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学家谁发明了转盘
修路工发明的
㈡ 桌子上的转盘谁发明的
知道现在饭店里圆桌上的转盘是谁发明的吗?是山西省万荣县的人发明的,大家应该感谢这位无名氏,他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据说万荣人有红白大事就要许多人在一起吃饭,人一多,桌子也就大了,够不着离自己远的菜,于是有人就发明了长筷子。
但长筷子能够夹起远处的菜了,但送到自己嘴里又很不方便,于是有人就提议大家都不坐,排着队转着桌子吃。
转着圈走着吃倒是所有的菜都能吃到了,但是很累,于是有人就提议大家还是坐下,轮流有一个人钻到桌子底下,用手托着桌子原地转圈,这样就吃饭的人不动而桌子转起来了。
总有一个人钻在桌子底下,这也不好,最后终于发明了在桌面上放个转盘。
㈢ 餐桌上的玻璃转盘谁发明的
聪明人
㈣ 圆形是谁发明的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形状。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 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㈤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谁发明的哪个朝代
1、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
2、造纸术:东汉的蔡伦,但在蔡伦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
3、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4、印刷术: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元代,著名道家学者、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
(5)转盘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而李约瑟对这四大发明的赞美和强调,使得这一说法获得了中国的很大认同,并被写进了教科书。
恩格斯在1857年发表的《炮兵》中写道:“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时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烟火药,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火药最早在公元9世纪晚唐时期的炼丹书籍中就有记载。
公元904年,杨行密军围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将郑璠命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率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这是火药最早使用于军事记载,最早的火药武器则出现在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
十世纪五代时期的敦煌(时属归义军)壁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火枪和手榴弹的描绘。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制作年代为1288年,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㈥ 转盘桌是谁发明的
知道现在饭店里圆桌上的转盘是谁发明的吗?是山西省万荣县的人发明的,大家应该感谢这位无名氏,他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据说万荣人有红白大事就要许多人在一起吃饭,人一多,桌子也就大了,够不着离自己远的菜,于是有人就发明了长筷子。
但长筷子能够夹起远处的菜了,但送到自己嘴里又很不方便,于是有人就提议大家都不坐,排着队转着桌子吃。
转着圈走着吃倒是所有的菜都能吃到了,但是很累,于是有人就提议大家还是坐下,轮流有一个人钻到桌子底下,用手托着桌子原地转圈,这样就吃饭的人不动而桌子转起来了。
总有一个人钻在桌子底下,这也不好,最后终于发明了在桌面上放个转盘。
万荣人可真是聪明!
㈦ 交通转盘谁发明的
修路工
㈧ 动画片是怎么出来的,谁发明的
中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南越国时期即2000多年前就已有了动画。据新快报报道,目前世界动漫业界普遍公认着这么一个事实——动画技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但来自南越王墓博物馆的研究学者兼日语解说员滕寿平博士,却根据其新近的发现提出上述惊人的异议。
西汉青铜器提桶上发现“动画”
据介绍,近日滕寿平博士在研究一只青铜器提桶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组“动画”。
滕博士告诉记者,该青铜器提桶是西汉南越国(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111年)第二代王赵昩墓内出土的珍宝。整个桶高40.7厘米,直径为30厘米,遗憾的是,关于该桶的制作者和具体制作年代均没有记载。
有一天,滕博士在观察提桶表纹时,被提桶外壁正中腰部位置环形雕刻着的图案吸引住了。初看,那是一幅有关海战凯旋归来的图画;但仔细一看,图画上的组成元素:人、船、鸟、鱼、龟、旗帜、饰物都出现多次重复。连贯来看,似乎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组”图,这引发了滕博士极大的兴趣。
于是,为更清晰地查看画像,滕博士干脆把“整幅”画原原本本地拓印在宣纸上,这下“谜底”水落石出了——“依照自左至右排列顺序,我清楚地看到画面上人、船、鸟、鱼、龟、旗帜、饰物等元素,呈现的是动作上渐进的变化”。
按照这个“变化”,滕博士轻而易举地就把这貌似“成幅”的画,有机地切分为所含元素一模一样的“四幅”小图,然后将它们由上而下排列,“你可看到,从人、船到旗帜都出现了非常连贯的动作变化”。
之后,滕博士又使用现代电脑幻灯技术和flash技术将四幅图画连续播放,“它们的的确确是动画!讲述了海战凯旋中一小段连续的复杂动作。”
后来,滕博士又做了个实验,把青铜器提桶置于一转盘上旋转,透过限制视野的视窗观看,也可看出整个画面动起来了。
动漫界惯认皮埃尔为鼻祖
据滕博士介绍,视觉的暂留现象,首先被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发现,1818年他发明了留影盘——在一个被绳子或木竿穿过中心的圆盘的一面,画着一只空鸟笼,在盘子的另一面画着一只鸟。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象。
到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高原利用留影盘原理,发明了转盘活动影像镜,这是在边沿有一道裂缝的转盘画上带循环图的卡。看的人将图画对着镜子,转动转盘,透过裂缝观看,就会把一系列旋转中的图画看成一个运动图象。
“这两个盘子被称作两大发明,曾引起轰动”,滕博士说,沿用这两项发明技术,1860年皮埃尔·代斯威格内斯在圆筒内壁贴上图画,利用转子带动它旋转,观者通过筒顶的槽观看,筒壁上的图画竟魔术般地动起来。这个动画制作技术一直被沿用至今天,而皮埃尔也因他的这一“旋转圆筒图画留影技术”,被当今动画影视界视为鼻祖。
比法国早了1800多年?
“都是圆筒,皮埃尔·代斯威格内斯在圆筒内壁贴上图画;而中国的青铜器提桶,是在外壁雕刻图画,转动起来都是一样的动画视觉效果。但不同的是,两只圆筒的动画制作年代竟然相差了将近1800多年!”为此,滕博士认为,南越王赵昩墓内青铜器提桶上的图画,才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旋转圆筒图画留影技术!该桶的作者才是动画制作的鼻祖。“也就是说动画的发明应该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为让这一新说法获得世界的权威公认,目前滕博士正在制作一部电视记录片,以直观、具体、形象的画面演示青铜器上动画的形成全程,然后上交中国动画协会以及国际相关的动漫组织予以审评。
㈨ 旋转餐桌是哪国人发明的
旋转餐桌英文叫Lazy Susan
Lazy Susan指的并不是一位名叫苏珊的懒姑娘,而是餐桌上的转盘。这么内一说,大家就明容白了:桌子太大,为了方便上菜、夹菜,人们在桌子的中央设计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大盘子,菜品都放在这个盘子上。只要轻轻转动盘子,你想要的菜就会转到你面前。
关于Lazy Susan的来历,史学上还有不小的争论呢。这种装置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期,被称作“mbwaiter”(哑巴侍者)。到了20世纪初期,lazy Susan这一称谓才正式出现。有人认为它是对懒惰家仆们的嘲弄。但是这种说法不能解释为什么“lazy Susan”出现在家仆已不常见的20世纪,而不是家仆满街的18世纪。
一种更有力的说法认为,lazy Susan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创造的广告词。因为“lazy”和“Susan”都是以“z”音结尾,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因此lazy Susan一炮而红,而旧称“mbwaiter”却逐渐被人遗忘。在今天的美国,mbwaiter专门指在大饭店里面用来传送食品的升降机。
此外,在橱柜中用来摆放调味品和开胃小食品的旋转小架子也被称为“lazy Susan”。
㈩ 公路转盘是怎么发明的
好像是水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