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双喜的由来
据传,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王安石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马上进去禀告宅院的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已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好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❷ 红双喜的来历
王安石初创“红双喜”
庆历二年,20岁的王安石赴京赶考。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该镇马员外正在征联择婿。马员外之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意以联择婿。即是门上所挂两盏走马灯,一盏上书: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想,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可惜没有时间耽搁,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第一个交卷。主考官是欧阳修,见王安石少年英俊,心中欢喜。便问:“答得如何?”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答道: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赞道:“尔真乃才思敏捷也。”
王安石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叫上书童,收拾东西,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王安石二人到了马家镇,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看见两个家人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家小姐接过对句,展开一看,书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风范。小姐看着看着,骂道:“让我等得好苦。”
不久,王马两家结为亲家,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
❸ 你知道红双喜的由来吗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王安石23岁时,正值朝廷大比之年,他进京赶考,住宿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东的舅父家中。进场考试那天,路过东门附近,见一员外家的门楼上悬挂一只大灯笼,上书半幅对联:"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闪旗雷鼓,天作证",并说明能对出下联者,选之为婿。王安石当时因要急着进考场,未来得及思考。进入考场后,他很快就完成了考卷。主考官又出一上联来面试王安石,上联为:"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王安石记性极好,立即便念出那个灯笼上所见的上联来,正好作为下联对上。出了考场后,他又用主考官出的上联,变成下联,去对那个员外家择婿的上联。员外很赏识王安石,并守诺将女儿许配给他。正当王安石准备迎娶新娘时,又有报子来报喜讯,他金榜提名,中了头名状元。这真是喜上加喜。于是,他写了两个并排相连的喜字,贴在门上。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
❹ 请问红双喜这个字是由谁创造的
王安石 10
❺ 红双喜的由来
王安石23岁时,正值朝廷大比之年,他进京赶考,住宿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东的舅父家中。进场考试那天,路过东门附近,见一员外家的门楼上悬挂一只大灯笼,上书半幅对联:"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闪旗雷鼓,天作证",并说明能对出下联者,选之为婿。
王安石当时因要急着进考场,未来得及思考。进入考场后,他很快就完成了考卷。主考官又出一上联来面试王安石,上联为:"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王安石记性极好,立即便念出那个灯笼上所见的上联来,正好作为下联对上。出了考场后,他又用主考官出的上联,变成下联,去对那个员外家择婿的上联。员外很赏识王安石,并守诺将女儿许配给他。
正当王安石准备迎娶新娘时,又有报子来报喜讯,他金榜提名,中了头名状元。这真是喜上加喜。于是,他写了两个并排相连的喜字,贴在门上。从此,便有了结婚贴红双喜字的习俗
❻ 红双喜是何人创造的
红 双 喜 大 事 记
1927年
中国第一只乒乓球诞生于上海大中华赛璐璐乒乓球车间
中国拥有了自行制造的第一只乒乓球
1937年
“连环牌”乒乓球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只比赛用球。结束了国内赛场没有中国品牌球的历史。
1957年
中国第一只密缝乒乓球在上海华联乒乓球厂试制成功
结束了中国只能生产有缝乒乓球的历史。
1959年
“红双喜”乒乓球诞生
中国第一只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用球。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及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而取名“红双喜”。
1960年
“红双喜”乒乓球被国际乒联正式批准为国际比赛用球
红双喜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体育品牌。
1961年
红双喜乒乓球、乒乓球台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亮相。徐寅生、李富荣等为中国队夺得团体冠军。
中国体育竞技器材(乒乓器材)首次被国际大赛批准使用。
1963年
经国际乒联公布技术测试结果,红双喜乒乓球与英国海力克斯乒乓球并列为第一类
标志着“红双喜”乒乓球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966年
公私合营的华联乒乓球厂改为全民所有制(国营)的上海乒乓球厂
红双喜企业运营的第一次转折
1971年
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中美乒乓外交成为佳话
红双喜乒乓器材为中美乒乓外交、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
1972年
经国际乒联器材委员会检测,红双喜乒乓球各项技术指标总分第一
红双喜乒乓球连续十八次被国际乒联批准为国际比赛用球
1979年
红双喜乒乓球、红双喜乒乓球拍荣获国家首届质量金质奖
国家级产品质量奖最高荣誉
1980年
生产出了硬质红双喜乒乓球
根据运动需求进行的产品研制。
1986年
红双喜乒乓球成为亚洲杯乒乓锦标赛指定用球
此后连续5年成为此项赛事的指定用球。
1989年
红双喜“力士”杠铃被国际举联批准为“A”级杠铃
1989年
红双喜乒乓球成为第11届亚运会比赛指定用球
1990年
生产出了橙色乒乓球
1990年
红双喜乒乓球的选球合格率从1965年的5.3%提高到了1990年的35.37%
同行业最好水平
1993年
“狮城会谈”,两岸知识产权、商标注册权保护等问题达成了共识。红双喜商标被台湾某公司侵权问题最终在94年得到彻底解决。
红双喜商标国际保护重要里程碑
1994年
红双喜乒乓球成为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用球
“红双喜”重新成为国际大赛指定品牌
1995年
6月
上海乒乓球厂、上海乒乓球拍厂、上海体育器材一厂、上海体育器材三厂通过联合成立了上海红双喜体育用品总厂。
公司员工1000余人,厂房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产品包括乒乓器材、举重器材、击剑器材、篮、排、足球及体育休闲和健身用品等。
品牌统一运作。
红双喜企业运营的第二次转折
红双喜第二次创业的开始。
1995年
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国外最先进的乒乓球台生产全自动流水线
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大大提高了产质量。
1995年12月
上海红双喜体育用品总厂与香港冠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上海红双喜冠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红双喜顺利完成转制
1995年
红双喜乒乓球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1996年
红双喜冠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立市场部
红双喜市场化运作的起点
1996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成为首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明星总决赛比赛用器材
1996年
建立了以中、低档乒乓球、蓝、排、足球、举重器材、击剑器材等为生产基地的平望、华士红双喜体育用品公司
为做大做强品牌,覆盖中低档产品市场创造了条件。
1996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自95年后,红双喜连续六年获此荣誉
1996年
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开始研制并进行推广
揭开了世界乒乓运动变革的序幕,红双喜成为改革先锋,乒乓运动发展由此进入一个新时期。
1997年
开发研制了“狂飚、雷电、云雾”系列高档乒乓球拍
专业产品走入市场
1997年
开发研制了“T616、T717、T818”乒乓小球台
乒乓运动进入家庭
1997年
“红双喜乒乓房”在市区及全国各地全面铺开
支持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同时推广了红双喜品牌
1997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举重器材、击剑器材等被指定为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器材
红双喜品牌统一后的一次联合亮相,提升了红双喜品牌的知名度。
1997年
红双喜乒乓器材获“97国内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称号
1998年
红双喜成为首届中国乒乓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名及指定用全套乒乓器材
打破了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没有中国体育品牌冠名的历史
1998年
红双喜乒乓器材被指定为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器材
1998年
公司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1998年
红双喜商标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
1999年
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科学化
1999年
公司荣获“上海市质量标兵企业”称号
1999年
红双喜商标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
品牌价值得到认可并得到大幅度提高
1999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成为中国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1999—2000)指定器材
1999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成为首届(阿尔卡特杯)世界男子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指定器材
1999年
红双喜乒乓器材成为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用指定器材
红双喜成为中国首个奥运会器材供应商
1999年
开发研制了“G888”乒乓球拍海绵胶粒片
作为重新进入国家队的专业产品,引领市场消费
1999年
荣获“中国乒乓运动世界冠军40周年杰出贡献奖”称号
这是对红双喜40年来一贯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尤其是乒乓运动事业的最好褒奖。
2000年
国际乒联通过改革乒乓大球动议,并宣布在十月份世界杯上首次使用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
四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红双喜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乒乓运动的发展
2000年
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第一个获得国际乒联批准,其技术标准被国际乒联采纳为国际标准
红双喜由此确立了在世界乒乓领域内的领导地位
2000年
红双喜成为21届悉尼奥运会指定器材供应商
红双喜38毫米乒乓球最后一次使用于国际赛事,同时标志着“红双喜”成为了国际大赛百年来38毫米乒乓球的终结者。
2000年
开发研制了“彩虹”乒乓球台
揭开乒乓器材造型设计突破创新的序幕
2000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成为21届男子世界杯乒乓锦标赛指定用器材
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首次正式亮相于国际大赛,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使用乒乓大球的国际赛事,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0年
红双喜全套乒乓器材成为2000年—2001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指定用器材
2000年
研制开发狂飚II、狂飚III乒乓球拍海绵胶粒片
王励勤、闫森、刘国正用此胶粒片获得夺得21届奥运会乒乓比赛男双冠军、46届世乒赛男单、男团冠军。该产品在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中的使用率达到58%,并占据了市场前沿。
2000年
乒乓器材销售创历史最好成绩
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一年是红双喜前所未有的丰收年。
2000年
红双喜集团公司成立
红双喜运营进入新的阶段,为红双喜的品牌延伸奠定基础
2001年
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成立
在做大、做强乒乓器材的同时,红双喜把目光投向了前景广阔的世界游艇业,使品牌内涵和内容的重大突破
2001年
红双喜第一艘豪华型游艇顺利下水
实现了国内游艇出口零的突破。标志着红双喜朝着都市型产业发展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2001年
红双喜乒乓器材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百强”称号
2001年
红双喜成为第28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供应商
(2001—2004)
包括乒乓器材和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两大类产品
2001-2003
红双喜成为2001-2003年的乒乓球世界杯指定器材供应商
2003年
红双喜成为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指定器材供应商
红双喜的“彩虹”球台等新器材亮相世乒赛,引起国际乒坛巨大震动。
2003年
红双喜101羽毛球获得国际羽联标准,可用于世界顶尖赛事
羽球运动已与乒乓运动一起,成为红双喜最重要的发展领域。
2004年
红双喜成为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雅典)指定器材供应商
红双喜继悉尼之后,再次结缘奥运。红双喜器材在奥运的发祥地-雅典的奥运赛场上展示大家风范。
2004年
红双喜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台湾成套羽球设备(全球仅3套)
红双喜羽拍年产能40万支,已拥有最先进的碳羽拍制造工艺和核心技术,标志着红双喜进入了专业羽拍制造的一个新平台。
2005年
红双喜成为第48届上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指定器材供应商
上海世乒赛为红双喜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契机,再次向世界完美诠释了红双喜的品牌形象。红双喜也以专业的器材、专业的服务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2005年3月
红双喜透明彩虹球台在第48届世乒赛组委会成立仪式中首次公开亮相,并确定为比赛决赛用台。
透明产品球台的亮相,为乒乓器材带来了质的突破,将乒乓运动与艺术完美融合,将乒乓运动推入新的发展领域。
2005年5月
“红双喜”举重比赛杠铃再次荣耀成为国际举联批准的“A”级标准杠铃。
红双喜自此形成了乒乓、羽球、举重三足鼎立的局面。
2005年5月
红双喜成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指定器材供应商
继2000年的悉尼第27届奥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第28届奥运会后红双喜第三次成为奥运会的指定器材供应商,同时也是首家北京奥运会单项赛事的指定器材商
2005年8月
“狂飚王·王励勤”底板正式上市
专业产品市场化,横拍产品直拍化,进一步确立了红双喜在乒乓领域的领头地位,乒乓产品结构也是一次新的突破。
2005年
红双喜公司股份制改革完成
红双喜企业运营的第三次转折
❼ 红双喜不是一个字,可最早是谁写出来的
双喜写作“囍”,原指同时两件的喜事,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来源
据传,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王安石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马上进去禀告宅院的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已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好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❽ 红双喜这个字是由谁创造的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