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假名的
日本人一直有自己的语言,在我们唐代的时候就流传了我们的文化过去,因为崇拜我们的文化,所以把我们的文字加进了他们的文字,但读法和意思都不一样,比如金玉满堂,在我们这边就是好意思,但在日本,这四个字就是非常下流的意思,当时的日本人甚至连姓都没有,只有名,到了好象是明治时期,天皇才下令必须要加上名字,所以好多日本人急着取姓,就有了什么松下啊,渡边啊这些名字,甚至有的父子不同姓的都有
❷ 日文假名是何时产生的
日本古代没有文字,隋朝开始派留学生来中国,把汉字引进到国内。但读起来很不方便。唐朝前期,公元717年,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到唐朝学习,长达十九年后才回。他便模仿汉字楷书偏旁创造日本最早的楷书字母。因为它是模仿汉字创造的,便称汉字为“真名”,意思是“真字”,而把自己模仿汉字偏旁创造的字母称作“片假名”,“片”是“片断、偏旁”的意思,“假名”是“假字、借用字”的意思。片假名与汉字夹杂着用,构成日本最早的半汉字半片假名的文字。
唐朝后期,日本“学问僧”空海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来中国学习佛教密宗,一边学习语文和音韵。他回国后,除了传播佛教外,还模仿汉字草书笔画创日本草书字母,叫做“平假名”,“平”是“容易”写的意思。平假名作为草书字体也和汉字夹杂着用,构成日文的另一种写法。
平假名和片假名直到今天日本还在使用,但都与汉字结合,所以直到现在,日本文字构成还是一半拼音,一半汉字。
❸ 日本假名是什么
“片假名”与“平假名”合称“假名”。
一、片假名:
1、平假名的意思
平假名(日语:平仮名/ひらがな/ヒラガナhiragana*)是日语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男性若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汉文注释之用。可见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
直到纪贯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于篇首,首开“歌论”先声,证明假名文学的价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后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流行,亦对平假名之流传有所贡献。现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政府编定五十音因而确定下来。
2、平假名的用途
现代日语中,平假名常常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固有词汇及文法助词,为日文汉字注音时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称为振假名。
❹ 日语的假名如何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目的是什么
汉字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借用中国汉字、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并非完全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再塑造,并利用汉字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新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日语汉字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其造词方式,既表明了汉字、汉语在日语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又揭示了日语汉字新词对中国近现代汉语的巨大影响。
日语是由汉语转变而成的,日语把汉语中某些偏旁部首与原字分开,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日语是大和人的固有语言,与朝鲜语、蒙古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较大影响。一些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中一些固有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的发音与汉语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巨大影响。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仅有少数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和字”。日语中实际上共有48个假名。但因为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两种写法,所以也可以说有96个假名。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日语属于粘着语,即主要依靠助词、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时态、否定、推量、被动、可能等语法机能。日语的语序是谓语在句子的最后,即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而不是像汉语、英语那样在前面。
❺ 谁知道日语的假名是日本的哪位人士发明创造出来的
日语的平假名是宫廷中女人开始使用的.具体是谁发明的不知道,但应该是平安时期就有的.源氏物语时期,紫式部就已经用假名了.
其他的真的不知道,不过我记得好象在哪看过有这样的书,我现在手头没有.帮不上忙
❻ 日本人学会了中国的汉字,为什么还要制造假名
假名相传是鉴真东渡后由其草书演化而来,其目的在于以中国的读音和日本式的写法来帮版助不会汉字书写的日权本人学习汉字和阅读,假名在平安时代多是女性使用,受过教育的男性大多能以汉字书写和阅读,但女眷多只懂日本本国语言发音,所以通常一假名来辅助,著名的《源式物语》因为起作者紫式部就是一名官家女眷,所以以假名成书,还有著名的万叶集里有借用汉字读音来表示和歌读音的例子,比如日语中的谢谢,作者不以假名书写,而写成阿里噶多,在古代日本汉字既能完全表示其意义又可以辅助表示日语读音,然而为了简化和统一其表示读音的方式就创造了假名,所以说假名就是日本将从中国学习来的汉字进行适合本土语言的再改造
❼ 3从语言学上看,日本为什么要“改造”汉字,创造出假名来记录日语
因为如果不改造的话,他们就没有自己的
❽ 日语里的片假名是怎么造的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 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 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 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 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 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 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 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
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 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 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 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 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❾ 日式汉字(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假名读音怎么查询
每台计算机的"控制板面" 都有"时钟、语言和区域回", 在"语言和区域"里有"键盘答和语言",
在"更改键盘"里选择日语,然后确认。
这样,计算机显示器的右下方就有中文和日文两种语言可以切换。
切换到“日语状态”,打开“IME Pad”就可以进入手写查字典模式。
写出日本汉字,就会查到此日本汉字的所有读音。
❿ 片假名是什么时候创造的那时候的日本是。。。
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大约在中国的秦汉时代,汉字开始传人日本内,在相当长的一容段时间里,日本人用汉字作为记录日本语言的符号,这当然极不方便。后来日本人根据汉字的创意,摘取偏旁部首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假名是借来的名字之意。假名作为书写日语的字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是草体,由汉字的草书简化而来。片假名是楷体,取自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现在除外来语必须用片假名书写外,报纸、书信、书籍都用平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