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冲压发动机
当外部空气能从涡轮发动机的尾喷口倒吸进涡轮机内时,至少不会有推动飞机向前的推力了……
还有,涡轮发动机的中心轴是中空的,里面连着同样空心的涡轮叶片,那是用来通入冷却气的,否则,主燃烧室中动不动1200K朝上的高温燃气要不了多久就得让叶片报废。
但若能用磁悬浮一类的技术直接把涡轮叶片限定在机匣内壁上的轨道中,以轨道中的电磁力控制涡轮转动,那么中间冲压发动机的喷管的位置也许就能腾出来了。
❷ AK是由谁发明的
1946年,卡拉什尼科夫 [1] 在他设计的使用7.62×39mm М1943式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连发射击的样枪(称为АК-46),他设计的回转式闭锁枪机,成为此后设计的АК系列枪械闭锁机构的原型。同年参加靶场选型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并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设计而成АК-47,在风沙泥水环境中经过严格测试,1947年被选中定为苏联军队制式装备,1949年最终定型,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取代西蒙洛夫半自动卡宾枪。在1953年АК-47改变了机匣的生产方法,由冲压工艺变为机加工艺。АК-47开始大量装备苏联军队。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所取代。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АК-47系列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
❸ 喷气发动机是谁发明的
惠特尔。英国发明家惠特尔,发明了飞机喷气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的产生,给世界航空工业带来了一场革命。由于它采用了全新的工作原理,
1907年6月1日,惠特尔出生于英格兰南部的考文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童年的惠特尔亲眼看到战斗飞机的空中格斗,从而对空战产生了浓厚兴趣。16岁时,惠特尔考入英国皇家空军见习学校,毕业后到克兰威尔的皇家空军学院学习。
在校期间,他就发现驱动螺旋桨的活塞式发动机满足不了飞机高空高速飞行的需要,并在毕业论文中提出了新型推进系统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先将空气吸人,再经过双面离心压气机压缩,然后在单管燃烧室内喷油燃烧;燃烧后的高压燃气驱动涡轮带动压气机,同时高速从尾喷管喷 出,从而产生推力推进飞机。他推导出了发动机热力学的基本方程,并且提出飞机的巡航高度可以达到35000米。
喷气发动机(Jet engine)是一种通过加速和排出的高速流体做功的热机或电机。它既可以输出推力,也可以输出轴功率。大部分喷气发动机都是依靠牛顿第三定律工作的内燃机,但也有一些例外。常见的喷气发动机有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脉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等。
(3)冲压技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喷气发动机应用
喷气发动机可以应用在任何航空航天器上,吸入式发动机可以用在飞机、巡航导弹和空天飞机上。此外还可以用在气垫船和地效飞行器上。火箭发动机则用于烟花、运载火箭、军用火箭、各种导弹和飞船上。
有时喷气发动机也会用在特制的汽车上,这些用于竞赛的汽车可以拥有极高的速度,有的甚至可以超过音速。一些爱好者也会把喷气发动机安装在家用汽车、滑板、甚至自行车上。美国曾经研制过在北极使用的喷气式雪橇。有些喷气发动机会被改装成燃气轮机,用做发电、取暖之用。改造后的发动机大多使用天然气。
❹ 求一个冲床的发展史,要详细的,比如从世界上第一台冲床的产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数控冲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6~70年代冲床就是AIDA的说法到现在冲床上百种品牌的今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和发展,规格类型产业化不断分细,各行业都出现了专用冲压设备,我们先从最小最简单的开始!
一,手压冲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压压床,主要使用在小型压力铆接行业,如制鞋厂,拉练厂,小型五金制品等!一般压力在100斤左右!特点笨拙,便宜实惠!
二,桌上型精密冲床,也是手压压床演变的啦,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一般压力在0.5T~10T左右,常用的就是3T和5T的,主要使用于小型薄材料高速铆接,如端子连接器铆接,整平使用,小型模具简单铆接,可手动可连续冲压,速度最好可200~300/分,其特点,节省空间,放桌子上就可以生产!冲床零部件容易损坏!维修率会高点!但维修也是很简单的!
三:说完桌上的就该是大型桌下的啦,比较典型的属于我们传统冲床喀,倾斜式冲床,平常叫脚踏式冲床,其价格便宜,适合单冲生产,做一些简单的冲压比较合适,如:餐具冲压,汽车粗糙零件加工,比较简单和精度要求不高的生产加工!有油压和气动两种,现在气动较多!
四:除了倾斜式就属于固定台式冲床了,也是倾斜式演变而来的,俗称开式冲床!但我们国内冲床是日本冲床演变来的,现在全国冲床很多都是属于固定台的,也有国标和非国标之分,最主要不是外型,而是加工工艺和零件成本和精度问题,国标国内最早的为:徐锻,扬锻!日本就属AIDA 小松了!台湾属:协易和金丰 台湾机型也是日本小松和AIDA复制而来的!不过现在在国内品牌已经超百种了,质量和价格相差有大有小,最主要还是细节和服务!
五:固定台的精度毕竟不是很好,对于做一些高锻产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候又出现了一种比固定开式冲床更高的设备,闭式冲床,常见于大吨位冲床,最早是AIDA开发的,一般双轴居多,从110T~3000T不等,常用于汽车大型部件行业和电脑手机等外壳生产行业!
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单单的生产已经很落后了,逐渐往速度上提升,渐渐高速精密冲床诞生了,但行业不同所要求的速度也不一样,例如做马达铁芯的,它的冲力要求和模具重量不协和就很难做到高速生产,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中速度冲床,一般速度在200~400/分之间,其技术要求比不上真正高速冲床,但也略高于低速冲床,主要使用于矽钢片,硅钢片的冲压生产!但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矽钢片和硅钢片生产的专用冲床!
七:中速冲床速度不慢了,但针对于更精密的冲压加工还是达不到要求的,不是速度不行,而是产品需要速度和维持产品尺寸要求,速度慢了产品会变形出现尺寸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更高速度的冲压了,常见速度为200~1000/分,社会上有速度达到1200的,其实是在冒险,速度越高,对冲床稳定些和刚性要求越严,而且在国内,一般模具生产商还做不来这样高速度的模具,模具质量要求也很高!虽然只是多了1~200的速度,但影响也是很大的,所说的1000和1200/分只是一个极限值,一般不需要达到的,属于超负荷运做了,对冲床损坏很大,我们公司冲床就是针对这行业所生产的,一般速度200~900/分,主要针对电脑手机汽车等连接器,端子,马达铁芯,EI片生产和引线框架等精密冲压行业!比较有名的品牌还是属于日本;AIDA ISIS 等品牌了!
八:中高速度以上在国内就是很少见了,但有些企业还是会使用的,是针对高精端产品而设计的,产品对冲床有一定要求的,一般速度在1200~2500/分之间,国内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不敢冒险,这行业主要是瑞士冲床和日本AIDA DOBBY技术比较好!
九:就属于特殊机型了,私服控制,冲床不规则冲压,如:上升速度快,在下死点方位速度放慢或者停止瞬间,以保证产品材料不反弹变形,主要用在汽车航空行业和高精端电机行业!还有些行业专用的冲床和油压压力机,自己接触的也比较少,就不太了解了!
以上只是本人所接触的机型和设备,是不很全的,有这方面的专家请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学习和认识更多在社会是为我们服务的,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制造者-----冲床!
❺ AK47的发明者是谁啊
全球最著名自动步枪AK47发明者——“世界枪王”卡拉什尼科夫(Mikhail Kalashnikov),多年来有名无利,仍要为生计奔波,最近与专营雨伞生意的德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推出以他命名的雨伞及其他日用品,他则可瓜分三成利润,在84岁之年,终于可以退休!
每年营业额高达700万美元的MMI公司,将会推出一系列以卡拉什尼科夫为品牌、专攻男士市场的日常用品,包括伏特加鸡尾酒、网球拍、须后水、四驱车、滑浪板、手表、尺寸较大的雨伞等等,以求借助卡拉什尼科夫在枪界的名声发财,卡拉什尼科夫则可分得三成销售利润,他盛赞自己的名字极有市场价值,“我设计的枪和MMI产品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可靠、易用并且容易维修,所以用我的名字最合适不过。”
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在苏联一个农民家庭出生,初中毕业后便在铁路部门当学徒。19岁被征召入伍,负责驻守基辅特别军事区,期间掌握了枪械使用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制造武器技术的卡拉什尼科夫得获重用,调派前线担任指挥官对抗德军。
后来他因受伤住院,期间一名病友闲聊时问他,“为何只有德军才有自动步枪,而我们就连武器都供应不足?”这一席话激发起卡拉什尼科夫决心钻研一种全新的自动步枪。经多年改良及修改后,AK47自动步枪在1947年(故取名AK47)面世,两年后投产,广受苏联军队采用,卡拉什尼科夫之名不胫而走。
卡拉什尼科夫自此成为枪坛传奇人物,家乡小镇Kurya竖立起他的铜像;利比亚、古巴、德国等均曾播出表扬他成就的专辑。他又曾获颁11个奖项和8枚勋章,包括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列宁奖章、斯大林奖章等等。
❻ 冲床的发展历史
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就在世界领先。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温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
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度、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竟争激烈。
现将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亿元,其中出口0.75亿美元,约合6.2亿元.
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5.61亿美联社元,约合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2004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266.6亿元.其中国内市场需求为260.4亿元,总供应约为213.8亿元,市场满足率为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中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竟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前景看好,2005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1.4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
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 模具CAD/CAM技术状况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神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 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S,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 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AutoCAD CATIA 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样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一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美,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
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❼ 有什么技术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
1、集成电路先导技术
在集成电路装备专项实施前,国内集成电路制造最先进的量产工艺为130纳米;专项实施后,我国的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其中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已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更先进的22、14纳米先导技术也在研发上取得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2、自动冲压线技术
我国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大型汽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10多类设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全可实现进口替代。
3、油气开发技术
在油气专项的技术支撑下,我国建成了全球除北美之外的第一个商业性开发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
4、新药研发技术
2017年5月18日,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胰高血糖素受体和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新药研发指明了方向。
5、转基因技术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的转基因育种整体研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以来,我国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68个,累计推广4.2亿亩,减少农药用量60%,增收节支470多亿元,已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棉花研发强国;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国际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得专利1269项,专利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❽ 冲锋枪 发明时间
一战前用轻机枪来进行移动火力支援,其地位类似冲锋枪,但由于重量还是太重,促使冲锋枪的发明。在最早的冲锋枪中,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的MP18,是最早实用且应用于实战的冲锋枪,在一战大规模装配精英突击队 ,用于突破阵地。后来冲压技术使得mp38,40成为二战德国纳粹大规模装配的冲锋枪。(如果仍有不清楚,可以追问我。)
❾ AK47的发明人
阿夫托马特.卡拉斯尼科夫47(AK-47)
口径:7.62x39毫米苏制弹药
弹夹容量:30/40发
动作方式:导气式
射速:600发/分
枪管:6膛线右旋
枪口初速:600米/秒(2350英尺/秒)
有效射程:400米(1320英尺)
外形尺寸:870毫米(枪长);415毫米(枪管)
质量:4.3千克(空枪);AKM---3.14千克(空枪)
它的历史开始于1944年,自从卡拉斯尼科夫军士从战场上负伤归来后,在就医的过程中他就开始进行轻武器的研究.在1945到1946年之间他设计出了一支突击步枪,并于1946年用它参加苏联的第一次武器试验.那支枪没有被采用.
1947年间,第二次试验开始,他的设计以"7.62毫米AutomatKalashnikova,Obraztsa1947Goda"的名字被采纳了,无需多言,这种武器开始了它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武器的传奇历史----AK-47.
1951年,在进行了一些小的改进之后一种新的型号出现了----AKS-47,一种更短的,有可折叠枪托的新型AK-47.
1959年,AK再次进行了改进,这次以故障更少的冲压机匣代替了原来的铣制机匣,并被命名为"",意思是一种"现代化后的AK-48型号,附上了所有能加上的附件,包括一个可拆卸的枪口消焰器.其他的改进如下:1,重新设计的枪托和小握把;2,可调准星现在范围变为100米到1000米之间,高于AK-47800米的有效射程.
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单发点射式武器,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第一发子弹的精度仍然值得信赖.即使机匣中塞满了沙子它一样能开火射击,同时虽然它制造起来非常便宜和简单,却是十分的可靠和优秀.
AK家族在AKM形成后真正达到了全盛,同时基型AK-47开始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珍贵藏品,AKM弹匣上的凹槽是区分AK和AKM的显著标志,1951年后的AK和1959年后的AKM上都有.
AK的历史看起来很风光,但它的发明人拉什尼克夫却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才从一个上士当了一个管全军枪支技术的官.而且他还没申请AK的专利,等他老了还生活在老家的草原上,当M16的发明者邀请这位老对手美国一聚时,他竟没钱买飞机票.他常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