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氯喹的应用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还可用于治疗肝阿米巴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晒红斑症。
⑵ 氯喹是天然产物吗
氯喹是天然产物吗?氯喹是天然的产物。是甜的结晶体。
⑶ 氯喹的相关信息
据《科学》杂志在线报道,近日,在非洲马拉维,科学家实验证实一种抗疟疾药物——氯喹在抗寄生虫治疗中依然有效。在此之前,曾有研究说,引起疟疾的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因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而使后者形同虚设。
研究人员日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对马拉维商业中心——布兰泰尔的80个没有并发症的疟疾病例进行治疗时,氯喹治愈了79名患者。
氯喹曾经是一种抗疟疾的奇迹药物;由于廉价、使用方便和副作用小曾在欧洲南部和美国南部根除疾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人们也为氯喹的广泛应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南美、亚洲蔓延并迅速波及整个非洲的疟疾产生了抗药性,很快人们对疟疾便无计可施。
马拉维是正式改变疟疾治疗方针的首批国家之一——1993氯喹
硫酸羟氯喹片
在马拉维被弃用。没有人认为氯喹会再对疟疾起作用,但几年前,科学家对疟疾抗药物分子机制的分析使情况发生了突变,在很多国家,疟疾的抗药性消失了。经过对成人疟疾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实验,发现药物可以清除寄生虫。这项新的研究是美国巴尔的摩市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疟疾研究专家MiriamLaufer和ChristopherPlowe与他们的同事完成的,初步的药物实验在最需要药物治疗的急性儿童疟疾感染者身上进行。 专家们将这些患有疟疾的孩子们分为两组,分别给与氯喹和马拉维主要抗疟药物——周效磺胺进行治疗,氯喹对80名患病孩子中的79名起到了治疗作用,平均只需要2.6天就可以清除这些孩子血液中的寄生虫;而作为对照,周效磺胺对另外一组的80名患病儿童中的71名孩子没有起到治疗作用(当然,这些孩子们最终也得到了后续治疗,并全部康复)。
“这并不意味着马拉维应该重新起用氯喹”,Plowe强调说,“在抗药性的威胁下,马拉维像一个被大海包围的极敏感的孤岛,如果氯喹被广泛应用,这些寄生虫会再次产生抗药性。马拉维应该跟随世界标准,在这些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之前,采用最新的、更有效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药物。”假如能跳出这个循环,氯喹可以再现辉煌,这也启示研究人员用同样的原理去研究其他抗药性瘟疫以及药物的研发。
“结果导致了另外一场争论——如何将氯喹应用于非洲抗疟疾的战役之中。”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症研究所疟疾遗传学专家ThomasWellems说。“最好的办法是,以合理的价格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最新联合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Plowe说。
⑷ 磷酸氯喹是哪国发明的
德国拜耳。Resochin®(磷酸氯喹片)是一款由德国拜耳公司首次合成得到的原研药,作为抗疟药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70多年。
⑸ 自噬抑制剂氯喹使用方法求助
自噬抑制剂氯喹使用
自噬(autophagy)是由 Ashford 和 Porter 在 1962 年发现细胞内有“自己吃自己”的现象后提出的,是指从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其所起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的研究尤其如此,值得关注。
(1)饥饿应答时的作用,在不同的器官如肝脏或在培养细胞中,氨基酸的匮乏会诱导细胞产生自体吞噬,由自体吞噬分解大分子,产生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中间代谢物。
(2)在细胞正常活动中的作用,如在动物的变态发育、老化和分化过程中,自体吞噬负责降解正常的蛋白以重新组建细胞。尽管通常人们认为自体吞噬不具有选择性,但是在某些病理和压力条件下,通过自体吞噬能选择性地隔离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3)在某些组织中的特定功能,如黑质的塞梅林神经节中,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神经黑色素的合成就需要把细胞质中的多巴胺醌用AV包被隔离起来。
⑹ 哪家上市公司生产氯喹
金陵药业浙江天峰制药厂
⑺ 西方人发明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时间
这个还真没听说过,治疗疟疾的药品一般效果都比较好,属于立竿见影。
⑻ "氯喹"是一种什么药物
氯喹属于抗疟药
药物名称 氯喹
英文名称 Chloroeuine
说 明
片剂:每片含磷酸氯喹0.075g;0.25g。注射液:每支129mg(盐基80mg)(2ml);250mg(盐基155mg)(2ml)。 复方磷酸氯喹片(复方止疟片)每片含磷酸氯喹110mg(盐基66mg)和磷酸伯氨喹8.8mg(盐基5mg)。1日1次,每次口服6片,连服3日。
功用作用 本品及其他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如哌喹、氨酚喹等)主要对疟原虫的红内期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 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症状发作。对红外期无作用,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恶性疟因无红外期,故能被根治)。对原发性红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也不能阻断传播。 目前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恶性疟原虫对本品产生了耐药性,使本品疗效降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改用其它抗疟药或联合用药。 本品口服后,肠道吸收快而充分,仅8%经粪便排出。服药后1~2小时血浓度即达高峰,t1/2为48小时。能贮存于内脏组织中,可在红细胞内浓集,大部在肝内代谢,排泄较慢,故作用持久。
【应用】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还可用于治疗肝阿米巴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结缔组织病等。另可用于治疗光敏性疾患,如日晒红斑症。
用法用量
(1)口服,控制疟疾发作,首剂1g,第2、3日各服0.5g。如与伯氨喹合用,只需第1日服本品1g。小儿首次16mg/kg(高热期酌情减量,分次服),6~8小时后及第2~3日各服8mg/kg。肌内注射,1日1次,每次2~3mg/kg,静脉滴注: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次2~3mg/kg。
(2)疟疾症状抑制性预防,每周服1次,每次0.5g。小儿每周8mg/kg。
(3)抗阿米巴肝脓肿 每1、2日,每日2~3次,每次服0.5g,以后每日0.5g,连用2~3周。 (4)治疗结缔组织病 对盘形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剂量1日1~2次,每次0.25g,经2~3周后,如症状得到控制,改为1日2~3次,每次量不宜超过0.25g,长期维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用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缓解后,可加用氯喹以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注意事项
(1)服药后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还可出现皮肤瘙痒、紫癜、脱毛、毛发变白,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牛皮癣;头重、头痛、头昏、耳鸣、眩晕、倦怠、睡眠障碍、精神错乱、视野缩小、角膜及视网膜变性等。 (2)有时可见白细胞减少,如减至4000以下应停药。 (3)本品无收缩子宫作用,但可能使胎儿耳聋、脑积水、四肢缺陷,故孕妇忌用。
(4)对少数病人,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阿-斯综合征,值得重视,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
(5)长期使用,可产生抗药性(多见于恶性疟)。如用量不足,恶性疟常在2~4周内复燃,且易引起抗药性。 (6)本品对角膜和视网膜有损害,因此长期服用本品治疗以前,应先作眼部详细检查,排除原有病变,60岁以上患者宜勤检查,以防视力功能损害。长期维持剂量每日以0.25g或其以下为宜,疗程不超过1年。
⑼ 羟氯喹的介绍
抗感染药物 特异性药物 抗寄生虫药 抗原虫类药物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缓解病症的抗风湿类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类药物 抗疟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