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叫先用权和在先使用权
先用权是指专利申请前,已经有人做好制造或者使用的必要准备,则在批准申请人的专利权之后,上述人员仍可在原范围内继续制造或者使用的权利。国际上一般都把“先用权”当作不能视为侵犯的专利情况之一。
在先使用权:依据中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实行自愿原则,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产生了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现行商标法只从管理的角度对未注册商标进行调整,对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31条有关制止抢注行为,但对一旦抢注成功后,抢注人能否要求商标在先使用人停止使用或者损害赔偿未置可否。
(1)专利权注册在先使用在先扩展阅读:
《商标法》第25条规定,商标在中国政府主办的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上首次使用的,自该商品展出之日起6个月内,该商标的注册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
商标在先使用权界定
确立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弥补申请在先原则和注册原则的不足。具体而言包括:
1、保护公平竞争,平衡商标注册人和在先使用人的利益,避免给在先使用人带业不公平的后果。
2、就制止抢注而言,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赋予在先使用人继续使用商标的权利,抢注人“注册商标的限制。同时,为商标在先使用人启动撤销注册不当程序赢得时间。
3、由于商标在先使用权人有权继续在原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其商标,而不构成对商标注册人的侵权,因此必须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先用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标在先使用权
Ⅱ 简论述专利的优先权原则和申请在先原则的区别是什么。科目知识产权
申请在先原则: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专予最先申请的人属。
优先权原则: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简单的说,A在2009年1月1日提出甲申请,在2009年10月1日提出另一个乙申请,乙申请享有甲申请的优先权,那么B在2009年1月1日~2009年10月1日提出乙申请,B的乙申请不能授权,这就是优先权原则;但如果A不享有甲申请的优先权,由于B在2009年1月1日~2009年10月1日提出乙申请,比A提出乙申请要早,A提出的乙申请不能授权,这是申请在先原则。
Ⅲ 在专利申请前已使用的技术就享有先用权吗
时隔两年,贾某发现某省教学仪器公司买进的二百台眼球仪与自己的发明专利完全相同,但不是甲教学仪器厂生产的。经调查,这批“眼球仪”的制造者是乙教学仪器厂,他们根据当年教委系统内部鉴定会上取得的技术资料擅自仿造了该专利产品,并出售给省教学仪器公司。 贾某认为,乙教学仪器厂未经其同意,擅自制造专利商品,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遂要求乙教学仪器厂停止其侵权行为,并赔偿其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乙教学仪器厂则认为,自己在贾某申请专利之前就已经拥有了该项技术,并作好了使用的必要准备,属于在先使用,享有先用权,不构成侵权。请教律师:乙教学仪器厂的行为究竟属先权使用,还是构成侵权呢?答: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后,就获得了法律保护,只允许专利所有人即专利权人专有使用,而禁止他人擅自使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该专利构成侵权。但各国根据工业产权国际公约以及本国实际情况,都对专利权人的权利加以必要的限制,我国专利法第62条各项规定就体现这一思想,先用权原则便是这些限制中的一项。 先用权,是指某项发明创造在专利人提出专利申请前,如果另一发明人已经在制造相同产品或使用相同方法,或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的,法律允许其不受专利权人专用权的限制,仍有权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该发明创造。先用权适用的前提是两个以上发明人或单位分别独立地完成相同的发明,其中一人取得了专利权,其他人因未申请或晚申请没有获得专利权的情形,享有优先权的条件是,另一个发明人在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或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为制造或使用作好必要准备,并且这种使用不构成公开使用。优先权的实施旨在保护相同发明中没有专利权的发明人的最低利益。 本案中,贾某和乙教学仪器厂不是分别独立地作出相同的发明,而是乙教学仪器厂擅自利用了省教委内部签订会上贾某的发明技术资料,虽然在贾某申请专利前已作好制造“眼球仪”的准备,但它不是另一发明人,根据专利法有关规定,乙教学仪器厂不享有优先权,它的行为构成对贾某专利权的侵犯。根据《专利法》第60条的规定,乙教学仪器厂应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贾某所受的损失。(地平线律师事务所)
Ⅳ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
所谓的在先使用权,是指行为人在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其行为按照规定不视为侵权.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在先使用权的合理行使
在先使用权的行使显然会导致在先使用权人与专利权人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如果过多地限制在先使用权,那么在先使用权人未能得到其应当享受的合法权利,这对在先使用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反之,如果在先使用权人的权利过大或不受限制,将严重破坏专利制度,甚至导致专利制度形同虚设.因此法律需要对两者权利予以平衡,确定在先使用权人行使在先使用权的合理尺度.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将在先使用权人合理行使其在先使用权的范围限定在"原有范围"内.对于"原有范围"的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系以定点量化的方式来确定,即以专利申请日为分界点,在该日前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的专用设备的实际生产数量和生产能力的范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原有范围,是指专利申请日前所准备的专用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产量或者生产能力的范围.
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但是,这样的界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如前所述,在先使用权人的在先使用权是基于其合法手段作出发明创造而获得,该权利是一项独立的权利,而在后的专利权应当不能对在先权利的合理行使构成限制.而判断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看在先权利是否因为在后专利权的存在而涉嫌搭便车,如果是的,则属于在先使用权的滥用,否则应当认定为属于对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那么,在先使用权人根据生产的需要扩大生产的规模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呢?从市场经济一般规则来看,先用权人在刚刚开发出新技术时,市场前景一般并不明朗,在先使用权人会比较谨慎地做一些尝试工作,一般不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在等到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先使用权人预测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才会根据市场需要和公司生产需要大量购进所需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如果不加分析的将所有在专利申请日后的扩大生产规模的行为都视为在先使用权的不合理使用的,无疑是要求在先使用权人在作出发明创造并开始市场化时就必须预见到今后若干年的市场前景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生产规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市场行为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市场前景等因素外,在先使用权人的生产规模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大可能在初期就大规模化.因此,在先使用权人根据其生产规模的需要合理地进行扩大生产规模应当被认为是对其在先使用权的合理使用.
二、行使在先使用权应注意的问题
行使在先使用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1、在先使用权人所使用的技术应当是通过在先使用权人自己独立研究的或以合法手段取得的,而不是在专利申请日前通过抄袭、剽窃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获得的.2、在先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仅限于产品制造者.对于使用和销售者不适用在先使用权.3、在先使用权仅限在先使用权人本人行使,不能用来入股或转让,但是在先使用权连同企业一并转让的除外.
三、专利权在先使用权的规定
所谓专利权的在先使用权,是指行为人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其行为按照专利法规定不视为侵权.
行为人援用在先使用权抗辩应当符合如下条件:
(1)行为人必须由实施或准备相同专利技术的行为,即已经开始制造与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方法相同的方法,或者为上述制造或使用而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上述制造、使用行为或为制造使用行为所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是在该专利的申请日之前已经进行,并且应当一直延续到申请日后.如果在申请日前虽然已经制造、使用或为制造使用进行准备,但在申请日前已经停止上述行为的,仍不能以此作为在先使用抗辩理由;
(3)实施应当仅限于原来的规模.在先使用人在原来的规模范围内继续制造或使用专利所保护的产品或方法,不视为侵权.超出原来范围实施专利的,超出的部分视为侵权.
Ⅳ 中国的专利是使用在先还是注册在先
我国对商标注册申来请进行审查公自告时,坚持申请在先为主、使用在先为辅的原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
Ⅵ 商标在先权利是指先使用还是先注册
我国商标法采取的是注册在先原则,谁先注册,谁享有商标专用权。
如乙方的商标被回核准注册,甲方继续是答用,则构成侵权。侵权始于乙方商标被核准注册之日。但是有证据证明甲方的商标具有较高知名度,且乙方有恶意抢注的,可以对乙方注册商标在法定时间内提出异议或争议,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
如想继续使用该商标,可与商标权利人签订许可使用协议,并到商标局备案。
Ⅶ 专利,优先权相关。在先申请和在后申请是什么意思
“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是指优先权案件中引用于被引用的两件专利申请的关专系。在先申请是指属被引用优先权的专利申请,在后申请是指引用了“在先申请”的优先权的专利申请。
例如:申请1:申请日为2017年1月1日
申请2:申请日为2017年7月28日
当申请2引用申请1 的优先权时,申请1 为在先申请,申请2为在后申请。
Ⅷ 先用权到底是怎么回事《专利法》中当先用权遇上优先权原则时怎么办
我觉得你搞错了三个概念:先用权、优先权(日)、申请日。
一、关于先用权,不是给专利申请人的,而是给涉嫌侵权人的,仅用于侵权的判定过程,与优先权无关。例如,甲于5月1日申请了一项电视机的专利并获授权,乙在4月30日时已经安装好了生产线正准备生产相同的电视机或者在此之前乙已经在生产这款电视机了,那么乙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是不算侵权的。至于“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没有具体规定,要个案分析,一般来讲,生产设备都备好了,应该算是做好准备了。
二、关于优先权,是给专利申请人的,但要注意优先权日与专利申请日的区别。申请日是处理专利申请过程中所有期限的一个根本起算日期,这个简单,可不详说;而优先权日的主要作用是审查员审查该专利申请时检索文献的一个起算日期,他并不是在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在你的例子中,甲在中国提出的在后专利申请,其申请日就是2010年10月1日,同时享有2010年1月1日的优先权日,审查员只会检索1月1日以前的公开文献,之后的文献不会影响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同时,就申请效力来讲,你的国内在后申请也不会影响丙丁的申请,并且如果都具有授权条件,由于丙丁的申请日在先(比如在9月30日),那么丙丁会被授权,而你则属于抵触申请被驳回了。
Ⅸ 什么是商标“注册在先”和“使用在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二十九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回册申请人,在同一种答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 第三十一条 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在商标申请注册过程中,每份在商标申请的时候都会赋予它们各自的申请日期,商标审查人员到时会根据不同商标申请人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上的申请日期的顺序,对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会核准最先申请的商标(前提是该商标没有损害其他人的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等;以及没有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就是没有恶意抢注他人的商标。),其余之后的商标申请会被驳回。这些只是商标审查的标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