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什么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
❷ 那些是东汉时期的发明
D汉代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
❸ 东汉时期的发明是什么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犁壁
❹ 东汉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人:蔡伦。
❺ 出现于东汉时期的发明是
晕~是水排啊~~发明于东汉回早答期
http://ke..com/view/56547.htm
❻ 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发明是什么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
A杜诗提示了是唐代
B正确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犁壁
C明显错误
D西汉时发明
❼ 西汉还是东汉发明了造纸术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东汉蔡伦只是把造纸术的成本降低了,使之由之前的贵族才能使用的纸张,变为大众化,所以造纸术,在西汉已经被人们掌握了
❽ 东汉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8)东汉发明扩展阅读:
1、古代造纸方法:
参照右方图片,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工具。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
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另外在《天工开物》及各种古籍中并未记载但是流传至今、比抄纸法历史更久远的造纸方法为浇纸法。浇纸法主要为傣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小范围采用。与抄纸法相比,浇纸法所制的纸更加粗糙,制造速度更慢。
2、蔡侯纸: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3、发明者蔡伦: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❾ 汉朝时期有什么发明
1、造纸术
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地动仪
东汉张衡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3、瓷器烧造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
4、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的落下闳,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5、麻沸散
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
❿ 东汉时期的谁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的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中回国东汉时代的科学答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但此地震仪与现今各国使用的地震仪不同,只能称之为“验震器”.
候风地动仪是中国古代侦测地震的仪器,也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由东汉时期,南阳天文学家张衡在汉顺帝永建七年(132年)发明.
张衡(78年[1]-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中国东汉天文学家.
后汉书记载该仪器曾经测出陇西方向有地震,官员立即上奏皇上,但当时并无地震讯息,立时遭众臣诽议.三日后六百里加急来报:“甘肃发生大地震”,众人乃信服.
候风地动仪模型,考古学家王振铎于1951年复原
强震仪是一种测量强烈活动的的地震仪,简单而言就是用于测量地震的加速规.它们通常装在一个盒子里,并且已经连接到互联网上.
强震仪可以用来测量一些地面运动非常强烈,而致超出一般地震仪测量范围的地震.它们会被放置在主要的断层附近,所得的资料(如断层破裂前缘的前进速度)并非一般地震仪所能查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