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最出名的银耳是哪里产的
中国最出名的银耳来自四川通江。
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可以喝一下,可以补气,防止便秘,润肺止咳.它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它不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能力,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它也是一味滋补良药,特点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补脑、养阴清热、润燥之功,对阴虚火旺不受参茸等温热滋补的病人是一种良好的补品.
⑵ 银耳是哪里长出来的
银耳
2003-12-3 12:11:15
一、概述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别名白木耳。为银耳科银耳属植物。以子实体人药,中药名银耳。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主治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症。据分析,银耳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硫、磷、铁、镁、钙等。除供药用外,还是一种珍贵的滋补食品。
银耳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福建、浙江等省,其中以四川通江、湖北房县、福建漳州所产的质量最佳,享誉中外。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白色,间或带黄色,半透明,有平滑柔软的胶质,皱裂成扁薄而卷缩如叶状的瓣片,灿然若花,呈鸡冠状或菊花状,子实体覆盖于瓣片的上下表面,由分割成4个细胞的担孢子所组成。每个细胞顶端伸长成一个细胞的柄,柄端又产生一个近球形的孢子,其大小为(6一7.5)mm X (4~6)mm,透明无色。
2.生长发育特性
(1)生活史 银耳的主要繁殖体为担孢子。
成熟的担孢子有弹射力,借风雨或人工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单核菌丝。菌丝与担孢子均有阴阳之分,菌丝的性别与担孢子是一致的,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异宗结合形成双核菌丝。菌丝经先端不断生长、延伸、分枝,并分解和吸收基质中的营养、水分,经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后,经过胶质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又产生担孢子,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在适宜条件下大约需45~50天。
(2)生长发育条件 银耳是木头上的腐生真菌,不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在腐生条件下生长发育,但还需要一定的营养、温度、湿度、氧气、光照、酸碱度,才能生长良好,获得高产。
①营养 银耳依靠吸收腐朽树木中的养分而生长发育。木材中含有它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银耳生活吸收利用的营养料有单糖、双糖、淀粉、蛋白质、无机盐,也能分解利用腐木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但不能在活树上生长。
银耳在腐木上吸收养料只依靠自身是不行的,纯菌丝必须和一种生活力旺盛的香灰菌丝(或称羽毛状菌丝)伴生,借助于香灰菌丝分解木材(木屑),提供营养物质,才会正常生长发育,银耳离开香灰菌丝无法生长,而香灰菌丝可单独生存。
②温度 银耳喜温暖气候,各生育期所需温度各不相同。孢子萌发和栽培最适宜温度为22—25℃,超过36℃则死亡。菌丝在20~25℃生长良好,菌丝浓白,生活力强,温度达30℃时易断裂成节孢子,温度过低,则生长缓慢,子实体在20—25℃生长最好,耳片厚、产量高,长期低于20℃或高于28℃均对生长不利。
③湿度 银耳喜欢湿润环境。在菌丝生长阶段,段木含水量在35%一40%时,菌丝生长迅速健壮。出耳阶段,段木中水分充足,空气中相对湿度持续在80%~90%时,才能不断产生子实体。气候干燥,子实体会很快干缩,重新获得水分后又恢复生长。因此,在其不断生长发育阶段中,调节段木含水量和空气温度是促进菌丝体旺盛生长和子实体迅速长大的重要措施,但湿度不宜过高,雨季湿度过大,容易烂耳,应注意调节。
④氧气 银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各阶段需求氧气量虽不同,但均不可少缺。从总体上看叫“前少后多”,即孢子萌发,菌丝生长至形成耳原基需氧少;在原基分化,耳片展开则需大量的氧气,否则耳原基纽结变黄不能开片。在瓶栽或袋栽中敝盖、开窗晚,氧气和湿度不够时,就不能展开成完美的银耳。
⑤光照 银耳需要阳光,特别是在形成耳原基和子实体展开时,但它需要的是散射光,而不是直射光,理想的栽培场地应选择“三分阳,七分阴,花花太阳照得进”的树林中为佳。
⑥酸碱度 pH在5.2--7.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5.2—5.8的范围内最为适宜。
⑶ 银耳是怎么长出来的
白木耳即“银耳”的俗称,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是供给热能的好原料。“白木耳烧乌鸡”就是 利用这一大特点,采取原汁原味的调味方法,长时间小火慢烧 ... 白果含蛋白质、脂肪、 糖类、钙、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 和胡萝卜素等,具有抗结核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⑷ 银耳是怎么产生的
银耳的别名:白木耳,桑鹅。
银耳,古代本草学著少有收摘,〈〈本草纲目〉〉引陶弘景著:“为老桑生桑,有``````白者。”为担子菌纲银耳科白木耳的赶找子实体。野生品都生于阴湿山地的枯死树木上;人工培植品多以青为杠木为基础进行繁殖。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等地,现东北地区也有栽培。
[采收炮制] 4-9月间采收,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竹刀将银耳刮入竹笼中,淘净,拣出杂质,晒干或烘干。
� 银耳是珍贵名产,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银耳能润肺止咳、益气和血、养颜美容。”故为宫庭传统滋补品。银耳,既是高级营养品,又是一种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名贵中药。清末叶小峰著《本草再新》一书称银耳能“润肺滋阴”。《本草问答》中又说银耳“能治口干肺瘘,痰郁咳逆”。《增订伪药条辨》谓银耳能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血丑血咯血,痰中带血,便血,去面上黑斑。”1959年南京医学院和江苏中医研究所合著的《中药学》载:银耳性味甘平。入肺、胃三级。功用滋阴润肺生津。唐慎生著《抗癌纵横谈—探索与希望》主治肺热咳嗽,胃炎,大便秘结,大便下血,水泻,痢疾,面部面斑,癌症肿瘤等病症。总之,诸多医学家通过临床验证,确认银耳有强精,补肾,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恼,提神,嫩肤,美容,治癌之功效。
⑸ 银耳是怎么来的
学名:Tremella fuciformis.别名:白木耳。
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科、银耳属。
银耳原系野生,主要生长在各种枯死的阔叶树干上,尤喜生于阴湿的栎类及其它阔叶林内的枯腐木。现在利用木段、木屑等栽培已很普及。银耳的胶质子实体呈纯白色或淡黄色,由众多的平伏片状或浪形叶状瓣片聚生成丛,或由瓣片丛聚脑状或瘤状。干燥时,会逐渐缩小,变成脆硬的角质结构,颜色也变深。
福建省银耳产量多,品质优,驰名中外,已成为全国主要产区和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古田县为“银耳故乡”,产量居全国县级单位之冠。
银耳是传统的高级滋补品和珍贵药用菌,具有润肺补肾、止咳生津、提神益气、健脑嫩肤、恢复肌肉疲劳等功能。对老弱病残,特别是手术后病人和产妇,效果尤其显著。
⑹ 中国最出名的银耳是哪里产的
中国最出名的银耳是古田县,是国内最大的银耳商品化生产基地。
野生银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也分布于寒带、温带和热带。在国内统计中,野生银耳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福建、贵州、安徽、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市的山林地区。其中以通江银耳最为著名。
银耳的主要栽培方式为袋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段木栽培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湖北等地。代料栽培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福建省是主产区。其中代料栽培银耳最为著名的是福建古田银耳;段木银耳以四川通江银耳最著名。
银耳的生长环境:
银耳孢子在相对湿度 70%~80%的条件下可萌发成菌丝,菌丝不断生长、分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在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迅速发育,若相对湿度超90%,则不易萌发成菌丝,而以芽殖形式出现,而且萌发成菌丝生长柔弱纤细稀疏,子实体分化不良或胶化成团成堆。
银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萌发对氧气需要随菌丝量增加而增加。子实体分化,耳大氧多,耳小氧少,氧气充足,子实体分化迅速。若在缺氧状况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分化迟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银耳
⑺ 煮熟银耳发现里面有小虫子怎么办
银耳生虫子是变质了,不能食用。
由于变质鲜银耳引起的中毒事件后果比较严重,一些银耳种植区就禁止售卖鲜银耳。相对干银耳,鲜银耳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因为银耳干制以后并没有损失多少营养成分。鲜银耳的优势在于吃起来更糯,口感要稍好一些。为了这稍好的口感,冒着中毒的风险实在不值得。
不过如果确实喜好这一口的话,购买时要注意,若银耳花朵存在太过瘦小、透明度不好、呈灰黄甚至暗绿色、蒂部有橘红色斑块、弹性不好、易撕碎、腐烂变质、发酸发臭等情况,就不要购买了。
(7)银耳谁发明扩展阅读:
银耳的挑选:
洁白的银耳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银耳并非色泽越洁白越好。为了延长保质期,有些商贩会对银耳进行熏硫处理。新鲜的银耳烘干后,颜色是偏黄的,泡水后变回天然的白色。建议购买银耳时,一定要从颜色、气味、味道上仔细辨别。
正常的银耳是自然的黄白色,而不是洁白的,而且外形圆润、朵大、质感蓬松;硫磺熏过的银耳会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取少许银耳试尝,如果舌头有刺激或辣的感觉,证明用硫磺熏过。
⑻ 本草银耳的由来
本草银耳是姚淑先历经5O年匠心研究高产银耳的基础上,又选用自然界食、药同源的中草药作为栽培原料,采用生物载体技术,让银耳菌丝先吸收中草药的精华形成银耳子实体。后期又采用破孢缩体技术,使银耳的泡煮率高过1OO倍以上,加快银耳的营养被人体吸收。此技术生产的银耳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泡煮时间短,容易出胶,其胶质较普通银耳高三至五倍,较同重量的昂贵燕窝高二倍以上。本草银耳较百年前野生银耳的食用功效除历代医学家′公认的作用外还有抗感冒、增加食欲、以及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作用。
⑼ 银耳的由来
银耳是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真菌的子实体,[1]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2]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3]
⑽ 老是急什么姓李银耳是道家的创始人
老子(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著作被奉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一。他的学说后被庄周、杨朱等人发展[1],后人奉为道家学派之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早期的道士认为老子是太清神之下[2]。唐武宗时,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3]。
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曾担任“守藏史”[4]),一是老莱子。确切出生地不详,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