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榫卯结构在哪个朝代是世界第一
可能除了清,每个朝代都是世界第一,当时用榫卯的就东亚地区和小部分东南亚地区,而这里面有能力建设大型建筑群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其中最大的就是中国,我不是在说规模,我说规模大带来的影响。至少我们能做的一些东西,别的国家都是闻所未闻的。
Ⅱ 榫卯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
参考http://www.qikan.com.cn/Article/yssc/yssc200611/yssc20061110.html
Ⅲ 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题记:近几百年的中国,有两件东西被海外华人视为国粹:一是京剧艺术,二就是红木家具。中国传统家具自明末进入技艺之巅峰。此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如今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举世公认,日久弥香。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民族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结构历史悠久。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五、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Ⅳ 有没有什么榫卯结构做得比较好的建筑案例
1、坂茂:
2014年普立兹克奖。
(坂茂的纸结构建筑相当有成就,因为今天不讨论有关纸建筑的的话题,所以只是一笔带过。)
以下全木材框架结构的现代大楼,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瑞士媒体公司tamedia新总部。利用精湛的木工工艺完成了一个四层全木榫铆结构的框架,这些精密的托梁和横梁都使用数控铣削机床完成,约需2000立方米云杉木。
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坂茂。
这个作品更准确的说法应是钢木结构。
韩国赫斯利九桥高尔夫球会所:
2、隈研吾:
隈研吾我不用多说,在他的日本东京的建筑事务所已经完全领教了他在项目管理和设计管理上的过人之处。榫卯结构,也是他公司做项目设计的一贯风格,对于结构的深入研发与发扬,的确值得敬佩。
米兰世博会--日本馆,我仔细看很多木结构件中,能看到很多标注在上面的手写铅笔痕迹,说明了每一个结构都是不同的,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多除了计算机算出来的尺寸,现场的手工绝不可缺。
3、佐藤淳:
从2010年到2013年,佐藤淳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接连合作了四个项目:下关市川棚温泉中心、星巴克太宰府店、GC口腔科学博物馆和日本微热山丘,通过对木结构的全新应用探索这种古老的方式在现代的可能性。
与隈研吾合作的GC口腔科学博物馆,取法传统的日本木玩“刺果”(cidori,即中国的鲁班锁),使用日本最优质的桧木木材,在三根木棍的节点处完全不使用螺丝、胶水和钉子,就像上千个“刺果”玩具组成的巨大而抽象的网络。
Ⅳ 榫卯结构是如何产生的是否有其必然性
在缺少金属的情况下,只要是木质材料的连接,榫卯结构的出现是必然的,任何地域和种族的人都会去思考如何连接他们,榫卯就这样几乎同步在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里诞生,这甚至和人类创造语言一样时必然性的。
中国的榫卯精致、并很有成就,但是,榫卯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谈榫卯就有民族主义的自豪感,这其实有些过,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埃及也同样很早很早出现了榫卯结构,另外座椅其实是途径西亚传入中国的,大概在东汉末年,(还是西汉?),这就是最开始的垂足而坐,以前中华大地上都是席地而坐,其实是跪着或侧躺着。所以以前的案几只有30-40厘米高。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Ⅵ 榫卯结构真的是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吗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榫卯,我们一般说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作卯。榫卯相契合,器物能够非常完美衔接。即将于9月1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木作》第一集《榫卯智慧》中,就着重讲述了榫卯结构,其中以一根藤和王振华的微缩工艺为代表,大家在影片中可以找到答案。
Ⅶ 为什么西方没有发明榫卯结构
因为中国古代是文明大国,人口大国,泱泱华夏五千年什么发明没造出来
Ⅷ 日本河合继手和中国榫卯有什么关系,有发明新的榫卯结构吗
一个日本人将我们中国的榫卯结构用到了极致
一榫一卯之间,
一转一折之际,
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榫 卯-
在瑞士苏黎世有这样一座房子,
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
通透的玻璃幕墙一挂到底。
但当人们走入其中,
无不被其精妙的结构、工艺征服。而这种工艺在传到日本后,
被日本工匠一代代传承改进,
称为“河合继手”。
瑞士这座Tamedia:媒体大厦,
就是由熟稔“河合继手”的
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完成。
Ⅸ 榫卯结构的历史
1973年,距离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人们称之河姆渡遗址,在遗址人们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
这些榫卯结构主要应用在河姆渡干栏式的房屋的建造上,有凸型方榫、圆榫、双层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
Ⅹ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汉服榫卯 刀等 现代中国人都没有大力继承弘扬 反而都被日本人改良传承下去了
国人不重视,国家不重视。
自解放后各种运动,造就国人对这些中华文化以封建迷信老古董为命名。改革开放后,外国技术和文化引入,也造就国人以所谓的潮流,时尚为主。
再加上国家对中华文化等并没有重视,反而为怎么带动经济,怎么赚钱为主。
教育也只是粗糙一谈而已,为以老毛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社会主义为教育主体。
而日本是以民族文化为主,不仅是日本,韩国,泰国,印度。英国,德国,法国,瑞典等等都以民族文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