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木偶奇遇记简介20字大神们帮帮忙
简介:
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
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
(1)创造奇遇记扩展阅读:
该书创作于1881年,科洛迪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我寄给你的这些材料,只不过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罢了。
你可随意处理,如要采用,我可继续写下去。”而没有料到的是“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分期连载,一直到1883年才连载完毕。中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
《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
《木偶奇遇记》创造了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长篇童话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虽然不乏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不曾拥有广受欢迎的长篇童话及其长篇童活形象。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贯穿着一种道德规范思想。
强调的是训示和教育。正面儿童形象始终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则一反常态,大胆启用有缺点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点的孩子取代所渭有教养的孩子,这不啻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木偶奇遇记》在意大利行销过至少260个版本,英文的版本则至少有115种之多。
『贰』 木偶奇遇记的原著作者是谁
《木偶奇遇记》的原著作者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卡洛·科洛迪(1826一1890年)。
《木偶奇遇记》是1卡洛·科洛迪创作的童话,也是其代表作,发表于1881年。作品讲述当仁慈木匠皮帕诺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
(2)创造奇遇记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该书创作于1881年,科洛迪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我寄给你的这些材料,只不过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罢了。你可随意处理,如要采用,我可继续写下去。”
但正是“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分期连载,一直到1883年才连载完毕。中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所以杂志社催着作者快写,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194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被认为最经典。这并不是该片被第一次改编成真人电影,1996年斯蒂夫·巴伦曾执导过一版,2002年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也曾推出过一部,最近一部是2008年由小正太罗比·凯饰演的。
『叁』 木偶奇遇记故事
“有一个国王!”我的小读者马上要说。
不对,小朋友,你们错了,从前有一段木头。
这段木头并不是什么贵重木头,就是柴堆里那种普通木头,扔进炉子和壁炉生火和取暖用的。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有一天,这段木头碰巧到了一位老木匠的铺子里,这位老木匠名叫安东尼奥,大伙儿却管他叫樱桃师傅,叫他樱桃师傅,因为他的鼻尖红得发紫,再加上亮光光的,活像一个熟透了的樱桃。
樱桃师傅看见这段木头,高兴极了,他满意得一个劲儿搓着手,低声嘟嚷说:
“这段木头来得正好,我要拿它做条桌子腿。”
说干就干,他马上拿起一把锋利的斧子,动手就要削掉树皮,先大致砍出条桌子腿的样子。可他第一斧正要砍下去,手举在头顶上却一下子停住不动了,因为他听见一个很细很细的声音央求他说:
“可别把我砍得太重了!”
诸位想象一下吧,樱桃师傅这位善良的老头儿该是多么惊讶啊!
他一双眼睛吓傻了,满屋子骨碌碌转了一圈,要看看这个声音是打哪儿来的,可他一个人也没有看见!他往工作台底下看看,没有人,他打开一直关着的柜子看看,没有人;他往一篓刨花和碎木片里面看看,也没有人;他甚至打开铺子门往街上看看,还是没有人!那么……?
“我明白了,”他于是抓抓头上的假发,笑着说,“这声音一准是我听错了。我还是干我的活吧,”
他重新拿起斧子,在那段木头上狠狠地一斧砍下去。
“唉哟!你把我砍痛了!”还是那很细的声音埋怨着叫起来。
这一回樱桃师傅当真愣住了,眼睛吓得鼓了出来,嘴巴张得老大,舌头拖到下巴,活像喷水池里一个妖怪的石头像。
等到他重新能够说话,他吓得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地说了起来:
“这个细声细气叫‘唉哟’的声音,它到底是打哪儿来的呢?……屋子里可是一个人也没有。难道是这段木头,是它学会了像小娃娃那样又哭又叫吗?这我可怎么也不相信。瞧,就是这么一段木头。它跟别的木头一模一样,拿来生炉子的。扔到火里,倒可以烧开一锅豆子……那么,不是木头又是什么呢,难道是木头里躲着个人吗,要真躲着人,那他就活该倒霉,我这就来跟他算账!”
他这么说着,双手抓住这段可怜的木头,一点不客气,就把它往墙上撞。
撞了一会儿,他停下来竖起耳朵细细地听,看有什么哭声没有,他听了两分钟,没有,听了五分钟,没有,听了十分钟,也没有!
“我明白了,”他一面苦笑着说,一面抓头上的假发,“那细声细气地叫‘唉哟’的声音,一准是我自己听错了!我还是干我的活吧,”
可他心里仍然挺害怕,于是试着伊伊唔唔地哼支小调壮壮胆。
这一回他放下斧子,拿起刨子,要把木头刨刨平,可他一来一去地刚那么一刨,又听见那个很小很小的声音嘻嘻地笑着对他说了:
“快住手!你弄得我浑身怪痒痒的!”
可怜的樱桃师傅这一回活像着了雷打,扑通一声倒了下来。等他重新张开眼睛,只见自己坐在地上。
他脸都变了色,一向红得发紫的鼻尖,这会儿都吓得发青了。
『肆』 什么是奇遇记
全称木偶奇遇记,就是旅途中所遇到的奇特的事情
木偶皮诺曹、老人泽皮德。
《木偶奇遇记》是科洛弟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它叙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儿被它们吊死,幸亏巧遇仙女而得救。 后又被愚人国法官投进监狱;出狱后,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做工,现在我就会和爸爸呆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人家当看门狗了。”
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蠢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从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还编篮子,晚上读书、写字,终于成为一个诚实、听话、又爱学习,还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
这篇童话,通过皮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深受各国小读者们的喜爱。
《木偶奇遇记》让小孩明白:只要善良就会有心,只要诚实鼻子不会变长,只要勇敢才能救出自己老爸于鲨鱼口中,只要有齐以上这些,木头也会变成小男孩。
『伍』 木偶奇遇记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和谁
木偶奇遇记里的主要人物是匹诺曹。
匹诺曹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称其“虚构”,是说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像匹诺曹这样拥有生命的“木偶人”。他原先是一段木头,“这段木头并不是什么贵重木头”,就是“炉子和壁炉生火和取暖”用的柴堆里那种普通木头。
后来经人一番削、砍、刨便成了人(“木偶人”)。然而,匹诺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在这里——恰恰在匹诺曹身上显示出的人性和物性,及其两者的有机统一。
(5)创造奇遇记扩展阅读:
1、作品主题
《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
2、作品影响
《木偶奇遇记》创造了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长篇童话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虽然不乏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不曾拥有广受欢迎的长篇童话及其长篇童活形象。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贯穿着一种道德规范思想。
强调的是训示和教育。正面儿童形象始终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角。科洛迪则一反常态,大胆启用有缺点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用有缺点的孩子取代所渭有教养的孩子,这不啻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木偶奇遇记》在意大利行销过至少260个版本,英文的版本则至少有115种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木偶奇遇记
『陆』 木偶奇遇记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儿被它们吊死,幸亏巧遇仙女而得救。
后又被愚人国法官投进监狱;出狱后,又被捕兽器夹住,被迫当了看家狗。他后悔极了,心想:“如果我像其他好孩子一样喜欢读书、做工,现在我就会和爸爸呆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不会在这里给人家当看门狗了。”
夜里,他因帮助主人抓住黄鼠狼而重获自由。他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可是又经不起诱惑。在坏同学的怂恿下又逃学到海边看鲨鱼,后又被卖到玩具国,变成一头蠢驴。后来还是仙女搭救了他。
最后,他们父子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设法逃了出来,在海边住下。从此,小木偶每天去做工,有空还编篮子,晚上读书、写字,终于成为一个诚实、听话、又爱学习,还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
创作背景:
该书创作于1881年,科洛迪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我寄给你的这些材料,只不过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罢了。你可随意处理,如要采用,我可继续写下去。”
而没有料到的是“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分期连载,一直到1883年才连载完毕。中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
『柒』 关于奇遇记的作文
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一想到回到家就能吃到妈妈做的美味佳肴,就似乎闻到了那阵阵飘香了,这可真让我垂涎三尺。可就在我进入电梯的那一瞬间,接下来的事情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当电梯升到第十层的时候,突然“哐当”一声响,电梯就停止不动了,我还以为象平时一样有人上下电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电梯门始终没有打开。这时的我被吓呆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大脑立即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电影上的电梯事故就重演在我身上?!此时我的双手不停的颤抖着,恐惧随之涌上心头,泪水一并而出,还好,我身上有小灵通,我一个劲的拼命狂播所有熟悉的电话号码,连110、119也不放过,但我绝望了,电梯没信号!!!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时,我突然看到电梯墙上残缺着一张电梯紧急求救办法,我赶忙按照上面的提示进行操作,按响了紧急通话铃,扩音器里传来的回话仿佛让我看到了希望。接下来我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安静地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嗒嗒、嗒嗒”脚步声越来越近了,讲话声音也越来越吵杂,我知道那是我的救星到了,此时已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了。我(的心又开始激动了起来:我有救了!我有救了!!我拼命的狂喊着“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似乎我离希望又进了一步。可外边救援人员的话就如同冷水一样浇灭了我心里刚刚升腾的希望:“电梯打不开埃。。问题挺严重的。。。只能向电梯公司的抢修人员求援了,小妹妹你再坚持一下埃。。”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四肢无力,差点瘫倒在地上,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我真不敢想象。谁能知道,在只有我一个人的电梯里,看着忽明忽暗的灯光,听到这样的话是多么的绝望啊!漫长的等待后,希望又重现了光芒,我的妈妈在寻找我一个多小时后才接到通知赶过来了,尽管妈妈也束手无策,但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妈妈是我勇气的动力,使我感到不再那么害怕了。终于,在抢修人员的努力下电梯门打开了,我终于被成功的营救了出去,憋在心中的恐惧在见到妈妈的那一瞬间烟消云散,我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开哭了。此时距我被困已有一个小时20分钟了。
现在的我对这次的事件仍是心有余悸,虽然相关人员已对电梯做了维修和处理,但是,这次“电梯历险记”在我人生中起的波澜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我时常祈祷但愿人人都平安。
『捌』 《木偶奇遇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木偶奇遇记》叙述老人皮帕诺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老人卖掉上衣,供儿子上学。可是小木偶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木偶戏班获得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回家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金币被抢走,还进了监狱......
该书描述了木偶皮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小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干活、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像。
发生于皮诺曹身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自然天性在许多方面都是需要修正的。也就是说,在自然天性里往往会有不少不够尽善尽美的表现,等待着我们的逐步克服。
作者: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
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玖』 木偶奇遇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内容:描述了木偶皮诺乔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
《木偶奇遇记》创造了意大利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长篇童话形象。在科洛迪之前,意大利虽然不乏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从不曾拥有广受欢迎的长篇童话及其长篇童活形象。在19世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品中普遍贯穿着一种道德规范思想。
《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
《木偶奇遇记》是一篇寓言故事。但是与以往西方的寓言故事不同,描写的不是美丽的公主和贵族们在大城堡中的生活。匹诺曹的奇遇都发生在意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中间,从而使它更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木偶奇遇记》一书不仅教育孩子们如何为人,还通过隐喻和影射,对十九世纪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落后和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如贫富间的差距、劳动人民的贫穷、饥饿和绝望,司法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虚伪等等。
同时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意大利哲学家贝内戴托就曾评论说:“用来雕刻皮诺乔的那块木头,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
『拾』 木偶奇遇记这篇童话故事是哪个作家创造的。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代表作,发表于1880年。当仁慈木匠皮帕回诺睡觉的时候答,梦见一位蓝色的天使赋予他最心爱的木偶皮诺曹生命,于是小木偶开始了他的冒险。如果他要成为真正的男孩,他必须通过勇气、忠心以及诚实的考验。在历险中,他因贪玩而逃学,因贪心而受骗,还因此变成了驴子。最后,他掉进一只大鲸鱼的腹中,意外与皮帕诺相逢……经过这次历险,皮诺曹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