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五位科学家
三位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石申夫、祖冲之。五位中国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袁隆平 ;五位外国科学家:爱迪生、爱因斯坦 、牛顿、法拉第、伽利略。
② 中国的沙漠为科学家
A 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结论型。 题干首先说“中国的沙漠为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接着列举一些具体的材料:最为寒冷的南极洲、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科学家需要的是将寒冷和干燥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因为中国的沙漠与火星环境相似(隐含: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所以,中国沙漠为外星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所以,正确选项是A。
③ 512 汶川 112 海地 227 智利科学家有什么看法
http://club.163.com/viewArticleByOldUp.m?boardId=philosophy&articleId=philosophy_1271c6479c4004e_1
④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发明都有什么
古代的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人;毕升,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现代的专:张钰哲属,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茅以升 钱塘江大桥
詹天佑 京张铁路
候德榜 候氏制碱法
李四光 创立中国地质力学体系
竺可桢 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
⑤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发明
古代抄的有:蔡伦,造纸术的发明人;毕升,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现代的:张钰哲,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茅以升 钱塘江大桥
詹天佑 京张铁路
候德榜 候氏制碱法
李四光 创立中国地质力学体系
竺可桢 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
⑥ 中国的科学家有哪些
1、钱学森作为我国火箭领域的泰斗,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以及“火箭之王”。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并且首次在世界上提出研制每小时飞行距离超过一万公里的火箭成为可能。回国时被美国人称赞为可以抵五个师。
⑦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呀他们都发明了什么呀急
竺可桢(气象学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王选(当代毕升)
周光召(物理学家)
赵忠尧(物理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等人都只是华人,已经不是中国人了,不管他们做出什么成就,都不是为中国做出的。
⑧ 五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仍然健在的五位科学家:
1、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屠呦呦,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蔡其巩,金属物理与断裂力学专家。国家冶金工业局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60年代末,首先在国内引进了线弹性断裂力学,促进了壳体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试制成功。70年代初,从事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把J积分理论用于高应变区裂纹容限分析和应变疲劳寿命分析。曾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名誉理事。
4、田昭武,物理化学家。首创: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和选相检波测定法;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技术;用于测定早期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建立复制超微复杂三维图形新技术——约束刻蚀剂层技术。研制并批量生产的仪器有: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电镀参数测试仪、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是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5、吴祖泽,1935年10月19日出生,浙江镇海人。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是中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他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人缘性干细胞生长因子,完成了世界首例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
⑨ 中国自从成立以来,著名的科学家及他们的成就
(1)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他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2) 钱学森
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
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钱学森.物理力学讲义.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钱学森.星际航行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钱学森讲,吴义生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
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增订本).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两弹一星功勋:
浙江6:钱学森(杭州) 钱三强(湖州)屠守锷 (湖州)赵九章(吴兴)陈芳允(台州)吴自良(浦江)
江苏6:王大珩(吴县)程开甲(吴江)杨嘉墀(吴江)王淦昌(常熟)姚桐斌(无锡)钱骥(金坛)
安徽3:邓稼先(怀宁)黄纬禄(芜湖)任新民(宁国)
湖南2:周光召(长沙)陈能宽(慈利)
湖北2:朱光亚(武汉) 彭桓武(麻城)
云南1:王希季(大理)
山东1:郭永怀(荣成)
河北1:于敏(宁河)
辽宁1:孙家栋(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