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发明的好词好句
精益求精 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有始有终
寻根问底 一丝不苟 勤学苦练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锲而不舍
造诣很深 功底扎实 博采众长 善于总结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追根求源
取长补短 扬长避短 接二连三 触动灵感
辗转反侧 恍然大悟 硕果累累 再接再厉
再展宏图 壮志凌云 精心描绘 振兴中华
好句:
1、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2、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4、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5、科学就是开拓者手中的拐杖.
6、科学是绮丽漂亮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7、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8、科学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开辟前进的道路.
9、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10、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11、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
12、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13、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14、科学的敌人并不比朋友少.
1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6、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17、科学固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他的祖国.
18、科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引领你走向知识的殿堂.
19、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20、科学就是生产力的父亲.(www.lz13.cn)
21、科学就是医治愚昧的一种良药.
22、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23、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24、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25、科学就是创造未来的金钥匙.
26、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27、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
28、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29、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30、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31、科学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武器.
32、科学赐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B. 关于发明的作文
我想发明未来的鞋子--XC-飞速【附:如有别的作文难题,记得找我,拜托了,急想升级】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3059年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光里,科学家们相继研究出了PX-迅声火车、CX-疾风飞机、PC- 顺水潜水艇。。。。等高科技产品。可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越,人们觉得实在太麻烦了,想有一个3和1的交通工具。我就想发明一个鞋子,它的功能也是一样的。
这个鞋子名叫XC--飞速,它是按照迅声、疾风、顺水三大世纪高科技产品的备种零件和缩小零件做成的。其精密度可不是胡乱打一顿就可以了。【请省略。。】
第一种功能是上天,你只要穿上这双鞋子,对它喊:“疾风,飞!“鞋子会立刻变大,大到正好装得下你。你在说出具体的地方,鞋子会自行封闭。如果你想看书或休息,说一声:”休息“就行了,他会提供物品的。应为下面有个存物品的小箱子,平常是看不到的。另外,顺水功能也跟这个差不多,但口令是:”顺水,潜!“再就是地方不同了。
第三种功能是浮地,这个功能就更’好玩‘了。只要说:”迅声,冲!鞋子会漂浮在离地面25厘米高的地方。你在说出目的地,鞋子就弹出座椅,载着你出发了。
你完全不必担心能量没了,因为整个系统都是太阳能的,白天会贮存足够能量使夜晚也能够飞行。
这个鞋子还分’出租‘和’买断‘2种。’买断‘直接一次性付光,不用在付钱就可以享受这些功能。’出租‘ 是每次在到达目的地后付钱。
可是,该怎么付钱那?没关系,不用你亲自去中心付钱,因为到达目的地后鞋子会生出一个塞钱的小口,告诉你此次旅行花了多少钱,你把钱放进小口,钱会被传送到中心,如有余额会传送回来。
怎么样,是想’买断‘还是’出租‘那?
我最想发明微型缩小屋了。
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孤单一人,当要出去很久时,总是放不下心。微型缩小屋就为你解决这个难题。
微型缩小屋是一个仿照屋子。它非常小,只有一个手掌的四分之一大。运用十分简单,占用空间十分小,你不用担心它不见,因为如果你不小心弄丢,他会发出一种异常的波动,这种波动只有那座小屋子的主人才会听到看到。如果有人捡去了,想把它归自己所有,并且把它发送波动的仪器弄坏了,这也不用怕,因为微型缩小屋,只有本身的遥控器才能打开。别的遥控器是不可以打开。我希望这种屋能给大家带来方便。 微型缩小屋有一个遥控器。遥控器上面有七个键,键的颜色都不同:红、黄、蓝、绿、青、赤、紫。七个按键分别有:吸收二氧化碳、开灯、关灯、保暖、保凉、联网、防护罩。人可以在里面上网,看电视等。
这种用途非常之广泛。特别适合经常出门在外的探险家了。有些人也许会问:那你屋内的能源来自那里?如果有探险家爬到了悬崖峭壁上,房子怎样安落呢?如果某个地区很热或很冷怎么办?没有网线怎样上网?如果在山野里野兽来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不用怕。因为神秘的遥控器在您手里,您只要按一下遥控器里的红键,屋子就能为自己存下能量了,屋子的主要能源是二氧化碳。所以就不用那么浪费能源了。只要你按一下黄键,灯就会自动开,但是除了你所在的房间的话,其它地方的灯是不会开的。只要你按一下蓝键,灯就会关闭。只要你按一下绿键,房子就会自动变暖,使你冬天出门在外就不用再受严寒了。只要你按一下青键,房子就会变得非常凉爽,使你在夏天再也不用面对炎热了。只要你按一下赤键,电脑就会自动跟电信连通。只要你按一下紫键,您的房子旁边就会有透明的防护罩,让你免受野兽之忧。
虽然这只是想,但总有一天我经过努力发明了微型缩小屋
C. 描写发明的句子
1. 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
2. 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
3. 任何研究创新都会碰到冲破传统阻力的问题。
4. 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一是新概念的指导,二是新方法的突破。
5.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拓荒者,永远是不朽的。
6. 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7. 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
8. 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9. 学术研究贵在求真、求新、求深,而求新又是基本目标。
10. 独创有两方面:一是形式的新颖,一是个人人格的化入。
11.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12. 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
13. 大凡实际接触过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实的人很少会有成就。
14.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15.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16. 发表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见,要比叙述别人的一个真理更有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才是一个人,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过是只鹦鹉。
17.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
18. 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
19.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自以为是乃是我们天生而原始的弊病。
20. 人应当使自己的面貌日新月异,要像坚硬而有韧性的金属那样经得起任何斗争的锻炼。
21. 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要树立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22.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23. 与众不同,这也是一种时髦,一种社会前进的积极因素。
24. 创新需要智慧;创新需要头脑;创新需要灵感。
25.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是思路,引导我们前行。
26.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分工地位,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保发展的重要举措。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中央企业群众性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培养青年创新人才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
27. 要完成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28.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
29. 如果说创新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创新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创新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创新揩干的。创新的港湾温情脉脉,创新的清风灌满征帆。创新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30. 创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创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创新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31.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
32. 创新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创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创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创新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33. 创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叶方舟,崭新的风帆扬起一片新的源泉;创新是绿茵草地里的一朵花朵,嫣红的花蕾绽放一抹新的希望;创新是苍苍蓝天中的一个太阳,灿烂的光辉闪耀一道新的永恒。
34. 创新是名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是世界繁荣的永世奇才。
35. 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
36. 标新立异的目标无非是为了开拓。
37. 开创则更定网络。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
38.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39.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40. 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41. 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
42. 与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
43. 我们要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才可以谱写21世纪的新篇章!
44. 创新是遨游人生的翅膀,是国家崛起的基石,是民族傲然的资本.
45. 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46.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47.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48.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49. 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
50. 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1.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52.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53.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54.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55. 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56. 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
57. 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5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9.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60.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61.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62.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63.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64.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65.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66.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67.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68.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69. 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70.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
71. 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72. 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
73. 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74. 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75. 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76. 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77. 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78.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79.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80. 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81.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创造力对于创新是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新将导致竞争的成功。
82.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83.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84.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85. 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
86.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的奥秘》
87.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88. 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
89. 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D. 写关于发明和创造的文章200个字左右
发明创造金点子
每天早上来到班级,第一眼看到的总是那块又大又干净的黑板。昨天放学时,专黑板上还全是粉笔印,属值日生却认认真真的把黑板擦洗得一尘不染。但是我发现值日生在擦黑板的高出时,总要跳起来,许多落下的粉笔灰还会呛着同学,害得同学直咳嗽。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的黑板擦。这种黑板擦十分神奇,它有几个按钮,红色的是用来擦黑板高处的。红色按钮轻轻一按,黑板擦下方会出现一个折叠式的教棒,这样会让个子矮一些的同学擦黑板的时候不用又蹦又跳的了。如果不用折叠教棒了,只需要再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就可以收起来了。一个绿色的按钮,是用来洗黑板的。按这个绿色的按钮要稍稍用力一些,因为如果按得很轻,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会不小心按到它,黑板擦的表面会渗出水来,这样就不能擦黑板了。但是按到它也没有关系,只要走到桶边,再按一下白色按钮,就能把黑板擦布上的水快速挤压干了。还有一个黄色的按钮。是用来吸取粉笔灰,就如一个吸尘器。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就不会被粉笔灰呛着了。最后是一个蓝色的按钮,可以把黑板擦里面的吸取的粉笔灰里的收纳盒拿出来,再把收纳盒里的粉笔灰倒入垃圾桶。
这就是我的“金点子”,一个神奇的黑板擦。
E. 关于发明创新的句子
1.没有发明就没有进步!
2.没有创新的东西就像没有味道的白开水,只有创新才会使一杯毫无味道的白开水变成好喝的佳得乐(或者其他的饮料)
以上两句是我自己编的,不知道可不可以
F. 关于我的小发明的作文找一个自然段
夸夸我的小发明——(神奇的鞋垫)
每到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妈妈总是愁得不得内了。因为来容的人太多,穿拖鞋太麻烦;不穿吧,穿着鞋直接进来吧,又太脏,搞卫生太麻烦了。一家人为此伤透了脑筋。瞧!明天又要来客人了!这可该怎么办!这不爸爸妈妈又为这事议论开了。
妈妈说:“唉!这么多客人,那得多少拖鞋啊!”爸爸说:“发鞋套吧!”“一大堆人站在那儿都等鞋套,这多尴尬呀!”妈妈马上说。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够不像鞋套那么麻烦,又能把脏的鞋底隔开,就好了。于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小发明就这样开始了。
G. 发明制作一个物品的段落
同学们上课时需要许多笔,十分麻烦,我发明的“多功能笔”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回
这种笔形答状各异,上面的图案你可以自己换,而且这种笔非常小,便于携带,看了一定让你爱不释手!
别看它十分小,作用大着呢!
这种笔一共有七个不同颜色的按钮,上面标着不同的文字,有“圆珠笔”“铅笔”“橡皮擦”等。如果你要用圆珠笔,那么你就按“圆珠笔”这个按钮,这种笔就会变成圆珠笔,供你使用;如果你要用“修正带”,那么你只要按一下“修正带”这个按钮,它就会变成修正带,帮你改正错别字,使你的作业更加工整,美观。
H. 了解的发明创造的小片段
节约小发明的制作方法!
1、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
2.制作小发明谁知道
来来来,俺们教你点管用的。 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找块漂亮的布,或者彩纸,给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纸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适的一块来,接头处要多...
I. 关于发明的故事
一、自行车简介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至少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1818年,德国的德赖斯发明木制、带车把的两轮自行车,靠双脚蹬地行驶;1839年,苏格兰的麦克米伦制成第一辆由曲柄连杆机构驱动后轮的铁制自行车,用脚蹬踏板行驶;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⒃谇奥稚献坝星??湍茏??奶ぐ宓淖孕谐担?⒂?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
1869年,英国的雷诺首先用辐条来拉紧轮辋,用钢管制成车架,并首先在轮辋上装上了实心的橡胶带,使自行车的重量大大减轻;1874年,英国的劳森开始在自行车上采用链条传动结构,但此时自行车仍是前轮大后轮??r
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在自行车上装上车闸,使用滚子轴承,又将前轮缩小,使前后轮大小相同,并将钢管组成菱形车架;1888年,英国的邓洛普成功地将充气轮胎应用在自行车上,显著地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
1925年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受到影响。但到70年代,由于出现能源危机,世界上再次出现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八千万辆,中国、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1884年,中国出版的《申江胜景图》首次记载了中国开始出现骑自行车的情景;1897年,中国开始从英国进口自行车;1937年日本人在中国上海、天津和沈阳三地先后开设自行车厂,但产量极微;1949年中国自行车年产量只有1.5万辆;至80年代,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自行车的品种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类,如按用途可分为载重车、普通车、 轻便车,运动车和竞赛车等;按使用对象可分为男车、女车和童车;按车轮直径大小可分为28英寸车、27英寸车、26英寸车等;按车架等主体部件的用材可分为碳钢车、合金钢车、铝合金车等;按车架的结构可分为杆叠车、可拆卸车和整体车等;此外还有双人串列、健身、杂技等特种自行车。
自行车主要由车体部分、传动部分、行动部分和安全装置组成,根据需要可增加一些附件。四个主要部分又可分解为车架、前叉、前叉合件、车把、前轴、中轴、后轴、曲柄链轮、脚蹬、飞轮、车轮(包括轮辋、车胎、辐条)、链条、鞍座、车闸、车灯、车铃、反射器等部件。装有变速机构的运动车和竞赛车还装备变速控制器、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等。自行车附件有衣架、支架、气筒、保险叉、挡泥板等。
车体部分主要由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组成。前后轮中心距上、前叉倾斜角和前叉伸距堤自行车的主要参数。
车架是用普通碳素钢管经钎焊而成的菱形桁架结构,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承担骑行者和运载货物的重量,以及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前叉通过有上下两组滚珠轴承的前叉合件与车架相联接,前叉在车架上可以灵活转动;车把通过车把中心的斜楔式螺母,用旋紧把心丝杆的办法固定在前叉的主管内,使之与前叉联接成一刚性的转向机构,以提供良好的操纵性能;鞍座通过一根鞍管与车架刚性联接,以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鞍座的高度可根据骑行者的需要调整。
传动部分由脚蹬、曲柄、链轮、中轴、链条和飞轮组成。骑车人的双脚踩动脚蹬,带动曲柄作回转运动,由链轮经链条传到后轴的飞轮而带动车轮旋转。一般自行车的传动速比是固定的,即行程是一个定值。较高级的和特殊需要的自行车都装有不同形式的变速传动机构,常见的有中轴变速、传动链变速和后轴变速三种。
行动部分由前后车轮,通常由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和轮胎组成。车轮的重量和轮胎的花纹、规格、质量等都影响骑行的轻快性和舒适性;轮辋和轮胎的重量一般尽量减轻,以使骑行轻快;轻质轮辋用铝合金制造,轮辋通过辐条与前后轴联接。
安全装置主要是指制动器,即车闸,其次还有照明设备和鸣号装置等。车闸是保证骑行者人身安全的重要装置,车闸的种类繁多,基本上分为轮缘闸和轴闸两类。轮缘闸是通过机械杠杆、推杆、拉杆或钢丝绳等,直接将高摩擦系数的闸皮压向轮胎或轮辋,以使车轮制停的机构;轴闸是用各种方式来制停轴壳的机构,这种车闸不受轮缘不正的影响,制动过程柔和平稳。
照明和反射装置是自行车夜间安全行车的重要装置。照明装置利用蓄电池或发电机为骑行者照亮前方道路,有一定的照明亮度要求;反射装置是一种防护装置。受其他机动车辆的前灯照射时,它能反射出光亮,提醒对方注意。
自行车正向着轻(重量轻、骑行轻)、新(多品种、新款色、能拆卸、可折叠)、牢(高强度)、廉的方向发展。自行车的造型和外观要进一步趋向细腻、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和协调。
例如:娱乐、体育锻炼和竞技用的越野性自行车,强度高、轮径?⒙痔ザ厦娲帧⑻ッ娲?写蟪葑Α⒉慌伦病⒉慌滤ぁ⒃揭靶阅芎茫?殉晌?愦笄嗌倌晗舶?奶逵?闷罚怀赡耆艘巴饴糜斡玫纳降厥阶孕谐凳褂锰跫???砉悖?虼司鸵?蟾??岜恪⒛陀茫?挂?坝斜渌僮爸茫桓咚俟?肪喝?翟蛳蛄飨咝秃透?嶂亓糠较蚍⒄埂?r
二、自行车发展史
马匹是最早一批被人类降服的动物。人一旦跨上它那宽阔的脊背,就能以最省力最舒适的方式走遍大地。但马又是需要相当的技巧才能被驾驶的动物之一,而人很快便发现让马拉动的方式比爬到马背上去驾驭要轻松省力得多,于是,便有了轮子,而后出现了四轮马车。四轮马车的确是个不小的发明,但人类的智慧自然远不止这些,于是,使有了人类历史上两轮的诞生——— 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 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
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 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 玩具。(如图1)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这辆“木马轮“既没有 传动链条,又无转向 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到1818年,一个德国看林人叫德莱斯的,也是偶尔的一个想法,也制做了一辆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过,他在前轮上加上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蹬地,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当时的德莱斯骑着他的”小马崽”上路试验时,遭到不少人的嘲笑。新东西的出现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传统势力所嘲笑,但人类的发明者永远不会因这些嘲笑而停止。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U庋?焕矗?说乃?耪嬲?肟?说孛妫?伤?诺慕惶娌榷?湮?肿拥墓龆??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千米(如图2)。
到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 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层出,让观众大开眼界。(如图3)
再后来便有英国的雷诺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 作为车轮(见图4)。
从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做的自行车与现代自行车差别较大,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年诞生。英国人罗松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仍然不够协调与稳定。(如图5)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如图6)
人类的智慧真是无所不在。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从1791年到1888年,摩托车的始祖——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近100年中这些发明者的不懈奋斗。我们不得不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感动。
J. 关于发明的文章
The ice cream con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ods in the world.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people in the world have been enjoying ice cream in cones.
Many people think Ernest A. Hamwi made the first ice cream cone at the 1904 St. Louis World’ Fair in America. Hamwi sold pastry next to an ice cream seller. Because the ice cream was very popular, the seller quickly ran out of wrappers for the ice cream. Hamwi rolled one of his waffles into the shape of a cone and gave it to the ice cream seller. The cone became cool quickly and the seller put some ice cream in it. This was the first ice cream cone. But some people think Italo Marciony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make the ice cream cone. Marciony said he had been making ice cream cones in New York City since 1896.
But the ice cream con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since the 1904 St. Louis World’s Fair. And now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like eating ice cream c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