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車漂移是怎麼做到的
1.首先是按下↑+→+Shift進入普通飄移狀態(最少0.95秒!一下相同!)
2.其次是放開→和Shift建。按下←,擺正車頭(註:第1.2.部不能放開油門↑建)
3.在飄移結束時(也就是飄移軌跡斷開,輪台下的白光消失時),馬上放開油門↑,再馬上按下去即可完成一次連噴!
㈡ 關於汽車的漂移技術
F1是完全不同於其他運動的 特別是這樣的賽道比賽是不可能要求車手使用漂移的。先說下漂移吧 其實漂移的原理是這樣的:對於後驅車來講 這樣的配置是將車身的驅動力引向後方使得車身的重心向後軸偏離 在告訴過彎時由於慣性的作用使得賽車後方為驅動力的施力物而有滯後的方向變化 因此在在過彎時車頭迅速做出反應 而車尾要滯後反應。但正因為如此賽車在進彎時可以不用損失太大速度 而可以採取早推頭進彎的策略減少過彎的速度損失。好,說道這里便將話題引回F1 。 要知道F1的車身加上車手的總重量在600KG以內 可以將是非常的輕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1賽車的比賽平均時速200KM/H以上的 速度是非常大的。 一般彎道的話 F1的過彎速度是在150~180KM/H之間。我們初中都學過,速度越大物體周圍的壓強越小 。因而F1在高速行駛時的升力是非常大的。為了能讓F1在地面上跑的更快 ,必然要增加他的下壓力 於是F1的造型就完全不同於其他賽車。F1的空氣動力學是非常嚴謹的,甚至是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都會被重新設計出路來增加下壓力或者是減少行駛阻力。因而簡單來講,正因為速度過大,任何一點小的氣流改變都會使賽車失控,這是非常危險的。在F1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 為什麼有些車只是前鼻翼被撞壞了 任然要回維修間重新裝上一塊了 。原因便是上述所講。 但其實三大汽車賽事中 WRC的賽車在過彎時是要漂移的,他充分利用的了漂移的原理 但理由很簡單 ,他的速度相比F1 、勒芒、GT1 GT2 F3那些賽事 慢多了。所以他只能在彎道時減少速度損失來獲得時間的增加 希望能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㈢ 漂移的創始人是誰
土屋圭市(1956年1月30日生),日本知名甩尾車手,有「甩尾王」之稱。他已於2003年宣布退出車壇。他曾駕的的賽車中,以豐田AE86最有名。
日本媒體常常會把他的名字誤寫為「土屋圭一」。en:Keiichi Tsuchiya ja:土屋圭市 土屋圭市1956年一月出生日本長野縣,家中經營的是傳統鐵工廠事業,與一般正統科班車手不同的他,沒有顯赫背景亦沒有受過正規賽車駕駛訓練,但天賦卻是他最大的本錢,對車認知尚未啟蒙,也是向朋友購買被撞壞的事故車,自我鍛煉跟隨「山路爆走族」,成為午夜賓士的飆車手一員。盡管如此,這段期間他逐漸培養起對車的熱誠和喜愛,一點一滴培養出機械天分和駕駛技巧,尤其他認真探索所謂的彎道極限,亦讓他開始養成甩尾派掌門人的風范。不過,土屋自承在年輕飆車歲月里,午夜山道競走對學習賽車並沒有幫助,尤其多變的道路環境,駕駛人比膽識、比幸運成分較高。
在一次駕駛KPGC10撞山事故後,他選擇與一位玩車前輩藤岡於冬季,上自家附近的碓冰山道,在雪地中駕駛來鍛煉技術,該山路以多變的一百八十四個彎道著稱,是難度相當高的一條山路。土屋選擇雪季濕滑的道路環境,開始掌握動態且訓練出挽救失控的技術,進而玩出自己的風格。橫移過彎體驗失控臨界點的刺激,在土屋觀點,開車不單僅追求速度,講究的還是那種刺激與樂趣。伴隨他成長的AE86,是他最為推崇的平價跑車,當初從朋友手中購得後,便與土屋圭市一起成長,也因此這款車對他個人意義非凡!成名後的他,仍點名AE86為最佳駕技鍛煉工具,只要認真練習便可從該車上獲得進步。
出道較晚的土屋圭市,1977年二十一歲的他正式加入職業賽車,以山道車手身份與其他菁英競技並不容易,新手身份的他並沒太大收獲,之後他持續奔走於日本各級房車賽中求取佳績。直到1985年的全日本房車錦標賽,他以ADVAN贊助商為主的AE86廠車,獲得Class3分組年度第一名而開始竄起,之後於1988年又拿下日本豐田杯總冠軍、全日本房車賽分組第三名和澳門房車賽第四名。九零年代起,他不但持續揚名賽道且步入演藝界客串演出,高曝光率使土屋圭市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賽車明星,1994年他駕駛Porsche911渦輪廠車拿下鈴鹿一千公里耐久賽亞軍,接著又分別在十二小時耐久賽和二十四耐久賽里,駕駛NSX拿下冠軍與分組第一名。之後征戰多方甚至遠征美國Nascar系列賽,直到公元兩千年,土屋圭市以豐富經驗和戰績,正式加盟由鈴木雅久里領軍的ARTA賽車隊,以NSX廠車進軍全日本GT賽。在日本賽車界中,大家都對他的駕駛技術印象深刻,尤其在彎道下坡,他慣以高速甩尾增加彎道速度追上對手,這種特殊駕駛技巧在當時還無人能出其右。
除個人草根性特質,土屋還多了份親切感,昵稱「Keiichisan」的他比其他車手更貼近群眾,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在早年個人製作錄影帶中表演飆車甩尾,日本職業賽車協會以有損車手名譽理由,一度吊銷他的賽車執照,這對賽車手來說,是相當沈重的打擊。幸運的土屋圭市,卻因此聲名大噪並以輕松詼諧的姿態,活躍於演藝圈及文化界,舉凡各類汽車周邊媒體,均會出現土屋以嘉賓或主持人身份,評論、試駕多款跑車及改裝車。稍早,他擁抱著超人氣推出自創品牌「Kei」改裝品牌,當然,針對甩尾族的消費成分居多,從出書、電影演出、監制和漫畫監督,都使土屋圭市逐漸建立起為數眾多的擁護者。
近幾年,一部他個人監督的漫畫「頭文字D」水漲船高,由於主角車AE86為土屋最愛,且角色出身與他個人相近,許多人均揣測這是否影射個人故事。在他出版的個人傳記中,土屋對此提出說明,對他來說AE86是訓練與考驗新手技術的跑車,該車的能耐可反映車手技術且價格便宜,因此,以年輕人為主題的頭文字D,才會將AE86列為山路飆車族群之最佳選擇。至於帶水杯送豆腐、水溝蓋過彎等駕駛技巧,為了不影響讀者想像力土屋並未發表評論,指出為杜撰或者親身體驗,但他始終強調,進入賽道的成就並非偶然,還是仰仗不斷反覆的練習,方得以造就出一位優秀車手。
㈣ 什麼叫汽車漂移
我來告訴你吧 首先掛擋加油(最好是前驅的車)起速後 拉手剎車 加油門
想往哪漂 就往哪打方向 動作要連貫 車速不要太快了 小心翻車~! 謝謝你認真的回復!! 哈哈,漂移就是利用汽車側劃來完成彎道的一種技術 比心機研究頭文字D拉.......
成日想住飄,注意會飄上天 你就別做這種夢了,現實生活中,百姓用的車,很難能做出那種動作,如果你實在想領略那種感覺,給你個好辦法,既省錢又安全.冬天的時候,找個美人的大空場,最好是在冰面上,你就大膽的漂移去吧!!!!!!知道你決的漂移不再有吸引力.為止.一定選好地址,別讓愛車冬泳哦 建議你先去玩玩電腦游戲《極品飛車7》或《極品飛車8》
那裡面都可以學飄移和實際中一樣。
順便說一句。好車過彎是不需要飄移的。
只有象拓海開的那種垃圾車才需要飄移。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㈤ 汽車漂移是從那個國家最早發現的
是在早期的F1比賽中
發現踩著油門方向反打過彎比較快
當然這和那個時候的車有很大關系
現在的F1很少發現用這種方法過彎。
要說是哪個國家真的不知道啊
㈥ 汽車漂移和摩托車漂移是誰發明的,漂移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誰能告訴我
是在比賽中 車輛失控中 慢慢摸索出的過彎技巧
漂移過彎可解決轉向不足的情況
㈦ 汽車漂移高手是誰
我覺得是中國的李濤,不信你看.就算是漂移高手用這車也不一定能做到:
成名於網路的「山寨漂移王」李濤,18歲,家在貴州開陽雙牛鎮三河村,剛開始只是對電腦汽車游戲非常痴迷,因為常跟開車的父親一起送牛奶,結果學會了開車,並逐漸迷戀上了駕駛的感覺。因父親對李濤的駕駛技術比較放心,後來就讓他獨自開著那輛花了2980元買的長安小貨車去送牛奶,因為送牛奶要經過的都是崎嶇不平的山路,所以一來二去李濤也就練就了一手好車技。在李濤看過《頭文字D》之後更是對拓海的漂移念念不忘,想不到06年一次下雨天有驚無險的事故,使他頓悟漂移。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剛開始家裡極為反對,因為這很危險,但李濤的痴迷使家人開始支持他,網上出現的那款破舊長安後驅小貨車是他稍經改裝,便成了一部漂移「寶駕」。李濤平時對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CRC)、世界越野拉力賽(WRC)非常關注,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拿到賽車手執照,然後成為一名真正的賽車手。
10月22日在吉源汽車公園,李濤駕駛著他那輛款改裝的破舊長安後驅小貨車與被貴州賽車界譽為貴州拉力「未來之星」的專業賽車手王浪濤「一決高下」。經過繞樁、漂移入庫、定點漂移,最後是專業車手王浪濤以微弱優勢取勝,但李濤的表現也是為王浪濤、貴州電視台、貴陽晚報的記者和在場的車迷們贊嘆不已。「悟性高、有天賦、潛質強」這是吉源汽車公園總經理包新對「山寨漂移王」李濤的評價。
「山寨漂移王」李濤在家鄉崎嶇山路上開著長安小貨漂移表演的視頻已經在網路上被各大視頻網站爭相轉載,視頻內容是李濤駕駛自己的破舊長安微型貨車,在狹長山道上演漂移、180°掉頭停車等高難度車技。在網路輸入「長安小貨車漂移」,就能看到4000多篇的鏈接,僅是優酷網的「小貨車漂移」點擊率就超過了100萬次。
㈧ 汽車漂移
我來把我這一年多來練習漂移的經驗和知道的要領在這里系統的說一下。首先,我來說說為什麼要漂移。漂移不只是因為好看才發明的,而車輛在失控時的「漂移」現象,也只是能稱為側滑而已,正如我經常提及的那句話,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漂移也是如此。只有你能隨心所欲的控制了這個技術動作,那時才叫你會漂移,如若不然,只能說你是在練習漂移。而我自己目前,也只是練習漂移而已。那為什麼要漂移呢?那就是另車更快的過彎的一種方法,當然,漂移也是一種特技動作,不可否認漂移的確從視覺上和感官上很有吸引力。也有一種說法,說只有四個輪胎緊咬地面,靠走線位,切APEX,才是最快的過彎方法,漂移過彎比這種走線位的方法慢。其實未必,首先看是什麼地面,如果是柏油路,速度非常快,一般走線位比較好,因為這樣最安全,速度越快漂移越不好控制。其實只要是高速過彎輪胎多少都會產生漂移,甚至你察覺不到。這就涉及一個輪胎與地面摩擦力的臨界狀態,什麼是臨界狀態呢?經過實驗。輪胎與地面保持滾動摩擦,也就是基本不打空轉的時候摩擦力最大。當輪胎開始打空轉,變成滑動摩擦時,摩擦力反而下降20%。所以,當輪胎保持在要滑,又沒滑的時候,這就是摩擦力發揮到大極限的時候,ABS也就是根據這發明的。所以,當你覺得你的輪胎還是緊咬地面時候,說明你還沒有把輪胎的的摩擦力發揮到極限。當車漂移的時候,當然是已經超越了最大摩擦力,所以這時速度比咬地時快,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漂移的路線,用漂移走出線位來,當然比單純的咬地要快。這還涉及一個角速度和線速度的問題,太深了就不提了。不過人家真正的高手可以確保用輪胎的臨界狀態去走線位,那真是最快,咱們普通人就先別要求那麼多了。
再說說什麼車可以練習漂移,重心高的車不行,比如越野車,SUV,這樣的車最好別試,即使是後驅也別試,容易翻車。減震特別軟的車,沒改裝的車不行。也是容易翻,還特別不好控制。還有就是特貴的車,不建議呵呵。撞了心疼。說完了車,該說地面了,什麼地面比較合適呢,本人覺得土路最好,其次是水路,沙石不太好,首先北京就沒有沙子路,石頭這玩意就算了,除非輪胎不想要了。如果你選擇比較平整的柏油路也行,就是需要膽量和技術好一點,因為柏油路需要比較高的速度才行。對輪胎的磨損也最大。雪路比較特殊,其實雪路我認為是最好玩,難度也比較大的。因為要想漂起來,雪路最容易。最後說說什麼車比較適合練習漂移。首選當然是後驅,如果您擁有一台高性能的後驅車,又對漂移有興趣,那麼我恭喜您,這是最好的選擇。您也不需要考慮慣性漂移,您只要練會POWERSLIP就夠厲害的了,方法N簡單,入彎,減檔,彎中前段猛加油,產生OVERSTEER(轉向過度)後控制方向。絕對夠瀟灑。如果您有台比如WRX一般的或者EVO一樣的四驅車,那麼漂移的方法和前驅基本相同,直接參考前驅就差不多了,其實有的四驅系統和後驅十分相似,是偏向後驅的,可以做和後驅基本一樣的動作,這里就不說了,前面都是廢話,現在就說前驅吧。
前驅要想做漂移沒有足夠的速度是不行的,所以比較費勁。首先從拉手剎方法說起這里我直接引用我上次寫的帖--<如果是一定要大角度,那麼那樣的漂移做出來只屬於特技了。真正的漂移目的是盡量損失更小的速度,去過彎,又可以獲得更多的轉向,就拿前驅說啊,你可以速度很快,但你肯定損失轉向,那就是轉向不足啦,其實前驅當然有辦法做大角度的漂移,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拉手剎,不過推薦你不要在柏油路這么干,我以前練的時候,由於失控,結果撞啦。用手剎特別不好控制,剛拉的時候你感覺幾乎後輪沒怎麼滑動,但就是在一瞬間,就突然甩起來,力量還特大,所以你要想用手剎,就一定要把手剎調成輕輕一拉就把後輪鎖死,而且要把那個扣給拆了,不能邊滑結果一著急手剎松不了了。如果你配合的好,可以做大角度漂移>手剎這玩意我現在已經很少用了,用的時候也很小心,主要是因為用手剎不但是笨方法,而且佔了一隻手,只留一個手扶方向盤。很危險,我那次撞到了彎外的台階上,就是因為只有一隻手扶著方向盤。結果壞了左前避震,左前左後兩條輪胎,撞飛區環衛的垃圾桶一個。前保險杠也犧牲了。繼續說別的方法,重量轉移法。也可以叫負重轉移啦,也就是之前我提過的彎前制動和彎內制動法。當你高速入彎之前,車的重量是幾乎平均分配在四個輪子的,所以,當你在入彎時,大力踩下剎車。這時車身由於慣性,把部分負重轉移到兩個前輪,後輪這時的負重就相當的小,摩擦力自然也小了,這時猛打方向,車尾就會甩起來。其實所說的彎中彎前收油門,道理和這兩個一樣,都是靠前輪增加負重後輪減小負重。然後我再說說慣性漂移,這里也直接引用我以前寫的--<我現在主要是利用類似慣性漂移的方法,讓車在高速入彎後靠改變方向自己產生漂移。高速入彎,剋制你想制動的慾望,至少60以上,然後以遲入彎的方法,就是比普通的切彎點晚點,因為太早漂移的話就會朝彎心撞去啦,根據你速度,速度慢就利用純慣性漂移,假如入左彎,就先朝右拐一點,然後再突然朝左打,這樣目的可以在車身旋轉後增加旋轉速度,慣性的原因,要是速度快基本不用這樣,直接快速左打,別太快,開始慢一點,要是開始就 特快,前輪一打滑,就幾乎沒什麼效果了>這里補充一點,開始向右打的原因也和負重有關,目的就是給右前輪增加負重,然後靠慣性,讓車身以右前輪為基準旋轉。一般柏油路使用慣性漂移比較嚇人,我問看我漂移的的朋友什麼感覺,人家說反正比較可怕,車身突然扭過去,四個輪子一起冒煙,橫著滑過去。最後,給大家說說雪地漂移,雪地可以說是練習漂移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因為即使是前驅,也可以輕易做出和後驅一樣的感覺來。而且用之前的笨方法就是拉手剎最好玩。入彎,打方向的瞬間,或剛打方向就馬上拉手剎,尾部側滑,松開手剎控制方向,要領是讓車平穩的過彎,回輪的時候速度要穩,不能太快。試幾次我相信有心的朋友就能練好,那種過90度彎,過彎時車頭直指彎心,你必須看著側面車窗控制方向的感覺絕對爽:)不過我也付出過代價,速度太快,橫著滑到彎外,撞上台階,最後造成後橋變形,不得不花銀子換新的。
(選讀篇)最最後,給大家說說最高級的漂移方法。這些都是我基本沒在生活中試過的。方法一scandinavian flick(多謝『大寶地克拉吃』DX提醒我這名字的全稱)〈參賽車都是沒有ABS的。剎車一腳就可以抱死,選手在一般是土路上,反正不是柏油路,高速沖入彎內,根據經驗判斷切彎的路線,然後一次性把輪子抱死,這時抱死的前輪基本沒有導向力,所以無論你怎麼打都不會改變車的方向。然後這是開始打輪,比如是朝右,打到一定程度時也基本滑到了要入彎的地方,迅速松開剎車,這時由於前輪胎突然恢復導向力,迅速把車身拉向右側,車身高速向右側旋轉,產生漂移,說起來復雜。做起來並不復雜。但是要想掌握好時機,和前後的速度。真不是簡單的事。我只在雪地上試過,因為轎車有ABS不能鎖死,所以只有雪地和沒ABS時比較相象>。
方法二 連續漂移法,其實我覺得更應該叫S彎漂移法。道理和前面的基本一樣,其實是上面的方法的延伸。熟悉比賽的朋友都知道該如何過S彎吧。就是切兩個連續彎的APEX,盡量走直線,這樣速度最快,但如果是土路,雪路,彎度大,肯定會產生漂移,怎麼辦呢,這個方法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你覺得,完成第一個漂移後緊接著打反方向,去做另一個漂移,那就錯了,有兩點你沒考慮到,第一,S彎一般比較急,沒時間等車身慢慢的去旋轉回來,第二,干打方向只是單純的等車轉過來,你沒辦法決定車什麼時候轉過來,這時你就錯過了第二個漂移的切入點。好了,這個方法就是來對付這個問題的。假設一個土路S彎,先右轉,緊跟著左轉,高速入彎,先讓車產生向右的漂移,如果彎很窄就需要用走慣性漂移的路線,先往左打,然後猛的朝右打,這時車開始入第一個右彎,當漂移到一定位置時,這時車身已經有點轉向過度了,然後保持大油門(關鍵),把前輪猛的打向左邊,別以為這時車會馬上左轉,絕對不會,當你保持大油門時,前輪驅動力過大,打滑後導向力同樣很小,跟上面一樣,這時車身只會很慢的旋轉,這時是最奇怪的時候,因為車正在朝右漂移,但輪子朝左,而且車身幾乎沒改變方向。哈哈這時已經漂到第二個彎了,需要左轉了,當你到達第二個切彎點時,迅速減小油門(關鍵),這時原來已經打好方向的朝左的前輪迅速獲得導向力,快速的帶著車身朝左旋轉。開始進行第二個漂移,這樣就成果的完成了連續漂移過S彎。整個動作是由兩個漂移甚至是慣性漂移完成的。神奇吧,嘿嘿,快找個游戲試試吧,生活中我看咱們就算了吧。
說了一大堆,好累,希望大家研究的同時,也注意安全,多思考,開始同學習。要多用腦啦,千萬別光是傻做哦。
補充一點,關於HEEL AND TOE趾跟動作,想流暢的過彎,不會這個動作是不行的,懂的朋友我就不說了,給不懂的朋友說兩句,就是入彎前要換檔,換底檔,但高速入低檔變速箱里齒輪的速度就會不匹配,生掛就會拽車,也廢離合器片,就需要哄油門提高另一端的齒輪速度。但入彎前又要減速,所以右腳就忙不過來,就需要這個動作,用腳尖踩剎車,腳跟哄油門,一次到位,掛檔,入彎。我是採用TOE AND TOE用前腳掌左側和右側同時控制剎車和油門。根據你的踏板位置和習慣來決定。其實前驅過彎還有一種左腳制動技術,太深太深,這里講漂移就不多說了。
㈨ 漂移是誰發明的
鄙視上面的,你問的是漂移是誰發明的,又沒有問漂移的定義。漂移是日本前GT賽車手土屋圭市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