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在哪一年发明了吉他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的乐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的最显著特点。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文艺复兴时期是吉他的鼎盛时期。十六世纪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纳乐瓦埃斯、穆达拉,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科尔贝塔、维赛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 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道兰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价值。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还有伦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师有索尔,阿瓜多,朱利亚尼,卡罗利,和卡尔卡西。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索尔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 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乐家考斯特、默茨、卡诺、雷冈第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吉他音乐的经典。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
满意请采纳
『贰』 平均律古典吉他创始人
王锁人
『叁』 古典吉他十大名曲最先由谁提出,是哪十个
古典吉他十大名曲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不统一总在变,但基本还是吉他爱好都能接收的;一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二爱的罗曼史,三阿拉伯风格随想曲,四月光,五泪,六《魔笛》变奏与主题,七阿斯图里亚斯传奇,八阿狄丽达,九大教堂,十伟大的独奏。现代又有新的十大名曲,旋律没有老好听,但演奏技巧难点新加了:大霍塔、阿梅利亚的遗言、恰空、西班牙小夜曲、拉利亚的祭典、樱花变奏曲等等
『肆』 中国古典吉他创始人是谁
古典吉他不是中国的,好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敢说古典吉他是他创始的,谢谢
『伍』 古典吉他的发展历史
古典吉他的发展历史
吉他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和流派有很多:有风格典雅的古典吉他,有热情奔放的佛拉门哥吉他,有轻松潇洒的民谣伴唱吉他,有现代气息的电吉他,有热带风情的夏威夷吉他,这些种类里,艺术性最高的是古典吉他。
古典吉他的历史可以说比小提琴、钢琴还要悠久。请看古典吉他发展历史的图表(图1)。最上面是公元前1500年(图1-1)和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距离现在约3500年前(图1-2)的两种弹拨乐器,它们是波斯王朝时期的乐器。第三行(图1-3)是公元初期,也就是距离现在大约2000年前希腊的弹拨乐器。下一行是公元400年间罗马的弹拨乐器(图1-4)。再往下是公元1200年,也就是13世纪时候的一种名叫吉他拉的弹拨乐器。左边是摩尔风格的吉他拉(图1-5),右边是拉丁风格的吉他拉(图1-6)。下一行是公元1500年间也就是16世纪的吉他,左边是一种维卫拉琴(图1-7),右边是当时的四组复弦吉他(图1-8)。再往下是公元1600年,即17世纪时期的五组复弦吉他 (图1-9)。下一行是公元1700年的六组复弦吉他(图1-10)。再下一行是公元1750-1800也就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流行的六弦单弦吉他(图1-11)。下边是1880—1900年也就是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西班牙吉他制作大师多列士所做的古典吉他(图1-12),可以说多列士吉他是现代古典吉他最初原型。最下面是现代普遍使用的六弦古典吉他(图1-13)。最右边的三组图片是另外一族弹拨乐器的发展历史图表。最上面是公元前1500年的一种乌德琴 (图1-14)。中间的是公元初期的又一代乌德琴(图1-15)。最下面是16世纪曾经在欧洲风靡一时的鲁特琴(又称作诗琴)(图1-16)。它如今很少在舞台上见到,但仍有个别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弹鲁特琴。最著名的是英国的朱里安·布里姆。他的音乐会经常是上半场表演鲁特琴,下半场弹古典吉他。1990年曾来华访问的美国专家威廉·马休斯也是古典吉他兼鲁特琴演奏家。帅 军
『陆』 古典吉他的始创认识谁
这个网站是吉他音乐史,耐心看看,有你的答案:
http://lxblueboy.spaces.live.com/
下面也是相关内容:
吉他的history
1.从古希腊齐特琴(Kithara)及吉他之语源学说(Etymology)中研究得来。
2.部分学者推论认为吉他是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
及安娜多利亚(Anatolia)发现的长颈鲁特琴(Lute)所演变而来。
3. 另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吉他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因为在埃及发现平扁琴背之哥普鲁特琴(Coptic Lute),或可认为是吉他的前身。由于以上大部分均为推论,且早期音乐文献多半失散,以至于在缺乏直接证据的状况下,目前对于吉他真正的起源尚未形成定论,只能从非古典吉他及其他音乐历史文献中寻找可靠而相关的蛛丝马迹。
在中世纪文学中出现和吉他有关的乐器名称,法国称之为Giterne,英国则是gitarer。法国诺曼底公爵(Duke of Normandy)所拥有乐师名单中,有赫特马(Jean Hautmar)弹奏Guiterre Latine及拉贝(Richard Labbe)弹奏Guiterre Moresche等古吉他琴族乐器之记载。马肃(Guillaume de Machaut)亦列出Morache et Guiternes为鲁特琴族之一。由于当时古吉他琴族中的拉丁吉他Guitarra Latina,吉他Guiterne及摩尔吉他uiterreMoresche等音量不能和鲁特琴相抗衡,因此在欧洲大陆吉他无法广为流传,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比维拉琴(Vihuela)及四弦吉他(Four-Course Guitar)之后,吉他的地位才开始奠定了雏形。
一般称古典吉他为西班牙吉他,因为从16世纪以后,比维拉琴及四弦吉他首先在伊比利半岛上萌芽发展,随后才发展成巴罗克时期五弦吉他,六弦吉他,最后六弦吉他亦在西班牙境内孕育出吉他第一黄金时期,到了现代古典吉他大师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手中,更进一步将古典吉他艺术推广到欧洲之外的亚洲及美洲,形成古典吉他史上的第二黄金期。在古典吉他的演变时期中,虽然也正是音乐史上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器乐己成为主流;然而当时吉他却因为无法和交响乐团整体音量匹敌,加上其本
身之特殊风格,与乐团乐器之配置有所隔阂,因此成为一独奏乐器。
至于六弦吉他的出现,虽然大部分学者均相信是在法国以及义大利所开始,但却没有任何当代文献证明是由谁最早开始制作。反而有一位德国的小提琴与吉他制琴家雅寇·奥古斯特。奥图(Jacob Augustus Otto)自称是他在接受了德勒司登的乐团指挥纽曼先生(Herr Neumann)的一张六弦吉他订单之后,特别为
他所设计制造的。这似乎表示六弦吉他是在德国首先出现的,但是有件事绝对不能忽略,这位制琴师奥图早年均在义大利学习制琴,很有可能当时他就已经在学习过程中见过这种吉他的雏形了。至于西班牙采用六弦吉他的起源,虽然没有书面的记载,但一般相信大约在1820年左右,因为著名的西班牙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阿瓜多(Dionisio Aguado)为六弦吉他所写的教本于1825年在马德里出版,足以证明在此之前,六弦吉他已经有部分人开始使用,所以才会需要这样的教本。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六弦吉他的发展也逐渐产生一些较为常见的特征,例如由于琴身上下较宽部分又加宽了些,使得曲线更为明显;琴桥固定琴弦的方式是将弦缠在本制插梢上,再插入琴桥上预先挖好的六个小孔中加以固定,取代
了这之前直接缠绕在琴桥上的设计;到了19世纪早期,在琴桥又加上了狭长的骨片或象牙片,作为下弦枕。此外,指板也继续延伸到音孔旁。虽然无法查证何时开始采用这种设计,但可以将其归功于一位德籍制琴家乔治·史道弗(George Staufer),值得注意的是,他也是后来移民至美国纽约,并成为美国制琴工业先驱的著名制琴师马汀(Christian Friedrich Martin)的老师。马汀后来在美国研究发展出本土的钢
弦吉他,也就是现在流行音乐界所广为使用的民谣吉他鼻祖,有别于当时在欧洲仍采用的羊肠弦吉他。
19世纪早期,吉他形状渐渐改变发展成接近现代吉他的外观:金属弦纽取代木制纽头;挖空的音孔取代玫瑰纹饰的音孔;琴桥提高了;扁平的背板变成标准形式;第十二琴格对准琴颈和音箱联结处,此外,华丽的装饰也几乎完全消失了。 在这名家辈出的时代,必须提到这位被称为近代吉他制作之父的著名人物,西班牙制琴师安东尼奥·托雷斯(Antonio de Torres Jurado, 1817~1892)。他所设计出的吉他新形式,可说是凌驾于在这之前所有形态的吉他。他将弦长定为65公分,琴身内部构造以响孔为起点,在音箱内部配置有七根扇形力木,并将原本较为窄小的琴身扩大,这种设计大大地提高吉他的音响效果,引起各著名制琴师的仿效,成为现代古典吉他的制作典范。19世纪早期,吉他形状渐渐改变发展成接近现代吉他的外观:金属弦纽取代木制纽头;挖空的音孔取代玫瑰纹饰的音孔;琴桥提高了;扁平的背板变成标准形式;第十二琴格对准琴颈和音箱联结处,此外,华丽的装饰也几乎完全消失了。 在这名家辈出的时代,必须提到这位被称为近代吉他制作之父的著名人物,西班牙制琴师安东尼奥·托雷斯(Antonio de Torres Jurado, 1817~1892)。他所设计出的吉他新形式,可说是凌驾于在这之前所有形态的吉他。他将弦长定为65公分,琴身内部构造以响孔为起点,在音箱内部配置有七根扇形力木,并将原本较为窄小的琴身扩大,这种设计大大地提高吉他的音响效果,引起各著名制琴师的仿效,成为现代古典吉他的制作典范。
『柒』 世界十大古典吉他名曲是哪些
世界十大古典吉他名曲为:
1. 《爱的罗曼史》
它几乎成了“吉他”的代名词,旋律优美,是流行最广的一首吉他曲;
2.《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的作品,是吉他“轮指”技巧的代表作。
3.《阿斯图利亚斯的传奇》
原来是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斯的钢琴曲,被改编成吉他曲后效果反而更加出色。
4.《阿拉伯风格绮想曲》
也是泰雷加的作品,旋律颇具东方色彩,流传很广。
5.《伟大的独奏》
气魄宏大,让人感觉吉他就是一个管弦乐团!
6.《魔笛主题变奏曲》
根据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段改编的变奏曲,在那个年代是吉他的“高难度技巧”的代名词。
7.《月光》
西班牙作曲家索尔写的一首清新的吉他小品。
8.《大教堂》
著名作曲家巴里奥斯的代表作之一,第三乐章体现了音乐性和技巧性。
9.《雨滴》
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场景,很好运用了“滑音”等吉他特有的技巧。
10.《大霍塔》
汇集了吉他的各种演奏技法,以难度大著称。
(7)古典吉他创造扩展阅读: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六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古典吉他以独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古典吉他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
『捌』 请详细介绍一下古典吉他.
琴各部分名称:自己上网查,还有图。
弹奏技巧:这位大哥,你问的太厉害了。约翰威莱姆斯来BAIDU也跟你解释不清楚。
……
你问的所有问题,买本古典吉他教科书都会非常详细的告诉你,或者直接网上查。
要是具体哪一方面的问题在来这问吧。
『玖』 古典吉他发展历史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
发展历史:
“吉他”是古典式弦琴中把式弦琴下属的一大类目;早在八世纪和九世纪时就有了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最早的吉他音乐是由十三世纪时卡斯提利亚国王阿尔风索十世开始萌芽的。到了十五世纪,把式弦琴的另一下属类目鲁特琴体系开始崛起,使原先的阿拉伯吉他逐渐被淘汰,而拉丁吉他进化为比维拉琴。十六世纪,比维拉琴改用手指直接触弦拨奏,在王室贵族民间广泛流传。在西班牙最盛行的时期是1535-1578年间。鲁特琴亦于十六世纪奠定了古典音乐的基础,至今依然在把式弦琴的下属类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艺复兴之前,把式弦琴的发展较为薄弱。随着音乐家的不断创作、改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十六世纪,鲁特琴和比维拉琴的推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了一批音乐家、作曲家。进入巴洛克时期,由于西班牙吉他的易弹奏性,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流行。鲁特琴在这个时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与怀斯。他们两人对鲁特琴音乐的贡献可以说是空前绝后。鲁特琴、比维拉琴以及随后崛起的吉他都是把式弦琴中的重要种类,它们一直在曲目、弹奏技术与制作工艺等方面相互促进并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之前的“吉他”既有四根复弦、五根复弦,复弦的缺点是弦数多导致调音较麻烦,因而很快五根单弦的改进形式开始流行。1790年(庚戌年),德国人加上了第六根弦,使现今吉他EADGBE的六弦式定音首次出现。古典吉他硬件工艺的定型源自十九世纪中页西班牙制琴家进行的改良,确立了沿用至今的65cm国标弦长。1946年,美国科学家伯特·奥古斯汀开发研制出了尼龙弦,并应用于古典吉他、竖琴、鲁特琴等的琴弦材料改良。尼龙弦不仅能承受更高的张力与更剧烈的物理环境变化,而且寿命也更长,对古典吉他的音色、音量也能有极大的改观,从此几乎完全取代了较脆弱的羊肠弦。
『拾』 塔雷加的古典吉他曲<泪>创作背景怎样的
优美的旋律并非是深沉的哀泣,更像是天真的孩子流出快乐而兴奋的眼泪,这就是塔雷加创作<泪>的背景。 这是塔雷加的十分脍炙人口的小品之一。全曲仅有十六小节,但仍然发挥了吉他音色的多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