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丹青的意思是什么
.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 《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 《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 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谟谋,尽 仲山 之夙夜。”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回天鉴,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 见“ 丹青地 ” 10建筑的木造部分上的花纹或图案 这样不仅可以使木料耐久,而且能给建筑增添装饰美。丹青花纹的种类,本来是按建筑的部位不同各有规定的,但实际上,丹青却是根据建筑的构造、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各具特色的,所以没有一所建筑的丹青是和别的建筑相同的。丹青的形式虽然是多样的,但根据装饰类型的特点可以分:为普通丹青、中等丹青和锦丹青。普通丹青最素净,用粗的黑线条和细的白线条构成,它适于画在额柁、檩、斗拱、椽子和双层椽子上,即多画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建筑背面或室内。这种丹青的特点就是使建筑显得素雅。中等丹青,既不象普通丹青那样单调,也不象锦丹青那样富丽堂皇,是居中的一种。因此,这种丹青应用最广,各种类型的建筑几乎都能适用。这种丹青是画在额柁、檩子、梁等的顶端接头上的。这种丹青的纹样有:螺纹、石榴纹、铃铛纹、鱼鳞纹等。有的建筑里外都画了同一式样的中等丹青,但在画了锦丹青的建筑的背面,画中等丹青的例子最多。锦丹青,用它可把建筑的各个侧面和角楼都用各种锦纹装饰起来。这种丹青所用色彩、花样、构图使人眼花缭乱,显得非常华丽。锦丹青只画在中心建筑上,而且画在最令人注目的建筑的正前面。丹青的基本颜色是红、浅绿、蓝、黄、黑等五种,但可以把不同颜色调和成各种综合色。画丹青时,先在要上丹青的物体表面全部涂上浅绿色,再勾上图案,花纹,然后再涂以选定的颜色。朝鲜的丹青最富有特点:花纹的构图多样而大方;图样虽复杂、细腻,却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可以很快的进行涂色作业;图画既富丽又有明快感;色彩丰富而鲜艳。建筑的装饰从外向里,从下向上绘制,越向里、越向上越精美;花纹与建筑周围环境相和谐,在总体上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㈡ 水墨和丹青区别以及联系
区别:水墨,即“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
联系:水墨画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与水墨画并列的表现形式还有工笔重彩,白描,彩墨,当然这是按形式分的。还可以按表现题材,那就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在山水画中按画法着色又可以分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而丹青其实就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说法。水墨是技法 丹青是颜色,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这样的中国画也称为“水墨丹青画”。
(2)创造与丹青扩展阅读:
丹青,实际代表了两种绘画中常使用的两种颜色,即红色和青色。
丹(红色)由朱砂制作而成,青(青色)由青臛制作而成,两种均为矿物质颜料。故丹青常用来借指画作,或者画家,如丹青妙手。使用这两种矿物质原料着色,可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后也常借指某人功绩卓著,名垂史册。
㈢ 妙笔丹青是什么意思
妙笔丹青
妙笔(妙笔)--- 1.神妙之笔。 宋 仲殊 《减字木兰花》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 元 贡奎 《赠任丹碧炼师》诗:“丹葩碧树光熌烁,妙笔可作诗无声。”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只消三个字,把我辈满肚的牢骚,发舒殆尽,就烦妙笔写起来。” 2.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 贤 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元 虞集 《题范德机诗后》诗:“玉堂妙笔交游尽,投老 江 南隔死生。” 3.犹佳作。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王氏图画》:“卿所进墨迹并古画,复遍看览,俱是妙笔。”
丹青--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谟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回天鉴,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㈣ 丹青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
丹青:
①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红、青两色,故称画为“丹青”。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也可称绘画艺术为“丹青”。《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图写甚妙。”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
②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4)创造与丹青扩展阅读:
丹青的形式虽然是多样的,但根据装饰类型的特点可以分:为普通丹青、中等丹青和锦丹青。
普通丹青最素净,用粗的黑线条和细的白线条构成,它适于画在额柁、檩、斗拱、椽子和双层椽子上,即多画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建筑背面或室内。这种丹青的特点就是使建筑显得素雅。
中等丹青,既不象普通丹青那样单调,也不象锦丹青那样富丽堂皇,是居中的一种。因此,这种丹青应用最广,各种类型的建筑几乎都能适用。这种丹青是画在额柁、檩子、梁等的顶端接头上的。
这种丹青的纹样有:螺纹、石榴纹、铃铛纹、鱼鳞纹等。有的建筑里外都画了同一式样的中等丹青,但在画了锦丹青的建筑的背面,画中等丹青的例子最多。
锦丹青,用它可把建筑的各个侧面和角楼都用各种锦纹装饰起来。这种丹青所用色彩、花样、构图使人眼花缭乱,显得非常华丽。锦丹青只画在中心建筑上,而且画在最令人注目的建筑的正前面。丹青的基本颜色是红、浅绿、蓝、黄、黑等五种,但可以把不同颜色调和成各种综合色。
画丹青时,先在要上丹青的物体表面全部涂上浅绿色,再勾上图案,花纹,然后再涂以选定的颜色。
中国北方的丹青最富有特点:花纹的构图多样而大方;图样华美、细腻,有规则性,因此可以很快的进行涂色作业;图画既富丽又有明快感;色彩丰富而鲜艳。建筑的装饰从外向里,从下向上绘制,越向里、越向上越精美;花纹与建筑周围环境相和谐,在总体上给人以的感觉。
丹青在建筑的木造部分花上各种颜色的花纹或图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木料耐久,而且能给建筑增添装饰美。丹青花纹的种类,本来是按建筑的部位不同各有规定的。
㈤ 求五字古风唯美诗意的名字,要求带丹青和霓裳
轻吟那丹青、月影随霓裳、指尖的丹青、多胤云渐暖、霓裳素衣叹、世间丹青客、无意画霓裳、霓裳不解愁、素手绘丹青、霓裳纸上舞、霓裳曾锦绣、丹青画不成、霓裳风月间、予醉伴丹青、书生敬丹青、独酌霓裳泪、丹青唱别离;
霓裳引魂箫、丹青薄凉客、本是丹青客、霓裳生姿娇、霓裳清酒付、醉眼望丹青、浑似丹青客、素酒霓裳贤、霓裳低绿枝、霓裳饮尘霜、一曲丹青赋、霓裳犹未归。
(5)创造与丹青扩展阅读
取网名的原则:
1、符合自己的形象定位
符合自己的形象定位要求,网名是自身形象综合的,直接传达,自己不喜欢的网名,不能算得上是好网名。
2、要合情合法,不得使用网名贬低、伤害他人或诋毁历史人物
取一个愉悦自己吸引大众的网名实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在网络活动中我们应当树立起自己的道德法律观念,不得恶搞、伤害他人(历史人物)情感,以免引来口水与法律的惩罚。
3、结合自己的特点
如果说名字是父母取得,未能展示自己的志向、意愿,以及特点,那么取网名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取网名之前,最好先明确自己的目的,明了自己想要通过网名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之后或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性格、或意向、或职业等等,让人一看网名,就有初步了解。
㈥ 未央和丹青分别是什么意思
wèiyāng
未央
(1).未半。《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 集传:“央,中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托沉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颜师古 注:“未央,犹未半也。言年岁未半而早落蕃华,故痛惜之。” 宋 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诗:“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柔石 《别》:“夜未央,人声寥寂……于是青年叫了一叫,含糊地问:‘什么时候?’‘十一点四十五分,离半夜只差一刻。’”
(2).不久,不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王冰 注:“央,久也,远也。”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有气自东南隅来者,冉冉兮若青云之始翔,蔼蔼兮若初日之未央。”
(3).未尽;无已。《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王逸 注:“央,尽也。”《汉书·礼乐志》:“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二:“ 秦 陇 逼 氐 羌 ,征人去未央。” 宋 秦观 《虞氏夫人墓志铭》:“惟夫人,胄 东阳 。嫔德门,家有光。命虽绝,庆未央。” 明 屠隆 《彩毫记·远谪夜郎》:“感吾皇,感吾皇,天恩高广……愿万岁千秋,圣寿未央。”
(4).无边无际。《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王安石 注:“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 高亨 注:“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无极耳。”《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白雪遗音·南词·义侠英雄》:“义侠英雄美少年,艳阳春景未央天。出门游玩长生乐,绿暗红稀翡翠园。”
(5). 汉 代官名。
(6).见“ 未央宫 ”。
(7).本为 汉 宫名,借指宫殿。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三:“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宋 李纲 《次韵季弟善权阻雪古风》:“忆昔 宣和 全盛年,嘉瑞应期来自天。千官朝贺未央里,仰视龙尾垂蜿蜒。” 清 孙枝蔚 《旧宫人》诗:“宫衣叠后未开箱,梦里承恩入未央。”
dān qīng
丹青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谟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回天鉴,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㈦ 绘画又叫“丹青”,这和颜色有什么关系
在史书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人用“丹青”代指绘画。其实“丹”和 “青”是古代绘画所使用的两种矿石颜料。“丹”就是朱砂;“青”指青腹。后来,“丹青”被特指为红色和青色,也泛指绚烂的色彩。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
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素描的定义:素描从广义上来讲,是一切单色绘画,用一种颜色深浅、浓淡,或一种笔墨的粗细变化刻画出来的客观物像;狭义范围讲,是指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的、相对静止的、时间稍长的单色绘画。
㈧ 扇舞丹青是什么意思
“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
获得2002年第二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的舞蹈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舞蹈精品,据此批拍摄的电视舞蹈作品更是让舞蹈锦上添花。北京广播学院的教授高鑫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扇舞丹青》,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将中国古典舞蹈、绘画和音乐熔为一炉,并利用现代电视艺术手段进行二度创作,营造了一个冲淡、雅致、高远的意境。在这部作品舞蹈环境的选择上,编导采用了最具冲淡雅致特色的中国水墨画(《扇舞丹青》的丹青),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实景道具拍摄,或以特技图像处理,布置了一个冲淡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场景。这是绘画语言通过实境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在音乐的运用上,编导采用了以古筝弹奏的民乐。随着环境的展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轻拢慢捻,或快弹连拨。这是音乐语言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
扇舞则是意境的主要承载者和表现者。无论是从扇舞本身的动作,还是道具的选取来看,《扇舞丹青》中的扇舞具有传统舞蹈的美学特征。通过舞者王亚彬的扇舞表演,我们既欣赏到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更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扇舞丹青》是一个极富舞蹈本体特征的作品,它的一大特点是重其韵律,不随意乱用技巧,不张扬,不浮躁;未设置任何情节,没有戏剧的冲突,无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帮助,仅靠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让《扇舞丹青》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墨舞”佳作。与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区别的是,它的语言打破了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刚性质感的表现。作品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编导创造了自己的空间,也创造了自己的时间,两者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底板则是舞者身体自由描画的。这种典型中国式的身体运动与魏格曼提出的时、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与放、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等动势所展示的“重力(轻或重)、时间(快与慢)、空间(直接或延伸)、流畅度(限制或自由流畅)”,又与魏格曼之师拉班创造的人体力效表现有着本质的联系。由此可见,艺术确实是相通的,好的艺术作品都遵循着科学的原理方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灵与自然在沟通中的顿悟,各种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观感受,倾人人性。在艺术心境与宇宙意象的互衬相映中返璞归真。《扇舞丹青》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闪、转、腾、挪”的动势、其“回”与“流”的形态,以及瞬间止息如红日欲出、满弓蓄势的感觉等,无不体现出了中国舞独有的舞蹈韵味和独特的精神气质,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佳作,让人们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国舞蹈向前发展的无穷神韵。
㈨ 丹青意造本无法 的意思
出自毛泽东、郭沫若与齐白石“争画” 齐白石是一位画坛巨匠。他的诗、画、字、印都很精湛,在中国现代画坛上堪称一绝。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齐白石收到了毛泽东写给他的亲笔信。读了毛泽东充满真诚亲切、廉逊有礼、尊老崇文之情的信,白石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表达对毛泽东的一片崇敬之情,齐白石精心选出了两方名贵的寿山石章料,操起刻刀, 精心镌刻了“毛泽东”朱、白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托诗人艾青呈献给毛泽东。 毛泽东收到齐白石赠送的两方印章,看了又看,还发现包印章的是一幅画,让秘书保存起来,裱好。于是出现了一场“争画”的珍闻。 酷爱书法艺术的毛泽东收到齐白石赠送的两枚印章,深为喜爱。为了答谢白石老人,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请郭沫若作陪。 一个伟大领袖、一个文坛巨匠、一个画坛宗师,酒席间,三人谈诗论画,不亦乐乎。毛泽东首赞端起酒杯,向白石老人敬酒,感谢他赠送印章和国画。齐白石为为一怔,问毛泽东:“ 我什么时候为主席作过画?”毛泽东笑着对秘书说:“把画拿来,请画家亲自下验证。” 这是一幅国画,上面画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李子树,树上有一群毛绒绒的小鸟,树下有一头憨厚的老牛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颇有意境。齐白石见画后恍然大悟,这是他练笔的“废品”,没注意用来给毛泽东包印章了。毛泽东让人用全绫装裱起来,就成了一件珍品。 齐白石不好意思地说:“主席,都怪我疏忽大意,这废作说什么她不能给您,您若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马上画。” “我喜欢的就是这一幅嘛!”毛泽东固执地说。 齐白石听罢站起身来,一甩长髯,说:“主席再不允许,我可要抢了!” 郭沫若见势忙走过来,用身体挡住画说:“这件墨宝是送给郭沫若的,要想带走,应当问我!” “这不,画上标着我的名字嘛!”郭沫若解释说。 齐白石看看画,画上没有一个字。摇摇头,猜不透其中的含意。 郭沫若笑了起来,他指着画说:“这树上画了几只鸟?” “五只。” “树上五只鸟,这不是我的名字吗?“郭沫若把“上五”两个字的语气说得很重。 齐白石手捋长髯大笑起来:“好!郭老大号正是‘尚武’,您真是诗人的头脑哇!” “快快与我松手,没看见画上标有本人的名字吗?”毛泽东说。 “您的名字?”郭沫若和齐白石都愣了。 看着两个人发愣的样子,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怡然自得地说:“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 ?” “李子树。” “画得茂盛吗?” “茂盛。” “李树画得很茂盛——这不是敝人之名讳吗?” “李得盛”与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的代号“李得胜”同音,所以毛泽东说此画是赠给他的。 齐白石乐了:“如此说来,拙画还有点意思,那么,劳驾两位在卷上赏赐几个字,如何?” 二人欣然应允,毛泽东挥笔题书“丹青意造本无法”,郭沫若接对“画圣胸中常有诗”。 齐白石得此墨宝,喜出望外:“两位这样夸奖白石,我可把它带走啦。” 两位政治家斗不过一位艺术家,三人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书与画在毛泽东与齐白石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㈩ 与丹青有关的诗句
1.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2.试傍鸾台仔细看,何似丹青里.
3.背立欠伸花絮底,如无,未信丹青画得知.
4.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
5.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6.丹青画象麒麟台.
7.丹青早画麒麟,貂蝉自属王门.
8.忆秦娥晴空碧,吴山染就丹青色.
9.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10.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11.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