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四大发明的时间比其他国家早多少年
中国四大发明
我国西汉时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现存最早的纸为西汉初期的甘肃天水放马滩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我国是世界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在几个世纪以后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过非洲北部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开辟了印刷史上的新纪元。后传至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改变了欧洲当时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已有指南针,又叫罗盘针,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经波斯和阿拉伯传到西方,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火药配方的记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元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言:很难得有人多中国的古代发明还这么有兴趣想知道比其他国家早多少年。不过,那毕竟是过去的辉煌,以后的一切还要靠我们呢。顺便告诉你我国一些其他的优秀发明。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创造了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科技成就。
商朝的人们认识许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公元前613年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魏人石申合著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领导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多年;他发现地磁偏角比欧洲早5个世纪。
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历法《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中国的古代天文学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后世称为《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举其约数,故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古有“采风”制度,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占《诗经》大部分篇幅的“风”,就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据《史记》等书记载,此书系孔子所删定,近人多疑其说。《诗经》里有些诗描写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毛诗”为古文诗学。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界有互相辩争的风气。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社会正经历着大的变革,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非常尖锐。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了不同的主张。当时争论的问题有: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参加论争的主要人物有:墨子、子思、孟子、庄子、杨朱、许行、李悝、吴起、商鞅、尹文、惠施、公孙龙、荀况、韩非、邹衍等,他们或者著书立说,或者从事教育活动,或者进行政治改革,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他们形成了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反映了各自不同阶级和阶层、集团的利益和观点。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主要主张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掠夺战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反对厚葬;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来做国君和各级官吏。墨子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兼爱”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重要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还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是,孟子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是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儒家的另一代表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提出“人定胜天”,即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种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庄子。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但他的思想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甚至认为“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好。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为韩非。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必然胜于过去。人们应该按照现行政治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拘泥于古代的传统。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用官吏来代替世袭的贵族。他还主张“法治”,认为法律应向全国公布,强调用严刑厉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他的学说被秦始皇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依据。
各派的学说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互相争辩,同时又互相影响,使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繁荣,在思想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后来中国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少而好学,20岁后游踪几遍全国。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三年后,他继父职为太史令,得读政府所藏“石室金匮之书”。太初元年(前104年),正式着手撰写《史记》。五年后,他因李陵事被武帝治罪下狱,处以宫刑。狱中仍继续从事写作。太始元年(前96年)被赦,出任中书令。汉时中书令多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深以为耻,忍辱含垢,发愤著述,终于完成我国最早的通史,初名《太史公书》,后人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汉武帝,首尾共3000年左右。全书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合计130篇。52万余字。本纪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帝王正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为中心,描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谱写人物和事件。书是有关各种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专辑,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重要领域。世家用来记载王侯、封国以及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历史。列传主要是人物的传记,也兼记少数民族,以及与我国互相往来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包括作者的自叙。上述五种体例中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各体例相互配合,这种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范例。《史记》内容丰富,记事详实(其间也有某些失实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阶级斗争的真实状况。如详述了陈胜起义的经过,正确地肯定了汉灭秦是“由涉首事也”。把孙胜列入世家,与历代王侯勋臣同列。《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司马迁首创的传记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史学史上的《二十四史》,总共有3259卷,虽在名目、门类上有所变衍,但都有“纪”和“传”,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史记》不仅是部历史著作,而且是部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由于司马迁在历史学、文学上的杰出贡献,1956年他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
二十四史
我国封建社会系列正史合称。清乾隆时,《明史》定稿,诏刊廿二史,又诏增《旧唐书》,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流行的二十四史有两种,一为武英殿本。清末以来各种翻刻本大体以此为根据。一为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集合各史较早刻本影印,原书刻误多据殿本修改,但亦有误改之处。对二十四史简要介绍如下:
《史记》如前述。
《汉书》,东汉班固撰。100篇,分120卷。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创始于班彪继《史记》而作的《后传》。班彪死后,其子班固整理补充,撰成本书。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成稿,由班固之妹班昭和马续续成。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百官公卿表》叙述秦汉官制沿革,并排比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简明扼要。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今本120篇,分130卷。纪传体东汉史。原书只有纪传,北宋时把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与之相配,成为今本。叙事喜以类相从,新立的类传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烈女传》等,大部分专传也以类盯从,往往不论年代先后。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国志》,西晋孙寿撰。65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经中;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130卷。纪传体晋代史。修撰者共21人,此外唐太宗也写了宣帝、武帝两纪和陆机、王羲之两传后论,故旧本亦题“御撰”。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词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鉴别取舍,不甚注意,这是本书的缺点,但以诸家晋史已不存,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100卷。纪传体宋史。本书选录诏令章奏等文件甚多,虽嫌冗长,却保存了若干资料。入志内容,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惜门类不全(如无食货、艺文等志)。
《南齐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故名,南朝梁萧子显撰。60卷,今本亡失序录一卷。纪传体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亦不全,《食货》《刑法》《艺文》均缺。本书保留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的情况也有所反映。
《梁书》,唐姚思廉撰。56卷。纪传体南朝梁代史。本书是现存梁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范缜、阮孝续、陶弘景等传,保存了当时思想、文化、医药方面的史料。但全书无表志。
《陈书》,唐姚思廉撰。36卷。纪传体南朝陈代史。全书无表无志,与所撰《梁书》相同。
《魏书》,北齐魏收撰。130卷。纪传体北魏史。受命修撰的虽有多人,实由魏收独立完成。魏收从北齐统治者立场出发,以魏和东魏为正统,不为西魏三帝立纪,称晋为僭伪,凡刘陪、石勒及宋、齐、梁、陈都入外国传。本书中的《释老志》《官氏志》《食货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北齐书》,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唐李百药撰。50卷。纪传体北齐史。无表志。作者多采用王劭《齐志》,文笔生动,并保留当时口语。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纪传体北周史,无表志,50卷。今本多取《北史》补入,已非原来面目。
《隋书》,唐魏徵等撰。85卷。纪传体隋代史。内容历叙梁陈齐周的典章制度,详于隋代。基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当中书籍分类的标准。本书对隋朝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有所揭露,并显示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十志如《食货》《地理》《天文》《经籍》等,综合五代,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南史》,唐李延寿撰。80卷。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纪传体,无表志。
《旧唐书》,原书《唐书》,因与欧阳修等所撰《新唐书》区别,故称。本书保存唐代史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即多据本书。
《新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撰。225卷。纪传体通史。本书在史料上对《旧唐书》有所补充,首创《兵》《仪卫》《选举》三志,并增撰各表,又专立《藩镇传》记述沿革,皆可供参考。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因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区别,故称。150卷。纪传体五代史。分梁、唐、晋、汉、周五书,故原称《梁唐晋汉周书》。此书文献,故纪传多首尾完备,事实较详。
《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宋欧阳。74卷。纪传体五代史。列传皆用类传。本书间采小笔记,以补旧史之缺,有一特殊史料价值。
《宋史》,元脱脱领衔,欧阳玄等编撰。496卷。纪传体宋代史。首创《道学传》,以道学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辽史》,元脱脱等撰。116卷。纪传体辽代史。
《金史》,元脱脱等撰。135卷。纪传体金代史。
《元史》,明宋濂等撰。210卷。纪传体元代史。保存了较多的史料。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332卷。纪传体明代史。本书取材颇富,历经三次订正,有一定史料价值。
② 中国四大发明是哪些
补充:指南针指南针古代民间常用的发明叶切成薄铁板鱼,鱼的腹部微凹,像小船漂浮在水面后磁化可以引导北方。然后用这个作为一个游戏。东晋崔豹在“古今注”,他说,这“引导的鱼。”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生产含有鱼的做法指南和使用说明:“切用薄铁叶,长二寸,宽五分,既尖锐如鱼型,设定木炭的燃烧,芝堂后,谦谦铁第一条鱼,从火中,用尾巴是分位,蘸水盆中,不是终点只是关闭关闭设备。使用时对水的碗置平无风,鱼水,使浮子,这往往是第一个下午了。“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的磁场磁化的铁。这是烧红的烙铁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烧红的铁在内部分子相对活跃的状态,在铁分子沿地球磁场的方向布置,实现了磁化的目的。浸入水中,这样的安排可以固定赶紧放下,和尾稍向下,以增加磁化的程度。指南针的人工磁化方法,应用和开发发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历史也是一件大事。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的方法提到另一个人工磁化。 “方锋针芒磁铁,是能够做到,”根据沈括的说法,那么技师摩擦针头用磁铁,就能把磁针。从目前来看,这是一种利用自然磁场磁铁,从而使磁畴的排列内的针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磁针方法的显示。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但效果比磁磁化方法更好,发明了摩擦法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也为磁点的外观的实用价值,创造了条件。沈括还在“梦溪笔谈”补笔谈谈到磁摩擦定律的各种现象:在“针锋相对安装磁铁,往往是在尖锐指导,谁也指北,恐惧的石头也不.. ....,南北相反,它应该因人而异,不深考耳。“据说,用磁铁摩擦针后,乳头有时引导,有时也被称为北方。从目前来看,磁铁有两个磁极N和S,前针的针型的磁化方向,指针的磁化是不同的。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这种现象他的真实记录和承认,他没有做深入的思考。期望后人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设备的方法针,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1)水浮法 - 将穿在针浮在水面上的几个灯心草,您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滴定法 - 将调整针搁在针的边缘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钉旋滴定 - 在上面由于指甲表面的针休息是光滑的指甲,针可以自由旋转,指示方向。 4链挂法 - 在涂一些蜡针的中间,坚持丝绸,挂在一个地方,没有风,你可以指示方向。补充: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然而,已经在过去的千百年来,被别人夸的大发明呢?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在人类历史的大变革有着无穷的发明,不计其数。例如:蒸汽机,电,光,计算机,汽车,飞机,互联网,等等。改变世界尤其是美国和欧洲伟大的发明真是层出不穷,我们是否看到因为自己国家的伟大发明沾沾自喜,觉得无聊了,以促进它的地方呢?他们的发明不一样大把,在四个呢?了解自己国家的光荣的过去的历史是很重要的,但执着于过去,它会导致停滞,自满,自我麻痹。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不应该只有这四个应该是与历史发展,增加了鱼。因此,正确的标题应该是古代四大发明的四大发明。尽管中国文明的起源有许多重要的成就是“四大”,“五大”等名称,如四大美女,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但四大发明的概念来自西方学者,和作为中国后接受。这些发明的重要性,可能是第一次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谁在1962年写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世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来至于有没有帝国,教派,个人人事有这样一个显著的影响。“培根是一位政治家和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或一个考古学家,所以他可能不知道这些发明的来源,也没有提及,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发明,并考虑到是西方的产物。然而,他的工作确实显示出这些多么重要技术的中世纪世界。现在指的是19世纪由传教士和汉学家约瑟夫助手肯提出的第一个四大发明。当爱德肯比较中国和日本,在日本学者提出不应该像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如此重要的发明清楚。此列表是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后一发明。
③ 对于中国人说的“四大发明”,西方国家是怎么看待的
首先,“四大发明”之说并不是由我们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而是由英国的传教士艾约瑟提出,在此之后,我国国人才恍然:哦,原来我们这厉害!然后这一说法才在我国流行起来。要说西方人对这些发明的看法,那一定要一些权威人士的评价才算数,比如像艾约瑟这样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近60年,最后死在了上海,而他在从小又接受过英国的优良教育,对于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全面的掌握,所以只有他这样的人,经过中西对比后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所以,起码从他来看,西方人不仅承认了我国的“四大发明”,还对此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现代的西方人普遍认为:造纸术承认是中国的,但是其他三样是欧洲人发明的。比如我国古代使用的黑火药,而西方人使用的黄火药。中西双方各执一词,谁都有对方无法反驳的理由,于是在这样的僵持中,金属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认证给了朝鲜。
④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英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
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马克思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虽然没有提到造纸术,但是正是它为印刷术的产生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⑤ 中国四大发明都是什么
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现在很多科技设备都离不开之前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都为当时古代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许多。
印刷书的发明为古代文化的传播影响巨大,最早期的印刷术是雕刻成非常多的小木块,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木块排列起来,然后刷上墨水,在印在纸上。到后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效率。
⑥ 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⑦ 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1、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指南针的N指北方,E指东方,W指西方,S指南方。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3、火药
一种黑色或棕色的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4、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印度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亚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
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皇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
(2)雕版印刷术:
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黄金时期,许多道士参与印刷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道家学者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详细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全过程,通俗易懂,非常详细。
在他写于1088年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将此发明归于不知名的工匠毕升(990年-1051年)。随著烧结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毕升制作字形、捡字排列、印刷、并在印刷后拆解留待后来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4)木活字:
元代,著名道家学者、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以后又传到朝鲜、中东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从此毕升首次创造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7)中国四大发明和英国四大发明比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向来以“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而自豪,不过,“四大发明”这一说法,却诞生在抗战期间。
中华文明有很多和“四”有关的并称,如四书五经、四大美人、唐初四大书法家、初唐四杰、宋代四大书法家、元四家、四大奇书、四大古典小说等等,“四大发明”虽然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并称比上述那些要年轻得多,更出乎意料的是,它竟然是由一个外国人首先提出来的。
最早,“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的说法得到了英国汉学家麦都思和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认可。
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赋,很早就表现在很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马克思则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第一个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的是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后来被著名的英国科学技术史史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虽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队在蓬勃发展,国民党军队却是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心急如焚,寝食不安。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中华民国,蒋介石觉得急需借助一个东西来振奋一下军心,鼓舞一下民心。
这时,他碰巧听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搞中国科技史,于是就立刻派人把李约瑟和他的助手、他的中国太太鲁桂珍接到了重庆,让他在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科技史。蒋介石在接见李约瑟时和他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即1943年,在重庆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这个研究成果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
⑧ 四大发明比外国早多久
1造纸术比西方早1100多年
2指南针比西方早1350多年
3火药比西方早700多年
4印刷术版比西方早大权约400多年
中国四大发明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⑨ 中国的四大发明
中国的四大古发明有,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
[编辑本段]简介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欧洲摆脱天主教控制以及自由主义的诞生,使欧洲思想和学术界彻底解放,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才得以诞生,突飞猛进,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从此,中国的科学发展就一直落后与西方国家。以至于最后,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直接打到了中国。在清朝,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都知四大发明,因此而津津乐道。但是,千百年已经过去,国人是否还有其他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发明呢?与此同时,在世界各地,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发明却层出不穷,不计其数。例如:蒸汽机,电力,电灯,电脑,汽车, 飞机,互联网,等等。尤其是美国人和欧洲人改变世界的大发明真是数不胜数,大家是否看到他们因为自己国家的大发明而沾沾自喜,乐此不疲得到处宣扬呢?他们的大发明是不是也是同样的屈指可数,就这四个呢?了解自己国家过去的光辉历史,固然重要,但是死抱着过去,就会导致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自我麻痹。中国人的大发明不应该只有这四个,应该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增加才对。所以四大发明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四大古发明。
起源
尽管中华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都以“四大”“五大”等命名,如四大美人、四大古典小说、四书五经,四大发明的概念却来源于西方学者,并在之后被中国人接受。
这些发明的重要性最早可能是由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他在1962年写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使世界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变革,以至于没有任何帝国,教派,个人对人类事务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力。”培根是一个政治家和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或考古学家,因此,他可能并不清楚这些发明的来源,没有提及这些是古中国的发明,而认为是西方的产物。然而,他的作品确实展现出了这些科技对中世纪的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现在所指的四大发明最早是由19世纪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约瑟夫·爱德肯提出的。当爱德肯比较中国和日本时,提出学者们应当清楚日本没有像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那么重要的发明。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的著名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