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網路病毒誰發明的

網路病毒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6 06:02:24

㈠ 病毒誰發明

起先是許多編程頂尖人士聚在一起編出來的,原來沒有什麼用處,現在的病毒都是第一個變異的~~~~~~

㈡ 計算機病毒是什麼東西最早發明他的是誰

您好: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版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權)。一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本回答如有不清楚或其他疑問,請繼續追問。。

如果你還有其它電腦問題,歡迎你在電腦管家企業平台提出,我們將盡力為你解答。?

㈢ 計算機病毒是誰發明的

計算機病毒是人發明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貝爾實驗室里,三個年輕的程序員編寫了一個名為「磁芯大戰」的游戲,游戲中通過復制自身來擺脫對方的控制,這就是所謂「病毒」的第一個雛形。

㈣ 誰能給我講講關於網路病毒的歷史

追蹤網路病毒的斑斑劣跡

2001年作為新世紀的第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個人計算機迎來它的20歲生日的同時,惡毒的「CAM先生」病毒和「紅色代碼」病毒通過網路襲擊了全球的計算機系統,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計算機病毒的存在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在個人計算機誕生之初,計算機病毒就一直與之形影不離,它們搗毀計算機系統,破壞數據,干擾計算機的運行,以致於計算機用戶們惶惶而不可終日。最讓人類感到不幸的是,計算機病毒竟源自一場游戲……

病毒:源自一場游戲

早在第一台商用計算機出現之前,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就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中勾畫出病毒程序的藍圖。1977年的夏天,托馬斯.捷.瑞安在其創作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中,更加形象地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7000台計算機,造成了巨大災難。這本小說很快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不過誰也沒有預料到科幻小說世界中的病毒竟在幾年後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噩夢。

當時,三個在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工作的年輕人在工作之餘,玩起一種叫做「磁芯大戰」的游戲:他們彼此編寫出能夠吃掉對方程序的程序進行互相攻擊。這個很無聊的游戲將計算機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進一步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在UNIX系統下編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並成功地進行了試驗。1984年9月,在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安全技術委員會上,弗雷德.科恩首次公開發表了論文《計算機病毒:原理和實驗》,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是一段程序,它通過修改其它程序再把自身拷貝嵌入而實現對其它程序的傳染。從此,人間又多了一個有名有姓的惡魔。

到了1987年,第一個計算機病毒C-BRAIN誕生了,它是業界公認的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計算機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巴斯特和阿姆捷特兄弟編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計算機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編寫這個病毒程序用來防止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破壞力,但後來一些喜歡冒險的人以C-BRAIN為基礎製作出一些新的病毒,產生出巨大的破壞力。

網路:病毒的天堂

在互聯網被全球廣泛應用之前,計算機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獨立的計算機中,主要依靠軟盤進行傳播,要進行廣泛傳播是比較困難的。然而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些零散的計算機病毒彷彿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隨意穿梭,它們神出鬼沒,在人們不經意之時向計算機系統發起攻擊。

「蠕蟲」病毒是80年代極富恐怖色彩的計算機病毒,之所以將其稱作「蠕蟲」,就是因為它的寄生性而得名。「蠕蟲」病毒在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中無法完全施展本領,一旦計算機聯網,「蠕蟲」病毒就如魚得水一般,肆無忌憚地穿行在各台計算機之間,凡是經它光顧的計算機無不留下其卑劣的痕跡。最可惡的是,它還在計算機屏幕上向人們炫耀它曾到此一游,並大量繁殖後代。難怪當時人們談「蟲」色變。

另一個讓人們感到恐慌的計算機病毒就是CIH,它誕生於1998年。CIH病毒的發作時間是每月26日,與其它僅破壞軟體系統的病毒不同,它能破壞個人計算機主板上的BIOS晶元,受害的計算機不計其數。只要一到每月26日,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這個像幽靈一樣的計算機病毒。CIH病毒的締造者台灣工學院的學生陳盈豪曾在網上發表過公開信,向受到CIH病毒侵害的計算機用戶表示道歉,他在信中還說到,由他編寫的CIH病毒是1998年5月底突然由其宿舍迅速擴散到各大網站的。因為網路四通八達,同時病毒的感染力甚強,於是造成了始料不及的災難。

1999年3月26日,對於全世界的計算機用戶來說是一個災難的開始。美國西部時間星期五上午8:00,一種被稱為「梅利莎」的計算機病毒像瘟疫般開始在全球蔓延。「梅利莎」病毒來自於電子郵件,即使是你最信任的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也可能攜帶它,讓計算機用戶防不勝防。「梅利莎」病毒其實只是一個宏病毒,隱藏在微軟Word97格式的文件里,它會自動安放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四處傳播。

具有開放性的互聯網成為計算機病毒廣泛傳播的有利環境,而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漏洞為培育新一代病毒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人們為了讓網頁更加精彩漂亮、功能更加強大而開發出Active X技術和Java技術,然而病毒程序的製造者也利用同樣的渠道,把病毒程序由網路滲透到個人計算機中。這就是近兩年崛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謂的「網路病毒」。

2000年出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是一個典型的網路病毒,它改寫了病毒的歷史。在當時,人們還以為病毒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然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徹底擊碎了人們的僥幸心理。「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具有郵件病毒的所有特性,但它不再藏身於電子郵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於郵件正文中,一旦計算機用戶用Outlook打開郵件進行閱讀,病毒就會立即發作,並將復制出的新病毒通過郵件發送給其他人,計算機用戶幾乎無法躲避。

網路病毒的出現似乎拓展了病毒製造者們的思路,在隨後的時間里,千奇百怪的網路病毒孕育而生。這些病毒具有更強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它們不再局限於電子郵件之中,而是直接鑽入Web伺服器的網頁代碼中,當計算機用戶瀏覽了帶有病毒的網頁之後,系統就會被感染,隨即崩潰。當然,這些病毒也不會放過自己寄生的伺服器,在適當的時候病毒會與伺服器系統同歸於盡,例如近期網上流行的「紅色代碼」病毒。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據國際上統計分析表明,每天會產生十多種計算機病毒,目前全世界發現的病毒約有5萬種。2000年5月份爆發的「愛蟲」病毒就給全球用戶帶來了100多億美元的損失,而2001年8月爆發的「紅色代碼」病毒在短短數天的時間里已經讓美國損失了近20億美元。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反病毒的呼聲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製造病毒與反病毒本來就是一場技術上的較量,而這場較量似乎很難分出勝負。一個自稱為達克.埃文格的保加利亞人在1992年發明了一種「變換器」,利用這個工具可以製造出更難查殺的「變形」病毒,這明顯是一個教唆人進行計算機犯罪的工具。雖然在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殺除了這一病毒程序,但人們不得不擔心這樣的事會繼續出現。達克.埃文格在其卑劣行徑暴露之後,竟堂而皇之地接受了英國《國際病毒新聞》雜志的采訪。在采訪中達克.埃文格公然表示,他製造病毒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摧毀人們的工作成果。如此坦率的言語讓世人感到震驚。我們相信計算機專家有能力防治任何一種病毒程序,但永遠也阻止不了像達克.埃文格這種人的罪惡企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人與「毒」之戰,倒不如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

在經歷了達克.埃文格這樣的事情之後,人們開始明白,一味躲避計算機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惟一的辦法就是面對計算機病毒勇敢地戰斗下去。人們逐漸懂得利用現有的網路環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反病毒系統,個人計算機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升級反病毒軟體,反病毒組織通過互聯網能在全球范圍內追查病毒製造者的蹤跡,即使是最惡毒的病毒程序在互聯網上也能很快受到阻擊。

只要個別人邪惡的念頭沒有被打消,人與計算機病毒的戰斗就仍將持續下去。不過,善良的人們會永遠堅信一個信念:邪不勝正。我們期望著計算機病毒被徹底清除的那一天的到來!

㈤ arp病毒誰發明的

ARP病毒是一種很「勤奮」的病毒,它總是害怕網關累著了,於是想方設法的冒充網關。中了arp病毒症狀是:不規律的頻繁掉線,你在網上聊天時,突然變啞巴了,你在游戲時突然變成「一個人的戰斗」……這就是arp病毒造成的掉線現象。由於arp病毒總是不定期的冒充網關,所以掉線間隔時間有長有短,所以它又有一個名字「attack ren pin(攻擊人品)」。可憐我總是掉線時間最長……

當區域網里有電腦中了ARP病毒,恭喜你,你的電腦成了「李鬼網關」,病毒機器總是冒充網關向你發送數據包。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說:「我電腦不笨啊,難道它分不清楚網關和假冒網關?」的確,你的電腦不笨,但是它很單純,它會把收到數據和自己腦子里的各個ip的身份證(物理地址)相對照,只有對上號才給予回答(在命令提示符里輸入arp –a就可以看到你電腦「心」里的名單了)。區域網里的電腦有一個特點,容易相信別人。Arp病毒正是用這一個特點,在區域網中不斷的叫喊著「我是網關!我是網關!我的ip是222.31.183.110(網關ip)我的物理地址是BB-BB-BB-BB-BB-BB」.於是區域網中別的電腦也就相信了,於是就把這個ip和對應的物理地址記在「心」中,殊不知真正的網關(AA-AA-AA-AA-AA-AA)正在被遺忘的角落哭泣。也許你會說,難道這么簡單就欺騙成功了?很不幸,的確是這個樣子,這是因為在設計arp方式通信時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我想可能是arp發明者把人們想像的太誠實了)
這就叫做arp欺騙。

可能有人會說,這arp欺騙真是損人不利己,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去當網關?看看那些網關,整一個超級僕人,你要的東西叫一聲,它給你送來,你發的東西扔給它,它給你送出去……

真的是損人不利己?大家想一想,你發出去的東西可能是郵件,也可能是QQ密碼,網游密碼等等,當別的機器對你進行arp欺騙時,你的信息就發給了那個「李鬼網關」,於是你的太陽級QQ,數以億計的虛擬財產都可能給你揮淚道別。很可怕啊。

看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了arp的可惡之處了吧,俺媽說了:「對於黑暗的事物,我們要堅決的打倒它」在這里提供一些打擊罪犯的方法:

1,首先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既然你「李鬼網關」以一秒一次的頻率在區域網里叫囂「我是網關,我是網關,我真的是網關!」(arp廣播)那我「李逵網關」也捨命陪君子,我以一秒三次的頻率在區域網里宣傳「我才是網關,我是正宗網關,我絕對是網關!」由於李逵壓到了李鬼,於是區域網里的「弱智電腦」就得到了正確的信息。

這種方法看上去很美,但是這是最沒有效果的方法。因為,既然你李逵可以一秒叫三次,我李鬼一秒就叫五次。實際上提高欺騙頻率是很容易實現的。於是你發了恨!我就不信了,我要超越極限!我一秒鍾叫100次200次!這又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廣播風暴」,當網路里充滿了噪雜,單調的arp廣播,網路的性能肯定會下降,聊天變結巴,游戲中變成瘸子在所難免。

2,難道沒有別的方法了?在這里提供一個絕好的方法——arp靜態綁定,針對區域網內的電腦都有「偏聽偏信」的毛病,把正確的網關ip和物理地址綁到每台電腦的緩存中(網內每個電腦都有一個arp高速緩存,就是為了存儲不斷接到的arp廣播)於是就會對別的冒充網關的李鬼們的叫囂充耳不聞。

具體方法如下:比如網關ip222.31.183.110物理地址AA-AA-AA-AA-AA-AA

可在命令提示符中輸入:arp –s 222.31.183.110 AA-AA-AA-AA-AA-AA

就可以了。可以查看一下是否綁定成功,在命令提示符中輸入arp –a可以看到網關ip222.31.183.110後面是static(靜態)就說明綁定成功,如果顯示dynamic(動態)就說明沒有成功,可能是上面命令寫錯了,比如在arp後面少輸入了一個空格等等。

難道說這樣綁定後就萬事大吉了?還不一定,當arp病毒電腦良心發現,不去冒充網關,讓整個區域網掉線,而是冒充你的電腦時,你就慘了,即使你綁定以後還是會掉線的。因為網關突然發現內網中有N(N>=2)個你(路由器欺騙),於是舊病復發。所以最好方法是雙向綁定,也就是在路由器上也幫定內網上的所有電腦的物理地址,做到了點對點的傳輸,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arp欺騙。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因為內網有成百上千台電腦,只要稍微動一動路由器比如重啟,就得重新綁定一次,麻煩的很。

㈥ 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是什麼是誰發明的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回件值得慶賀的事)。一答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

㈦ 病毒 第一個 是誰發明的

1、最初"計算機病毒"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美國作家雷恩出版的《P1的青春》一書,回書中構思了答一種能夠自我復制,利用通信進行傳播的計算機程序,並稱之為計算機病毒。

2、貝爾實驗室的三位年輕程序員也受到馮?諾依曼理論的啟發,發明了「磁芯大戰」游戲。

3、1983 年 11月,在一次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會議上,美國學者科恩第一次明確提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並進行了演示。

4、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廣泛流行的病毒是1986年初誕生的大腦(C-Brain)病毒,編寫該病毒的是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兩兄弟經營著一家電腦公司,以出售自己編制的電腦軟體為生。當時,由於當地盜版軟體猖獗,為了防止軟體被任意非法拷貝,也為了追蹤到底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們的軟體,於是在1986年年初,他們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該病毒運行在DOS操作系統下,通過軟盤傳播,只在盜拷軟體時才發作,發作時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吃掉。

閱讀全文

與網路病毒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