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毕岚发明

毕岚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11 21:51:37

① 三国时曹魏发明了什么

马钧,生卒年不详。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出身贫寒,不善言谈,但极富观察思索能力。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流水作动力,可连续自动提水,操作方便,效率大增。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由于他在机械制造方面造诣颇深,在当时被誉为“天下名巧”。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曹魏人。生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生卒年不详。机械学,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当博士时,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后来,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在曹魏时的旧织绫机上,为了织出复杂、精美的花纹图案,经线要分成几十组,每组经线由一“综”控制,每一“综”由一“蹑”操纵,因此,50综需要50蹑,60综需要60蹑。综控制着经线的分组、上下开合,以便梭子来回穿织;蹑是踏具。考虑到旧绫机“丧功费时”,即劳动强度高、效率低,马钧重新设计,把几十综的绫机,一律改为12蹑,从而简化了操作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高效的新式绫机传播到其他地区,被广泛采用,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指南车至晚在西汉时已出现,东汉时张衡再次制造,三国时已失传。马钧担任给事中时,一天在朝房里,与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辩论,谈到了指南车。高、秦认为,古书上关于指南车的记载是虚构的。马钧则坚信古代有指南车,只要肯钻研,是可以造出来的。但他遭到了高、秦的讥笑和挖苦。马钧反驳说,空口争论,不如试制一下容易分清是非。于是,高、秦奏准魏明帝,下诏命马钧造指南车。经过钻研,他果然制造成功,以实际成果结束了这场争论。从此,全国都信服他的智巧。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马钧在京城洛阳任职时,城内有地,可辟为园。为了能灌溉,他制造了翻车(即龙骨水车)。清代麟庆所著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了翻车的构造: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马钧所制的翻车,轻快省力,可让儿童运转,“其巧百倍于常”,即比当时其他提水工具强好多倍,因此,受到社会上的欢迎,被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中国有些地区仍使用翻车提水。造翻车之后,有人进献一种“百戏”模型给魏明帝,造型精美,但不能活动。明帝问马钧,能否使它活动起来,并变得更精巧?马钧回答说,可以。于是,马钧奉诏改进“百戏”。他用木材制成水轮,以水力驱动旋转,通过传动机构,使女乐表演歌乐舞蹈,木人击鼓吹箫;又出现山岳模型,木人在其间跳丸掷剑,攀绳倒立,出入自在;另有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动作复杂,灵活多变。“水转百戏”的制作再次展示了马钧在机械传动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才能。
马钧还善于制造兵器。诸葛亮出师伐魏时使用了一种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十箭。对此,魏军颇为惊奇。马钧则认为它虽然精巧,但未尽善,声称若经过他的改进,功效可提高五倍。三国时官渡之战,曹操曾使用“发石车”攻击袁绍的阵地,但只能单发,效率不高。马钧担心敌方在城楼上挂起湿牛皮,就能挡住发石车抛出的石头。于是他打算制造一种大轮,轮上系着数十块大石头,以机械驱动大轮急速旋转,然后切断系石的绳索,石头便连续飞击城楼,使敌方来不及防御。他曾在车轮上系数十块砖,进行试验,结果砖可飞数百步,证明自己的设计可行。然而,这种设计却遭到地图学家裴秀的讥笑和发难,但得到文学家傅玄的理解和支持。傅玄对安乡侯曹羲说,马先生要制造的是国家之精器、军队之要用,只要费一点木材,用两个人,就能制造,不妨试验一下,免得埋没有用的东西。曹羲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把情况转告给武安侯曹爽。但曹爽未予理睬。对此,傅玄感慨地说,试验一下,本来是极易办到的事,马先生是有名的巧人,尚且不受重视,何况那些怀才的无名之辈呢?
马钧善于巧思,注重实践,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但不擅长辞令。

② 求翻车与筒车的发明时间与发展演变,谢谢

筒车最初发明于隋朝 .
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一种以内水流作动力,取水灌容田的工具.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约产生于隋唐时代.
翻车最初发明于汉代.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长期以来,翻车成为我国农村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以后,这种翻车发展为龙骨水车,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③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耧车 出现在西汉 西汉赵过作耧
翻车 出现在东汉 毕岚作翻车
筒车 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
提花机 发明于东汉

④ 古代的筒车和翻车分别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筒车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水力筒车。庄周《南华经》记载的汉阴抱翁老人耻用的桔槔,即是竖于井边的提水器械。随着社会的发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先后又出现了戽斗、汲筒、龙骨车(又名翻车)。
翻车
据《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

⑤ 介绍水排翻车耧车筒车的发明朝代,是用来干嘛的历史题,

耧车
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山,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筒车。
唐朝时的一种提水工具,其水轮用木或竹制成,直立于河边,底部浸入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轮周系有竹制或木制的盛水筒,筒在水中盛水后,随轮转至上方,水自动倾入特备的槽内,流入农田。这种农具历史悠久,唐刘禹锡《机汲记》中已有记载。我国甘肃、宁夏一带所用的筒车,轮径有达20米以上的。当地称为“天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轮泵大量使用后,筒车已逐渐被淘汰。这种工具的最大特点是靠水的冲力来作为动力,完全不需用人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继续向前发展。

翻车
中国一种古老的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称龙骨水车。据《后汉书》记载,最初为东汉毕岚所发明。三国时马钧又加以改进,使结构更加轻巧,效率更高,从而扩大了使用范围。翻车是使用人力转动轮轴提水的,小型的用手摇,称为拔车;大型的用脚踏,称为踏车。翻车结构除车架外,主要是一具20尺×1尺×0、7尺的木板槽,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长度比槽板两端各短一尺,用以安装大小木轮。行道板是由刮板逐节用木梢子连接起来,犹如龙的骨架,由人力驱动上端的大小轮轴带动刮板,将水刮到木槽上端,连续不断地流入田间。后来又发展成为牛转翻车以及水转翻车和车转翻车。

⑥ 汉末三国时期,都有哪些发明创造,对后世都有啥影响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就有五大发明创造:华佗的全身麻醉术、张仲景的心肺复苏术、刘徽的割圆术、毕岚、马钧的水车、钟繇的楷书。

一:华佗的全身麻醉术

在医学方面。有一个应用于全世界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术。我们都知道最早使用麻醉术是春秋战国的扁鹊,但对于他的记载其实是有些过于神化的,而出现在三国时期的华佗使用麻醉剂麻沸散却是有明确的记载,当然也是更有说服力的。麻醉术的出现和应用无异于是对先进的医疗操作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张仲景的心肺复苏术

这个在今天很多医疗工作中都是很常见的名词,其实也是出现在这一时期的,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所首倡并且推崇的,这种救人于危难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跟麻醉术一样都是很重要的。

这些一直保留到现在的发明虽然我们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完美的,还有后人在不断的改进,但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还是强大的,他们的能力和知识令人赞叹啊!

⑦ 古代的筒车和翻车分别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筒车在春秋时期就已发明。庄周《南华经》记载的汉阴抱翁老人耻用的桔槔,即是竖于井边的提水器械。随着社会的发展,提水工具的使用越来越被重视。

翻车在东汉时有宦官毕岚发明,毕岚所创造的翻车,虽未直接运用于农业生产,但“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用翻车洒水于南北郊路,来节省百姓洒水的费用),故对于国计民生也是有一定贡献的。

(7)毕岚发明扩展阅读:

筒车立轮周围斜装若干小竹筒(或小木筒)。下部水筒在塘中装水后随轮转至上部,自动泻水入木槽灌溉田地。筒车由水力驱动。

还有一种高转筒车,有两个立轮,上下各竖一轮,下轮的一半没在水中。当上轮转动时,水筒盛水自下随着木槽向上,将水泻入上轮,空筒随轮转下盛水。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自动提水的工具,也有用畜力转动的。简车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较多。

翻车车身以木板作漕为水道,槽中设行道板,环以龙骨板叶作刮水器,两头装大、小轮轴。利用人力、畜力或风力带动龙骨板将水刮入车槽,水沿车槽提升至高处而流入田间。在近代水泵发明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对于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⑧ 中国古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翻车发明于 。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2:翻车是三国时马君发明的!
请参考!

⑨ 马钧都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发明

三国时曹魏的博士马钧(陕西人,生卒年不详)发明了能把砖瓦和石块抛射几百步远的内抛石容车,这对攻击城头敌人是威力强大的武器。马钧在看到蜀国丞相诸葛亮(181~234)制造的连驽(谓之元戎驽)之后认为,“巧则巧之,未尽善也”,对它作了改进。他还大大改进了当时的织布机。比他早半个世纪的东汉人毕岚曾发明一种叫翻车的木质机械用以洒道,马钧则将这种翻车改进为后来被普遍应用在河边为农田灌溉抽水的龙骨水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而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水泵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

⑩ 翻车是什么时期发明的

翻车
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名龙骨水车

古代
著名
农业灌溉机械

汉书》记
毕岚作翻车

马钧加
完善
翻车
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
龙骨
叶板用作链条
卧于矩形

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
链轮
车身

没入水

链轮
叶板
沿槽刮水



水送
连续循环
水输送
需要

连续取水
功效
提高
操作搬运
便

转移取水点

灌溉

排涝

古代链传
早应用
翻车
农业灌溉机械
项重
改进
兰州水车

车、翻车、
虎车
明嘉靖
间进士段续所造
据《皋兰县志》载
兰州
段续


进士及第
曾宦游南
数省
惠政
致仕归
参考南
所见
创翻车
倒挽黄河水
灌田

巧思
沿河农民皆仿效焉
兰州水车
与南
龙骨水车

外形酷似巨
古式车轮
轮辐直径
20米左右
10米
提水达15—18米高处
轮辐
合抱粗
轮轴
圆轮四周斜装
40—50
1米
宽、高30—40厘米
木斗
及比木斗

横板
急流冲击圆轮
横板
车轮便缓缓沿逆

向转
没入水
木斗便盛满


升至圆轮顶端
河水
倾入事先置
槽内
流入农田
空斗
随圆轮返

进行
循环

阅读全文

与毕岚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