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電池

發明電池

發布時間:2020-12-14 15:18:21

發明電池有什麼意義

假如沒有電池的發明,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理論就不可能建立,改變世界面貌的第二次技回術革命也答許還要推遲幾十年或上百年。今天各式各樣的電池,也是自動控制、電子技術、感測技術、航空航天、計時測試和家用電器不可缺少的能源。說到電池的發明,不能不提到1791年義大利博洛納大學教授伽伐尼解剖青蛙時的重大發現,那就是不同金屬接觸蛙腿時會引起痙攣,這現象與蛙腿通過電流時的情況一樣。義大利巴費爾大學物理教授伏打注意到了伽伐尼的發現,在重復伽伐尼的實驗過程中,伏打發現不同金屬在液體和濕布中會產生電流。1799年,伏打用銅片和鋅片製成了能維持一定電流的「電堆」。1800年,伏打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宣布他製成了「伏打電池」。世界上第一個用浸在鹽水裡的銅片和鋅片組成的電池,就正式問世了。

Ⅱ 電池是怎麼發明的

電池的發明要感謝一隻青蛙。1791年的—天,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發現,內只要用銅絲和鐵絲容將青蛙的腳與暴露的神經連起來,就能使死青蛙的腿抽動起來。伽伐尼的好友伏打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伏打還在自己身上做實驗,證明電不僅能夠產生顫動,而且還會影響視覺和味覺神經。後來,伏打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1800年,伏打用鋅片與銅片夾以鹽水浸濕的紙片疊成電堆,這種裝置可以產生電流,後來被稱為「伏打電堆」,也就是最早的電池。伏打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伏打的成就受到各界普遍贊賞,科學界用他的姓氏命名電壓的單位,為「伏特」(「伏打」音譯演變的),簡稱「伏」。

Ⅲ 電池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池發明: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裡,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

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製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此後,這些電池都存在電壓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

當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後電壓下降時,可以給他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3)發明電池擴展閱讀:

電池額定容量

在設計規定的條件(如溫度、放電率、終止電壓等)下,電池應能放出的最低容量,單位為安培/每小時,以符號C表示。容量受放電率的影響較大,所以常在字母C的右下角以阿拉伯數字標明放電率,如C20=50,表明在20時率下的容量為50安·小時。電池的理論容量可根據電池反應式中電極活性物質的用量和按法拉第定律計算的活性物質的電化學當量精確求出。由於電池中可能發生的副反應以及設計時的特殊需要,電池的實際容量往往低於理論容量。

Ⅳ 電池是誰發明的

伏特發明了電池。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內里,發現連接兩塊金容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於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

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這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源。

(4)發明電池擴展閱讀

不同電池各有特性,用戶必須依照廠商說明書指示的方法進行充電。在待機備用狀態下,電話也要耗費電池,如果要進行快速充電,宜先將手機關閉或把電池拆下進行充電。

有些自動化的智能型快速充電器當指示燈信號轉變時,只表示充滿了90%,充電器會自動改用慢速充電將電池完全充滿。用戶最好將電池完全充滿後使用,否則會縮短使用時間。

Ⅳ 伏打如何發明電池

伏打(1745~1827)伏打,義大利物理學家,出生於科莫。

伏打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1799年發明了「伏打電池」。這種電池由用鹽水浸泡的銅片和鋅片相間堆集組成,用導線把兩端連接起來,導線中就形成穩定的電流。

伏打電池的發明改變了電學的面貌,它使科學家有了強大的電流源,以前摩擦起電的機構和萊頓電瓶電容器雖可產生電位差,但電流很小。

伏打在發明電池後又發明了驗電器、儲電器和起電盤,這些發明在電學上起了很大作用。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電動勢、電位差、電壓的單位定為「伏特」,簡稱「伏」。

電池的發明伏打像往常一樣來到圖書館,他像淘金者一樣,翻閱著一本本書。突然,一本德國科學家的實驗報告匯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現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叫茲路扎的科學家在1750年左右做的一個實驗。

茲路扎在實驗報告中說,把兩塊不同的金屬分別夾在舌尖的上下,然後用一根金屬導線連接兩塊金屬板,此時,舌頭上會有一種麻木的感覺。如果用兩塊相同的金屬片夾在舌尖的上下,就沒有這種感覺。

「我找到突破口了!」伏打看完這個實驗報告,欣喜若狂。回到實驗室後,伏打馬上找到一塊薄錫片和一枚新銀幣,並用一根導線將它們連接起來。果然,他的舌頭出現了麻木的感覺。

「這是觸電的感覺。」伏打對他的助手說,「導線中肯定有電在流動。」

伏打發現,不但單獨使用錫片或銀幣在口腔里做這個實驗時,沒有這種感覺,而且將錫片和銀片連接後放在清水中做實驗時,也沒有任何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伏打推測可能是口腔中含有稀酸的緣故。

根據這一推測,伏打改用稀酸做茲路扎實驗。果然,發現有麻木的感覺。

稀酸實驗的成功給伏打很大的信心,他決定生產一種能產生和儲存電能的裝置。

伏打和他的助手用台鉗和剪子加工了一塊較大的銀片和鋅片,並用一根導線將它們連接起來,然後在兩塊金屬片的中間做一個夾層。接著,又用兩根導線連接鋅片和銀片,以作為兩極。最後,把這個裝置放入裝有稀酸的溶液中。伏打用手觸摸導線,感到一陣麻木,手發生強烈的痙攣。

「我觸電啦!我成功啦!」伏打興奮無比。

然而,新裝置給伏打帶來的喜悅是短暫的。不久,這個「寶貝」就沒有輸出電了。伏打明白,這是儲存電能太少的緣故。他決定做一個儲存電能多一些的裝置。

於是,伏打又提出新的方案。他把幾個裝有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後在每個杯子中都裝著一塊鋅片和一塊銅片,並將前一個杯子里的銅片和後一杯子里的鋅片用導線連接。最後,兩端用導線接出。

伏打用手指捏住兩端的導線。他不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這種感覺。這說明新的電源裝置產生了相當大的電壓。

於是,「伏打電堆」作為最早的干電池,傳遍世界各地,引起了一場電學的革命。後來,人們把它稱為「伏打電池」。

Ⅵ 電池是誰發明的

是伏特
伏特是義大利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於義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的父親和一位高貴的婦女結婚之前,一直是耶穌會的一位新教徒,已有十一年之久,這位婦女也是一位宗教信仰很深的人。
伏特的父親有三位擔任聖職的兄弟,有九個兒女,其中五個加入教會。伏特非常崇拜他擔任副主教的兄弟和他最好的朋友、大教堂牧師加托尼。但伏特在接受耶穌會教育後,寧願過一種世俗生活,雖然他周圍的宗教社會整個說來還是快樂的,熱愛生活的,而且是相當開明的。
伏特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他能夠找到的許多書,對這工作深感興趣。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給他一些儀器,並在家裡讓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歲時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諾萊和都靈的貝卡里亞。
貝卡里亞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提出理論,多做實驗。事實上,伏特年青時期的理論思想遠不如他的實驗重要。隨著歲月的流逝,伏特對靜電的了解至少可以和當時最好的電學家媲美。不久他就開始應用他的理論製造各種有獨創性的儀器,用現代的話來講,要點在於他對電量、電量或張力、電容以及關系式Q=CV都有了明確的了解。1769年發表第一篇科學論文。
伏特製造的儀器的一個傑出例子是起電盤。一塊導電板放在一個由摩擦起電的充電樹脂「餅」上端,然後用一個絕緣柄與金屬板接觸,使它接地,再把它舉起來,於是金屬板就被充電到高電勢,這個方法可以用來使萊頓瓶充電。這種操作可以不斷地重復。這一發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後發展成為一系列靜電起電機。
伏特強烈地感到,他必須定量地測定電量,於是他設計了一種靜電計,這就是各種絕對電計的鼻祖,它能夠以可重復的方式測量電勢差。他還為他的靜電計建立了一種刻度,根據電盤的發明,根據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確定他的單位是今天的13,350伏。
由於起電盤的發明,1774年伏特擔任了科莫皇家學校的物理教授,1779年任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他的名聲開始擴展到義大利以外,蘇黎世物理學會選舉他為會員。
伏特的興趣並不只限於電學。他通過觀察馬焦雷湖附近沼澤地冒出的氣泡,發現了沼氣。他把對化學和電學的興趣結合起來,製成了一種稱為氣體燃化的儀器,可以用電火花點燃一個封閉容器內的氣體。

Ⅶ 誰發明了電池

今天,電池已經廣泛地使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手電筒、收音機、電信儀表等,都離不開電池。不過,這種電池是經過多次改進而製成的,稱為干電池。最初的電池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從電池的「池」字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與液體聯系在一起的。最初的電池,是把金屬片放在裝滿鹽水或稀硫酸的瓶子里,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變成電能的裝置。發明這種裝置的人,就是亞歷山德羅·伏打。

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麓,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名叫科莫。科莫屬於倫巴地區,經濟比較繁榮。1745年2月18日,伏打就出生在這里。他的父親是一位伯爵。伏打兄弟姐妹共8人,除他以外,都是神職人員。他的哥哥路易喬是個大主教。這個貴族家庭雖已趨於破落,但卻為青少年時代的伏打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

據說,伏打4歲時才會說話。家裡的人都以為他很遲鈍,智力不高。可是,7歲以後,他在學習上很快就趕上並超過了其他的孩子。上學時,他特別喜愛自然科學,而且喜歡同別人爭論。伏打14歲時,就曾表示要當一個物理學家。他閱讀了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電學著作後,對電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4歲時發表了第一篇論文,題為《關於電火的引力及其有關的現象》。這篇論文,在當時的科學界引起廣泛注意,產生了很大影響。

1774年,29歲的伏打成為科莫皇家學校的一名物理教師。第二年,他發明了一種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源的裝置。這個裝置的製作方法是,將松香、松節油和蠟混合熔化,裝在一個金屬圓盆內,冷卻之後,成為表面平滑的圓餅。再用錫做一個圓板,板面比圓餅面略小,板上安個玻璃柄,將錫板蓋在圓餅上。做成後,只要用貓皮或毛布摩擦圓餅面,再把錫板放在圓餅之上,用手指按一下,再握著玻璃柄把錫板提起來,這時錫板上便會產生電。重復以上動作,便能繼續得到電荷。伏打把這個裝置叫做「起電盆」(也叫「起電盤」)。此外,他還發現並分離了甲烷氣體,進行過各種氣體的爆炸試驗。

早年,伏打除了在故鄉科莫從事科研活動外,還在帕維亞進行過科學研究和實驗,並且發明和製作了許多儀器。其中有一種重要儀器,叫做「驗電器」。這個儀器可以檢驗很小的電量。帕維亞離科莫不遠,是米蘭南面的一座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發達。1779年,伏打被聘任為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

為了了解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最新信息,伏打還到歐洲一些國家去進行參觀訪問,廣泛接觸許多成就卓著的專家學者。他同法國的著名化學家拉瓦錫有過交往。拉瓦錫曾將自己的一幅畫像贈送給他,以資留念,並在題詞中稱伏打為「我的學生和朋友」。1782年,他曾到過斯洛伐克,訪問了著名的班斯卡希提亞夫尼察礦業學院。也就在這一年,他成為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後來,伏打又到了英國,並於179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由於他在電學和化學上的科學貢獻,曾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

義大利波倫亞大學有位教授,名叫伽瓦尼。他提出了動物身上帶電的說法。早在1780年,伽瓦尼偶然觀察到,在放電火花附近,,或者在雷雨來臨時,青蛙腿與金屬環相接觸,就會發生顫動。幾年之後,他又發現只要用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環與蛙腿接觸,蛙腿也會顫動起來。這個現象表明,伽瓦尼事實上已經發現了電流,可是他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這可能是青蛙的肌肉中含有一種「動物電」。1791年,伽瓦尼發表了關於青蛙神經和肌肉切片試驗的論文,宣稱青蛙體內存在著電。於是,便產生了所謂「動物電」的學說。

伽瓦尼是伏打的朋友。當伏打得知伽瓦尼有關「青蛙試驗」的消息時,最初是贊成「動物電」學說的。可是,在進行過多次實驗之後,便否定了伽瓦尼的說法。他認為,青蛙腿之所以發生顫動,是因為有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因而產生了電流的緣故,並不是青蛙體內存在著電。1794年,伏打單獨用金屬進行實驗,發現不需要通過動物組織,也能產生電流。於是,他認為電流的產生與動物的肌肉組織無關,從而提出了金屬生電的看法。

伏打和伽瓦尼的爭論,引起了動物生電派與金屬生電派之間的很多爭論。論戰的一方以伽瓦尼為首,並得到德國科學家洪堡的支持;另一方以伏打為首,得到法國科學家庫倫的支持。這場爭論發生在18世紀末,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為當耐尚處在電學研究的初期,人們對電的本質和來源並不十分了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電還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啊。

伽瓦尼為了證明動物電的存在,在實驗中用兩只青蛙,使它們的腿筋互相接觸,發現也能得到電流。這是什麼緣故呢?難道不是說明青蛙身上確實有電嗎?伏打雖然一時還解釋不了其中的原因,但是堅信動物生電的說法不對。他繼續進行實驗,以便找到推翻動物生電說的理由。伽瓦尼則堅持自己的觀點。直到1798年伽瓦尼去世後,兩派的爭論還在繼續。

伏打為了證實沒有所謂的「動物電」,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有一天他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奇特的實驗。他把一小塊銀板放在自己的舌頭上面,將一小塊鉛板放在舌頭下面。當這兩塊金屬板的邊緣接觸時,他的舌頭便覺得有點奇怪的滋味。如果兩塊板的邊緣不接觸,就沒有那種滋味了。他把銀板和鉛板的位置互相調換一下,它們的邊緣接觸時又能得到另一種滋味。他還發現,如果兩塊板為同一種金屬,便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伏打根據這個實驗進行推論,認為他自己的舌頭並沒有電,它只不過是兩種金屬板接觸後所產生的電的傳導體而已。由此,伏打得出結論,伽瓦尼進行實驗時,青蛙腿之所以發生顫動,並不是青蛙本身有電,而是因為兩種金屬接觸後所產生的電,通過青蛙這個導電體時所產生的一種現象。

伽瓦尼的動物生電說和伏打的金屬生電說之間的爭論,最後以伏打的勝利而告終。伏打在這場爭論中,為了使金屬生電說更有說服力,他使用了許多種金屬進行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他又獲得了一些新的發現。其中有些發現,在電學研究的初期非常重要,值得提出來說一說。

伏打在實驗中發現,各種金屬產生電荷的情況很不相同。有些金屬能產生很多的電,而有些金屬則只能夠產生很少的電。不僅如此,不同金屬所產生的電,還具有不同的性質。例如,鋅與銅接觸後,產生了電。但是,鋅產生的電,與玻璃和絲綢相摩擦後所產生的電相似。而銅產生的電,則與火漆或松香被羊毛或貓皮摩擦後所產生的電相似。那時候,把前一種電叫做「玻璃質的電」,後一種則稱為「松香質的電」。這兩種電是互相吸引的。後來,有人將這兩種不同性質的電,分別稱為「陽電」(也叫「正電」)和「陰電」(也叫「負電」)。所謂「玻璃質的電」就是陽電,而所謂「松香質的電」則是陰電。

經過多次實驗之後,伏打將幾種主要金屬,按它們電位差的大小,排列出一個序列。這就是:鋅、鉛、錫、鐵、銅、銀、金。在這個序列中,任何兩種金屬相接觸,總是位於序列前面的帶陽電(正電),位於序列後面的帶陰電(負電)。他還發現,在這個序列中,相距愈遠的兩種金屬接觸時,能夠收到更強的生電效果;最強的效果,發生在序列中處於首位的金屬(鋅)與處於末位的金屬(金)相接觸的時候。

伏打的這些發現,不僅進一步為金屬生電的觀點找到了更多的根據,而且為他發明電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伏打雖然不同意伽瓦尼的動物電學說,但是卻從多次重復伽瓦尼的「青蛙試驗」中受到啟發,並進一步進行金屬接觸生電的實驗和研究。正如他自己說過的,假如沒有伽瓦尼的工作基礎,他就不會產生搞自己這種電池的念頭。由此可見,同伽瓦尼的爭論,對於伏打來說,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伏打發明電池,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改進的過程。

1799年,他在進行兩種不同金屬接觸生電的實驗中,設計製造了一種裝置,稱為「電堆」。起初他想,既然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就能生電,那麼,如果把這兩種金屬一對對地重疊起來,不是就可以得到更強的電流嗎?於是,他選擇鋅和銅兩種金屬,進行實驗。

他將一塊圓形銅板放在桌面上,銅板上面放一塊在硫酸和水裡浸濕的布,布的上面再放一塊圓形鋅板。這樣就構成了一組。接著,又按同樣方式將銅板、濕布、鋅板疊起來,構成另一組。這樣,依次一組組地加上去,最後積成一個大堆。這堆東西的頂端為鋅板,底端是銅板。鋅板和銅板各系一根金屬線。當這兩根金屬線接觸或分開時,線端上便出現了電火花。這表明,電堆中已經有電流產生了。這種利用化學作用來產生電流的裝置,便叫做「伏打電堆」。

可是,這種電堆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能持久。因為在硫酸和水裡浸濕的布,很快就幹了,幹了就不能發揮作用,所以電流也就產生不出來了。於是,伏打繼續研究改良電堆的方法,使它能夠長久地產生電流。

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取一個玻璃瓶,裡面盛滿鹽水(或者稀硫酸)。再將一個鋅片和一個銅片對著豎立在瓶內的鹽水裡面,互不接觸。然後,用一根金屬線將鋅片和銅片的上端連接起來。於是,電流就不斷地產生出來了。在鹽水裡面,有電由鋅片流到銅片上去;在鹽水外面,則有電由銅片流向鋅片。這種產生電流的玻璃容器,稱為「伏打電瓶」。接著,伏打又將許多這種電瓶連接起來,使之組成一個環形。這樣,電流便由一對鋅片與銅片依次傳到另一對鋅片與銅片上去。由於電瓶增多,電流的強度便加大了。這種裝置,被稱為「伏打連環電瓶」。

「伏打電瓶」是1800年發明的。後來,人們把它叫做「伏打電池」。這年3月,伏打寫信給當時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班克斯勛爵,宣布了他的這項發明。雖然在「伏打電池」問世以前,大約1745年,荷蘭萊頓大學教授馬森布洛克曾經發明一種「萊頓瓶」,可以生電,供科學實驗之用,但是「萊頓瓶」放電很快,不能提供恆穩的電流。由於伏打電池可以提供經久不衰的電流,因此它傳到英國後,很快便在科學實驗中得到普遍的應用。

伏打電池的發明,對電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科學家們利用伏打電池提供的持續電源,進行各種實驗,獲得了許多重要發現。其中,電化學和電磁學的研究進展,就與伏打電池的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切,都與伏打的貢獻分不開。

Ⅷ 電池是什麼人發明的

電池發明史

1780年,義大利波羅那大學解剖學教授伽伐尼(Luigi Galvani 1737年9月9日-1798年12月4日)做青蛙腿肌肉運動的解剖學研究,他在實驗中發現,在起電機放電的同時,如果用金屬手術刀觸動蛙腿神經,蛙腿肌肉立刻收縮,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在進一步的實驗中意外地發現,若用兩種金屬分別接觸蛙腿的筋腱和肌肉,當兩種金屬的另一端相碰時,蛙腿也會發生抽動。伽伐尼認為這是青蛙體內存在一種「神經電流體」引起的,這種可以使神經、肌肉活動,腦是分泌電液的重要器官。

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伏達(Alessandro Vlota 1745年2月18日—1827年3月5日)在1792年對伽伐尼的發現做了研究,他發現電流的產生並不需要動物組織,1793年他否認了動物電的存在,認為伽伐尼發現的電產生於兩種不同金屬的接觸,他認為蛙腿的抽動是一種對電流的靈敏的反應,這個電流是由於兩種金屬插在了由肌肉提供的溶液中,並構成迴路而產生的。

1799年伏達用銅片、浸鹽水的紙片、鋅片依次重疊起來,創制了最早的獲得連續電流的伏達電堆。1800年他公布了在1795-1796年間發現的電池原理,1801年他為拿破崙一世演示了伏達電堆,拿破崙授予他金質獎章並封他為伯爵。

1803年,德國化學家裡特爾製造出一台蓄電池。

1836年,英國化學家J.F.丹聶爾製造出了第一塊古典原電池。伏打電堆的一個缺點是由於極化作用而使電流很快減小。他發現的電池是用多細孔的陶罐(開始用動物膜)把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的電極銅棒和鋅棒分開。它能比過去的電池提供更長時間的穩定電流。

1859年,法國物理學家普朗特製造出了第一台可實用的鉛酸蓄電池。他包括兩塊捲成螺旋形的鉛皮,中間用橡皮隔開,浸沒在10%的硫酸溶液中,然後送入電流,使其中一塊鉛皮鍍上,另一塊鉛皮成為粗糙的多孔表面。這種電池比當時的任何電池都具有更高的電動勢。但是由於加工成型過程復雜和冗長,很難批量生產,沒有受到重視。

1865年,法國化學家勒克朗謝製造出第一塊干電池。他採用導電的氯化銨溶液、鋅和石墨作電極,並用二氧化錳作去極劑。這種電池由於使用氯化銨溶液帶來很多不便。

1881年法國化學家C.A.福爾改革了普朗特的鉛蓄電池。他迴避了成型的工序,把直接塗布在鉛板上,這樣使鉛蓄電池引起了商業界的興趣,很快得到批量生產,在汽車、無線電設備、電化學實驗過程中得到應用,成為了通常使用的重要電源。

1888年,化學家卡斯尼爾改進了勒克朗謝的電池。他以潮濕的氯化銨代替其溶液,以鋅皮兼代容器,一舉二用,使用方便,得到了廣泛應用。

閱讀全文

與發明電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綱正知識產權 瀏覽:376
二次裝修費按多少年攤銷 瀏覽:484
茅村工商局現在上班嗎 瀏覽:705
18600638939字體侵權 瀏覽:974
愛情無法擋版權問題 瀏覽:898
寧安沙場轉讓 瀏覽:323
馬鞍山雨山冶金新材料 瀏覽:72
馬鞍山歐林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212
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講話 瀏覽:840
電影天堂為何 瀏覽:83
無毒能看的網址 瀏覽:865
小雄x事txt打包下載 瀏覽:494
求一個免費看那種片網址、 瀏覽:745
夜魔3上映時間 瀏覽:923
香港經典三及鬼電影有哪些 瀏覽:266
母女姐妹全收的小說 瀏覽:162
穿梭電影世界泡女主 瀏覽:533
愛情電影網站長工具 瀏覽:489
免費看不卡視頻網站 瀏覽:38
尤金艾文是什麼電影里的人物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