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類創造自己的歷史是由什麼決定的
從政治的角度來說人類創造自己的歷史受到自己主觀能動性和客觀實際兩方面的制約
② 自從人類文明開始後,人類統治了整個地球,並創造了自己所謂的法律,而且嚴格執行。為什麼就不能回到自然
其實吧,早期的人類壽命平均只有35歲左右。那時候人少,除了造不出來的,基本上想要啥就有啥,資源供給全憑自己本事。還要抵禦其他生物的競爭和環境的災難。試想一下,大冬天的沒有暖氣,夏天沒空調,住山洞蚊子咬,住山頂怕雷劈。
想找個妹兒把,人家不懂七情六慾。想推倒一下結果來個巨漢給你搶走了
連自己的衣冠都弄不幹凈的年代,思想再純凈,生活也是一團糟的吧。。
不過時代再怎麼發展,暴力永遠是文明的保證
③ 人類創造物與人自身的關系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指導作用
人類通過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認識和利用客觀事物的規律和作用(即實踐),「創造」出一些本沒有的事物
,如電腦
④ 人類創造了什麼
縱然寬廣如天空,飛機也偶有相撞。為了避免災難,空中防撞系統(TCAS)應運而生,可以提前警告飛機駕駛者各種災害。得益於一系列復雜的規則設置,系統可以告訴飛行員如何應對相應災害。經過幾十年的開發,這套規則已經高度復雜,能夠理解整套規則的已經人屈指可數。TCAS一旦開發成型,人類就成為次要,相反轉而使用模擬軟體。如果TCAS經過大量測試反饋結果符合預期,工程師們就會批准TCAS投入使用。
如何避免飛機相撞本身已是個復雜度爆表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被設計出的這個系統復雜已經爆了幾十塊表,相信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這套系統,所以即便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有時也會對系統做出的反饋給嚇到。這不斷攀升的復雜程度也正是當代社會的普遍現象。人類無法理解的系統正在保護我們的安全,科技發展到了接受檢驗的節點。
復雜系統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幾個世紀。有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機器設備的實物,也有讓全球文明凝聚的信息系統和規則。技術正大踏步地在復雜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讓現代人享受到了我們的父輩祖輩想都不敢想的便利——但是,其中不斷疊加的復雜度,各種技術的互相關聯、各種效應的交織並不總在人類的預期內。意識到技術本身的復雜度不斷提升,制定和維護系統變得越來越復雜是一回事,但是目前的技術實際上已經在無法理解的路上完全失控,這,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技術的復雜度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生活,這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鐵路的發展。美國境內縱橫交錯的鐵路網需要高度標准化的時區設置以協調如此之多的新增列車。隨後在交通領域發生的演化又更為復雜。汽車已經走出復雜程度有限的機械化發明成為了輪上的計算機工程。據估計,全美交通系統中有超過30萬個帶信號燈路口。這些移動機器不僅僅在這些系統和網路里挪動。200年過去了,從飛機到計算器,人類使用的復雜機器里的零件數量持續以指數翻翻。
計算機賦予人類更加復雜的技術,技術的侵佔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廚房家電到建築器械。結果是人類始料未及的:我們創造了一個人類大腦遠無法掌握的世界。人類擔心的不是天網——而是過於復雜的機器出錯的概率也大——實際上比人類的概率還大。
⑤ 人類創造的表現有哪些
1、創造的基本定義
創造是指將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以達到某種目的行為。
創造的本質在於甄選!甄選出真正有建設性的聯系(事物或概念之間的聯系)。
例如,當你想拿到桌子上的一個花瓶而又因為自己太矮而夠不著時,你撓撓頭往周圍看了看,發現旁邊有一個凳子!你突然想到也許可以通過站到凳子上而夠到花瓶,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通常稱為靈感(這個現象類似於生物中的突變,這里發生的變化是改變了凳子只是用來坐的這樣的觀念),做到這一步時你已經將「凳子」和「自己的身體」這兩個概念在頭腦里聯系起來了,並且進行了一個思想試驗過程:首先看了看凳子的高度,大概判斷了下自己如果站在上頭很可能就可以夠著花瓶了,並且覺得自己肯定可以爬到凳子上去。於是你頭腦中迅速閃過了你爬到凳子上然後順利夠著花瓶的圖景。這個思維過程完成後,你就完成了一個「手續概念」的創造。為了方便陳述,你還可以把剛才這個手續概念命名為:「通過站在凳子上拿到桌子上的花瓶的方法」。
為了驗證剛才創造的這一手續的可行性,你將你的想法付諸實現,結果也許真的可行,也許不可行,或者造成了你沒有想到的結果。比如凳子翻了你摔倒了,還把花瓶打碎了。這都是因為你在頭腦中模擬的過程忽略了某些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凳子的穩定性,地面的摩擦系數,或者對凳子和自己的高度判斷不準確等等)造成的。如果可行,並且拿到了花瓶,那麼你就進行了一個「概念的物理實現」的創造過程。也就是說你將你創造的概念的「物理實際」也創造出來了。它本質上就像你完成了一個建築的設計,並且親自把它建造出來一樣。經歷了這件事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夠馬上想起已經建設完成的這個概念,這就是你增長的知識。 可見創造可以分為概念的創造和概念的物理實現創造兩種。
2、創造的起點
人們通俗的理解為創造意念,簡稱為「創意」!科學的、完整的創意必須是一整套解決方案。盡管只是停留在技術設計的層面上,畢竟是為一切的創造活動提供最初始的構想藍圖。
3、創造力
人們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不斷的創造出新的適合人類需求的各種精神、物質產品,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產能,簡稱為創造力!也可以稱之為:創造產能!這是人類科學技術前沿的發明家們的艱辛而又快樂、奮斗的事業!
一個人的錯誤,有可能僥幸地成為另一個人的發現。
蘋果里的星星
兒子走上前來,向我報告幼兒園里的新聞,說他又學會了新東西,想在我面前顯示顯示。他打開抽屜,拿出一把還不該他用的小刀,又從冰箱里取出一隻蘋果,說:「爸爸,我要讓您看看里頭藏著什麼。」「我知道蘋果裡面是什麼。」我說。「來,還是讓我切給您看看吧。」他說著把蘋果一切兩半——切錯了。我們都知道,正確的切法應該是從莖部切到底部窩凹處。而他呢,卻是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然後,他把切好的蘋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頭有顆星星呢。」
真的,從橫切面看,蘋果核果然顯一個清晰的五角星狀。我這一生不知吃過多少蘋果,總是規規矩矩地按正確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疑心過還有什麼隱藏的圖案我尚未發現!於是,在那麼一天,我孩子把這消息帶回家來,徹底改變了冥頑不化的我。
不論是誰,第一次切「錯」蘋果,大凡都僅出於好奇,或由於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觸動的是,這深藏其中,不為人知的圖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從不知什麼地方傳到我兒子的幼兒園,接著便傳給我,現在又傳給你們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蘋果——切「錯」的蘋果。
⑥ 地球為保護自己而創造了人類!這個說法有什麼依據嗎
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形成之初是沒有任何生命的存在的,就連人類也是不存在的,但是由於環境的不斷改變,所以地球上才慢慢有了生命以及人類的存在,所以有的人認為地球是為了保護自己才會創造出人類,所以我們時常在想,地球為保護自己而創造了人類!這個說法有什麼依據嗎?其實這個問題的依據,主要就是地球上的系統和人身上的系統存在有極大的相似之處,而且人類的存在也成功的讓地球避免了一些危險。
而且人類對於自己的起源也做了不斷地探索,從原先的爬行動物,到後來的直立行走,直到今天的人類,可以說都是由於地球環境所導致的,若是沒有地球環境的變化,那麼地球上的生物很難做出改變,而這也說明了,人類是地球創造的,而且人類的產生避免了地球的很多危險,所以說,地球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創造人類,而我們分析的這些也是依據。
⑦ 馬克思說過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並非隨心所欲的創造,是那本書
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科西迪耶爾代替丹東,路易·勃朗代替羅伯斯比爾,1848—1851年的山嶽黨代替1793—1795年的山嶽黨,侄兒代替伯父。在使霧月十八日事變得以再版的種種情況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樣的漫畫!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當人們好像剛好在忙於改造自己和周圍的事物並創造前所未聞的事物時,恰好在這種革命危機時代,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為他們效勞,借用它們的名字、戰鬥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的一幕。例如,路德換上了使徒保羅的服裝,1789—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服裝,而1848年的革命就只知道拙劣地時而模仿1789年,時而又模仿1793——1795年的革命傳統。就像一個剛學會一種新語言的人總是要把它翻譯成本國語言一樣;只有當他能夠不必在心裡把新語言翻成本國語言,當他能夠忘掉本國語言來運用新語言的時候,他才算領會了新語言的精神,才算是運用自如。
⑧ 為什麼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又不是隨心所欲的創造
歷史是主客觀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人是創造歷史的主體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創造歷史內,而歷史的創造又是受客觀大容環境的影響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又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
因為一個歷史階段會受到當時生產力的因素的制約,比如古代當時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有限,不會製造出今天日行千里的工具出現,比如飛機,通訊工具手機這些對今天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東西。
⑨ "人類創造了神明,卻迷失了自己"出處
聖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