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卫星导航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20世纪70年代,一种最现代化的导航设备开始兴起,这便是美国以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支援设备为基础建立的全球船舶定位系统。该系统目前有18颗卫星平均配置在6个轨道上,轨道倾角为55°,运行周期为12个小时,卫星采用伪码扩频、调制方式发射信号。使用的伪码有0码、9码和C/A码。0码、9码信号定位精度高,保密性能好,实际定位精度为10米,专供美国军用和特别用户使用;C/A码供一般用户使用,定位精度为100米。全球定位系统允许全世界范围内全部24小时两维或三维覆盖。中国采用的GPS卫星导航仪均接收C/A码信号。全球定位系统设计的最终格局为: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是恒定的,3颗为备用。
㈡ 导航是根据什么发明出来并能精准的知道每条路的
说到导航系统,一般就会联想到 GPS。GPS 又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开发的卫星定位技术。这套卫星定位系统基本设计共有 24 颗卫星(目前运作中的卫星为 31 颗,由于卫星的寿命长短不一,美国每年都会发射一些卫星来更新这个系统)。
这些卫星绕行在地球四周,并分布在 6 个平面上,由于其卫星轨道经特殊的设计与安排,使得 GPS 接收器在地球上约 98% 的位置,只要不被障碍物遮盖,都可以接收到至少 4 颗以上卫星的讯号。而之所以需要至少 4 颗以上卫星的讯号,主要是作为 3 颗卫星的三角定位使用,与 1 颗的辅助定位。
三颗卫星就能决定位置?要决定你的所在位置,需要利用卫星的三角定位原理。要做到三角定位,首先要量测你和卫星的距离,要测得两点的距离,可由速度和时间差间接求得(距离=速度x时间)。因为卫星会不断向地表发送讯号,地面上的 GPS 接收器也会不断接收卫星讯号,所以藉由卫星发送讯号与地面接收讯号的时间差,乘上已知讯号的传送速率,就能得到卫星与地面 GPS 接收器的距离。
例如建筑物的角落、灯柱及道路标志等, 也会侦测车道标线、方向箭头、行人穿越道、停车线及路缘。与来自 GPS 的相关定位资料结合后,即可建立一份详尽的路线影像,如此可大幅提升对每条路的精准识别。此外,这些资料还可以随时更新与提供实时的路况。
㈢ gps导航的发明人
现在我们见到的GPS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技术。而是伴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逐步改进完善而成的一种“军转民”的应用技术。要了解GPS的历史,我们不妨看看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1、1957苏联在十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和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学实验室共同开始卫星跟踪项目。海军的传输系统实验于十二月在应用物理学实验室开始进行。
2、1964-1965在北极星潜艇上第一次通过传输系统卫星进行位置修正。(这可以说是GPS的雏形)
3、1961美国航空公司开始了GPS系统的发展工作,用于满足军事需要。
4、1968防御性导航卫星系统的标准被制定出来。
5、1973美国国防部批准了GPS系统的Navstar卫星制造计划。
6、 1977包含了后来GPS卫星的基本特征如携带第一批铯钟的实验型卫星发射升空。
7、1978-1985洛克威尔国际公司制造的十颗GPS系统原型卫星发射升空。
8、1996白宫宣布每一个人都将可以使用高精度的GPS系统。
9、1989-1993之间24颗卫星以每年6颗的速度发射升空。最后一颗卫星于1993年6月发射升空,这些卫星为日后的GPS的全球应用奠定了基础。
10、GPS从1994年全面工作以来,改进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这是因为民用用户要求GPS具有更好的抗干扰和干涉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军方则要求卫星发射较大的功率和新的同民用信号分离的军用信号;而对采用GPS导航的"灵巧"武器,加快信号捕获速度更为重要。
民用GPS导航精度迄今的最大改进发生在2000年5月2日,美国停止了故意降低民用信号性能(称为选择可用性,即S/A)的做法。在S/A工作时,民用用户在99%的时间只有100米的精度。但当S/A切断后,导航精度上升,95%的位置数据可落在半径为6.3米的圆内。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GPS的民用技术的真正发展,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真正普及,目前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GPS导航仪,更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当然,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甚至比电脑技术的发展还要快速几倍。
总而言之,GPS技术并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_^
㈣ 手机导航从哪年时开始有的
手机导航是基于GPS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衍生而出的生活软件,而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直至1994年3月,GPS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全球首款卫星定位系统GPS,由于是美国陆海空三军研制的,因此其初始应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其次,GPS具有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功能,具有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高效率的特点,因此衍生出现了手机导航等生活功能。
手机导航的发展:
艾媒咨询发布《2015年中国手机地图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手机地图市场用户规模已经突破6亿,用户渗透率高达88.7%。截至2016年一季度,用户累计规模已达6.29亿。
2016年以来,各手机地图导航企业纷纷改进三维导航技术,从而成为用户日常导航应用中的重要方式。而截止至2016年9月,采用平面导航与三维导航功能相结合的手机地图用户占比已达47.6%。
在功能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手机地图企业也发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能力。不仅在车主服务、导航娱乐功能上改进和创新了功能,同时借助定位功能,为用户打造了诸多场景服务。
㈤ 地图是什么时候被谁发明出来的
地图是复4500年前古巴比伦王国居民发制明出来的。
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而中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中国图书之起源。
(5)导航什么时候发明扩展阅读
地图的分类有:
1、按区域范围分:
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2、按专题学科分:
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3、按应用分:
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按使用形式分:
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野外用图等。
5、按表现形式分:
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6、按印刷开本分:
16开、8开、4开,对开,全张、两全张、三全张、四全张,九全张。
㈥ 车载导航发展简史
确定目的地,使用车机交互设定导航路径或是连接手机,打开第三方地图软件使用车机映射选择躲避拥堵的路径。“导航到目的地”,在2020年的汽车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的简单和智能,能够有效地帮助驾驶者做好路径规划和时间管理,这究竟应该归功于车机系统的发展还是智能手机的进步?别忘了前提条件,这一切目前依然是基于GPS框架下的科技红利,而未来,可能还会有北斗系统的功劳。
如果你的年龄已经介于后浪和前浪之间,你可能还记得小时候坐车出行时,司机在加油站小憩时,除了方便,大多还会拿出一张纸质地图,研究研究下一个三岔路口究竟应该左转还是右转。如果是在市区驾车,驾驶者大多对驾驶线路烂熟于心——毕竟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四通八达的道路,路上也没有这么多车辆,城区甚至也没有那么大,谁谁谁记路特别厉害,还会被人送外号“活地图”。
来到今时今日,可能好多驾驶者根本没动过“记路”的念头,因为导航软件的确太方便了,即使大家知道怎么去目的地,甚至是每天上班都走一遍路径,司机们也会习惯打开导航,因为在躲避拥堵这件事情上,电脑明显胜过了人脑。
早在30年代,就有想法比较多的人设计过原始的车载导航系统。当时出现了一款名为ITERAVTO的外接设备,可以放在车辆的仪表台上。这个系统使用卷纸地图,首先将地图插入设备并手动设置当前位置,然后将设备用电缆与速度计相连。当你移动时,地图上的标记就会跟着你的方向移动。两个问题,首先它没有路径规划功能,只是可以辅助你了解当前位置;第二,汽车速度计在当时就不太靠谱,更别说通过它再外接一个测距设备了。
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比较热衷于研究车载导航设备。1961年Hidetsugu Yagi设计了一个基于无线信号的原始导航系统;1966年通用汽车开发了一种辅助系统,称为DAIR(驾驶员辅助、信息和路由),被认为是现在安吉星的前身;1973年,日本国际贸易产业省(MITI)和富士重工共同发起了日本汽车导航系统研究项目CATC(综合汽车交通控制)。这些研究成果同样具有两大特点——高成本,低效率,所以自然没有普及的意义。
80年代,本田推出了相对于前20年的发明成果更靠谱的一款车载导航设备。它的两点进步——基于地图,并且第一次成为新车的原厂可选配置。它没有GPS,用陀螺仪定位,有两根导线和氦气陀螺仪来确定你的位置,CRT显示器上用圆点显示当前的位置,所有的计算都由16位计算机提供。与今天的导航解决方案相比,它非常昂贵,价格是2746美元,大概相当于可以选装它的雅阁车价的四分之一。
真正改变车载导航命运的人,是罗纳德·里根。1983年,当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平民使用GPS技术时,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书写历史。全球定位系统是60年代为美国国防部的需要而开发的,这一行政命令让公众使用GPS成为了可能。三十多年后,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它,来了解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以及怎么去。
虽然GPS开放了民用,但整个80年代大家似乎依然没有把这种通过卫星定位的技术和车载导航联系起来。加州的Etak Navigator在1985年推出,使用英特尔8088微处理器和磁带驱动器。盒式磁带不能存储大量的信息,仅在洛杉矶地区,就需要4个磁带,使用导航需要频繁更换磁带。Etak有地址地理编码,将地址转换成纬度/经度,并且系统支持自我校正。Etak Navigator的价格是1500美元,比本田的陀螺仪便宜了些,但依然毫无性价比。
1987年,日本在导航技术上给了汽车世界两项模糊但重要的进步。丰田皇冠轿车首次配备了内置CD-ROM的航迹推算导航系统,并首次配备了彩色显示器。这些80年代的尝试在导航精度上依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第一次在将GPS运用在车载导航上的汽车品牌究竟是哪家?
答案意外而又不意外。潜心研究黑科技百年的马自达,在1990年推出的转子跑车Eunos Cosmo上,使用了GPS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开始探索和试验GPS导航的能力。1990年,马自达发布了第一辆内置GPS系统的汽车;1992年,丰田Celsior成为了第一辆带有声控GPS系统的汽车;1994年,BMW第一次推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技术由飞利浦提供;1995年美国制造商第一次推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汽车,技术来自我们现在熟悉的Garmin, 推出的品牌则是现在已经消失的奥兹莫比尔。
90年代的尝试期之后,服务商在2000年大幅提高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基于GPS的车载导航正式成为一种普及化汽车配置。从简单的电子地图,到线路规划,到现在的结合实时路况为驾驶者推荐躲避拥堵的路线,甚至是基于GPS和地图的支持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理论上来说,从90年代到现在,车载导航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没有再一次革新,不过随着车机运算速度的越来越快、地图服务商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以及整车OTA的普及,车载导航变得越来越实用。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的车载导航,理论上有着和手机的第三方导航App相同的工作原理,手机的更新迭代远远快于汽车,生活中我们也更习惯和手机进行交互行为而不是汽车。我们判断一款车载导航是否“好用”如今的标准,是它能不能实现和手机导航相同的精准和便捷。既然我们人人都靠手机活着,即使越来越好用,但功能性很难超越手机的车载导航,依然只能扮演“鸡肋”和“备胎”的角色。车载导航如何求变?车企和供应商需要新一轮的装备竞赛,比如可能在全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S级上采用的全息投影技术将车载导航信息完全3D化,让车载导航的功能性和可阅读性超越手机,是我们未来能接着聊车载导航的前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卫星导航定位是哪个国家发明的第一个是gps吗
GPS应用:精细农业、科学研究(野外生物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环境监测、突发事件和灾害评估、安全保障、天体与建筑工程和自然资源分析的定位。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迄今,比较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美国GPS和俄罗斯GLOMSS系统,欧洲计划推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中国北斗
㈧ 北斗导航是谁发明的
谢军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历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4所副所长、所长,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现任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同年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04所工作。
1987年获五院通信电子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504所测试中心副主任、规划投资处处长、副所长、所长等职务。
2004年1月——2013年2月,担任五院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2013年3月——,担任五院总体部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全球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㈨ GPS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GPS是美国发明的。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GPS的优点
1、免安装,可随意放置。免安装GPS定位器的工作电源来自于自带的内置电池,可随意放置车厢任意位置,或强磁吸附于车底等隐蔽的地方。
2、体积小,隐蔽性强。因不受电源线的束缚,免安装GPS定位器可任意放置,如随意吸附在车底盘、座椅、灯柱等隐蔽的地方,很难被发现。
3、不易被探测干扰。因无线GPS定位器须在指定时间才被唤醒工作,监控时间可掌握,灵活度更强,很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信号屏蔽器或探测器的干扰。
㈩ 导航的发明者是谁
现在我们见到的GPS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技术。而是伴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逐步改进完善而成的一种“军转民”的应用技术。要了解GPS的历史,我们不妨看看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1、1957苏联在十月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和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学实验室共同开始卫星跟踪项目。海军的传输系统实验于十二月在应用物理学实验室开始进行。
2、1964-1965在北极星潜艇上第一次通过传输系统卫星进行位置修正。(这可以说是GPS的雏形)
3、1961美国航空公司开始了GPS系统的发展工作,用于满足军事需要。
4、1968防御性导航卫星系统的标准被制定出来。
5、1973美国国防部批准了GPS系统的Navstar卫星制造计划。
6、 1977包含了后来GPS卫星的基本特征如携带第一批铯钟的实验型卫星发射升空。
7、1978-1985洛克威尔国际公司制造的十颗GPS系统原型卫星发射升空。
8、1996白宫宣布每一个人都将可以使用高精度的GPS系统。
9、1989-1993之间24颗卫星以每年6颗的速度发射升空。最后一颗卫星于1993年6月发射升空,这些卫星为日后的GPS的全球应用奠定了基础。
10、GPS从1994年全面工作以来,改进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这是因为民用用户要求GPS具有更好的抗干扰和干涉性能、较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军方则要求卫星发射较大的功率和新的同民用信号分离的军用信号;而对采用GPS导航的"灵巧"武器,加快信号捕获速度更为重要。
民用GPS导航精度迄今的最大改进发生在2000年5月2日,美国停止了故意降低民用信号性能(称为选择可用性,即S/A)的做法。在S/A工作时,民用用户在99%的时间只有100米的精度。但当S/A切断后,导航精度上升,95%的位置数据可落在半径为6.3米的圆内。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GPS的民用技术的真正发展,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真正普及,目前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GPS导航仪,更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当然,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甚至比电脑技术的发展还要快速几倍。
总而言之,GPS技术并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