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盛宣怀创造

盛宣怀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12 05:30:35

⑴ 以下民用工业中,哪个不是盛怀宣创办的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开平矿务局不是他创办的。

⑵ 盛宣怀成晚清富商,被称为中国“商父”的盛宣怀,有怎么波澜壮阔的一生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

⑶ 盛宣怀所创的十一个第一,分别有哪些

1. 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
2. 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
3. 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
4. 19世纪70年代在湖北“勘矿”;
5.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6. 90年代后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
7. 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8. 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
9. 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
10.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于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11. 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⑷ 评价历史人物盛宣怀

(1)创办厂矿局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创办学校、图书馆推动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红十字会,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6分) (2)盛宣怀作为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大大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他提出“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但作为买办商人,与外国侵略者、封建统治者联系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9分) 分 析: 考查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盛宣怀。(1)根据材料概括盛宣怀的主要活动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答题完整即可,难度不大。(2)评价盛宣怀,作为近代买办商人和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毕竟是买办商人,因此其消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 考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盛宣怀

⑸ 盛宣怀为i洋务运动呕心沥血,他建造中国第一铁路等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为什么被清廷指责为误国首恶

黑锅总是要有人背的。。。。。。很多事情必须找一个人出来。。。给历史一个说法。。。就像重庆的打黑一样。。。真正该杀的就那几个人吗?
老盛。。因为导致辛亥革命的直接事件是四川的保路运动。。。而导致保路运动的是。。盛宣怀修筑川汉铁路。。修川汉铁路没有钱。。。必须像。。英法德美四国借款。。而借钱的也是盛宣怀。。。接了钱以后。。。铁路国有(此前四川已经捐款6000万元修筑铁路。。被中央给黑吃了。。是楼主。。会不起来闹事吗)。。。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⑹ 盛宣怀的十一项“中国第一”都是什么他都有创立了哪些开时代先河的事业

盛宣怀,字杏荪,号愚斋,184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盛家世代官宦,但盛宣怀的科场之路却非常坎坷,自从22岁童子试之后就屡试不第。三次落第之后,盛宣怀放弃了科举之路,1870年,他当上了李鸿章的幕僚。跟着李鸿章,盛宣怀开始了自己的洋务生涯。

盛宣怀早年因兴办洋务,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来源,被慈禧看作是朝廷“不可缺少之人”。辛亥革命前几个月,盛宣怀已出任邮传部尚书(相当于铁道部和邮电部部长),因强势推进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的政策,导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受此牵连,盛宣怀作为替罪羊被清廷革职,其上海、杭州等地家产被抄。盛宣怀本人不得不出走日本,暂避风声。

⑺ 盛宣怀只是一名落第秀才,为什么成为中国实业之父呢

在晚清的洋务运动里,盛宣怀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性人物。

从1870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协办办理洋务运动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搞了41年洋务运动,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

盛宣怀的情况与左宗棠大致相同。只不过,左宗棠加入的是军事前线,盛宣怀加入的是洋务运动。

19世纪中晚期,洋务运动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本身就缺乏规则和秩序,这为盛宣怀这种头脑灵活、视眼开阔、实事求是、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提供了足够多的机会。换言之,就算盛宣怀没有进入李鸿章的幕府,他也可以进入左宗棠或者张之洞的幕府,成为一名洋务运动的干将。

【参考资料:《成败都是盛宣怀》《盛宣怀的两重面孔》等】

⑻ 盛宣怀的主要成就

参与创办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9世纪90年代后期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904年春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被李采纳,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这是盛办理轮船航运的开始。同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
1873年, 轮船招商局正式营业,盛宣怀担任会办,从此他开始正式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1875年李又委盛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又开始办理矿业。
1909年盛宣怀鉴于“商业振兴,必借航业,航业发达,端赖人才”,在南洋公学增设航政科,办航海一班,后于1912年独立成为吴淞商船学院,是为今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 1879年盛建议李建立电报事业,李采纳之,又命盛督办。
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
1881年盛宣怀被任命为津沪电报陆线的总办,从此进入电讯业。
1882年为了阻止外国人在中国沿海建立电报网,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广东、宁波、福州、厦门等地的电报线。
1883年盛宣怀督理天津海关,他挪用海关钱粮来资济电报事业,混淆各个部门的经费,因此受到处分,但因多方说情未被降职。 1892年起,他又开始在上海督办纺织业。
1894年开办华盛纺织总厂;又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名义,控制大纯、裕春、裕晋诸多纱厂。 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
因汉阳铁厂生产不景气,亏损严重,张之洞奏派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包括大冶铁矿、江夏马鞍山煤矿)。盛接办汉阳铁厂后,招募商股,将帅官办企业改为"官督商办",并改汉阳铁厂为总厂,委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为总办,将大冶铁矿隶属总厂,接着便着手改造、扩充汉阳铁厂。针对汉阳铁厂缺乏燃料、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首先派委员带同外国矿师沿长江上下暨江、皖、楚西各境,搜求钻试,寻觅佳煤,结果觅得萍乡煤矿。遂向德国礼和洋行借德银400万马克作为资本,开办萍乡煤矿,解决燃料问题。随即奏派郎中李维格出国考察钢铁,求取炼钢新法,以提高产品质量。李在考察欧美钢铁工业的同时,找到汉厂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盛于是购置新机炉,全面改造铁厂。经过改造、扩充的汉阳铁厂,成为东亚"第一雄厂"。外人惊呼"中国醒矣"。但盛在改造、扩充汉阳铁厂时,为解决资金问题,在日本制铁所的诱惑下,以大冶铁矿得道湾矿山及矿局的全部财产作抵押,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款300多万日元,使大冶铁矿主权丧失。 甲午战争后,盛宣怀认为国家欲图自强,筹设学堂、培育人才是关键。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这一天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大学建校纪念日。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盛宣怀秉承“事事研求”的人生宗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形成了“西学体用”的思想理念。首先,他采用专家办学模式,奏明皇帝“须遴选深通西学体用之员总理”,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具体掌管设在天津的大学堂,并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员。其次,针对当时清王朝在处理内政外交上急需熟悉法律的人才,以及急需开发矿业资源、发展机械加工工业的实际,开设了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机械工程等学科,并随着事业的变化,及时改变专业设置,添设新的专业。盛宣怀认为“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务中之先务”。所以他又开始了培植师资和生源的工作,1897年他建立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师范学院,以及第一所外院(即小学),连同相当于大学附中的北洋大学堂二等学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学制,为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四,盛宣怀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培养专门人才。学生入头等学堂先学习第一年基础功课,学完后,由总办、总教习察看每一个学生的资质,酌定今后的学习内容;即便是出国留学,也要根据每人的资质,选其专门学科去深造。第五,确立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是为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
1909年在南洋公学首开航政科,后发展为独立的吴淞商船学院,是为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
盛宣怀还创设了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电报学堂等。为适应清政府经济特科的选拔,他精心开办了“特班”,专门培养政府官吏,如为发展铁路事业,开办了“铁路班”。
盛宣怀与大学教育的渊源并不只体现在他亲自创办的这些学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后,其十余万卷的藏书被民国政府一分为三,分别给了圣约翰大学、交大和山西铭贤学校。解放后,这些藏书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调整,安徽大学、华东师大、山西农大成为新的受益者。甚至连盛宣怀与朋友来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学所收藏。 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盛宣怀终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档留存,各种文稿、信札、账册甚至宴客菜单,吉光片羽,无不悉心收藏。盛宣怀在世共26106天,现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一亿余字,178633件,笼统一算,每天保存6.8件档案。如果加上流散在海外的“盛档”,数字就更为惊人了。
1975年,上海当时的市委写作班子组织了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三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上海图书馆馆藏的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进行整理。这是1949年后第一次整理“盛档”。1997年,上海图书馆又再次组织整理“盛档”,这次整理共历时9年。800多大包的盛宣怀档案的具体数目是178633件。
盛宣怀当年的亲近幕僚叶景葵曾说过:“宣统之季,余在造币厂监督任内,公适筹画币制条款,召余商榷,函电属草,每于病榻亲自为之,精细为群僚之冠。”文中“余”系叶景葵自称,“公”即指盛宣怀。从盛宣怀对拟“函电属草”这样的事,即使卧于病榻,也必“亲自为之”,足可见盛宣怀对文案(实际上也是对档案)的重视。 盛宣怀作为慈善家,他在天津创立广仁堂,在上海开创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赈济家之一。
清同治十年(1871年),畿辅大水,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捐助衣物粮食,由盛宣怀购买并运到天津散发,这是盛宣怀第一次从事福利事业。河北水灾时,盛宣怀与父亲盛康一起参与赈灾工作,曾到江苏、上海一带募捐钱物,收效颇大,因此他才有把握向李鸿章要求增加一万两赈款,“回南劝捐,如数归缴”。
清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一带遭受极其严重的旱灾,史载饿殍达一千万人以上,被称为“丁丑奇荒”。李鸿章时为直隶总督,正处重灾之区,赈灾工作十分繁重。他在天津设立了直隶筹赈局处理赈务,盛宣怀以候补道的身份参加该局工作,于1878年5月,被派往献县主持赈灾。他会同地方官员下乡做了一次调查,给李鸿章写了两份报告,详细汇报了献县受灾后的情形。由于连年灾荒,当地农民除了土地之外已一无所有,久旱无雨,土地坚硬,种粮已被吃尽,农田大半荒芜,无人耕种,灾民或者流落外省,或者坐以待毙,形势非常严峻。灾民人数太多,“献县至少须发二万户,方能稍援垂毙”。盛宣怀所带政府赈灾款只有区区六千串,以每户一千文散放,只能救济六千户。盛宣怀请求借库平银一万两,以满足救济“极贫之户”之需。由于这是计划外的要款,可能拨不下来,盛宣怀提出:“此银如筹赈局无款核销,拟请代为转借,俟职道回南劝捐,如数归缴,决不敢短少”。
光绪五年,为了解决河北特大旱灾后遗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孤儿寡妇的抚养问题,盛宣怀秉承李鸿章的旨意,在天津设立一座名为“广仁堂”的慈善机构,其创办者和董事多为“南省助赈绅士”,如王承基、吴大澄、经元善、郑观应、李金镛等。其中王承基是上海人,吴大澄江苏吴江,经元善浙江上虞,李金镛江苏常州,郑观应是广东人,但也长期在沪经商。这些人大多是上海一些著名善会、善堂的堂董或司事。王承基光绪八年(1882年)被推举为上海同仁辅元堂的司总,经元善先后在同仁辅元堂、果育堂任职,郑观应曾任上海保婴局董事,后又在果育堂任董事,他们有着长期从事民间慈善事业的经历和经验。盛宣怀晚年回忆广仁堂时曾说:“北省向无善堂”,广仁堂可称南方绅商在北方创设善堂的开山之举。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为了救助陷于战区的民众,上海的一些慈善事业活动家仿效西方红十字会的章程和办法,联合中立的英、美、法、德等国在沪的外交人士、企业家,在上海创设了一个名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这个组织虽然也带有政府背景,当时的两位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是肩负政府使命的幕后主持人,但出面活动的华人董事沈敦和、施则敬、任锡汾则都是长期在上海从事慈善事业的南方商人。这为1910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的正式成立起到先导的作用。
1906年春、夏,安徽、江苏发生特大水灾,受灾人口达730万人。由于地方官吏对赈灾救济工作的漠视和拖延,造成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清江、沭阳一带灾民每天饿死者数百人,情况非常紧急。鉴于盛宣怀在历年赈灾活动中的影响和号召力,灾区绅民纷纷写信给盛宣怀,甚至直接派代表到上海拜见盛宣怀,呼吁他出面主持赈济工作。由于朝廷初次拨给的政府赈灾款只有十万两银子,远远不够使用,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也竭力邀请吕海寰、盛宣怀主持义赈募捐工作。盛宣怀当时在上海和吕海寰一起与德国、意大利等国进行商约谈判,虽然公务繁忙,还是难以袖手,便承担起义赈重任。由于掌控了上海广仁堂这样一个民间慈善机构,盛宣怀运作起来颇为顺手。上海广仁堂成为徐、淮、海水灾的义赈主持机构,刊印灾启、登发广告、寄发募册、派员巡视调查、收取捐银、填开收照、编制账册、散放赈款赈衣、编印征信录,一概义赈事务,全由广仁堂经手办理,起到了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的作用。
盛宣怀晚年谈及广仁堂时曾说:“上海广仁堂系鄙人一手所建设,平常办理各种善举,遇有灾荒,同人提倡义赈,历有年所。堂内捐置房地、矿业股份,以为恒产,如能经理得宜,未始不可达救人目的。”这里特意提出“上海广仁堂”,似有与1879年最初在天津创办的广仁堂作一区别的意思。天津广仁堂初办时带有官方色彩,经费有一部分来自官方,在上海设立的广仁堂则没有了官方经费的来源,主要由盛宣怀主持的轮船招商局、电报局、汉冶萍公司、又新公司等企业赞助,已演变成完全民间性质的慈善组织。
这次水灾的义赈工作前后超过半年。由于江苏一些地方官员官僚作风严重、赈灾不力,盛宣怀致电两江总督端方表示不满:“官赈现由乡董地保造册送州,匀摊办法,义赈系经司事亲历各灾区查看开办,俟官赈放后,义赈以补不足。……向来官赈不过凭董保造册呈送,印委分极次贫匀摊,每口极多数百钱,散放极迟,克扣极多。且百姓皆称吃皇粮可不吃者亦都要吃,董保徇情而不中饱者,已算极好。宣官直东,总司赈务,亲督查户,洞察其弊,曾严惩印委,禀院以官作义,系将官赈并归义赈,责成义绅,随查随放,奏销则列明官赈若干,义赈若干。李文忠、张勤果不派委员,即派员亦止会同义绅而已。非必委员无妥人,实因章法不同。且委员所带之人,断不能耐苦终日奔波,故以候补官充义绅,亦能变好”。提出“官、义合赈”的建议,得到端方的支持。盛宣怀随后亲自起草制定了《江南北官义两赈合办章程十八条》,规范来自政府途径和民间途径款物的管理和发放办法,实际上官赈的管理权也已经归于上海广仁堂。端方在冬赈结束后上奏朝廷,褒扬盛宣怀等人的功绩:“自议定官赈义赈合办,绅任查产放钱,官任监视弹压,遴派员绅,分投开办,随查随放,不少耽延,办理尚称顺手。……至各属查赈,安静不扰,实惠普沾,则义绅之力为多。而此次义绅之遍布各属,力任劳怨,实由驻沪商约大臣吕海寰、盛宣怀主持公义,极力提倡所致。本年九月以后,该人臣等首倡义赈,于捐款弩末之时毅然认筹钱百万串,所派义绅类多朴实廉干之才。”这年冬赈结束后统计:“官赈发过银七十万两,合钱一百余万串,官办平粜米价充赈钱二十万串,义赈钱六十余万串,提用淮海各属积谷钱十余万串,约共钱二百万串有奇。”通过上海广仁堂募捐所得的义赈款占了全部赈灾费用的30%。
晚年时,盛宣怀对江南地区的绅商长期以来乐于参与灾赈活动屡有褒言:“江南义赈,闻于天下,垂四十年,凡遇各省荒歉偏灾,一经官绅布告,靡不竭力集资,四出拯济。”这是基于他数十年来主持义赈活动事实的基本结论。中国近代历年的赈济救灾活动中,上海地区的民间募捐活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

⑼ 盛宣怀的介绍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

⑽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死后归葬江阴。

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10)盛宣怀创造扩展阅读:

盛宣怀可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誉之则以“中国现代企业之父”,诋之则曰“封建买办官僚”。

揆诸盛氏一生,中国近代企业多与之有瓜葛,如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通商银行、汉冶萍公司、修筑卢汉铁路等等;盛宣怀于教育、慈善事业之投入,比诸他人亦不遑多让。

如他创办的交通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至今仍为名校,中国红十字会亦他倡导建立,在清末民初救济、赈灾方面颇有作为。

清末实业家、慈善家经元善不无讽刺地说盛宣怀“一只手捞十六颗夜明珠”,由此可见当年盛氏旗下企业之盛。近代学者左舜生评价盛宣怀“所从事建设各端,对于国家关系之大,又远非李(鸿章)、张(之洞)辈所能及”、

盛宣怀早年入李鸿章幕,李告诫他“要做大事,先做大官”。在李幕历练之下,盛宣怀洞察人性、人心,熟谙人情、世事,洞悉儒家社会之下的潜规则,练就一手厚黑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盛宣怀

阅读全文

与盛宣怀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