。最後他提出,大概最合理的說法是雙方都是從中亞的新月地帶和古埃及傳入的。

❼ 沙漏是何時發明的

沙漏,據《隋志》記載:「漏刻之制,蓋始於黃帝。」足見其出現之早。
沙漏又稱「沙鍾」,是我國古代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沙漏的製造原理與漏刻大體相同,它是根據流沙從一個容器漏到另一個容器的數量來計量時間。這種採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為我國北方冬天空氣寒冷,水容易結冰的緣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創制的「五輪沙漏」。流沙從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輪邊上的沙斗里,驅動初輪,從而帶動各級機械齒輪旋轉。最後一級齒輪帶動在水平面上旋轉的中輪,中輪的軸心上有一根指針,指針則在一個有刻線的儀器圓盤上轉動,以此顯示時刻,這種顯示方法幾乎與現代時鍾的表面結構完全相同。此外,詹希元還巧妙地在中輪上添加了一個機械撥動裝置,以提醒兩個站在五輪沙漏上擊鼓報時的木人。每到整點或一刻,兩個木人便會自行出來,擊鼓報告時刻。這種沙漏脫離了輔助的天文儀器,已經獨立成為一種機械性的時鍾結構。

沙漏是由兩個封閉的玻璃球組成,中間腰部狹窄,外表輪廓呈曲線形,很像一個啞鈴。置於一個框架以便使之保持直立狀態,兩頭均可朝上。在其中一個玻璃球中置入一定數量的乾燥的銀沙,然後將這一頭朝上,則干銀沙即由上面慢慢地通過腰部瀉入下面那個玻璃球。上面玻璃球中沙子流入下面玻璃球中需要半小時,而後立即將沙漏倒置,接著測量另外半小時的時間。此物腰部往往置一樞軸,便於上下倒復。有些沙漏用水或水銀代替沙子。

❽ 刻漏的製作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刻漏的製作有個發展過程,目前所見的漏壺實物均屬西漢,共3件,分別在陝西興平、河北滿城、內蒙古伊克昭蒙發現。這三件銅漏壺形制和運用原理大體相同,只用一把挈壺,出水口在壺底側,壺蓋上開小孔,標尺由此插入,壺中水外漏,標尺便逐漸下降,從而讀得尺上的時間刻度。這就是通常所稱的泄水型漏壺。還有一種受水型漏壺,有兩個壺,即貯水壺和受水壺。帶刻度的箭放在受水壺中,上面泄水壺的水,逐漸滴入受水壺中,於是刻箭逐漸浮起,以表示時間。

這兩種簡單漏壺都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即水漏不均勻。當泄水壺水量多時,壓力大,滴漏快」,水量逐漸減少,水壓逐漸降低,滴漏愈來愈慢,這樣計時便不精確了。為了克服這種不均勻性,漏壺發展為多壺式。建於元代延三年(公元1316年)的銅滴漏,就屬這種改進型。它運用了一種減少受水壺前最後一級泄水壺水位變化的巧妙方法,使該泄水壺的水從上一級得到補充,從而保持適當水壓。元代的這個滴漏,由4個圓形銅壺組成,水從「日壺」經「月壺」和「星壺」,依次滴入「受水壺」,受水壺中有一個銅制浮箭,用以表示時間。這台漏壺從製成的當年起,一直使用到1900年,將近500年。

多壺式漏壺從3個到6個壺式不等,但水位還是要減低,為了使水位保持一定,宋代又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它不是靠中間的補償壺補償水,而是在中間加一個恆定水位壺。這個壺除向受水壺滴水外,還連著一個水平壺,專門承受水位增高時溢出去的水。

❾ 銅壺滴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銅壺滴漏:也可稱為漏壺,是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早在三千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用水滴漏的計時方法。陳列在交泰殿的銅壺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製造的,這是中國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壺。

閱讀全文

與壺漏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