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的關系是什麼
你製造出來和使用的關系。
通常指藝術創作,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
㈡ 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
跳開原有藝術這一單一領域,不難發現這其實就是人、生產、思想三者的關系。
要寫論文的可以參照馬哲
若單純想對其進行些深度剖析的話,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吧。
㈢ 美術創作與現實生活是什麼關系
如果是單純的抬起筆來畫點什麼,最終效果一定不好。但是,如果是通過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會激發出創作靈感的作品,其意義就遠不同胡亂畫的,那或許可以反映出畫者的心境與所要表達的。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㈣ 勞動是創造力的源泉和美術有什麼關系
你好!
勞動者在生產實踐中往往遇到難以預料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這些難題,其中的創造過程非常艱苦,但是一旦成功,就如同創造力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那將是一種成功的享受。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㈤ 藝術和創造力有什麼關系 在我們的身體中有四種創造力它們分別是什麼
創造復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制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藝術的要旨就是創造性,只有創造性的藝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是創造者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結果,一切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性活動是創造者藝術個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藝術的本質在於它能將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尋常之物表現的異乎尋常。它充分賦予慣常所見的庸俗之象以特別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都是與藝術的創造性分不開的。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從思維雛形、製作過程到視覺呈現,集合了創造者自身的創造力。沒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是無生命力的。它難以從根本上動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藝術本身的價值。
打字不易 望採納謝謝
㈥ 美學與藝術美的創造關系是怎樣
美學普遍存在與社會活動中的任何一個職業崗位,比如畫家、舞蹈家、釀酒師、服裝師、廚師等等,人人都需要美學,至不過藝術家范圍內的美學更具藝術修養性與美學理論性。既然人人都需要美學,自然審美活動是生活中的普遍行為。審美活動是以美的規律進行的,審美活動與藝術活動都是美學范圍內的活動。審美就是對美的賞析,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選擇或評價一件事物的時候,也就是一個審美活動的過程。而把生活美轉化成藝術美是藝術家的主觀行為,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德國古典主義美學家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講,美的現象之全部吸引人的力量在於它的神秘,而現象的本質卻在它的各元素的必然結合中揚棄。因此熟悉美學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藝術家的創作,促使藝術家自覺地進行藝術創作,且在創作中使天才與修養結合起來。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認為藝術美是「美的充分體現」,是高級意識形態的美。藝術想像是藝術創作的核心內容,藝術想像具有藝術創造性、想像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藝術創作體現出真、善、美的統一,黑格爾認為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在於藝術家認識到真實,並把真實放到正確的形式中去,為人們觀賞並打動人們的感情。符合社會道德倫理就是善,美是藝術體現的基本特徵,只有真、善、美的統一藝術家才能具備相應的鑒賞能力。真、善、美的統一性與辯證性是美學的兩個重要的特性。藝術家在體驗生活並表現生活中,必然有藝術家獨特的感受與發現,並藉助於原有的感受創作出個性的表現手法與藝術語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美術風格,之所以能夠產生象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喬爾喬內等等代表人物,是由於奇跡般的藝術繁榮促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對藝術普遍愛好並蘊藏著眾多傑出的藝術人才。
㈦ 美術創作與市場的關系
兩者的關系在當下是十分緊密的,因為美術創作中的商業性創作必須緊扣市場熱點。
美術創作可簡單地分為商業性的創作和藝術性的創作。
商業性的創作中會加入相當大比重的商業氣息,常走的是商業化發展的套路,如何獲得更多的商業利益是這種美術創作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並且這種商業內涵體現在藝術創作、受眾接收、創作可否復制、宣傳策略等諸多方面,所以這種美術創作自然與市場關系緊密,畫家本身為了營生,勢必會緊跟市場潮流與熱點,進行相應的創作。
而藝術性的創作則追求的是藝術本身的真善美等,更多的是創作者為了實現自身的藝術追求而得出的,畫家的繪畫更多的是考慮作品的藝術內涵,出發點是愉悅的創作動機,故而這種美術創作與市場的關系可能並不太緊密,這些作品可能永遠也不會出現在市場上,而只會在博物館中。
㈧ 藝術和想像,創造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這就上升到了哲學的角度了,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是事物發展的基礎,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事物只是繼承了卻沒有及時得到創新,就會被舊事物打敗,或者被新的發展起來的事物推翻。繼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必不可少的,兩者缺一不可。
㈨ 藝術與創新設計的關系
1.設計的概念: 是根據一定的需要發現和精心構造備選方案的活動。 2.現代設計的概念; 設計就字義來解釋,是設想和計劃的含義。現在所說的設計包括人類對自己將要創造的產品的前期構思,以及實現這個構思的整個過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反映現代大工業社會的本質! 3.藝術設計的本質; 1.是人類有目的性的審美活動。人類在進行藝術活動時有明顯的目的性和預見性,是為達到某一明確目的性和預見性的自覺的行為。 2.是一種問題求解活動。設計過程就是以問題求解,尋找問題答案為核心,它是人們為滿足一定需要,精心尋找和選擇理想被選方案的活動。 3.是一種智能文化創造形態。設計表現為某種文化創造活動形態,而這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進行設計活動的具有特殊文化素質的人所決定的 4..現代設計的特徵: 1.是受到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實踐活動。設計的時空性特徵,給設計成果打上不同時代,與不同社會,不同時間與不同空間的烙印。為了減少時空的限制而造成的負面效應,設計師可做的是強化設計的現代意識和創新意識。 2.設計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物質條件的的約束下進行的。設計活動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 3.設計都是滿足人的某種需要而進行的。設計始於需求,需求由設計來滿足。這是設計與需求的本質關系。 4.設計是一種富於創造性的活動。創造性是一個重要的本質特徵。 5.設計活動是一個不斷推進的系統過程。 5.設計活動是一個不斷推進的系統過程。具有過程性是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徵。 從設計的社會價值來說,現代設計是科學,是生產力,是生活方式的創造,是科學技術的全面物化,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 五.現代設計的經濟價值: 設計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設計成為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的戰略和途徑,作為經濟的載體,設計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當今時代是品牌經濟的時代,是形象消費的時代。.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設計是管理,設計左右產品的發向和市場的導向。企業家是企業管理的「概念設計師」。 六.現代設計的文化價值; 現代設計文化是現代文化的構成部分。設計文化是物質文化,又是精神文化,是兩者的共融。 文化價值的體現: 1. 設計傳播的信息體現商品和服務的價值觀念,這是獨有的效應, 2. …………………體現特定民族文化或亞文化群的人文特徵, 3. …………………體現人類社會知識的傳承,獲得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等領域的知識,都是靠文化傳播發展起來的。 4. ………………..體現道德價值,即設計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價值,表達一定的道德評價和判斷的標准。 七.工藝美術運動: 莫里斯——現代設計之父。拉斯金的設計口號「要向自然學習」 新藝術運動是19世紀末,20世紀出在美國和歐洲發展的裝飾藝術運動。 19世紀80年代,比利時畫家費爾德在布魯塞爾倡導新藝術運動,常常往來於比,法,德,英。推動了藝術的深入發展。他是最傑出的設計家和思想家。 新藝術的發源地——法國。 藝術運動的兩中心——巴黎,南西。 影響大的群體:薩姆爾`賓的新藝術之家。現代之家與六人集團。 八.裝飾藝術運動 1.產生於20世紀的20年代到30年代的法國,美國和英國等。 2.從產生動機和設計立場來說,它是對新藝術的背離和挑戰。裝飾藝術反對古典主義,自然的有機形態,單純手工藝趨向,主張機械化的美。與新藝術強調的歌德式的自然風格的裝飾,強調手工藝的美,否定機械化的時代特徵有著極大的不同。 3.裝飾藝術的樣式風格,類似新古典主義的做法,喜歡直線和對稱的構成。 九.現代主義: 1.從設計思想上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具有:民主主義,理想主義,精英主義三特徵。 德國工業同盟,1907年10月成立,奠基人和組織著——穆特修斯。他主張:「明確的使用性」認為設計講究明確的目的和功能,遵循功能主義的設計原則。他肯定機器生產的進步,主張藝術與技術,審美,與應用的結合。 十.包豪斯 1. 1919年建立,在魏瑪,由格羅佩斯建立的發展現代設計教育的學院。是一所與工業生產相結合的建築及設計藝術學校。 2. 包豪斯的教學思想和方針: 1.設計中提倡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 2.手工藝與機器生產結合。提倡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徵。 3.強調基礎訓練。從現代抽象繪畫和雕塑發展來的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等成了現代設計基礎教學方法。 4.實際動手能力與理論修養並重。 5.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的結合。 3.包豪斯原則:1主張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2.強調設計的目的是人,不是產品。3.強調設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進行。 4.他教育體系和設計思想經歷三階段:1.魏瑪時期(1919—1924)是草創階段。2.狄索時期(1925—1930)包豪斯在教學思路和體繫上有所改變。3.痛苦的結局—柏林時期(1931—1933)米斯任校長,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重要大師之一。主張「少而精」 5.包豪斯對現代主義的影響:教學思想和方法被瑞士,荷蘭,日本等過相用。作為教育思想學派,在世界范圍的影響是深遠的,它的繼承著遍布全世界,從建築,室內設計,從產品設計到廣告。幾乎 所有領域都受到影響。 十一.現代主義——國際主義 它發源於現代主義的中心,從德國轉移到美國,與美國高度富裕的經濟融合,發展為聲勢浩大的國際主義。 1. 現代主義與國際主義的關系:從傳承關繫上看,二站後在美國發展的國際主義風格與現代主義一脈相承,在設計風格上,注重功能,追求少爾精,少就是多的形式語言,簡潔理性,反對裝飾。 一. 後現代主義: 1.後現代主義,它是對現代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挑戰和背叛,在本質上,後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核心,仍然是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架構,它的挑戰也僅僅針對風格和形式,未能涉及到核心。 2. 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三典型特徵:1.後現代主義恢復了裝飾性,從歷史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以加強設計的豐富性和審美愉悅性,與他們的冷漠,簡單,和理性化,缺乏人情味的形式成對比。2.對歷史傳統文化採取折中立場。不是簡單的恢復,而是對歷史風格採取抽出混合,拼接的方法加以運用,即傳承又有變化。3.他們講究理性化和明確性,而後現代主義強調設計上的娛樂性和處理裝飾上的含糊性。後現代主義希望設計上有更多的非理性成分,創造出含糊的空間敢,讓設計作品顯得寬松和舒展,給人更多的心理空間。 3.後現代主義設計的流派:1.波譜風格2.孟菲斯集團3.宇宙風格4.未來風格 二. 現代設計的基本類型;根據設計目的分為三領域:1. 產品設計:以用設計為目的,創造適當的產品。以作為人和自然的媒介。2.視覺傳達設計,是利用視覺符號進行信息傳達的設計。以傳達為設計目的,製作良好的信息,以作為人與所屬社會間的精神媒介。始於20世紀20年代,成立於60年代。他的構成要素:文字 ,標志 ,插圖。3.空間設計:以居住為設計目的,構建和諧的空間和環境,以作為自然和社會間的物質媒介。 三. 1. 設計與現代藝術,他們本為一體,是從現代藝術中脫胎而出的是現代藝術的延伸和發展。如代表人,畢加索,老特累克,德加,杜米爾,波爾等,他們身肩藝術家和設計家。現代藝術運動發起者的前衛藝術家又從事於設計教育工作。如康定斯基,克利等人。 20世紀50年代以後現代設計的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實用藝術門類,依附於現代商業社會的藝術學科。 現代藝術運動與現代設計發展的緊密關系,他們都揭示對於美的觀點和主張,新的藝術主張和理論,往往能夠形成一種社會思潮波及一切文化領域,現代設計也受到它的影響。 2. 立體派,立體主義創造的獨立於自然的設計觀念,對客觀對象分析重構的處理探索,啟迪荷蘭風格派,俄國構成主義運動,在包豪斯的設計教學中得到深化和發展,提供了平面設計的形式基礎。 四. 現代設計師的素質和知識結構;1.良好的精神品格,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社會責任設計是設計師的個人行為,也是社會行為,是為社會服務,要產生社會後果的。因此設計師注重社會倫理道德,對社會有高度的責任感。2.要有緊跟時代的設計觀念。 它是設計師藝術生命活力。應該思想開闊,眼光敏銳,不固步自封,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勢。做到與時代同步,保持設計活力。3.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設計的本身就是創造,所以設計的主體具有設計才能是相當重要的,也是衡量設計師基本品德的重要標尺。4.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廣泛的知識面。現代設計不是純科學,也不是純藝術,是科學,藝術,文化,經濟的高度融合。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5.有很高的專業設計能力和審美素養。專業設計能力是專業設計師的首要條件。整體藝術修養 的高低,直接間接關繫到設計出作品的高低,在關鍵時刻成為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6.有良好的群體意識和協調力。現代設計項目涉及到多學科,必須調動多方面的智慧和技能,才能有效的進行設計工作。設計方案完成後,協調各方面的認識加以調整修改,才能使設計更加完美! B原理篇 一. 現代設計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1. 設計的基本原則,按照設計的客觀規律歸納制定的設計家必須依據和遵循的法則。 2. 現代設計的要求和原則: 1.功能性原則。即合目的性原則,是設計產品時應具有的目的與效用,以功能目的為設計的出發點。 2.經濟性原則,不但是成本的考慮,消費者支付能力的預測,重要的是尋求在現有條件下,提高產品的實用審美價值。 3.藝術性原則,是指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作品具有較好的審美功能和藝術品位。從而給受眾以審美享受。 4.主題性原則,是設計目的出發點的把握。現代設計作為人類物質文化的審美創造其目的是為了人,所以設計活動從始至終必須從人出發,把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放在第一要素的位置來考慮。 5.創新性原則。現代設計作為人類智慧的創造性活動,創新推動現代設計活動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是現代設計家的追求。現代設計的創新性原則實質上是,個性化原則,是一個差別化設計策略的過程,是個性化的內涵與獨創的表現形式統一。顯示設計作品的個性和設計的獨創性。 二. 現代設計的傳播技巧的運用:1.清晰2.准確3.可信4.感人 三. 現代設計的重要前提——市場 .認識和把握市場看準選擇目標市場是獲得設計的基本條件和重要環節: 1.認識和把握市場,有助於設計找准目標對象,使設計有客觀依據克服了盲目性使目標不會偏離 2.助於確定理想的訴求對象。 3.有助於市場定位。 四. 設計作為經濟管理的手段,作為管理手段,設計領域中最典型最能體現管理效應的是視覺識別系統(CI)和以設計塑造企業文化。 五. 設計中的文化底蘊的表現: 1.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是人類史上文化積累的延續和拓展,是人類文明演化的進步,是一場社會文化的大變革。 2.設計具有良好的認識和誘導功能,能夠以生動的形象的不同媒體文化方式淺移默化地對社會大眾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影響作用,使之轉變和更新。 3.具有強烈的美感力量,推動審美概念的變化,利於提高設計品位。 六. 設計風格。 風格是現代設計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是設計家在設計實踐活動中形成起來的,是設計家獨特的的審美見解通過獨特的審美傳達活動表現出來的,在設計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基本特色。 七. 設計家風格形成的社會因素: 1.一定歷史時期和社會范疇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時尚的影響。一定時期的歷史潮流,社會風尚都會影響和制約設計家個性的形成與發展。滲透到設計風格的方方面面。 2.受民族文化傳統和藝術與設計傳統的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傳統的特殊性會產生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的特殊性。 3.受到外來文化和藝術思潮的影響。設計家受到外來文化和藝術思潮的沖擊,設計觀念的碰撞會導致設計審美理想追求的轉向和更新,有意識的吸收某種外來文化和藝術流派的成分,形成自身的設計風格。 4.受同時代其他設計家,藝術設計家風格的影響。 八.現代設計和民族風格; 1. 不同的經濟生活政治狀況,地域和歷史文化傳統,構成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心理結構,個性氣質,習慣愛好,審美要求等,發應在設計上就形成了獨特 的民族風格。 2.由於設計是民族文化創造的一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所以設計不僅僅是時代的,也是民族的,人的審美活動的本質是,民族文化的審美設計創造活動,作品上打下了民族烙印。 九. 現代設計的方法與程序:1.設計 方法學的特點。優化性,理解為在給定的條件下得到盡可能滿意的結果。2.設計方法的分類:直覺優化,實驗優化,進化優化,數學規劃優化方法等。 C造型篇 一. 1.英國畫家賀加斯(1697-1794)最早對線的特性進行比較研究的人。 3. 美國的安迪`沃霍的名作品——艷星瑪麗蓮`夢露的照片底片復制出50張,其創作意圖:說明人們信服的事物實在都是虛假的,作為照片上的她實際上是一種類象。他是波普風格的代表,後現代主義。 二. 色彩影響力的表現:1.在視覺上,使形象增強感染力。2.使人增強識別記憶的價值。3.有刺激感和影響情緒的作用。4.色彩可以傳達意念,表達一定確切的含義。 三. 色彩計劃,是根據企業市場營銷戰略,採用科學分析定位,運用色彩知覺,配色原理等理論於各項計劃內的實施方案,是一種配合市場營銷,經營策劃,商品設計的整體性規劃。 D 藝術篇 1 .設計的本質在於創造,決定了設計師是一個創造性很強的職業,決定了設計師素質品格——創造力的重要。 2 創造想像是不依據眼前知覺對象而進行的想像。科學發現,重大設計發明及藝術形象的塑造,都是想像的結果。 3 .實質上靈感的產生,是創造主體長期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得以集中應用的結果。 4 創造性思維,是從新的思維角度,程序和方法來處理各種情況,問題。從而產生新成果的思維過程,思維活動。它不是獨立的思維類型,而是滲透在人的各種活動,思維形式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的綜合運用,比較復雜,更具能動性和探索性。 一. 創造性思維的五個顯著特徵:1.獨創性,.獨創新意,還要敢於自我否定,打破自我框架萌發新的設計構想。2.連動性3.多向性4.跨越性5.綜合性 二.作為一個從事設計創造的設計師應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1.要自己開闊視野,興趣愛好廣泛,成為多方面文化素養的人。 2.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不僅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有專業外的科學知識。只有不斷的吸取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存,才能擁有與時代同步的專業知識。 3.還應該懂得,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因為文化素養,專業知識和跨專業的學識造詣都是必要的條件,但它本身不是創造。 三. 設計的基本方法;1.頭腦風暴法2.超序聯想法3.影象創意法4.聯想創意法5.分列創意法6.分腦創意法7.逆轉創意法8.輻射創意法 四. 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不斷豐富與發展,由,以下三個方面促成的: 1.激烈的市場競爭,促成手法的不斷更新。為了設計作品的市場競爭力與促銷效果,設計家在設計的過程中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十分重視作品的藝術性。不同的餓藝術形式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以不同一般的藝術魅力吸引消費大眾。 2.為適應當代審美心理趨勢的發展變化。設計作為有目的的藝術活動,與社會發展的物質,整個時代社會審美文化的發展相適應,還必須與作品接受的特定的消費人群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興趣相適應能夠更好的完成它的傳達過程。 3. 與其他藝術的滲透融合豐富了藝術表現的內容。現代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受整個社會歷史文化的推動中,不斷的受到多種藝術潮流的影響和沖擊,逐漸地借鑒和消化吸收了其他姐妹藝術的成果,為現代藝術傳達的表現手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五. 現代設計的多樣化藝術表現手法:1.真實再現2.突出特徵3.對比襯托4.誇張變形5.幽默偕趣6.以情托物7.比喻象徵8運用聯想 9.以小見大10.神奇彌幻11.字體效應12.抽象含蓄13.解構重復14.系列展開15.怪異荒誕16.創造節奏17.間接暗示18.空靈淡化19.氣氛烘托20.著意剪裁21.選擇偶像22.巧選角度23.掌握分寸24.重迭復合25.空間落差26.偷梁換柱27.模擬名作28.善用省略 六. 藝術形式美,是指藝術作品的形式構成諸因素(形狀,色彩,線條,語言,動作等)按一定的法則組合出來的審美特徵。它是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的特徵,也是形式美法則。 七 現代形式的蒙太奇概念:是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指建築中的構成,裝配,用於電影有組合和剪輯之意,是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一段電影是由不同的鏡頭組成的,所以在電影創作中,需要將全片所要表達的鏡頭,分別拍攝完成後,再按照創造構思將這些分散的鏡頭組接起來。重而形成有組織的片段,場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把它稱為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