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核潜艇是谁发明的

核潜艇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11 00:28:26

『壹』 中国潜水艇是谁发明

中国的潜艇发展史要从1950年说起了,当时海军的建军方针就明确指出:以现有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鱼雷快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等新力量(简称“空、潜、快”),逐步建设一支强大的国家海军。这里面海军选择了优先发展潜艇,对解放军海军来说无疑是英明之举。

从接收老古董潜艇做起

1951年中国成立潜艇学习大队,到苏联去学习。1954年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当时装备的是2艘小型潜艇“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俗称“M级”这些老古董是1934年开始建造的,排水量大约仅有200吨。

后来我们又陆续接收了苏联的斯大林级中型潜艇“国防21号”和“国防22号”,俗称“C级”这两艘潜艇总吨位超过了2000吨,当时这些潜艇大多执行巡逻戒备任务。

当时中国的潜艇其实就一种能在水下航行的船,装备只有舰炮,必须浮在水面上才能打。只不过C级比M级的舰炮口径大了。

我国常规潜艇的鼻祖:W级

1953年,苏联有偿转让W级常规鱼雷潜艇的制造权,这是中国自行建造潜艇的开端。

1955年4月,首制艇在江南造船厂开工,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验收入列。截止到1963年,两家船厂共生产了数十艘该级潜艇,其中有甲板炮的W-4型5艘,其余均为W-5型。

W级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型潜艇,在我国被称为6603型潜艇,后改名为03型潜艇。该型潜艇长58米,宽63米,正常排水量1050吨,水下排水量1300吨,水下最大航速13节,自持力30天,艇员52人。

艰难的仿制起步:R级和G型

中国生产量最大的潜艇是后来的“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这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应当说,33型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这种设计思路是不会过时的。1966年,同时建造发展另外一款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射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首次由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贰』 潜艇是谁发明的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版文字记载的权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叁』 核潜艇是什么时候发明制造的

随着核动力和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1952年重新设计,1954年下水,正式服役。该艇长98.6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面排水量为3740吨,水下排水量4000吨;主发动机为2台蒸汽轮机,采用核动力装置, 功率为1103.25万瓦,水面航速为18节,水下航速为20节,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艇上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1980年退役。

『肆』 世界第一艘核潜艇是哪个国家研制而出的

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使用经验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潜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续航行的时间。潜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时间受到电池蓄电量的严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须在一段时间之后浮出水面进行充电。在充电的过程当中潜艇非常容易受到攻击。

另外一个限制是潜艇上的电池能够发挥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续的时间,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远低于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随高速航行的船舰时,潜艇必须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才能够勉强追上航行速率较慢的快速船舰,可是这样一来,潜艇就失去海水对他的保护以及作战上的优势。

因此,为了扩大潜艇的战术价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续操作时间,研发替代动力来源一直是潜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

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鹦鹉螺”号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

1955年7~8月,“鹦鹉螺”号和几艘常规潜艇一起参加反潜舰队演习,反潜舰队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组成。在演习中,常规潜艇常常被发现,而核潜艇则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核潜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摆脱追击。

由于核潜艇的续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袭击。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持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之后,美国宣布以后将不再制造常规动力潜艇。

『伍』 潜水艇是谁发明的

你好
具体是这样的

最早提出潜艇设想的是英国科学家威廉?伯恩,他于1578年在一本叫《发明》的书中提出了设计一艘能潜到水下并能在水下划行的船。40年后,一位居住在英国的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布尔看到了威廉?伯恩所写的书,于是他产生了把威廉?伯恩的理论变成现实的想法。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支持下,德雷布尔很快就造出了能在水中任意沉浮并能划行的小艇。这种艇的外形像一个大皮囊,艇体是一个木头架子,在架子外蒙上一层涂油的牛皮,艇内可以容纳划手和乘客。为了解决艇的下潜和上浮,艇上装有许多羊皮囊,艇要下潜时,将水装入囊内;艇要上浮时,再将囊内的水挤出。1620年,德雷布尔举办了一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发明。在1620-1624年期间,德雷布尔在泰晤士河上对他发明的艇进行了多次航行试验,证实了水下航行的可能性。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艘潜艇的发明家是荷兰的尼利斯?德雷布尔。在1770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戴维特?布什内尔发明的“海龟”号潜艇首次在海战中攻击了敌舰。1880年,美国大发明家富尔顿为法国海军建造了第一艘装有风帆的潜艇“鹦鹉螺”号。19世纪末,各国的潜艇发明家纷纷开始研制机械动力潜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翰?霍兰。约翰?霍兰于1875年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取名为“霍兰1”号。这艘潜艇在水面航行时采用蒸汽推进,在水下航行时采用电力推进,并可以有效地使用水柜和水平舵进行下潜。1897年5月,约翰?霍兰又研制成功了一艘被后人称为“霍兰艇”的潜艇。这艘在水面航行时采用汽油发动机推进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用电动机,为电动机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一旦用完,汽油发动机在潜艇浮出水面时可为蓄电池充电。这种水面动力和水下动力的巧妙结合成了现代潜艇动力装置的一种模式。此外,“霍兰艇”上首次装备了当时海军的最新武器--“白头”鱼雷,从而使潜艇具备了击沉水面舰船的能力。“霍兰艇”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潜艇的诞生。为此,约翰?霍兰被后人称为“现代潜艇之父”。

『陆』 核潜艇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usa

『柒』 第一艘核潜艇是谁研制的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1946年,以里科弗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开始研究舰艇用原子能反应堆也就是后来潜艇上广为使用的“舰载压水反应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国海军和政府建议制造核动力潜艇?1951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制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决议?

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2年6月开工制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首次试航即显示了核潜艇的优越性,人们听不到常规潜艇那种轰隆隆的噪声,艇上操作人员甚至觉察不出与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别,“鹦鹉螺”号84小时潜航了1300千米,这个航程超过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规潜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

『捌』 潜艇是谁发明的

潜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列昂纳多·达芬奇。据说他曾构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这种能力向来被视为“邪恶的”,所以他没有画出设计图。

16世纪,真实意义的潜艇出现。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著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依据前者的设计,推进力由人力操作的橹产生。

2002年,BBC电视节目“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马可ㄠ德华兹公司根据当年设计图建成一艘搭载两人的戴博尔型潜艇,并成功潜航于伊顿的 Dorney 湖。

(8)核潜艇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19世纪80年代,潜艇日益进展,各国逐渐认识其重要性。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德国和俄国等都热衷于研发。1878年,英裔美国人约翰·飞利浦·霍兰投入此项工作。1900年4月,美国政府购买其研制的潜艇霍兰九号,并编入美国海军。从此,潜艇正式成为一种海军舰艇。

1898年,法国人马克西姆·劳伯夫首创以双壳体结构建成了“一角鲸号”,储存压舱水在两层船壳之间,优点是浮力大增。这后来成为苏俄潜艇的一种类型。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潜水员”号潜艇。艇体模仿海豚的外形设计,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使用一部功率为59千瓦(80马力)的蒸汽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由于“潜水员”号采用了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

『玖』 核潜艇是哪国发明的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制造的“鹦鹉螺”号。名称取自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

1949年秋季,美国第一艘潜挺反应堆的主要参数已经确定。
1950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决定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文件。该艇被命名为SSN一571“鹦鹉螺”号(Na u-tilus)。1951年8月20日,电船分公司与美国海军签订了“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建造合同。1952年6月14日,该艇在电船分公司正式开工建造,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参加了核潜艇的开工典礼。
就在“鹦鹉螺”号核潜艇处在紧张的建造阶段时,位于阿尔科的STR-I型陆地模式堆的建造工作也在加紧进行。1953年5月31日,STR—I型陆地模式堆达到了临界状态,并且开始产生出相当数量的电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耗资达3000万美元的STR-I模式堆是世界上第~座核动力反应堆。当年6月25臼,STR—I型陆地模式堆在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功率提升之后终于达到了满功率状态。当S丁R—I型陆地模式堆在满功率状态下运行了24个小时之后,现场的工程师们认为已经能够采集足够的数据了,应该让反应堆停止运行。但是海曼·里科弗却坚持要继续使反应堆满功率地运行下去。他要利用这个反应堆模拟核潜艇横渡大西洋的航行。
在STR-I型陆地模式堆的控制室里,一幅海图挂在墙上,图上标注着一条从美国东海岸到英国的航线。这就是此次实验中,模拟核潜艇要走的航线。经过连续4个昼夜的运行,海图上的标志终于移动到英国的爱尔兰,这说明“核潜艇”经受住了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考验,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在这96小时的连续“航行”过程中,STR—I型陆地模式堆从未间断过运行。在这一期间,这艘“核潜艇”总共在水下“航行”了2500海里。

“鹦鹉螺”诞生

1954年1月21日,“鹦鹉螺”号核潜艇在格罗顿的电船分公司下水。为了保证一些主要设备能够适合艇内的尺寸要求,在设备装艇之前,建造者们首先在木制模型内进行了试装。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努力,核潜艇的建造工作落下了帷幕,1954年9月30日,“鹦鹉螺”号核潜艇终于建成。
这艘世界上第一艘实体核潜艇的主尺度为98.5×8.5×6.7米,水面轻载排水量为3215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3582吨,水下排水量为4091吨。从总体上看,“鹦鹉螺”号核潜艇采用的是常规动力潜艇的外形。这种外形的基本特征是艏柱为圆弧型,干舷较低,上甲板呈平直形状。该艇的艏水平舵为可收放结构,不使用时则可折叠收起。在艏水平舵的后面,有一个锚穴,锚就收藏在那里。指挥台围壳位于该艇中间偏靠艇艏的位置上。“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艉部基本上采用了常规动力潜艇的艉部结构形式,艉舵位于螺旋桨的后面,但是艉垂直舵却分成上下两块,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布置,有两根推进轴、两个螺旋桨。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总共分为6个舱室,其布置顺序从艏至艉依次是鱼雷舱、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舱和艉舱。
鱼雷舱装备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载着一定数量的鱼雷。居住舱和作战指挥舱均分为三层,居住舱的上层是供10名军官居住的军官舱室和军官会议室。其中,军官会议室的面积比美国海军舰队型潜艇上军官会议室的面积大3倍。中层是烹调室和士兵餐室,一次能够提供46名艇员在此同时进餐,还可布置成为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厅,可容纳50名观众。另外,餐室里还设有冰激凌机、饮料机、磁带录音机和电视机等。指挥舱的上层是潜望镜室和攻击指挥室。攻击指挥室的后部是无线电通讯室。指挥舱的中层是操纵指挥室,核潜艇上所有舵的操纵都集中在这里。该艇的各种舵采用舵轮和操纵杆方式。操纵指挥室的后部是士兵艇员居住舱。作战指挥舱和居住舱的最下面一层是各种液舱、蓄电池舱、泵室以及仓库等。
反应堆舱里布置了一台S2W型压水反应堆、热交换器、各种泵以及反应堆用水舱等。反应堆舱的顶部利用铅屏蔽进行了密封,并在其顶部形成了~条屏蔽走廊,成为艇上人员的安全通道。主机舱内布置有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和各种辅机:动力装置的控制台也布置在主机舱内。核潜艇上的两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在反应堆产生的饱和蒸汽的驱动下,可以产生13400轴马力的动力,从而使得“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水面最高航速为20节,水下最高航速为23节。
位于核潜艇最后部的艉舱是士兵居住舱。艇上的艇员人数编制为93名,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艇员人数往往要超过编制人数。因为“鹦鹉螺”号核潜艇担负着重要的试验任务,因此经常有接受培训l的人员、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以及参加试验的人员随艇航行。因此,艇上的大部分都使用二层或者三层的床铺。每一个铺位的三个壁面采用的都是轻金属围壁,形成~个基本独立的个人支配空间,床铺上装有个人使用的照明灯具。每一个艇员都有一个存放个人用品的专用柜。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没有设置艉鱼雷舱,这一点与美国海军的舰队型潜艇的舱室布置有所区别,而且还增添了一些舰队型潜艇上不曾配备的设施,例如自动洗衣机、干燥机、图书室以及放射性剂量检测室等。此外,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大功率空调系统可以使艇内的舱室温度保持在20一22摄氏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核潜艇上总共携带有24枚鱼雷,其中6枚装备在HK一54型水压式鱼雷发射管中,18枚备用。同时,艇上装备的声纳是AN/BQR一2B型艏部声纳。美国海军在1958年对“鹦鹉螺”号核潜艇进行改装之后,又在该艇的前甲板右舷增设了AN/BQR一3A型声纳,以便增强该艇的水下探测能力。

意义非凡的“航迹”

1954年12月30日,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开始启堆。经过了4天的系泊试验之后,艇上的反应堆功率逐渐提升至满功率。1955年1月1 7日上午,艇长尤金·P·威尔金森上校站在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的指挥台上发出了解缆的命令。这艘令人瞩目的核潜艇缓缓地驶离了电船分公司的系泊码头。1l时整,当“鹦鹉螺”号核潜艇刚一驶入主航道,艇上的信号兵就用灯光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号“我艇正在使用核动力航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问世,“鹦鹉螺”号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潜艇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潜艇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潜艇战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潜战战术及技术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 “鹦鹉螺”号核潜艇指明了实现“真正潜艇”的努力方向,并为实现“真正潜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核反应堆在潜艇上应用,使得核潜艇已经与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不再处于同一水平。这是迈向“真正潜艇”的巨大一步。
第二,“鹦鹉螺”号核潜艇彻底地改变了潜艇在军事上的作用。
以“鹦鹉螺”号核潜艇为代表的核动力推进技术的问世,使得许多先进技术可以在核潜艇上进行更加有效的运用,使潜艇在几十年中徘徊不前的军事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三,“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出现,推动了与潜艇相关的各种现代先进技术的变革与发展。“鹦鹉螺”号核潜艇在向军事家们展现了它所具有的巨大魅力之后,潜艇设计师们终于可以把过去许多年来一直受到潜艇瓶颈效应制约的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核潜艇上,使得核潜艇的性能在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达到了“脱胎换骨”的高度发达的水平。
第四,在“鹦鹉螺”号核潜艇所拥有军事潜力的刺激下,反潜战技术获得了迅速的进步和完善。
第五,“鹦鹉螺”号核潜艇引发了美国海军对潜艇总体设计思想的深刻变化,使潜艇壳体由双壳结构向单双混合结构过渡。
第六,带动了常规动力潜艇AI P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基本成熟的AI P技术其中包括斯特林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自主式水下能源系统以及小型低温低压反应堆系统等。这些AI P系统还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目前,潜艇AI P技术已经展露出令人鼓舞的发展曙光。
第七, “鹦鹉螺”号核潜艇推动了核动力水面舰艇的迅速发展。
虽然“鹦鹉螺”号核潜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那划时代的影响力将不会磨灭。未来的核潜艇将沿着它的“航迹”继续前行。

阅读全文

与核潜艇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