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领先世界的发明有哪些,每一个都超脱时代
有石油井、牛痘、水地雷、研究出燧发枪在碰水情况下也能使用的技术,这些都是领先于时代的。
一、石油井
石油与天然气这俩“小玩意”都静悄悄的呆在地下深处,要想把它们搞出来为人所用,就得专门挖一个通道,这个通道现在我们称之为井。而这个石油井,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根本就不是外国人搞出来的,可见古人的大脑是多么的聪明,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挖得出这么深的坑,但是凭借他们的智慧,石油井就这么被他们给搞出来了,这时期的石油井,外国人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
四、水地雷
这个东西被发明出来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在当时没有大力研究,但是明朝的时候确实有人做出来了。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都不知道水地雷是个啥玩意。
❷ 明朝还有什么发明武器
1372年,制造碗口铳,相对于手铳来说铳身比较重,外形与口径都比较手铳大,必须架在木架上射击
1377年,制造手铳,形体较轻,口径比较小,可以安装入木柄以持以使用,类似手枪
14世纪,制造火龙出水
1453年,制造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
1524年,制造佛朗机炮,原本由欧洲葡萄牙传入的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
1549年,制造水底雷,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雷以木箱作为雷壳,油灰粘缝,以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再以人手操纵击发,比较欧洲制造及使用水雷早了逾200年。于抗日援朝时,明朝海军使用了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为世界历史上首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较日俄战争中的水雷战争早近3个世纪。
1558年,制造较西番尤为精绝之鸟铳,是以火绳作为点火装置来击发的火器
1580年,戚继光自制自犯钢轮火,功能类似地雷
1590年,制造水底龙王炮,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定时爆炸物。水底龙王炮以牛脬作为雷壳,内里安装有黑火药,以香点燃作为引信,凭借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
1621年,出版茅元仪《武备志》,此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于清乾隆年间被禁。
1637年,制造混江龙,与舰船直接接触而引发爆咋。
制造铁壳地雷,为世界上最早由钢轮压火击引发爆炸的铁壳地雷。铁壳地雷被明朝陆军广泛地装备,并且于江浙地区多次使用其以重创倭寇;欧洲到18世纪后才有类似的武器。
翼虎铳:三管骑兵铳,用以伏路极便,缘其体短,可心藏匿,可以多放,手不离刀,急则可以当盾格斗,远近俱堪杀敌,又可自卫。
制造虎蹲炮,长2尺,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外形像似蹲卧之虎。于开火前,需要先装填5钱重的铅弹或者石子上百枚,再使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者大石弹压顶,于发射时,大小子弹一同飞出,杀伤力惊人。该炮重量轻,体积小,尤其适合于骑兵使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催生了明朝陆军骑炮兵,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支骑炮兵,领先了欧洲约200年。
三桅炮船:仿制荷兰战船,巨型,水师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吴三桂于1642年(崇祯十五年)捐红夷大炮一尊,名曰定辽大将军,此炮采用铁芯铜体铸炮法,在当时世界上属于领先的地位。
《神器谱》,明,赵士桢,书中记载了明末军队使用的各式武器,显示了明朝先进的火器制造水平。
❸ 明朝科技有多强
受影视剧影响,明朝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封建落后的王朝,是一个 轻视科技的王朝。然而翻开史书,我们发现明朝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这个时期,古人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明了类似今天战争装备中的导弹、坦克、战斗机等科技成果。
明朝的“导弹”群
明朝早期十分重视火器的运用,当时军队中有一种用草木编就内部填充火药的军械:神火飞鸦,这种火器形似飞鸟,两翅各有一支火箭,点燃后,射程可达300米,落地后还可以引起大火和爆炸,与有效射程不足100米的弓箭相比,神火飞鸦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武器。
与此同时,明朝海军还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原始火箭弹:火龙出水,这种原始火箭弹由竹子雕刻成龙形,在其发射到空中时,龙身内的火药自动点燃,进行二次推进,其原理与现在的二级火箭相同,因为具有优越的射程和良好的引火能力,所以被用为水战。
除了以上两种《武备志》还记载了另一种威力巨大的火器:百虎齐奔,这种火器由100支火箭和发射车组成,点燃后百箭齐发,落地就炸,堪称明代集束火箭,假如在同时代大规模使用,那么战争将会变成降维打击。
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学习祖先的精神,不能自大自满,遇见强国我们的要主动学习,只要这样才能实现中华复兴。
❹ 元代、明代、清代有哪些发明家
郭守敬是中国元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简仪等多种仪器,并制定了一部精良的历法——《授时历》。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
明代火器发明家 赵士祯 赵士祯(1552———1611),字常吉,号后湖,乐清市(县城)人,明代火器发明家。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然而赵士祯进入仕途凭借的是精湛的书法艺术。据记载,他在太学读书时偶尔写诗于扇上为宦官所得,献给万历皇帝“大得欣赏”,遂于万历六年(1578)被封鸿胪寺主管,“后进为中书舍人”。
徐寿 (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清代火器发明家戴梓 清朝发明家黄履庄(1656—?年),江蘇扬州人。自幼聪颖,尤其喜欢出新点子。他七八岁在私塾读书时,曾经背著塾师,偷偷拿走木匠的刀子和凿子,雕刻出一个高约一寸的木人。把木人放在桌上,它能自动行走,手足都会动,观者都说它很神奇。黄履庄十馀岁时,父亲去世,黄履庄就到了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他舅舅家,与姑表兄弟戴榕(字文昭,1656—?年)同处,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奇得很!)。他因此接触到了西方的数学和物理学,制作技艺大有长进。他曾做了一些小东西给自己玩,见者多出重价购买。但他体质虚弱,不耐过多劳动,不得不放弃此项爱好,因此他的作品不可多得。 戴榕曾看到黄履庄制作了一辆双轮小车,长三尺馀,可坐一人,不用推它就会自己行走;若停住了,只要用手拉动轴旁的曲拐,它又会继续行走,每天可行走八十里。黄履庄还制作了一只木狗,把它放置在门旁,可像真狗一样卷卧,有人进门,触动机关,木狗就会叫个不停,叫声与真狗相类,人们很难辨其真伪。他还制作了一只木鸟,把它放在竹笼中,自己会跳舞飞鸣,叫声像画眉鸟,凄越动人。黄履庄还制作了一个水器,把水灌进器中,水就会像线一样自下向上射出,高五六尺,一个时辰後水流也不会断。他还制作了很多其它玩具,不能悉载。 有人见黄履庄能制作出这麼多的奇巧东西,怀疑他必定有异书或有异传。可戴榕与他相处了很久,没有看到他有什麼异书。戴榕也问过黄履庄,他的技艺是向谁学来的。可黄履庄告诉他,他根本就没有师傅。其实,黄履庄是因为喜欢思考,善於思考。戴榕曾对他滔滔不绝地说话,他则仔细地听著。他思考问题若不得解,必定会整夜不眠,拥衾而坐,直到找到答案才罢休。 黄履庄还设计过验冷热器(即温度计,能分别气候,验测药性),验燥湿器(即湿度计,可预测天气阴晴),瑞光镜(即聚光镜,大者口径达五六尺,夜以一灯照之,光射数里,其用甚巨。冬月人坐光中,遍体生温,如在太阳之下)、望远镜和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多级螺旋水车(用於农田灌溉)等。著有《奇器图略》等。
❺ 明朝的毕燧发明了什么活字
毕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内。毕升于容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事迹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❻ 明朝发明了什么东西明朝信仰什么宗教
明代开始搞八股,及其不重视理工科,如果想了解明代的科技进展,推荐你看看著名数学家、音乐学家和诗人朱载堉的生平,他算得上是孤独的天才。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这样点评: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均律数字的创建人”,其“著作曾经得到很高的评价”。[5]李约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宗教方面朱元璋是相当推崇道教的,但也不会因此而给与道教更多的权力。明朝政府也一贯地尊崇孔圣人,对佛教也没有歧视态度。总得来说,爱信什么信什么。
❼ 明朝时期,有哪些发明领先于世界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历史,因此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伟大发明。而这些发明当中也有许多发明是领先于世界的,而其中明朝最伟大的5项发明,每一项发明都领先于世界。
而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中,明朝的科研成果是非常的丰富,在明朝的时候他的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了世界,并且在当时中西方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因此明朝的科技完全可以吸收外来的部分先进技术,因此明朝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
正是因为明王朝大力发展科技,才使得我国古代能够出现许许多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并且这些科技发明也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❽ 明朝有哪些科技发明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挟岛内战国局面之余威悍然侵略朝鲜。明朝组织远征军入朝参战,血战7年获得全胜。此战役明朝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实力已经在走下坡路,可是依然在朝鲜以数万之众,凭大炮巨舟之利重挫刚结束战国时代久经战阵实力处于颠峰的日本(详细情况可参看《龙战三千里》一书)。在1604年明朝以50艘战船为后盾,和荷兰殖民军东方舰队指挥官韦麻郎谈判,将其逼退。1622年明军在广宁大败,袁崇焕单剑出关,努尔哈赤兵抵山海关,明朝无力应付荷兰在福建沿海的骚扰,可是荷兰殖民者在凡是有明朝驻军的地方就没能讨到好!1623年明朝官员南居益在澎湖,采用海面上用火船阵,陆地上用堡篮阵,与拥有当时最先进火器的荷兰殖民者血战半年,迫使其在明军的监视下拆除经营两年的澎湖要塞,灰溜溜扬帆而去。1633年10月22日,明军在料罗湾大战中击溃荷兰和中国海盗刘香的联军。此后明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荷兰人不敢骚扰中国沿海为止。1639年不服气的荷兰人卷土重来以九艘巨舰骚扰中国沿海,多次击败明朝小舰队,最后被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派人以火药筒泅水攻击,一连焚烧5艘。使得荷兰殖民者最终认输,不敢在海上和明军对垒。崇祯这位明朝末代皇帝没有将一寸国土丢给西洋人。
清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败再败,先败英法,后败日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几千年积攒的黄金白银的家底赔个精光···
《天工开物》在清朝曾一度“销声匿迹”说明了什么?
文:于成玉
众所周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其字长良,系江西奉新县人。生于万历15年(1587)。万历43年(1615),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于崇祯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笔者按:教谕即管理教育的官职)。其间,宋应星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10年(1637)刊行,明朝灭亡后弃官回乡,终身再未出任,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约1661)去世。
《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内容十分丰富,并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全书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和大量确切的数据,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民国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在说到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此人想要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便到北京各个大图书馆去寻找,结果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由此可见,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天工开物》已经彻底从中国“销声匿迹”了,连知道这本书名字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里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又到日本图书馆去查阅,竟然发现这本书还有英、俄、德、日、法等国的翻译本,而且法国还有全译本。据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着这本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以致将它深藏于皇帝文库中。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了。由此可见,清朝的文字狱有多么“兴旺发达”啊!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保守民族,当国家出现危机时,中国是有改革决心的,中国各朝不乏变革者。由于满清是异族统治,满族在人口上又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在政治上才非常保守,满族的政治思想是“稳定压倒一切”,由于近代我们因为满清的保守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自己也认为中国人非常保守。其实大陆国家因为面临外侵压力比岛国更大、更直接,民族性格一般更开放,需要变革时也会更彻底。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压力来自国内,害怕“反清复明”,因此面临外侮它考虑问题自然偏向。就是外国军舰开过来它考虑的还是国内问题——会不会影响它在中国的通知根基!!如果是明朝统治者,它所考虑的问题自然就要单纯的多,变革所需承担的压力也会比满清更少。
明朝末年的郑芝龙(郑成功他父亲)集团就是被朝廷招安的海盗集团。当时垄断了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个超级海上势力,拥有大量的舰船和武装人员。与之能抗衡的只有荷兰人和海盗刘香的联合力量。在历次明朝和荷兰人的交战中郑芝龙集团都是海上主力。在明朝打败荷兰人后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凡是航行的船只都要花钱买明朝郑芝龙的令旗(通行证)。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明朝即使被汉族农民起义推翻,另立新朝,让郑芝龙类似的海上势力集团存在,中国就不会被世界文明所抛弃。再惨也不会落到满清最后任人宰割的地步。最次也是当时的土耳其的翻版,做二流强国。
❾ 每一项都领先世界几百年,这说的是明朝的哪些发明
明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国,在这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明朝的经济水平一直引领世界,陶瓷业、纺织业、冶炼行业、建筑行业都闻名世界。明代与外国的交往也是非常频繁的,且不说郑和七次下西洋,就说沿海地区的工商业,当时就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经商。这一时期,明朝的很多发明都引领世界,那么,其中最厉害的发明有哪几个?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四种明朝时期引领世界的发明。
一、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石油在当今世界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没了石油,国家甚至都会停止运转,中国每年都会进口大量的原油。事实上,要追溯石油的历史的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开采石油的国家,早在北宋时期,大英县卓筒井镇人发明了就卓筒井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用来打盐井的,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卓筒井的原理非常简单,它利用了古代舂米的杠杆原理,以足踏的方式带动钻头上下运动,从而在土层中实现打井的目的。
中国最早出现燧发枪是在1635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毕懋康是一个兵器专家,他发明了燧发枪,这也是我国火器史上的一大革新。明朝有着雄厚的火器制造基础,使得明朝的燧发枪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明朝的燧发枪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明朝军队都装备上燧发枪,战斗力必定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不过,由于毕懋康很快就从兵部右侍郎上退下来,没有了他进行大力推广,燧发枪这种领先世界的武器竟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后,由于明朝内忧外患不断,燧发枪更是无人问津,后来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大量装备火绳枪,却不使用更为先进的燧发枪,这也是清朝军队战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明朝时期,这四项发明一直领先世界,可见明朝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国家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丛林法则仍然是适用的,一个国家只有足够强大,才不会受到别国的侵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一段充满了血与火的屈辱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化伤痛为力量,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中,最终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❿ 明朝领先世界的发明有哪些呢,你最佩服哪一个
明朝领先的发明有:世界上首个石油井;世界上首颗水底雷;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火爆法采矿技术;不怕雨的燧发枪。要说最佩服的还要说是能够预防天花的牛痘了。
在工业革命的时期,动力和原料是不可分的,如果有了蒸汽机没有燃料,那也是不行的。而明朝发明的火爆法采矿技术,就让采矿变得不再那么难了。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冷兵器的时代,而在明朝末年,发明出来的的燧发枪,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转变。不过后来随着明朝的灭亡,满清的思想也让这些发明给彻底断掉了。虽然很多的发明都是我国现开始的,但是却被西方国家发展了起来。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大清,也许我们民族现在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