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黑洞是誰創造的

黑洞是誰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8-06 09:45:42

① 黑洞理論的創始人是誰

黑洞理論沒有明確是誰創立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所有關於黑洞的理論都是廣義相對論的推論。都是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之上的。所以雖然愛因斯坦從沒提過「黑洞」這個概念。但我想把黑洞理論的創立歸功於他沒人會反對。愛因斯坦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後僅1年,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巴德·惠勒命名為「黑洞」(他在1969年在紐約的一次會議上闡述愛因斯坦的理論,為了說服場下聽眾,他靈機一動,冒出了"黑洞"這個詞,以描述這些恆星可怕而充滿戲劇性的命運。"黑洞"一詞從此流傳開來)。這就是黑洞理論的最初建立過程。其後近百年中,許多科學家不斷完善和修正了黑洞理論。這其中包括霍金在1975年提出的「霍金輻射」假設。他認為黑洞並沒有那麼「黑」。而是也有一點輻射的。但他這假設至今沒有被觀測或實驗證實。

② 黑洞是誰提出的

1967年,劍橋的一位研究生約瑟琳.貝爾發現了天空發射出無線電波的規則脈沖的物體,這對黑洞的存在的預言帶來了進一步的鼓舞。起初貝爾和她的導師安東尼.赫維許以為,他們可能和我們星系中的外星文明進行了接觸!我的確記得在宣布他們發現的討論會上,他們將這四個最早發現的源稱為LGM1-4,LGM表示「小綠人」(「Little Green Man」)的意思。然而,最終他們和所有其他人都得到了不太浪漫的結論,這些被稱為脈沖星的物體,事實上是旋轉的中子星. 在黑洞這個概念剛被提出的時候,共有兩種光理論:一種是牛頓贊成的光的微粒說;另一種是光的波動說。我們現在知道,實際上這兩者都是正確的。由於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可認為是波,也可認為是粒子。在光的波動說中,不清楚光對引力如何響應。但是如果光是由粒子組成的,人們可以預料,它們正如同炮彈、火箭和行星那樣受引力的影響。起先人們以為,光粒子無限快地運動,所以引力不可能使之慢下來,但是羅麥關於光速度有限的發現表明引力對之可有重要效應。 1783年,劍橋的學監約翰.米歇爾在這個假定的基礎上,在《倫敦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一個質量足夠大並足夠緊致的恆星會有如此強大的引力場,以致於連光線都不能逃逸——任何從恆星表面發出的光,還沒到達遠處即會被恆星的引力吸引回來。米歇爾暗示,可能存在大量這樣的恆星,雖然會由於從它們那裡發出的光不會到達我們這兒而使我們不能看到它們,但我們仍然可以感到它們的引力的吸引作用。這正是我們現在稱為黑洞的物體。它是名符其實的—— 事實上,因為光速是固定的,所以,在牛頓引力論中將光類似炮彈那樣處理實在很不協調。(從地面發射上天的炮彈由於引力而減速,最後停止上升並折回地面;然而,一個光子必須以不變的速度繼續向上,那麼牛頓引力對於光如何發生影響呢?)直到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前,一直沒有關於引力如何影響光的協調的理論。甚至又過了很長時間,這個理論對大質量恆星的含意才被理解。

③ 第一個黑洞是誰發現的

黑洞大事記:
(1):1796年,法國數家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就預言:「一個密度如地球而直徑為250個太陽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由於拉普拉斯是用牛頓的萬有引力算出這個結果的,所以數值結果是錯誤的。

(2):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一定質量的天體,將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影響而使他們「彎曲」。

(3):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1873~1916年)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巴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為「黑洞」。
一般說的黑洞半徑,是指它的引力半徑,或稱史瓦西半徑。它並不等於黑洞的其實表面,而只表示視線無法進入的范圍而已。

(4):1974年 2月科學家發現,在銀河系中心,具有神秘射電發射源的人馬座 A*,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因其離地球最近,被公認為研究黑洞物體的最佳目標。

(5):1975年霍金(Hawking)發表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如果將量子理論加入進來,黑洞好像不是十分黑!相反,它們會輕微地發出「霍金輻射」之光。當然引出了黑洞蒸發現象。

(6):1995年,有關科學家與美國史密森尼安天文台合作,使用超長基線電波干涉儀群觀測獵犬NGC4258星系的中心區域,發現在NGC4258星系中心僅0.3光年的區域內,就存在相當太陽質量3600萬倍的質量,而且獲得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旋轉速度。由此,星系中心存在巨大黑洞的可能幾乎轉瞬間便具有了可能性。同年,科學家們進行了對確認巨大黑洞具有決定意義的觀測,證據是通過日本的X射線天文衛星觀測得到的,觀測對象是名為「MCG-6-30-15」的一個活躍星系。觀測結果表明,來自這個星系中心的X射線發生了「引力紅移」,這是非黑洞無法解釋的。

(7):2008年,LHC可能造出微型黑洞,不過不必擔心黑洞會吞噬地球(黑洞蒸發)。

④ 黑洞是有誰創造

與此同時,20世紀50年代在劍橋大學發生了一場個人奮戰。年輕的物理學研究生霍金剛剛得知,他患了一種名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難怪在過去的幾年裡,他走路和說話變得越來越不協調,逐步發展的癱瘓在幾年內將把他困在輪椅上。在未來的歲月里,他只能眼看著體力衰退,直至死亡。這位卓越的年輕學生立刻陷於深深的失望之中。怎樣把已經開始的充滿希望的事業進行下去?難道一切都要放棄嗎?幾個月過去了,他的工作沒有進展。

盡管霍金的健康無法恢復,但是他的事業可以恢復,這對科學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他的導師想出了一個計劃:向他提出一個如此富有魅力的問題,以至他無法舍棄。就這樣,霍金開始深入地探究黑洞,成了世界上在這個課題上最知名的專家,這個課題是現代天文學最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霍金美國物理學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了「黑洞」這個詞,表示恆星坍縮時最終形成的一種結構,那隻不過是一個奇點。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任何東西都無法逃離高度集中的質量——甚至包括光。所以黑洞是看不見的,除非注意它的效應。

1974年,霍金提出「黑洞並不黑」的概念,也就是說,他認為黑洞能夠緩慢地釋放輻射。他說,黑洞也許有可能像在太陽底下蒸發的雪球。這似乎是矛盾的,因為根據定義,黑洞是如此之重,以至於沒有東西可以逃逸它的引力,包括光。這就是為什麼把它叫做黑洞的緣故。黑洞的周邊叫做視界,不允許任何東西逸出。

但是,霍金率先把量子力學運用到黑洞理論中,由此提出物質可以在視界里的「虛」空間產生的思想。也就是說,根據量子理論,虛粒子不斷產生和湮滅,其速度快到永遠不會干擾能量和質量守恆定律所要求的平衡。霍金認為,這只能發生在黑洞的視界上,當大多數虛粒子立刻湮滅在黑洞中時,偶爾也可能有少許沿另一方向泄漏出去,於是黑洞就會緩慢釋放出輻射。

這一思想與20世紀8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的古斯(Alan Guth,1947—)提出的宇宙起源理論相當吻合。古斯的理論叫做暴脹模型,說的是在宇宙起源的最初幾分之一秒里,整個宇宙突然間在極短的時間(萬億分之一秒)里爆炸,使宇宙從一個原子的大小膨脹到幾十億光年的跨度。

⑤ 黑洞是誰提出來的最早是誰提出了的

是霍金。

四條黑洞力學定律:

1,第零定律 一個穩定的,軸對稱的黑洞,其整個視界具有一定大小的表面引力。

2,第一定律 在每一個物理過程中,黑洞都滿足質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3,第二定律 在黑洞涉及的所有物理過程中,黑洞視界的總面積絕不會減小。

4,第三定律 不能通過有限的物理過程使黑洞的表面引力達到零。

(5)黑洞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黑洞的蒸發】

由於黑洞的密度極大,根據公式我們可以知道密度=質量÷體積,為了讓黑洞密度無限大,那就說明黑洞的體積要無限小,然後質量要無限大,這樣才能成為黑洞。黑洞是由一些恆星「滅亡」後所形成的死星,他的質量很大,體積很小。但是問題就產生了,黑洞會一直存在嗎?答案是錯誤的,黑洞也有滅亡的那天,由於黑洞無限吸引,但是總會有質子逃脫黑洞的束縛,這樣日積月累,黑洞就慢慢的蒸發,到了最後就成為了白矮星,或者就爆炸,它爆炸所產生的沖擊波足以讓地球毀滅10^18萬億次以上。科學家經常用天文望遠鏡觀看黑洞爆炸的畫面。它爆炸所形成的塵埃是形成恆星的必要物質,這樣就能初步解決太陽系形成的答案了。

⑥ 黑洞最早是誰提出的它究竟是什麼又通向哪裡呢

黑洞最早是上世紀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史瓦西等人聯合提出的。所謂的“黑洞”,就是時空曲率無限膨脹的一個點;黑洞通往的神秘地帶,很有可能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高維宇宙。

我們都知道,可觀測宇宙內,迄今為止人類科學家發現的最恐怖的天體,毋庸置疑,非黑洞莫屬。據說,黑洞擁有著無可估量的破壞力,任何掉入它史瓦西半徑內的物質,都無法擺脫它無處不在的束縛。

蟲洞,就是人類前往其他維度的隧道。當我們找到了黑洞的秘密,發現了蟲洞,並且進入之後;很有可能,就會目睹到一個從未未見的新宇宙。到時候,人類就能迎來下一次的科技飛躍!

⑦ 黑洞是誰提出的

黑洞是霍金提出來的,1976年霍金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他認為,黑洞在形成過程中,其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

⑧ 黑洞的概念是誰提出的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開假設為一個質量很大的神秘天體,是在1798年,當時法國的拉普拉斯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說提出這一見解。他說:「一個密度如地球而直徑為250個太陽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間最大的發光天體,對於我們卻是不可見的。」他稱這種天體為「黑暗的一團」,並猜測宇宙太空中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暗天體。這樣的暗天體就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黑洞。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不久,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得到了廣義相對論方程的一個精確解。他預言存在5種不旋轉、不帶電的黑洞。當時就已算出,若要成為黑洞,一個質量如太陽的星體,其半徑必須縮到2.96千米,而地球則需壓縮到半程為0.89厘米。

然而,史瓦西提出的黑洞概念在當時並沒有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直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才把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結合起來,進行黑洞表面量子效應的研究,最終才使得黑洞理論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⑨ 黑洞理論是誰提出的

霍金提出的是黑洞新理論!
韋勒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證明:太空中有一些質量很大的天體,由於內部存在強大的引力,天長日久就自行坍縮成一種新的、體積很小但密度極大的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光線,只要在它的旁邊,就會被吸引進去而消失。因為它不向外面釋放任何物質和質量,人們無法用探測儀器看到它,所以韋勒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黑洞。
所以提出黑洞理論的人是韋勒.

閱讀全文

與黑洞是誰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