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假名谁发明的

假名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10 08:37:22

Ⅰ 日文假名是何时产生的

日本古代没有文字,隋朝开始派留学生来中国,把汉字引进到国内。但读起来很不方便。唐朝前期,公元717年,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到唐朝学习,长达十九年后才回。他便模仿汉字楷书偏旁创造日本最早的楷书字母。因为它是模仿汉字创造的,便称汉字为“真名”,意思是“真字”,而把自己模仿汉字偏旁创造的字母称作“片假名”,“片”是“片断、偏旁”的意思,“假名”是“假字、借用字”的意思。片假名与汉字夹杂着用,构成日本最早的半汉字半片假名的文字。
唐朝后期,日本“学问僧”空海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来中国学习佛教密宗,一边学习语文和音韵。他回国后,除了传播佛教外,还模仿汉字草书笔画创日本草书字母,叫做“平假名”,“平”是“容易”写的意思。平假名作为草书字体也和汉字夹杂着用,构成日文的另一种写法。
平假名和片假名直到今天日本还在使用,但都与汉字结合,所以直到现在,日本文字构成还是一半拼音,一半汉字。

Ⅱ 日文是谁发明

日语的起源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日语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明治时代的日本人把日语划为阿尔泰语系,但阿尔泰语系这个说法已经普遍遭到否定。

霍默·赫尔伯特和大野晋认为日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西田龙雄认为日语属于汉藏语系,白桂思认为日语属于日本-高句丽语系(即扶余语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认为日本语和琉球语可以组成日本语系。

有一种假设认为南岛语系、壮侗语族和日本语系可以组成南岛-台语门(Austro-Tai languages),即认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2)假名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使用情况

日语的使用范围包括日本国全境(琉球地区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语,日本不承认琉球语为独立语言)。

日语在世界范围使用广泛,因为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虽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在世界上影响力也很大。特别是对于与ACG相关的物什,日语几乎是唯一的用语。

日语主要在俄罗斯,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及欧洲的英国为少数的重要语言。

日语在网络用户中的使用人数有9900万人,居世界第4位。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有1亿2700万人,在全球的使用者人数为128,204,860人[2],在20个国家中位列第9,而网络使用人数则上升了5位。

把日语作为通用语的国家并不只有日本,帕劳的昂奥尔州也在把日语作为通用语,因为1914年到1945年日本曾统治帕劳,在那期间使用了日语授课。

Ⅲ 谁知道日语的假名是日本的哪位人士发明创造出来的

日语的平假名是宫廷中女人开始使用的.具体是谁发明的不知道,但应该是平安时期就有的.源氏物语时期,紫式部就已经用假名了.
其他的真的不知道,不过我记得好象在哪看过有这样的书,我现在手头没有.帮不上忙

Ⅳ 日语是谁发明的请赐教

日语的发明没有准确的考证,但肯定来源于汉语。有以下两个观点:
1.郑和下西洋,与日本人文化交流时把一些中国文字传入了日本。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一些日本军官把大量中国文字传入日本。
合成一个观点,日语的发明主要来源于中国汉字,日本人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进行修改后成为了现在的日语。

日本最早出现文字的文物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那时的日本学者使用汉字来给日语表音、称为“训读”。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了万叶假名、最早出现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这种方式借用了汉语的表音功能而舍弃了其结构性、再加上汉语没有词形的活用和缺少助动词、在公元9世纪先后创造了以汉字正体为蓝本的片假名和以汉字草体为蓝本的平假名、将日本的文字彻底进化到表记文字的时代。

Ⅳ 片假名是谁发明的

日本留唐的留学生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留唐的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

Ⅵ 片假名是何时发明的

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文而发明。但是,现在的片假名字形确定下来是在明治时,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Ⅶ 日语是谁发明的

日语的系属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基本上可以有五类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因为日本语有着非常显著的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征。
流音不会出现在本土词汇(固有词)的首个音节上
元音和谐律(或称元音调和)
黏着语的特征
日语的这三个语言特征为该观点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但是日语跟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之间的同源词汇却非常少、反对该观点的学者一般都以此作为反驳的力证。
第二类观点认为日语跟朝鲜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日语的文法与朝鲜语的文法有惊人的相似度、都是使用SOV序列、两者历史上又共同受过古汉语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日语跟朝鲜语是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混合的新语系。但是日语跟朝鲜语之间缺乏同源词也成了异议的学者们反驳该观点的力证。
第三类观点认为日语跟琉球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即日本语系。由于日语跟琉球语之间确有不少相似性,故此观点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但仍然并没有被广泛认同。
第四类观点认为日语跟朝鲜语一样,都是孤立语言,而它们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系都没有关联。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以「同源词问题」支持该观点。
第五类观点认为日语应当归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主要以西田龙雄为代表的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日语的语序与缅甸语相同,而且也有与缅甸语近似的词汇,甚至在音韵上也有好些类似之处,因而主张日语应归属藏缅语族[8]。但是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日本与藏缅语民族地区之间路途遥远,中间还隔着操南岛语系和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地区,故此观点大多未加以重视。
除了上述五类观点以外、还有学者认为日语应当属于南岛语系。
近来有人提出在阿尔泰语系之下构建新语族(韩日-琉球语族)并且将朝鲜语、琉球语以及日语都归入该语族之内。该观点显然是第一类与第二类的混合观点、但是持该观点的人依然需要面对「同源词问题」。

Ⅷ 平/片假名是怎么被发明的

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大约在中国的秦汉时代,汉字开始传人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用汉字作为记录日本语言的符号,这当然极不方便。后来日本人根据汉字的创意,摘取偏旁部首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假名是借来的名字之意。假名作为书写日语的字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是草体,由汉字的草书简化而来。片假名是楷体,取自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现在除外来语必须用片假名书写外,报纸、书信、书籍都用平假名。

========================================
あ安 ア阿 い以 イ伊 う宇 ウ宇 え衣 エ江 お於 オ於
か加 カ加 き几 キ几 く久 ク久 け计 ケ介 こ己 コ己
さ左 サ散 し之 シ之 す寸 ス须 せ世 セ世 そ曾 ソ曾
た太 タ多 ち知 チ千 つ川 ツ川 て天 テ天 と止 ト止
な奈 ナ奈 に仁 ニ二 ぬ奴 ヌ奴 ね祢 ネ祢 の乃 ノ乃
は波 ハ八 ひ比 ヒ比 ふ不 フ不 へ部 ヘ部 ほ保 ホ保
ま末 マ万 み美 ミ三 む武 ム牟 め女 メ女 も毛 モ毛
や也 ヤ也 ゆ由 ユ由 よ舆 ヨ舆
ら良 ラ良 り利 リ利 る留 ル流 れ礼 レ礼 ろ吕 ロ吕
わ和 ワ和 を远 ヲ乎
ん毛 ン二

Ⅸ 假名的起源

假名为日本独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等不同的表记法。“假名”的名称由来,是因为相对于“真名”(即汉字)。现时“假名”的日语读音是“かな”,但其实古时“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后简化成为“かんな”,再简化成今日的读音。
论及假名之起因,则不得不提“万叶假名”之形成。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虽有自身的语言,却苦于没有纪录的方法,仅能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汉字传入之后,各国纷纷以汉字为用,日、韩皆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自国语言,书写时则只能使用汉文。类似中国近代白话文运动之前,人们说话为白话文而书写则以文言文为主。然而中、日两种语言之文法结构迥异,全以汉字行书,有难以表达之处。于是发明了万叶假名,以补足用汉文纪录日语之不足。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例如“与”→“よ、ヨ(yo)”、“乃” →“の、ノ(no)”之类。众人抄写万叶假名之时,因作为万叶假名之表音汉字并不需要如表意汉字般严谨,各种简化方法遂渐渐出现。如“与”→“与”→ “よ、ヨ”之俦。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想深刻了解的话,给大家推荐一个裙:开始是九三五中间是八四九,末尾是367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 每天有大神直播讲课 日语初学者们的福音 我想说的是 0基础想要学习的同学欢迎加入,如果只是凑热闹就不要来了。
平假名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是日语中表音文字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文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平假名多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谓女文字、女手。男性则以汉字为主,述史、论文,称男文字、男手。男性即使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汉文注释之用。可见早期平假名地位不高。直到纪贯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于篇首,首开“歌论”先声,证明假名文学的价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其后紫式部《源氏物语》的流行,亦对平假名之流传有所贡献。现在的平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政府编定五十音因而确定下来。平假名一览:

片假名

片假名(カタカナ,Katakana),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一起合称假名。“片假名”三个字可以用片假名表示为“カタカナ”。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字而发明。现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以编定五十音而确定下来,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主要用于以下的情况使用:1、 外来语、外国人(包括日裔人士)的人名、外国的地名等专有名词。2、拟声语、拟态语。3、生物、矿物的日文名(日本政府曾建议学术方面的动植物学名,应以片假名来表示,但个人使用习惯不在规范之列)。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书(与汉字并用)。5、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中(使用半角片假名)。
6、行文中对某词(可以是汉语词或原本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表示强调时。
片假名一览:

Ⅹ 日文的假名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日语的假名都是从中国的汉字演变而来。平假名是汉字的草书演变过来,而片假名是选用了汉字的偏旁部首。所以,知道了哪个假名是由什么汉字变化过来,那么虽然读音有些不同,但是掌握起来还是要方便得多。

あ安 ア阿 い以 イ伊 う宇 ウ宇 え衣 エ江 お於 オ於
か加 カ加 き几 キ几 く久 ク久 け计 ケ介 こ己 コ己
さ左 サ散 し之 シ之 す寸 ス须 せ世 セ世 そ曾 ソ曾
た太 タ多 ち知 チ千 つ川 ツ川 て天 テ天 と止 ト止
な奈 ナ奈 に仁 ニ二 ぬ奴 ヌ奴 ね祢 ネ祢 の乃 ノ乃
は波 ハ八 ひ比 ヒ比 ふ不 フ不 へ部 ヘ部 ほ保 ホ保
ま末 マ万 み美 ミ三 む武 ム牟 め女 メ女 も毛 モ毛
や也 ヤ也 ゆ由 ユ由 よ舆 ヨ舆
ら良 ラ良 り利 リ利 る留 ル流 れ礼 レ礼 ろ吕 ロ吕
わ和 ワ和 を远 ヲ乎
ん毛 ン二

阅读全文

与假名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