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目前,公共服务这一措词已被相当广泛地使用,但是,对什么是公共服务,却有不同的见解,在很多情况下是含糊不清的,而概念上的混乱又助长了实践中的混乱。
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
所有涉及到国家管理的行为与活动都在公共管理的涵盖之内。公共服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但公共服务管理与公共行政管理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性质与形式的公共管理。例如,对公办教育或公立学校的管理属于公共服务管理,但政府对教育的执法与行政管理则属于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服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这四项职能都是国家应承担的,都属于由公职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在广义上,可以将公职人员使用公共权力与资源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务。当国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权基础之上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们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人大、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但是,对公共服务的概念只有作狭义、具体和明确的界定才能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实质性意义,即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之一,有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可与政府或国家的其他职能相区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只是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相并列的国家的又一项职能。
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笔者的研究所采用的公共服务的概念是狭义的,即能够满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国家介入的服务活动,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公共服务的类别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B. 行政类事业和公益类事业如何区分,分别包括哪些
行政类事业是指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或行政部门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城管;公益类事业是指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比如,医院,学校。
C.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区别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专务,化解社会属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管理与服务,一面与两面。公共服务的目的为了社会管理而好管理。
D. 什么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如何区分“公行政”与“私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和担负公共职能的公共组织和社会组织所进行的行政。
公行政与私行政的区分:
私行政与公共行政都是属于行政(administration)的范畴。行政法上的行政是指公行政。
公行政,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
私行政是指社会组织、企业的行政,与私权力的运用相关。私行政”的研究属于私法,主要是民法体系的研究范围。
公共行政与私行政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基于“公共利益”
和是否具有“营利性”。
E. 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的区别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版其他组织提出的权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行政审批的对象是申请者,指具体的个人;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是群体。
2、服务的性质不同。行政审批是被动服务;公共服务是主动服务。
F. 简述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详细点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即既有差;一、统一性;(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自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即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一、统一性
(一)、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公共行政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超越
自威尔逊以来, 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在其一百多年历史中, 经历了从传统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的形式变革,公共管理学是70 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上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公共管理是对公共行政的继承和扬弃, 是对公共行政的延续和发展。
(二)、两者隶属于同一理论框架
在广义上,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 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也就是说, 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在狭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方面,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 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二、差别性
(一)学科设置: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在管理科学门类中,把公共管理定为一级学科,行政管理被定为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与行政管理相并列的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这是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划分出的二级学科。
(二)内涵区分:
公共行政的内涵与公共管理的内涵学界存有较多争议和分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公共管理基本等同于公共行政
一种观点是认为二者内涵是同一的。西方坚持传统范式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完全等同于公共行政,代表人物就是罗森布卢姆。
从广义上看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两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在狭义上可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模式。
其三是将公共管理视为与公共行政相竞争的新范式和新途径。主要是以波兹曼和斯特劳斯曼、雷尼、休斯为重要代表人物。
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区别不大,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名称。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公共管理不同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包含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外延大于公共管理。认为公共管理只是公共行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分支,甚至是一种技术。把公共管理当作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和技巧的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奥特、海德和沙夫利兹为代表。更有甚者,如格雷姆和海斯,他们将公共管理视为公共行政下的一个较低层次的技术性领域。
(2)公共管理包含公共行政。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公共行政看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范式,公共管理是对公共行政的超越径和新范式,公共管理被认为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还有学者认为,可以把公共行政视为公共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主客体区分
1、主体区分:公共管理的主题成仙多元性,涵盖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公共行政的主题是政府及少数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依靠政府为代表的法定权利机构(一般不包括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2、客体区分:公共管理侧重于社会性,注重公共服务的提供、公众的参与城度,行政事务的透明化及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充分体现了课题的社会性内涵。而公共行政侧重于公共性,注重公共权力的执行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体现工具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性。
公共管理的客体拓展,包括:以公共利益,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资源(公共设施,产品)等,公共行政的学科前沿以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其客体多样,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巩固整治统治的政策执行。
(四)内在区分
1、特征区分。
公共管理的特性:专业性更强,重视专业化管理,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化,完善化建设,积极引入认识弹性机制和业务竞争机制,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侧重顾客导向,构建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意为人民服务为要旨,对结果予以关注和实现;强调走向市场,具有显著的管理主义色彩。
公共行政的特性:公共性是核心要素,旨在保持公众权利形式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政治性、权威性、层次性突出,管理的体制及模式固化、刚性规范引导特色,管理的程序经过规范性界定,管理的权限和内容受法律约束和保护,责任原则鲜明,作为公民权利运行的授权人的公共行政主体受到内外部的广泛监督,政府的行为必须对社会大众负责,
2、管理目标区分
公共行政是一种“内部取向”,“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外部取向”,公共管理重视项目、结果和绩效的管理。
3、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区分
公共行政重视计划,组织,知道,协调、报告等基本技能的运用,强调执行规范和“政策科学化”;公共管理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管理工具,旨在将更多的企业管理思想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侧重强调“管理市场化”。
(五)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主要研究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律,其目的是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公共管理学则主要研究公共组织如何通过有序的活动去管理公共事务,其侧重点在于对公共组织外部管理活动的研究。
从研究范围上看,公共管理学主要研究公共管理环境、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利益、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社会、公共组织与市场、公共管理体制、公共政策与执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公共管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法制、公共管理变革等。
G. 如何区分公行政和私行政
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公法体系之行政称为“公行政”,
在私法体系内也有行政,称为“私行政”。
例如,私法人的行政(尤其在私法的法人组织内)等,行政若存在于私法体系,为“私行政”。
“私行政”之研究属于私法,主要是民法体系的研究范围
H. 如何理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1.行政管理的权利基础是公共权利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物。
3.行政管理活动运行的基础是公共资源。
4.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5.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6.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I. 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它已经成为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大学科门类。
在我国,它最早被称为行政学或行政管理学,隶属于法学类一级学科政治学门下,1997年研究生培养学科调整后才正式成为管理学大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目前它包含原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该学科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J. 3.如何区分权力与权利、人民与公民、执政与行政
一,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
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
而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是和义务相对应的。
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泛指拥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人民则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三,执政与行政实施的主体不同: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执政是中国共产党。
体现的内容不同:行政的“政”指的是国家的行政事务,主要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执政的“政”主要指国家政权,在我国实行党政分开的原则。
实现的方式不同:行政是通过履行国家职能实现;执政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
总结不易望采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