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市里的无籽西瓜没有种子,它们是怎么生出下一代的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紊乱的情况,所以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种子。无籽西瓜是美国攻读博士的华人黄昌贤,在1938年首次培育出来的,他被誉为“无籽西瓜之父”。无籽西瓜没有籽是如何繁衍出来的,这一问题自然培育出此瓜的人是很清楚的。有一些生物基础的朋友可能知道,一些关于染色体的知识,那么普通的西瓜是二倍体植物,把普通西瓜通秋水仙素处理后令其成为4倍体,之后将普通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就可以得到三倍体的无籽西瓜种子了。
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
㈡ 无籽的西瓜不是没籽吗,那它怎么长成大西瓜的呢
无子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经过诱变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他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也没有籽. 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4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4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3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无籽果实,如无籽番茄、无籽西瓜和香蕉等。我们知道,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在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一般来说,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幼嫩种子提供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根据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而来的。但是,无籽西瓜的发育仍然需要生长素,那么没有种子,生长素从何而来呢? 一般来说,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存在着与生长素合成有关的酶系。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氨基转换、脱羧作用和两个氧化步骤,最终变成生长素(吲哚乙酸)。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长素外,同样也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内并将自身合成生长素的酶体系转移到其中,从而在子房内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使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
㈢ 无籽西瓜是谁发明的
1938年,黄昌贤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以应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无籽西瓜而轰动美国及欧洲生物学界,登入园艺科学的殿堂。当时,美国的许多报刊以“以中国人育成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由年轻华人育成”等为题,刊登了黄昌贤的事迹和照片,誉他为“无籽西瓜之父”,“无籽西瓜大师”。因为这一杰出成就,他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荣誉会员、获美国西格马赛(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称号,并获得金钥匙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应用植物激素育成无籽西瓜列为1938年世界生物学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教授古斯塔佛逊(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实验,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芦、茄子、辣椒和一些观赏植物获得了单性结果的无籽果实,证明了应用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经受精作用就自然发育成无核果实,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实验则未获成功。但黄昌贤受到古氏论文的启发,敏锐地意识到植物激素能产生无籽果实,将会使植物生理学发生重大突破,对植物花果发育生理理论的发展和植物果实的优化将会有深远影响,在生产应用上也很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充分利用美国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学家利用化学药剂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应用技术,还特别与从事植物激素研究并获得多种植物插条生根的专家齐摩门博士联系。根据齐氏的经验,他采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对西瓜进行试验。他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实践,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质优良的无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国园艺学会年会上,黄昌贤报告了这一成果,阐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学药剂——秋水仙碱(C22H25O6N)处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体倍增,产生四倍体植株。再采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涂抹花的柱头,便能获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无籽的西瓜。而他用这种激素处理的黄瓜、辣椒等,经专家鉴定,认为所结无籽果实都比古斯塔佛逊的要好
㈣ 无籽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吗
是受精卵,但是是
人工受精
产生的,是自然的
二倍体
西瓜跟经过
诱变
产生的
四倍体
杂交后形成的
三倍体
西瓜里的种子。
㈤ 无籽西瓜谁发明的
1938年,黄昌贤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就以应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无籽西瓜而轰动美国及欧洲生物学界,登入园艺科学的殿堂。当时,美国的许多报刊以“以中国人育成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由年轻华人育成”等为题,刊登了黄昌贤的事迹和照片,誉他为“无籽西瓜之父”,“无籽西瓜大师”。因为这一杰出成就,他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荣誉会员、获美国西格马赛(Sigma Xi)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称号,并获得金钥匙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将应用植物激素育成无籽西瓜列为1938年世界生物学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教授古斯塔佛逊(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实验,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芦、茄子、辣椒和一些观赏植物获得了单性结果的无籽果实,证明了应用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经受精作用就自然发育成无核果实,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实验则未获成功。但黄昌贤受到古氏论文的启发,敏锐地意识到植物激素能产生无籽果实,将会使植物生理学发生重大突破,对植物花果发育生理理论的发展和植物果实的优化将会有深远影响,在生产应用上也很有发展前景。于是,他充分利用美国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学家利用化学药剂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应用技术,还特别与从事植物激素研究并获得多种植物插条生根的专家齐摩门博士联系。根据齐氏的经验,他采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对西瓜进行试验。他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实践,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质优良的无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国园艺学会年会上,黄昌贤报告了这一成果,阐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学药剂——秋水仙碱(C22H25O6N)处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体倍增,产生四倍体植株。再采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涂抹花的柱头,便能获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无籽的西瓜。而他用这种激素处理的黄瓜、辣椒等,经专家鉴定,认为所结无籽果实都比古斯塔佛逊的要好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431
㈥ 无籽西瓜是如何种出来的
为什么无籽西瓜里出现了种子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由于它的染色体配对发生了紊乱,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在分裂前期,每种染色体有三个,组成三价体(三个染色体连在一起),或者组成二价体(二个染色体连在一起)和单价体(一个染色体单独存在)。在分裂后期,二价体分离正常,但三价体一般是两个染色体进入一极,一个进入另一极。单价体有两种可能,或是随机进入某一极,或是停留在赤道板上,随后在细胞质中消失。因此,三价体和单价体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到配子中去。三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具有N和2N的染色体是有功能的,能受精,但这样的配子形成的机率极低。而绝大多数配子含有的染色体是非整倍体。这样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丧失平衡,配子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从而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因此不能正常受精结实。
由此可见,三倍体无籽西瓜一般是不能产生种子的,但并不排除有结出种子的可能。因为三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具有N和2N的染色体是有功能的,能受精,虽然出现机率极低但仍有可能产生并完成受精而产生种子。那么,无籽西瓜里结出的种子是几倍体种子呢?
无籽西瓜里结出的种子的染色体组成有两种可能:
因此,理论上讲,这样的种子种下去后,得到的植株授以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则可能结出(1)普通西瓜(二倍体)或(2)无籽西瓜(三倍体)。
㈦ 满足人类新口味的无籽西瓜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为充足,含水量高达96.6%,是人们喜食的时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烦,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样没有籽呢?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无籽西瓜。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曾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了无籽西瓜。但由于果实小、成瓜率低而没有应用于生产。同年,日本生物学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处理西瓜雌花柱头,获得多倍体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1950年,日本育成了9个品种的无籽西瓜。无籽西瓜得到大面积推广,到1957年,日本种植无籽西瓜的面积约达100万平方米,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先后有印度、美国、意大利、智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泰国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西瓜多倍体的研究工作。中国从50年代至60年代初,进行无籽西瓜的试种。1965年湖南无籽西瓜已销往无籽西瓜港澳市场。以后许多地区也积极推广,并选育出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品种。
无籽西瓜是利用三倍体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吗,一般的生物细胞,染色体总是成双成对的。譬如人就有46条、共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长度一样,看起来像双胞胎,这样的生物叫做二倍体。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样都属于二倍体。香蕉等天然无籽水果则例外,属于三倍体,它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是“双胞胎”,而是有三套。这些“三胞胎”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总是不能成双成对等量分配。这样的生殖细胞虽能刺激果实发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结籽成为种子。这好比有的人长大成年了却不会生育一样。
无籽西瓜
培育的关键就是要把二倍体西瓜变成三倍体西瓜。主要方法是:将正常的二倍体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种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学药物进行人工诱变,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创造出四倍体西瓜。然后把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体有籽西瓜做父本,在开花时用人工授粉进行杂交,就能得到三倍体的种子。第二年用三倍体的种子种植,长成的花用二倍体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无籽西瓜。由于无籽西瓜体细胞染色体为33条,它在生殖过程中无法均匀配对,生殖力显著衰退,只能形成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白嫩秕子,这样的西瓜故称无籽西瓜。
无籽西瓜由于没有种子不能繁殖后代,所以必须采用年年制种的方法,成本较高,当然,无籽西瓜的价格就要略高于普通西瓜了。
㈧ 无籽西瓜是怎样发明的呢
生物技术发展的成果
——1938年无籽西瓜的发明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曾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了无籽西瓜。但由于果实小、成瓜率低而没有应用于生产。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为充足,含水量高达96.6%,是人们喜食的时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烦,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样没有籽呢?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无籽西瓜。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曾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了无籽西瓜。但由于果实小、成瓜率低而没有应用于生产。同年,日本生物学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处理西瓜雌花柱头,获得多倍体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体无籽西瓜。
1950年,日本育成了9个品种的无籽西瓜。无籽西瓜得到大面积推广,到1957年,日本种植无籽西瓜的面积约达100万平方米,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先后有印度、美国、意大利、智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泰国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开展了西瓜多倍体的研究工作。中国从50年代至60年代初,进行无籽西瓜的试种。1965年,湖南无籽西瓜已销往港澳市场。以后许多地区也积极推广,并选育出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品种。
无籽西瓜是利用三倍体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吗,一般的生物细胞,染色体总是成双成对的。譬如人就有46条、共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长度一样,看起来像双胞胎,这样的生物叫做二倍体。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样都属于二倍体。香蕉等天然无籽水果则例外,属于三倍体,它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是“双胞胎”,而是有三套。这些“三胞胎”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总是不能成双成对等量分配,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这样的生殖细胞虽能刺激果实发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结籽成为种子。这好比有的人长大成年了却不会生育一样。
培育无籽西瓜的关键就是要把二倍体西瓜变成三倍体西瓜。主要方法是:将正常的二倍体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种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学药物进行人工诱变,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创造出四倍体西瓜。然后把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体有籽西瓜作父本,在开花时用人工授粉进行杂交,就能得到三倍体的种子。第二年用三倍体的种子种植,长成的花用二倍体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无籽西瓜。由于无籽西瓜体细胞染色体为33条,它在生殖过程中无法均匀配对,生殖力显著衰退,只能形成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白嫩种子,这样的西瓜故称无籽西瓜。
无籽西瓜由于没有种子不能繁殖后代,所以必须采用年年制种的方法,成本较高,当然,无籽西瓜的价格就要略高于普通西瓜了。
㈨ 无籽西瓜为什么没有籽,它们怎样产生后代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细胞在进
行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紊乱的情况,所以三
倍体西瓜不能形成种子。其亲本是二倍体西瓜
和四倍体。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
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
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
(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
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
无籽西瓜
简介
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
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
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4倍体
(4N=44),这种4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
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
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
(取其花粉授4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从而得
到三倍体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发育成的三倍体
植株,由于减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紊
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在开花时,其
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
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
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