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成都李發明

成都李發明

發布時間:2022-05-21 02:09:05

『壹』 李大成的領導簡歷

李大成,1963年5月生,四川雙流人,198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1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
現任雙流縣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1980.11-1984.07 昆明軍區某部戰士
1984.07-1984.12 昆明陸軍學校隊學員
1984.12-1992.07 成後某兵站
1992.07-1997.04 成都軍區總醫院正連職幹事、副營職幹事
1992.09-1995.07 昆明陸軍學院學習
1997.04-1998.03 成都軍區總醫院副科長
1998.03-1998.09 轉業待分配
1998.09-2004.10 雙流縣縣委組織部工作,曾任副局級組織員、幹部科科長
2004.10-2006.06 雙流縣人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06.06-2008.06 雙流縣現代商貿集中發展區管委會工作,曾任黨組成員、副主任(正 局級)
2008.06-2009.02 成都崑山都市農業園區管委會工作,曾任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局級)
2009.02- 雙流縣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貳』 成都女子因租房改得漂亮獲邀改造一個村,女子會如何改造這個村子

這個女子就是用常見的東西,和別人廢棄的廢物改造的村子。

這是好事嗎?還是壞事?大概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農村有地的話,一般都是農忙。而且農村的建築和風格大部分都不能長期保持,維護起來可能要花很多錢。不然過幾天就變了,因為農村灰塵之類的比城市多,沒人打理的園藝其實也不值得一看。也許去山裡看看更好,比如農村有時候會有農耕,這是農村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很明顯,這個女人改造的村子還是有點特別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叄』 2014年中國十佳散文

2014年中國十佳散文還未評出
2014年度第二屆中國散文佳作精選集初選名單
1、《祖國萬歲!》(散文詩)
文/趙月明 山東省滕州市
2、《新中國好 共產黨好》
文/趙月明 山東省滕州市
3、《改革開放鑄輝煌》
文/趙月明 山東省滕州市
4、《黃河口,說一口中國話》
文/單素奎 山東省東營
5、《家園》
文/單素奎 山東省東營
6、《草原印,草原引(外二則)》
文/牛合群 湖北省棗陽市
7、《心素如簡 人淡如菊》
文/王永梅 貴州省黔西南州
8、《下定決心忘記你》
文/王永梅 貴州省黔西南州
9、《在父親背上》
文/廖軍 四川省成都市
10、《載著春風趕路》
文/章宏磊 安徽省合肥市
11、《夏日的雨夜》
文/王雲飛 安徽省臨泉縣
12、《唱出來的故事好神奇》
文/許一躍 福建霞浦松
13、《瓜州風》
文/王景普 甘肅省瓜州縣
14、苞 谷 兒
文/王景普 甘肅省瓜州縣
15、臨終不忘對兒愛
文/王景普 甘肅省瓜州縣
16、篆書名家張卓恭的幸福晚年
文/李廣義 河南省鄭州市
17、歲月中的電視節目
文/曾尚尉 台灣省台中市
18、草色彌漫的歲月(散文)
文/楊喜鵬 甘肅省蘭州市
19、清波入夢
文/ 梁偉貞 廣東省佛山市
20、燕子飛過初春的田野(散文)
文/楊喜鵬 甘肅省蘭州市
21、父親給我發稿費
文/劉洪光 黑龍江省鶴崗市
22、仙鶴飛過的山崗
文/劉洪光 黑龍江省鶴崗市
23、秦淮明月夜
文/劉洪光 黑龍江省鶴崗市
24、運河上的人家
文/榮玉平 遼寧大連市
25、荷塘冬雨
文/陳平 江西省高安市
26、放 生
文/高洪義 河南省周口市
27、媽媽的背,我的搖籃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28、北方的天空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29、錢的記憶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30、蘇州的紫藤
文/宋顯仁 廣西貴港市
31、長 城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潛江市
32、活 法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潛江市
33、聽 雨
文/巴建強 安徽休寧縣
34、古韻五章——散文詩
文/巴建強 安徽休寧縣
35、風華絕代悲佳人——詩詞中的李清照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36、雞鴨人家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37、龍虎山印象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38、歲月里的陳香往事
文/羅波 重慶九龍坡區
39、半身白和花頸兒
文/羅波 重慶九龍坡區
40、真水有魂
文/劉洪光 黑龍江省鶴崗市
41、老井
文/黃孝紀 浙江餘姚
42、結冰蓋啷的日子
文/黃孝紀 浙江省餘姚市
43、屠戶常節眯眼
文/黃孝紀 浙江省餘姚市
44、記 憶
文/林丙沅
45、門與路
文/林丙沅
46、白玉蘭
文/林丙沅
47、三 代 人
文/劉祖蔭 廣西賓陽縣
48、綻放在春天裡的那一抹橄欖綠
文/劉文祿 廣西區南寧市
49、清明絲語
文/劉文祿 廣西區南寧市
50、永遠的致敬(外2篇)
文/劉玉廣 北京豐台區
51、遺 憾
文/劉玉廣 北京豐台區
52、一朵美麗的「中原花」
文/劉玉廣 北京豐台區
53、凌雲雄關
文/趙春 山西省太原市
54、如許清澈,水的天堂 ——美得讓人感動的九寨溝
文/胡瑛 山西省太原市
55、奉獻·厚德·大愛 家鄉漫記——山西
文/趙春 山西省太原市
56、天柱山游思
文/謝丁 山西太原市
57、醉美南灣
文/趙建華 山西省太原市
58、北國天堂
文/趙燁 山西省太原市
59、我們·太原·「家」
文/胡瑛 山西省太原市
60、太原的路
文/趙春 山西省太原市
61、故鄉,故……鄉……
文/黃政鋼 四川省巴中市
62、記憶中的「過年」
文/松林灣 四川宜賓
63、《八株生命樹》
文/松林灣 四川宜賓
64、《劃倒在地的泡桐樹》
文/松林灣 四川宜賓
65、詩情畫意天柱山
文/宋春來 湖南省長沙市
66、南潯印象
文/陳宏賓 河南省上蔡縣
67、耕耘一方水田
文/程征 湖北省麻城市
68、天目讀湖
文/陳宏賓 河南省上蔡縣
69、在山水中放浪
文/趙林 湖北省嘉魚縣
70、江邊琴聲
文/趙林 湖北省嘉魚縣
71、仲夏夜之夢
文/趙 林 湖北省嘉魚縣
72、為什麼不行
文/龔顯梁 四川省南充市
73、我眼中的南昌
文/李旭 山西省大同市
74、夕陽古渡
文/陳於曉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75、鄉愁四韻
文/陳宏賓 河南省上蔡縣
76、鄉 村(三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縣
77、春 天(四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縣
78、春天裡(五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縣
79、或紅或綠(三章)
文/司舜 安徽宿松縣
80、因為豐富所以寧靜
文/楊強勁 安徽省肥東
81、爬山虎下的少年
文/楊強勁 安徽省肥東
82、紅薯干
文/楊強勁 安徽省肥東
83、與父母的時光
文/包綺霞 江西鄱陽縣
84、在故鄉的天空下
文/范玲玲 安徽省太湖縣
85、生命的意義
文/王雲飛
86、人生的思考
文/王雲飛
87、夏日的雨夜
文/王雲飛
88、飄雪
文/賀鵬威 廣東省龍門縣
89、夜幕下的農場
文/賀鵬威 廣東省龍門縣
90、油菜花
文/賀鵬威 廣東省龍門縣
91、老家那盤青石碾
文/蔣興強 四川省達州市
92、堰·井·樹·人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93、恰似流水愛上一座橋(散文4則)
文/牛合群 北省棗陽市
94、母 親
文/王曉林 四川省大竹縣
95、誘人的豆花
文/王曉林 四川省大竹縣
96、民工兄弟李文傑
文/王曉林 四川省大竹縣
97、南極明信片的背後
文/風信子 北京市
98、神話鳥黑嘴端鳳頭燕鷗
文/風信子 北京市
99、生活組章
文/風信子 北京市
100、清明茶語
文/劉鵬程 安徽省宿松縣
101、那些千年的舊
文/劉鵬程 安徽省宿松縣
102、懷念一場雪
文/袁會 甘肅省白銀市
103、「鬼谷」往事
文/王瑤宇 山東省濟南市
104、最怕老家來電話
文/李發明 沈陽市瀋河區
105、正月十四找壞蟲
文/杜躍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6、兩份保單雪藏13年警民深情
文/杜躍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7、慈溪文化人在楓涇成為風景
文/杜躍清 浙江省慈溪市
108、讀書趣談
文/馬運葆 山東省棗庄市
109、手錶
文/馬運葆 山東省棗庄市
110、那山·那水·那年月
文/馬運葆 山東省棗庄市
111、心靈場
文/李曉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2、走過荒園
文/李曉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3、大聲地喊你
文/李曉平 吉林省洮南市
114、風情遺愛湖
文/鄭能新 湖北省黃岡市
115、鳳 凰 的 歌 呤
文/鄭能新 湖北省黃岡市
116、茶的感悟
文/林傑榮 浙江省奉化市
117、荷之暢想
文/林傑榮 浙江省奉化市
118、方寸的世界
文/林傑榮 浙江省奉化市
119、林深景美寶台山
文/張會軍 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
120、山坡上,吉他聲悠揚
文/廖軍 四川省成都市
121、回來了
文/謝明洋 河南開封市
122、成都的雨
文/謝明洋 河南開封市
123、飄過記憶的炊煙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124、寧要臭腳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125、永不謝幕的主角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126、絢麗日出
文/陳遠惠 四川什邡市
127、村莊在秋天裡消失
文/蔡文剛 寧夏固原市
128、夏天,與父親有關的日子
文/蔡文剛 寧夏固原市
129我是誰
文/蔡文剛 寧夏固原市
130、兒時的夥伴(外兩篇)
文/徐陽光 湖北武漢
131、守望戈壁的男人們
文/鍾志紅 四川省樂山市
132、紅塵似錦,流年如雲
文/周瑞 吉林
133、等
文/周瑞 吉林
134、匆匆
文/周瑞 吉林
135、微笑的天使
文/吉榮華 江蘇金壇市
136、長盪湖情懷
文/吉榮華 江蘇金壇市
137、壯哉,雁門關
文/吉榮華 江蘇金壇市
138、明月夜,故國千里
文/蕭艾
139、一樁成功的生意
文/蕭艾 綿陽市
140、千年一街的歌與畫
文/馬永歡 大理州永平縣
141、一個春夢
文/馬永歡 大理州永平縣
142、大理西湖
文/馬永歡 大理州永平縣
143、運河三寶
文/陳躍 江蘇揚州
144、家有慈母(散文)
文/劉興聰 陝西省漢中市
145、父親,深深淺淺的腳印刻在歲月的地平線上(散文)
文/劉興聰 陝西省漢中市
146、壩壩電影(散文)
文/劉興聰 陝西省漢中市
147、成長是過程,成熟是方向
文/李武 安徽省合肥市
148、大牯牛倒在了半截綉花針上
文/戴俊馬 吉林省遼源市
149、「花花」之死
文/戴俊馬 吉林省遼源市
150、一生不去辯解
文/戴俊馬 吉林省遼源市
151、舉頭聞鵲喜
文/翠薇 山東省聊城市
152、錦被
文/翠薇 山東省聊城市
153、映山紅
文/侯欽民 河南省鹿邑縣
154、「老表」喊我一聲小哥哥!
文/候欽民 河南省鹿邑縣
155、懷念爺爺
文/侯欽民 河南省鹿邑縣
156、散 步
文/謝亨 江西省九江
157、籌糧高家村
文\謝 亨 江西省九江
158、月下看川戲記
文/王黎冰 四川省綿陽市
159、此心長醉仙公山 ——游歷泉州仙公山感悟二篇
文/王黎冰 四川省綿陽市
160、送不出去的禮物
文/鄭志斌 廣東省佛山市
161、春節中山行
文/鄭志斌 廣東省佛山市
162、走進梅州
文/鄭志斌 廣東省佛山市南
163、塵埃的依偎
文/杜博雅 湖北省武漢市
164、巫山上的紅葉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縣
165、風折枝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縣
166、不可越雷池一步
文/楚天姬 河北省磁縣
167、百 年 愛 戀
文/龍小芬 湖南桃源
168、吹泡泡
文/楊艷
169、無處安放的關心
文/李璐 安徽大學
170、母親
文/錢麗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1、感恩他人 回報社會
文/錢麗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2、二娘
文/錢麗萍 河北省唐山市
173、游覽乾縣
文/喻文華 四川
174、偷心
文/喬文革 河南省商丘市
175、採摘心情
文/喬文革 河南省商丘市
176、歲月擋不住思念的回憶,因為那裡有初戀的味道
文/湘客 湖北省石首市
177、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糾結
文/湘客 湖北省石首市
178、忠臣孝子的書法 ——岳飛《出師表》欣賞
文/方劉品 河南省南陽市
179、我愛顏筋柳骨
文/方劉品 南陽市
180、天地之間的正氣
文/方劉品 南陽市
181、紅塵姐妹(兩章)
文/王宏俠 青島市
182、大山
文/唐廷武 貴州分畢節
183、故鄉的那片場
文/劉來堂 衡水市
184、夜訪鄭成功
文/鍾心 福建省泉州市
185、范老師領我走近《今日上海》
文/韓建剛 上海市普陀區
186、點 燈
文/韓建剛 上海市普陀區
187、踏著歌聲去流浪
文/韓建剛 上海市普陀區
188、蝴蝶的宮殿
文/曉雷 廣東省佛山市
189、我的哥哥
文/曉雷 廣東省佛山市
190、永遠的憚悔
文/曉雷 廣東省佛山市
191、我們都是流浪狗
文/曉雷 廣東省佛山市
192、螞蟻大戰記
文/曉雷 廣東省佛山市
193、母愛馨香
文/張繼 新疆石河子
194、我在源牌
文/孫萬春 姜文運 安徽省霍山縣
195、地震孤兒
文/劉鑫洋 四川省什邡市
196、山村姑娘的美麗夢想
文/劉邦琨 四川省什邡市
197、思念
文/陳遠惠 四川省什邡市
198、窗前的石斛蘭
文/徐梅勛 常熟市
199、彌漫陳香唯老酒
文/徐梅勛 常熟市
200、品茗舜過泉
文/徐梅勛 常熟市
201、鍾愛紅樓
文/盧沛 山東省臨沂市
202、乞巧,記憶中的那抹虹
文/盧沛 山東省臨沂市
203、一樁成功的生意
文/龍山蕭艾 北京市朝陽區
204、一代明星的紅與黑
文/龍山蕭艾 北京市朝陽區
205、馨香竹都水 情濃長寧人
文/唐秋桐 廣東東莞市
206、卑微或者斑斕
文/龔小萍 廣州市白雲區
207、夢 房 子
文/宋幗平 廣州市越秀區
208、沒想到你是這樣壞的孩子
文/宋幗平 廣州市越秀區
209、村裡的光棍漢(散文)
文/郝然 河北省鹽山縣
210、害羞的三爺
文/郝然 河北省鹽山縣
211、仙人球開花了(姊妹篇)
文/吳利強 陝西省寶雞市
212、散文:又見仙人球開花(姊妹篇)
文/吳利強 陝西省寶雞市
213、歌唱的小麥(散文詩3則)
文/牛合群 湖北省棗陽市
214、河是鳳家鄉
文/牛合群 湖北省棗陽市
215、開啟清明模式
文/牛合群 湖北省棗陽市
216、醉美他留
文/趙發員 雲南省昆明市
217、他留姑娘
文/趙發員 雲南省昆明市
219、在青春的腳步里
文/詩鄉曉晉
220、同一個青春,追逐不同的夢
文/詩鄉曉晉 貴州省綏陽縣
221、荷塘冬雨
文/陳 平 江西省高安市
222、放 生
文/高洪義 河南省周口市
223、媽媽的背,我的搖籃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224、北方的天空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225、錢的記憶
文/劉海濤 遼寧省營口市
226、蘇州的紫藤
文/宋顯仁 廣西貴港市
227、《長 城》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潛江市
228、《活 法》
文/唐本年 湖北省潛江市
229、聽 雨
文/巴建強
230、古韻五章——散文詩
文/巴建強 安徽休寧縣
231、龍虎山印象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232、雞鴨人家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233、風華絕代悲佳人 ——詩詞中的李清照
文/周愛華 浙江杭州
234、歲月里的陳香往事
文/羅波 重慶九龍坡區
235、半身白和花頸兒
文/羅波 重慶九龍坡區
236、真水有魂
文/劉洪光 黑龍江省鶴崗市
237、老井
文/黃孝紀 浙江省餘姚市
238、結冰蓋啷的日子
文/黃孝紀 浙江省餘姚市
239、屠戶常節眯眼
文/黃孝紀 浙江省餘姚市
240、七夕遐想
文/姚俊庚 河南省南樂縣
241、午夜,我的靈魂在狂歡
文/姚俊庚 河南省南樂縣
242、我以我的摯愛向一座玫瑰城靠攏(散文3則)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243、白桃花,紅桃花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245、一枚蘆葦究竟能承載多少靈魂?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246、國門母親
文/曾其祥 北京市朝陽區
247、溶於春意中
文/李宏迎 山東省鄒平縣
248、我的老師甘虹楨(外一篇)
文/二月草芽 四川省眉山市
249、西江游記
文/唐仁禹
250、又見風箏飛滿天
文/張浩洪 河北省灤南縣
251、偷番薯
文/余其美 深圳市福田區
252、一枚蘆葦究竟能承載多少靈魂?(四則)
文/牛合群 湖北省棗陽市
253、醉自然
文/趙明亮 遼寧省
254、沙果紅了……
文/李曙光 沈陽市
255、相逢在書展
文/薛魯光 上海
256、走近陶淵明
文/薛魯光 上海
257、秦淮河邊的遐思
文/薛魯光 上海
258、家有「惡」妻
文/鄭名富 廣東省廣州市
259、鍋爐房裡說詩歌 ——記道謨老先生
文/何民 四川成都

260、青城書院紀事
文/何 民 四川成都
261、松游故道上的尋蹤者 ——記何正泰校勘《松游小唱》
文/何民 四川成都
262、陳毅銅像前的深思
文/顧國民 河南省禹州
263、草 木 語 言
文/余顯斌 陝西省山陽縣
264、最憶是小鎮
文/余顯斌 陝西省山陽縣
265、梔子花(外二篇)
文/趙可法 江蘇省連雲港市
266、永遠的父親
文/詹彬 四川省雙流縣
267、老婆石:一個讓山川銘記的名字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268、記憶里你依然還我的初戀
文/芷晨
269、河泥稀追
文/高錦潮 江蘇省洪澤縣
270、拜讀劉老莊
文/高錦潮 江蘇省洪澤縣
271、拿風的蒲扇
文/高錦潮 江蘇省洪澤縣
272、聖路隨筆
文/秦漢 新疆庫爾勒市
273、不朽的鍾聲
文/吳盧明 廣東省湛江市
274、懷念一頭牛
文/吳盧明 廣東省湛江市
275、沈園游記
文/吳盧明 廣東省湛江市
276、一道悲憫的目光
文/吳盧明 廣東省湛江市
277、抗洪贊歌
文/張宇傑 黑龍江省同江市
278、族 譜
文/楊春山 雲南省永勝縣
279、滇西北的鷹
文/楊春山 雲南省永勝縣
280、老天有眼
文/樓永治 浙江省東陽市
281、我愛的人
文/樓永治 浙江省東陽市
282、夢里又飛花
文/嬋憶
283、為你,執一盞心燈
文/嬋憶 遼寧省調兵山市
284、燕銜泥
文/嬋憶 遼寧省調兵山市
285、夢里又飛花
文/嬋憶 遼寧省調兵山市
286、大病初癒的母親
文/張愛明 安徽省太湖縣
287、幽悠河上洞
文/李建華 雲南昆明市
288、夏遊洋山河
文/覃海波 貴州省德江縣
289、久違了,水龍節
文/覃海波 貴州省德江縣
290、拜謁杜甫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291、寧要臭腳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292、飄過記憶的炊煙
文/錢海 雲南省楚雄
293、來 鋼
文/沙 輝 四川省涼山州
294、翱翔人生天地間
文/任和平 江蘇省張家港市
295、平生文字為吾累
文/任和平 江蘇省張家港市
296、干腌齏、水腌齏
文/任和平 江蘇省張家港市
297、碓窩姥
文/張恆 安徽省合肥市
298、老村那眼青石井
文/張恆 安徽省合肥市
299、故鄉那在與不在的湖
文/張恆 安徽省合肥市
300、小城,遍地黃葉
文/趙 豐 西安市戶縣
301、榆樹,祖父的風景
文/趙 豐 西安市戶縣
302、冬天的寓言和童話
文/趙 豐 西安市戶縣
303、拐 愛
文/賈政卿 山西省原平市
304、朋友與紅嘴鴉
文/賈政卿 山西省原平市
305、「廉書記」小記
文/鄭名富 廣東省廣州市
306、夢的守護
文/王雲學 重慶市城口縣
307、印象麗江
文/龐鋒 廣東省東莞市
308、奶 奶
文/ 龐鋒 廣東省東莞市
309、故鄉老屋
文/ 龐鋒 廣東省東莞市
310、只緣身在此山中
文/李曉霞 山西省運城市
311、寫不完的鄉村
文/姚瑤(侗族) 貴州省凱里
312、媽媽,我想對你說
文/李曉霞 山西省運城市
313、回望大明宮
文/詹芳珍 陝西西安市
314、那一夜,我又想起了三毛
文/詹芳珍 陝西西安市
315、你的健康,我的快樂---母親六十歲生日禮贊
文/詹芳珍 陝西西安市
316、美麗丹霞石
文/劉邦琨 四川省什邡市
317、荒寂的宅院
文/劉省平 陝西大荔縣
318、父母進城來看我
文/劉省平 陝西大荔縣
319、傷 逝——悼念李保平
文/劉省平 陝西大荔縣
320、鳥翼上的天堂
文/陳思俠 甘肅省酒泉市
321、流石河
文/陳思俠 甘肅省酒泉市
322、平草湖
文/陳思俠 甘肅省酒泉市
323、藍湖
文/陳思俠 甘肅省酒泉市
324、「吝嗇」的父親
文/徐光惠 重慶市大足區
325、母親的愛心菜園
文/徐光惠 重慶市大足區
326、婆婆也是媽
文/徐光惠 重慶市大足區
327、魅力獨顯的九華山
文/鄭富名 廣東省廣州市
328、共和國的旗幟不容玷污
文/許一躍 福建省霞浦
329、時間都去哪兒了
文/吳利強 陝西省寶雞市
330、油菜花開
文/李曉霞 山西省運城市
331、清明時節,油菜花開。
文/李曉霞 山西省運城市
332、散文《老二的牛》
文/張仲英 吉林省長嶺縣
333、感恩
文/劉鑫洋 四川省什邡市
334、魅力鄉村
文/劉鑫洋 四川什邡市
335、鎣華山
文/陳遠惠 四川什邡市
336、小A的「專業技術」活兒
文/陳遠惠 四川省什邡市
337、節奏錯亂的生命鍾擺
文/邵衡寧 天津市河西區
338、握緊母親的手
文/邵衡寧 天津市河西區
339、記憶被吞噬的母親
文/邵衡寧 天津市河西區
340、最後六個人
文/唐廷武 貴州分公司畢節
341、荷葉田田
文/李仡 山西省隰縣
342、佛國凡塵
文/李仡 山西省隰縣
343、一滴柔究竟能承載李白多少幸福(散文四則)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344、仲宣:一個喜歡學驢叫的怪才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345、細嗅草野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346、雨落熊河
文/牛合群 湖北棗陽市
347、邛水河的足跡
文/童偉 貴州省三穗縣
348、離別的車站
文/童偉 貴州省三穗縣

『肆』 成都歷史各時期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等

歷史各個時期的成都: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早期為百濮地,據《華陽國志》載: "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曹丕篡漢,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23]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

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194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撤銷四川省,成都成為川西行署區的駐地。

1952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各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後,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8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都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1994年5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通過,將計劃單列市確定為副省級市,成都加強了省級機構統籌規劃和協調的地位和作用,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

(4)成都李發明擴展閱讀:

成都簡介: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 特大城市,西部戰區機關駐地, 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8年,全市下轄20個區(市)縣和高新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面積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萬人,GDP15342.77億元。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作為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有國家級科研機構30家,國家級研發平台67個,高校56所,各類人才約389萬人;世界500強企業285家。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古蜀文明發祥地, 中國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

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等名勝古跡,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先後獲世界最佳新興商務城市、中國內陸投資環境標桿城市 、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城市 、中國城市綜合實力十強 、中國十大創業城市等。 2016年4月,國務院明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2019年3月1日,成都獲得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都

『伍』 成都哪裡有可以專業學習做陶藝的地方

成都萬達廣場有啊,環境非常好,是景德鎮一家公司發明的彩色瓷泥,據說還是發明專利,獲得發明金獎的泥巴和製作工藝,店裡有專業老師輔導耶,費用也便宜,名字叫做哈哈尼陶瓷創意製作培訓中心,從3號門直接進去,一樓、二樓兩個地方,很有情調的,電話好像是:66607374;
我與朋友伙些都去了好多次了,做了個自己喝水的杯子,吃飯的碗,還有做花瓶的,陶瓷項鏈的,根據自己想法製作的陶瓷泥坯,經過他們技師打磨、上釉,用專業窯爐經過1千多度燒制,荷,平生第一次自己創作的陶瓷作品就好了,蠻漂亮的,還送給朋友,喜歡死了,有時間,還要去做點家裡的裝飾品,不用再買了,自己按自己想法做的,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噻,個性化嘛,做自己的瓷,讓別人羨慕去吧!哈哈哈!

『陸』 李冰的事跡、發明是什麼

當代主要指戰國時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創造了竹籠裝石作堤堰的施工方法。

李冰還創用石人測量岷江水位。

除都江堰外,李冰還主持修建了岷江流域的其他水利工程。如「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布,經什邡、郫,別江」;「穿石犀溪於江南」;「冰又通笮汶井江,經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等。上述水利工程,史籍均無專門記敘,詳情多不可考。這一切均說明李冰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水利工程專家。

『柒』 成都有那些名人他們是誰曾做過什麼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前117)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曾為梁孝王門客,與鄒陽、枚乘、嚴忌等辭賦家交遊。所作《子虛賦》、《上林賦》,為武帝所賞,拜為中郎將,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後為孝文園令。病卒於家。作品還有散文《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凡將篇》,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揚雄

【揚雄】(前53~18)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雲。成都人。自幼深愛屈原、司馬相如之賦。他的《甘泉》、《羽獵》、《長林》、《河東》四賦系諷成帝廣宮室、溺游獵而作,大體依仿《子虛》、《上林》而具諷諭之義。另有《蜀都賦》與《逐貧賦》等作,前者為現存最早的以都邑為題材的作品,後者自述家貧之狀、安貧之志,在漢賦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東晉史學家。字道將。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學藝,擅文辭。少年時,遍讀先世遺書,頗負才名。成漢李期、李勢時,任史官,曾依據官方文獻資料,撰《梁益二州地誌》、《巴漢志》、《蜀志》、《南中志》等書多種。成漢滅亡後,桓溫在成都招攬賢才,常璩被授予參軍職位,隨即到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檔案圖書的秘閣任職。他鑒於史籍中記述西南地區社會歷史的著作較少,且東晉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視蜀人,遂廣泛搜集資料,結合自身見聞,寫成《華陽國志》,因資料新穎可靠,敘述得法,文詞典雅,而成為名聞中外、影響深遠的史學巨著,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以"志"為名的地方誌專著。�

薛濤

【薛濤】(768~831)唐代女詩人。字洪度。祖籍長安,幼年隨父入蜀,後為樂妓。自幼才華過人,能書善詩,與當時的詩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均有唱和。有詩集,已佚。後人輯有《薛濤詩》行世。她身世凄涼,悲憤終生,後人緬懷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舊址蓋起了一些亭台樓閣,稱"望江樓"。�

歐陽炯

【歐陽炯】(896~971)五代後蜀詞人。成都市雙流人。前蜀王衍時任中書舍人,後又仕孟蜀。其詞現存40餘首,見於《花間集》、《尊前集》等書。所作《花間集序》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定影響。�

黃筌

【黃筌】(903~965)宋初畫家。字要叔。成都人。少時即以繪畫得名,尤善畫鳥,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可看出兩人畫風之不同,從而形成五代花鳥兩大派別。黃筌在前、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除花鳥以外,還擅長人物、山水、墨竹、龍水等畫。其子黃居采承繼父親畫風,尤擅花鳥畫,存世作品有《山鷓棘雀圖》,其畫形象逼真,富麗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圖畫院中,黃氏父子的畫風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並以他們的體製作為優劣取捨的標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學者。字禹王。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進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英宗時,兼端明殿學士。神宗時,遷學士承旨。熙寧三年(1070)拜參知政事。九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自參知政事至宰相,無所建樹,唯忌神宗用司馬光。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華陽集》。�

吳縝

【吳縝】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學家。字廷珍。成都人。曾知蜀州(今崇慶縣)。著有《新唐書糾謬》、《五代史纂謬》。其《新唐書糾謬》20卷,對《新唐書》指證錯誤多達400餘條,在中國史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費著

【費著】生卒年待考。元代史學家。成都市雙流人。進士出身,授國子助教,曾任漢中廉訪使,後調重慶府任總管。著有《民族譜》、《器物譜》、《楮幣譜》、《歲華紀麗譜》、《成都志》等。�

楊慎

【楊慎】(1488~1559)明代學者。字用修,號升庵,明朝大臣楊廷和之子。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狀元,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議"大禮"被貶雲南。其著述頗豐,有《升庵集》、《全蜀藝文志》、《陶情樂府》等,另有許多詩作流傳於世。�

謝朝恩

【謝朝恩】(?~1841)清朝將領。成都人。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蘇狼山鎮總兵,後從總督伊裡布駐防鎮海。1841年,英軍進犯鎮海,謝帶兵英勇反擊,但因據守城外的提督餘步雲不戰而逃,遂失利,中炮犧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靜遠,一字海帆。成都市雙流人。嘉慶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內閣大學士,兵部、戶部、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職。任職長達50餘年,在整頓吏治、水利建設、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樹。1840年任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時值鴉片戰爭開始,上疏要求嚴禁鴉片。1855年卒於任內,清廷贈太子太保銜。�

伍肇齡

【伍肇齡】(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成都市大邑人。道光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編修、侍講及侍講學士。長期從教,先後主講邛州書院、成都錦江書院和尊經書院,任山長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後輩,蜀中名士半門生"之譽。工書法,善詩文。著有《石堂藏書》、《石堂詩鈔》等,並與董貽清等合修《直隸綿竹志》。�

張慎儀

【張慎儀】(1846~1921)語言文字學家。成都人。著有《續方言新校補》、《方言別錄》、《蜀方言》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周達三

【周達三】(1856~1922)版本目錄學家。名永德,字達三。成都人。其祖與父經營書鋪,先後開有尚友堂、九思堂,後不幸毀於火,家道中落。遂在其父學徒王述齋的書鋪習商,苦鑽版本目錄學,得名師繆荃蓀指點,學識大進。後受王述齋之託,主持業務,歷時50餘年,以其經營有方,聞名全川。先後得張之洞資助校刻許慎《說文解字》、代吳棠刻《韓詩外傳》、《杜詩鏡銓》。校書100餘種,在版本目錄學上有較高造詣。晚年任成都總商會會長及公斷處處長。謝世後,廖季平撰《周達三先生墓誌銘》。�

吳虞

【吳虞】(1872~1949)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姬傳、永寬,字又陵。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入成都尊經書院學習經學,戊戌變法後,轉而學習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為"成都言新學之最先者"。1905年曾赴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1907年回國後,先後在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任教。曾任《西成報》等報紙主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他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家族制度為專制主義之根據論》、《吃人與禮教》等文章,猛烈抨擊封建舊文化、舊禮教,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稱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去職退隱。著有《吳虞文錄》、《秋水集》,編有《蜀十五家詞》、《國文撰錄》、《宋元學案粹語》等書。�

昌圓

【昌圓】(1879~1943)高僧。俗姓伍,法號道靜。成都市郫縣人。1899年於郫縣金龍寺披剃落發。1910年任金龍寺住持。1916、1927年兩度任郫縣佛教協會會長。倡議成立郫縣佛學社、覺覺佛學社,創辦成都愛道學校、成都地藏庵尼學校、溫江愛道學校等。1930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常務委員,次年到南京參謁太虛法師,被舉薦任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36年任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同年9月創辦四川佛學院。初宗"華嚴"、"彌陀",晚年專修"凈土",持戒精嚴,得戒弟子7000餘人,為蜀中之冠。�

彭家珍

【彭家珍】(1887~1912)辛亥革命烈士。字席儒。成都市金堂人。青年時畢業於成都陸軍武備學堂,後去日本考察軍事,參加同盟會,曾任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1912年,在北京炸死清宗社黨首領良弼時受傷犧牲。民國成立時,南京臨時政府追贈為陸軍大將軍。�

藍田

【藍田】(1888~1966)鐵路工程技術專家。字子玉。成都市郫縣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工程系,長期從事鐵路路線勘測工作,曾任鐵道部第二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在成渝、寶成、成昆等鐵路勘測設計中,提出了重大的改線方案和較好的選線方案,為國家節約了大量投資。曾被評為西南鐵路一等勞動模範和全國鐵路勞動模範,並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王光祈

【王光祈】(1891~1936)音樂家。字調琪,號若愚。成都市溫江人。1927年考入柏林大學專攻音樂。1932年任波恩大學講師,並獲該校音樂博士學位,成為我國最早在歐洲為祖國爭得榮譽的音樂家。著有音樂論著多篇,在整理中國古代音樂史料和介紹西洋音樂知識方面頗有貢獻。《東西樂制之研究》、《東方民族之音樂》等著作,為我國比較音樂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郔人

【李郔人】(1891~1962)作家、翻譯家。原名家祥,筆名老懶、菱樂、懶心、抄公、雲雲等。成都人。早年畢業於四川高等學堂分設中學堂,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學習法文和文學。1949年前歷任《四川群報》、《川報》、《星期日》周刊、巴黎《華工旬刊》等報刊主筆、主編,以及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常務理事等職。1949年後,歷任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成都市副市長、西南文學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及中國文聯委員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與法國文學作品翻譯、報刊編輯、文學教學等工作,著有長篇小說《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和《天魔舞》,中篇小說《夢痕》、《同情》等,譯著有莫泊桑的《人心》、都德的《小東西》、福樓拜的《馬丹波娃利》等10餘種。�

王良

【王良】(1891~1985)防癆及生物製品專家。字眉白。成都人。1912年畢業於越南河內醫學院。1931年赴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院,在卡介苗發明者卡爾美和介林的指導下從事研究工作。1933年首先將卡介苗引進中國接種嬰兒,次年在重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卡介苗實驗室。1949年後,歷任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所長,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副所長兼卡介苗室主任,中國防癆協會四川分會名譽理事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生為卡介苗的研究和我國防癆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中國卡介苗防癆的創始人之一。撰有《卡介苗之培養及製造》等論著20餘篇。�

李家鈺

【李家鈺】(1892~1944)抗日烈士。字其相。成都市蒲江人。歷任川軍第一師師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四川"剿匪"軍第三路總指揮、川軍第104師師長、第47軍軍長等職。抗戰初期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冬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5月,在河南陝縣秦家坡與日軍作戰時犧牲。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舉行國葬。1984年5月,民政部追認為"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王銘章

【王銘章】(1893~1938)抗日烈士。字之鍾。成都市新都人。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4師師長,川軍第41軍第122師師長,第41軍代理軍長等職。1937年出川抗戰。1938年初率部參加徐州會戰,3月14日,在滕縣保衛戰中殉國。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周太玄

【周太玄】(1895~1968)生物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周焯,號朗宣,後改名周無,號太玄。成都人。1918年與李大釗、王光祈等發起組織"少年中國學會"。次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曾創辦"巴黎通信社"和《旅歐周刊》、《華工旬刊》。先後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和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後,歷任成都大學、成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教授、理學院院長兼生物系系主任,西康經濟研究所所長、《大公報》顧問。1949年後,相繼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常務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編譯局副局長、局長,中國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5年又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一級研究員。在腔腸動物尤其是對水母的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填補了我國水母研究的空白。一生著述頗豐,重要的有《Chrysaora生活史之研究》、《動物心理學》等7部生物學專著,《古動物學》等11部譯著。�

劉咸郕

【劉咸郕】(1896~1932)歷史學家。字鑒泉,號宥齋。成都市雙流人。歷任成都敬業學院哲學系主任及成都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學術研究除史學外,還涉及經學、目錄學、文學、書法等,見解獨到,卓有成就。一生著述宏富,成書達200餘部,總名《推十書》。�

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成都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1932年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國家保衛局局長。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先後任中共陝甘省委、陝甘寧省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長。抗戰爆發後,協助葉挺組建新四軍,任新四軍秘書長和東南分局秘書長。1942年後,又相繼擔任中共淮海區委副書記、中共蘇北區委副書記和行署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蘇北區委書記、華中分局宣傳部長、蘇皖邊區政府主席。1947年,先後任中共旅大區委副書記、財委會書記,大連大學校長等職。1949年後,先後任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理事及書記、中國駐緬甸大使、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聯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組長、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等職。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李一氓也是一位諳熟版本目錄學的學者,收藏大量珍稀古籍,俱捐獻國家。�

艾蕪

【艾蕪】(1904~1992)作家。原名湯道耕。成都市新都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前歷任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大公報·半月文藝》主編、重慶大學中文系教授等職。1949年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四川省作協名譽主席等職。一生主要從事文學創作,著述頗豐,主要代表作有《南行記》、《故鄉》、《山野》、《百煉成鋼》、《高高的山上》等。�

羅南輝

【羅南輝】(1908~1936)紅軍高級將領。又名羅曼、羅敏。成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四川長期從事地下工作。1933年春任紅33軍副軍長,1935年參加紅軍長征。同年底任紅5軍副軍長,次年10月22日在甘肅省定西縣華家嶺戰斗中壯烈犧牲。

『捌』 四川境內的李姓由來

根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嬴(ying)姓顓(zhuan)頊(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商朝末年因避難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縣定居。為了感激逃難時有木子(一種木本植物的果實)充飢及躲避殷紂王的追緝,改為李姓。 李姓從商末到東周初的二百多年間一直居住在河南。東周時期李姓向甘肅、河北發展,西漢時期,李姓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從東漢開始,李姓陸續遷徙西南,分布於四川、廣西一帶。

『玖』 成都的歷史由來

成都,這座西南重鎮,一直以其歷史悠久和文化積淀雄厚而知名於世。然而,成都含義為何?古今學者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茲將諸家之說簡述於下,以明關於此問題的學術淵源。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成都府路郡名條認為「蓋取《史記》所謂三年成都之義」。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影響較大。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贊同其說。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認為「史稱: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語以釋成都之義,亦無不可。」任乃強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認為:「望帝杜宇新營過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義」。因為杜宇「認為建國功成,可垂久遠,這個都城可以一成不變了,所以命名為成都。」李金彝、王家祐先生根據《山海經》有「成都載天」之山、「成侯之山」的文字記載,認為成都的「成」是古族名或國名,其字形為戊與丁的合體,戊是斧鉞的形象,丁象箭或箭中靶形,「成侯就是以這個字來作為部落酋王的權力的象徵。」「都」字在藏語中指兩條河的交匯處
。按照他們的解釋,成都二字的含義就應是成侯居住的(兩河交匯的)地方溫少峰先生則認為成都二字「不過是用中原華夏文字對蜀語『成都』這兩個音的一種對譯罷了」。然後根據讀音推論「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稱,其義為高原人」,「成」字是「蒲卑」二字的對譯。又根據氐羌系統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後裔」,在普米語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從而推測成都之「都」字也應是這個意思。由此得出結論:「『成都』的蜀語含義是成族人的地方,換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劉冠群先生對於成都得名的由來提出了一種新看法。他認為:成都二字是蜀語音譯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音,那麼,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西禾先生在《蜀族的演進與成都聚落的形成》一文中,也對成都的得名作了考察。西文通過對古代西南地區民居形式和名稱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種稱作「籠」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疊的「籠」,「都」字本意是水澤匯聚之地,古成都地勢低窪,池沼密布,故稱為「都」的新看法
沈仲常、黃家祥先生通過對考古材料的分析,特別是根據先秦至秦漢時期四川漆器銘文演變序列: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從而推測「『成都』一名,在周秦以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極大,而且也發生過變更,它是在秦漢之際出現,並在秦以後才普遍流行起來的。」至於「成都」二字的含義,沈、黃二先生未予明確的解釋,只是說《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蜀王開明遷居成都的記載,「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因此,秦漢之際人們遂將開明氏建都這個地方稱之為成都了

『拾』 成都市交通稽查成員名單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主席團成員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
(共85人,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 泉(女) 王 斌 王平江 王良華(女)
毛志剛 文榮康(羌族) 鄧 剛 左德元
石 亮 龍曉彤(女) 盧曉東 葉 薇(女)
田 野 史紅平 付 毅 馮 儉
呂長華 先幼果 劉 彬 劉正興
劉學貴 江嘉章(回族) 許曉舟 孫 明(女)
李 榮(女) 李 鈾 李 輝 李 強
李 蓉(女) 李丕金 李成剛 李光憲
李紹明 楊小英(女) 楊吉成 楊齊英(女)
吳 皓 邱 偉(團市委) 邱振華(女) 何 冰
張 平(女) 張 靜(女) 張 鷹(女) 張利鋒
張賢升 張明心(女) 張鍾慶 張翠芳(女)
陳新湖(女) 林金輝 羅 霞(女) 羅元義
羅樹林 羅濟沙 金嘉祥 周 浩
鄭 文 趙 忠 趙 勇 胡方廷
侯一平 徐季楨 翁 強 高 靜(女,滿族)
高濟南 郭 楊 郭忠民 唐川平
唐玲麗(女) 崔昌宏 庾光蓉(女) 景 民(回族)
釋素慧 曾祥斌 溫建平 謝仁根
蒲光樹 雷景新 蔡曉軍 廖成珍(女)
譚學軍(女) 顏 安 顏俊輝(女) 潘裕萍(女)
戴曉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
唐川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秘書長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
徐季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通過)
唐川平 徐季楨 侯一平 金嘉祥
李 鈾 戴曉雁 楊小英(女) 付 毅
羅 霞(女) 顏 安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會議主持人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通過)
唐川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副秘書長名單
(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第一次會議通過)
顏 安 王 泉(女) 呂長華 崔昌宏
田 野 林金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名單
(2013年2月25日政協第十四屆成都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預備會議通過)
主 任:高濟南
副主任(按姓氏筆畫為序):
何慶凡 張 霓(女)
委 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萬 鈞 馬良乾 王 斌 王建中
王爰飛 馮 儉 劉 軍 劉曉蓉(女)
孫光澤 李小平 楊 菁(女) 楊德華(土家族)
邱 偉(團市委) 邱 偉(民政局) 何長明 張 平(女)
張 靜(女) 張 鷹(女) 張俊國 張鍾慶
林 明 周 浩 羅濟沙 胡方廷
袁 輝 高 靜(女、滿族) 黃 微(女) 崔 珩(女)
崔昌宏 彭 良 曾祥斌 廖成珍(女)
譚學軍(女) 黎邦華 潘裕萍(女)

閱讀全文

與成都李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鞋一萬二電影叫什麼 瀏覽:610
外國有部電影男子在海上睡了小媽叫什麼名字 瀏覽:316
業我小↖度爾師σ丿『 瀏覽:269
異界重生成嬰兒收母小說 瀏覽:38
無形資產增值稅進項抵扣嗎 瀏覽:1
les資源在哪裡 瀏覽:126
香港偷窺絕版電影 瀏覽:667
主角第一個修行的小說 瀏覽:245
甜密的電影 瀏覽:478
誰有島國片網址 瀏覽:326
電影院第三排會不會太近 瀏覽:599
日本女子巨胸電影 瀏覽:678
電影女主咚泰紳的電影 瀏覽:812
吸乳電影 瀏覽:998
鬼片兒電影國語全集 瀏覽:877
韓國愛情動作 瀏覽:829
國內看片網址多少 瀏覽:845
在鬼片愛鬼片 瀏覽:75
法國偷情片夢想家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