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手势创造与语言起源

手势创造与语言起源

发布时间:2021-08-10 03:42:50

A. 手语是谁发明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记得采纳啊

B. 发誓手势的由来

西方人圣父,圣子和圣灵,三根手指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名义发誓。

C. 手势语的发展趋势

中外手势动作比较

李杰群 主编

我们知道,自然的有声语言是有民族差异的,不同的民族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英语被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使用,当然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与自然语言一样,人体用以表达各种意义的手势(不论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也都有很强的民族性。鉴于英语语言在现实中的影响和作用,本节将英语作为外国方面的代表,以英语国家中人们使用的手势与汉语中的手势相比较。

两臂交叉的动作:这在两种文化中都有,但其含义多种多样。两臂水平交叉都表示拒绝、反抗或轻蔑,与此同时,通常将脸扭向一侧,如果再双目直视,面带微笑,挺起胸脯,就是显示自己的“力量”。双臂下垂交叉,在英语国家中就只是一种精神放松、态度随便、悠闲自在的身势,中国人却视其为拒绝交往或居高临下的一种派头。

手臂交叉:是两种文化中共有的情绪紧张时作为心理保护的一种姿势,其中最常见的动作是在体前双手交叉和其他掩饰交叉动作。例如,焦急等待时摩拳擦掌,理理袖口或手提包,紧紧上衣或一侧前襟,摸摸面颊或耳朵等等。

双臂平伸,上下拍打:是用来表示“飞”的意思,但在英语国家它还喻指“标致女郎”或“男子同性恋者”。

拦车的动作:面向车辆,一只胳膊向一侧平伸,手心向前,做出“停”的手势。这种动作在中国常见,但在英语国家就有不同的动作来拦车:面对开过来的车辆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方位晃动。但这一动作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不能使用的,因为在那里它被看成是淫荡的。

袖手:中国人常常在身前或背后袖着手休息,这被看成是中国特有的模式化的姿势,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是无法将手臂拢在袖子里的。英语国家有一种为中国人所没有的手势动作:掌心向外,两只小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张开至相距一米左右,表示“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或“绝对不行”。

表示欢迎的动作:都是张开双臂,但是拥抱的动作则大不相同,英语国家的拥抱动作多种多样,而中国人一般是相互抓住对方的小臂,也许还将头靠在对方肩上。

生气或失望:英语国家的人用手掌或拳头叉腰,或者手臂背到背后,一手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腕表示压住“火气”。这两种动作在中国人当中也可以见到,尤其是男性或撒泼的妇女更喜欢使用这种手势。

表示害羞的姿势:在英语国家,双臂伸直,向下交叉。两掌反握,同时脸转向一侧,就表示害羞。中国人表示害羞时,喜欢用手臂捂住脸,头向一侧低垂。

以手掠发:中英一个共同的修饰打扮动作是拂拂头顶或一侧的头发,或掠一下前额或耳后的头发,流露出一种满足感,同时要面带微笑,尽力使自己比较符合俊男靓女的外表要求。如果不是面带微笑,而是双眉紧锁,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着急或为难了。

以手指敲击头部:中英另一相同动作是以食指或食指和中指敲击前额或太阳穴。如果面带微笑,表示“聪慧”;但如果是眉头皱起,则表示“愚蠢”或“疯狂”。中英还有一种共有的手势动作是用手指指向太阳穴,做出射击的姿势,意思是“我真该死”,但也可表示“我恨不得宰了你”或“你真该死”。

表示自己:中国人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英语国家的人却是用食指或拇指指着自己的胸部。中国人以食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时,表示“动动脑子”或“机灵一点儿”,英语国家的人表达这一意思是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

禁止出声: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形都是高声大喊的动作,表示“别做声”的动作都是嘴唇合拢,将食指举到嘴前。不过,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贴着嘴唇,中国人却将食指放在唇前约一英寸处。英语国家的人还有一种叫人安静的方法是不出声,只是闭住嘴,将拇指横掠双唇之间。

表示“吸烟”或“香烟”:食指与中指微微分开放在嘴前,中英都是表示“香烟”和“吸烟”的动作,它既可表示向人要烟,或要给别人一支烟,还可表示询问是否可以抽烟。

掩口:用手捂着嘴打呵欠或嘴张开用手指拍拍嘴唇,中英都表示“枯燥无味”、“发困”或“该走了”。这个动作也正是英语国家在咳嗽、打呵欠、打喷嚏、打嗝和咀嚼时掩饰的规矩,其根本目的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中国人在这方面没有那么严格,他们在与人交谈时,有时为了礼貌也常捂住嘴,以免唾味喷到或气呼到别人脸上。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国家的习惯是与别人距离拉大一些,或者将头掉过去。

擦掌动作:这一动作在中英双方都有。面带微笑,两手手掌相擦,表示“愉快地期待”;面部聚精会神,表示“在思考”;双肘紧夹,一会儿擦擦手掌,一会儿摩摩手背,表示“冷”;双掌上下搓擦,意思是“完了”,在英语国家中也表示“我再也不管这件事了”。在餐桌上中国人使用这一动作表示“我再要一点儿”。

翘大拇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这一手势可以表示数字,在数数时,他们用食指代表“1”,用中指代表“2”,以大拇指表示“5”。另一种是旅游者要求搭车的手势,这是一种表示请求的体态语。再一种就是表示侮辱人的信号:在希腊,如果将大拇指急剧翘起,就表示让对方“滚蛋”,是对人的极大的不敬。可以想象,如果不谙此理,身处希腊的澳大利亚旅游者使用该手势,将会出现多么糟糕的结果�如果中国人想使用这一手势来赞扬一个希腊人,当然也会出现难以收拾的结局。这种大拇指手势对使用左手和右手来说,没有差别。

拇指下指:在法国、墨西哥等国家经常使用,意为“运气坏透了”、“真没用”等意思;在菲律宾、泰国、缅甸以及印尼等国家,则表示失败的意思。

“O”型手势:在法国表示“0”或“没有”的意思;在日本它可以指“钱”;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可以指有同性恋倾向的男子,可以指肛门;在中国,既有人以此来表示数字“3”,也有人用它表示数字“0”。如果做成这样的手势,然后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往圆圈中捅,也是一种侮辱他人的表示,切切避免使用。

数字表示法:中英手势差别悬殊。英语国家的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英语国家的人数“1”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出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加上中指表示“3”,再弯曲无名指表示“4”,最后弯起小指表示“5”,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的方法来记数。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中国人有时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英语国家的人中表达“5”的倍数的办法是做出表示“5”的手势,然后翻动手掌,做完时举一下拳头得出“5”的倍数,然后再加上“1”、“2”、“3”、“4”等零数;中国人表示“5”的倍数的方法是先将手掌向外表示“一五”,再翻过来表示“二五”,按倍数如此反复翻转若干次,得出“5”的倍数再加上零数“1”、“2”、“3”、“4”。英语国家的人计算“10”的倍数的方法是张开双手表示“10”,然后根据需要翻动两手若干次,最后举起双拳表示“10”的倍数,再根据结果加上“1”至“9”的零数。中国人表示“10”的倍数的方法是一手握拳表示“10”,翻动拳头表示“10”的翻倍,最后张开手掌表示倍数结果,再加上“1”至“9”的零数。

胸前划“十”字:天主教徒使用这一手势来为自己祝福,乞求上帝保佑或免除厄运。方法是将右手五指捏拢,先后在前额、腹部、左肩、右肩点一点。有时,英语国家的人使用双手拇指与食指交叉的手势,这是一种划“十”字手势的变形。

招呼手势:招呼人过来的手势,英语国家的人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中国人却是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动。英语国家的人使用这一手势,是让人“慢一点”,如果手掌向外举起向下招动,则表示“你好”或“再见”。

一些手部禁忌动作:中英双方都禁忌在大庭广众面前用手指在自己或别人身上乱捅乱摸。所以,当众抠抠眼睛、掏掏耳朵、挖挖鼻孔或掏掏嘴等动作都是忌讳的。另外,像梳头,除头垢、头皮,清除牙垢,冲洗假牙,挤压粉刺,清洗指甲心儿,修剪指甲,装取隐形镜片,擦脂抹粉,整理服饰等等动作,也都禁忌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优雅的举止还要求避免身体抽搐,手指捻动,乱抓乱动,不在别人身上掸灰拣毛,不用手指戳别人胸脯。这些动作也都是中英双方禁忌的。

(摘自《非言语交际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定价:17.00元。社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邮编:100871)

D. 手势语发展过程

看图片吧,有这样的文章。

E. 哑语是谁发明的起源于何处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借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教育却是400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 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认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广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手语是聋哑人士使用的语言,利用手势、身体动作、脸部表情表达意思。 对一般大众而言,手语不算通用;不过在有聋哑人士的社群,社群中包括非聋哑人士也许也会使用手语。手语并不是世界共通的——各国会因应自己语言而发展一套文法、表达词汇方式有所不同的手语。随著各种手语的发展,世上如今有数百种手语且在聋哑社会中通用。

F. 哑语的手势是谁发明的= =!

手语的产生与发展

(唐英)

聋人手语是如何产生?有人说古代就有手语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古人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不管怎么说,聋人为了能够和人们进行简单的沟通,搜肠刮肚,尽量用自认为最形象、最生动的手势(当然也包括身体其它部位和面部表情的配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者进行其它思想交流活动,这就是自然手语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自然手语的产生和使用,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其日常生活用语大同小异。

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聋校的建立,各地自然手语逐渐走向规范化。这种规范化的过程中受本地语言、文化、风俗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使得衍生手语词汇和新手语词汇的差异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各国手语和方言。

当年的奴隶主为了防备奴隶结伙,故意将不同语言背景的奴隶放在一起使用。这些人为了交流就必须篡出一种临时的代用语。初期的殖民地往往也会产生这种语言。这种语言被称为“洋泾浜”,自然它是简单粗糙和破碎的。而一位研究者指出,洋泾浜变成复杂完整语言的惟一办法是,将刚要学习母语的孩子引入到这一语境中,孩子们会使洋泾浜蜕变成全新的、表达丰富的、具有内在法则的语言。尼加拉瓜在1979年桑地诺掌权时才有了第一个聋哑学校,学校推行的读唇语效果很差。孩子们便在游戏时,在乘校车时,把他们在家里沟通时的手势加了进来,发明了自己的手语系统。现在尼加拉瓜流行的手语就是这样形成的。

聋校的建立,就起到这种作用,各国手语和本国各地方言的最终形成,就是在当地聋校中完成的。而手语的一代代传承,也往往是通过聋校来实现。因此聋校在手语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当聋校受到外来行政压力而限制手语时,这个核心作用就转移到当地聋人社区身上,比如聋人茶馆、聋人俱乐部之类组织。这在历史上是经常发生的,比如欧美都曾经提倡口语教学,禁止聋校使用手语。中国也提倡口语教学,但没有真正禁止聋校使用手语,而是在聋校中推行《中国手语》。但目前为止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推广,没有及时建立良好的自下而上反馈修改体系。聋人师生在使用中产生的优化改进措施,大都消散浪费掉了,可惜。如果聋校聘用更多的聋人当教师,如果聋校师生的话语权增大一些,如果建立全国性的手语研究与发展机构,《中国手语》就有望加速成熟和普及。

回溯一下历时,可以看到聋校和手语的关系。正式的聋教育是四百多年前发展起来的,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聋教育家是法国德雷佩神父。他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人并开始使用手语,美国手语源自法国。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我国手语工作有历史记载的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绪13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 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解放后的50年代中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组织整理中国各地地方聋人手势,选择北京、沈阳、哈尔滨、青岛、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兰州、成都、昆明等11个城市作为基地,在地方手势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筛选,编制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共4辑,收入20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图解。这是我国手语工作的正式开始。1985年底,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托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对4辑《聋哑人通用手语图》进行全面修订,提出修改意见,在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讨论通过,易名《中国手语》,共分15大类,收词3330条。1992年底,中国聋人协会成立中国手语新增词工作小组,要求全国各地征集原中国手语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词词目及手势动作设计。1993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手语新增词手势动作审定会议,通过将2266个新增词及手势动作,做为《中国手语》(续集)出版。正续两集《中国手语》共收入5600余个单词手势动作。

======================================
手语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G. 语言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的语言在萌芽阶段是纷繁复杂的,具有模糊、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同一种语言也会因部落的迁徒融合、图腾崇拜的变化、时间地理的变迁而产生变种——方言。人类语言的发展在刻画文字阶段基本呈单一的形式发展,这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语言文字有一个根本的文明源头——中华南方首创水稻农耕文明。这也就不难解释古人类虽或在东亚、南亚,或在西亚、北非,或在美洲、澳大利亚四去游动,但他们的刻画象形文字却大同小异、基本相同的缘由。人类最早的文字——中华刻画文字虽然后来在西亚、北非派生出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和美洲象形文字,但最后真正发展成熟走向辉煌的唯一象形文字还是中华本土的汉字,它的基本发展轨迹是:刻画文、陶文、甲骨文、石籀文、钟鼓文、金鼎文,大篆、小篆碑帖、隶书、楷书、宋体等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它又是字母文字的鼻祖,中华赛(闪)族到地中海的一支腓尼基在中华形象字在古埃及的变种——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母文字,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如果不是这一字母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形式趋于纷乱复杂,今天人类的文字应当是由汉字统一的。

在字母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文字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以中华南方水稻农耕文明为源头([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2.25-1.85万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产生了湖南彭头山和高庙、河南贾湖等比较早的象形文字文明。这个文字文明在向中南半岛、西亚、东北非的扩散过程中创造了古印度、埃及、巴比伦等文明,演化出了古印度达罗毗荼语印章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此文字后来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这其实是对人类历史的误解)和古埃及圣书字,同时,由于中华先祖的一部分东移美洲,也把象形文字带到了美洲。

上面已经提到字母文字的产生与中华闪族(赛种或叫闪米特人)关联。闪(陕)族,我国西北萨满崇拜的一支,原分布在中华伊犁河流域一带。中华古族大月氏受另一古族匈奴的进逼不得不从昆仑山一带西退,大月氏的西退又迫使伊犁河流域一带的闪族西迁到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5世纪,闪族的一支腓尼基在中华象形文字在埃及的变种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语言文字的共同来源。一般地,西欧国家是以拉丁字母创造其语言的书面载体,故为拉丁语国家;东欧国家则多以斯拉夫字母创造自己语言的书面载体,故为斯拉夫语国家。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阿拉米字母再派生出阿拉伯、犹太字母等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一般地,西亚以阿拉伯字母为主,南亚受印度梵文字母影响较大,中亚兼收并用斯拉夫、阿拉米、阿拉伯等字母,东亚广大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汉语为其书面语。美洲殷弟安人虽带去了中华古老的象形文字,但语言文字没有多少发展;东非北非的一部分受到阿拉伯字母的影响;非洲的大部、澳洲的广大地区由于生长在这里的民族还相对处于落后状况之下,大多还只是一些没有文字表述的土著语言。我国历史上一些创造了文字的民族如藏、蒙、满、维的文字均是由阿拉米字母直接或间接发展而来。

近代历史后,由于整个历史格局的变化,美洲、非洲、澳洲或被占领或被殖民使用了殖民者的语言——拉丁字母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南亚、东南亚一带原有本国文字语言或使用汉语的国家也纷盲引进了西方拉丁语系的殖民语言——英语。拉丁字母语言之所以今天分布如此之广之众,并不是它有多少优越之处,相反,是近代这场血与火的罪恶殖民史的历史见证。
如果一班朋友聚在一起闲聊,突然其中有一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使用的语言是怎么产生的?”相信在座的,没有一个人能确切解答这么古怪的问题,也就是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去考虑,甚至是不成问题的问题,用不着费思量去探讨。但你别小觑这看似无聊的问题,它是世界语言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研究课题,也是语言学家们努力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他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五十多年前,就连作为政治家的斯大林也都卷入这个「语言起源论」的争论漩涡。一句话,语言的起源迄今仍然是一个谜,也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因为,现代的人类没有一个人曾经与古人类生活在一起,并跟他们打过交道,因此,我们无法证明当时古人类操什么样的语言来相互交流。

苏联早期有一语言学家叫马尔的,他提出“手势语起源”的说法。结果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失态并粗暴地把马尔臭骂一顿,并扣上“庸俗唯物主义”的帽子。马尔认为,由于劳动创造了人,而人在劳动中以手势相互沟通,这一点也是人与猿人的最大区别。后来随着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西方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起源的见解也是众说纷纭,但都离不开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假说。有一位学者更武断地论证说,人类最早的语言是腓尼基语。他之所以那么武断是因为他做过这样的试验:他将两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放在远离人烟的荒野,结果这两个小孩说出的第一个词是“寇卡斯”,而“寇卡斯”在古老的腓尼基语恰好是指“面包”,因腓尼基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单凭这样的试验不免荒诞。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出现在公元前二十世纪的城邦的一些学者制定的文字后来成了今日欧洲通行的字母。

鲁迅在《门外文谈》一文中提到了人类语言的起源时说过:“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协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鲁迅的这个结论似乎又跟斯大林有点不谋而合了。

但是在世界各类语言中有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国际通用,而且又是同音,不用通过翻译都芟嗷ザ

H. 语言是怎么诞生的

【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可以说整个语言学史要用一、两个问题把它串联起来的话,那就是语言是怎样产生的,人为何会说话?的确,这两个问题不知从何时就开始有人辩论了,直到今天。今天的所有语言理论都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语言起源的故事。这里我摘取一段文字,让我们来看看。

The sun goddess, Amaterasu, was the creator of language in Japan. The son of Heaven (tian zi) gave the language and the power of words to man in China. Most people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are familiar with the stories in Genesis concerning the giving of names by a deity and the diffusion of different tongues following the destruction of the Garden of Eden. Andreas Kemke, a seventeenth-century Swedish philologist, boldly conjectured that in the Garden Eden, Adam spoke in Danish. As the oldest race, Egyptians argue that Egyptian was the original language.

显然,古代的先民受自然的支配,是无法摆脱“天”的。

据说还有这样一个可爱的故事,

Herodotus, the Greek historian, tells how the ancient Egyptian king Psammetichus raised two children in complete isolation from human speech to see what language they would “naturally” speak. The children’s first word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bekos”, the Phrygian word for bread; consequently, Psammetichus decided that children would naturally speak Phrygian and that Phrygian was an “older” language than Egyptian.

这则故事不论是真是假,但它起码表明人说话由于心理需要。人饿了,就要吃,要吃就要表达。

语言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开始——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及后来的斯多葛(STOICS)派哲学家——争辩,真正把这个问题推向高潮的还是18世纪后期,当时一些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历史和起源进行了讨论,并试图用语言发展的普遍原则来解释文字的形式。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康迪雅克和卢梭,他们都提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康迪雅克基本上继承了洛克的哲学观点,卢梭则表现出浪漫主义的观点,但他们对语言起源的观点却十分相近。他们认为,语言起源于指示性和模仿性的手势和呼叫声。由于手势在交流中的局限性很大,声音成分变得越来越来重要。不同的声音序列与客观事物在语义上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来,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康迪雅克设想,有一个时期,声音和手势同时使用,比如讲一个动词的同时,作一个相应的手势表示时间;后来,这个手势被声音序列所代替,讲完动词,再发出某种特定的声音;最后,这种声音干脆加到动词上去,成了词的一部分。这两位哲学家认为,抽象的词来自于具体的词汇,复杂的语法来自于简单的语法。用声调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就是语言雏形的残余。

为了促进对语言起源研究,1769年普鲁士研究院颁发奖金,授予能回答语言是如何演变而来的论文作者。德国哲学家海德的论文〈论语言的起源〉获得了该奖。海德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内容和形式。早期有些学者认为,思维先于语言,语言依赖于思维。海德则认为,语言和思维起源相同,发展一样,它们共同经历了不断成熟的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先学会识别重复出现的客观实体,学会抽象出它们的不变的区别特征,把它们从五颜六色的世界中分辨出来;与此同时,创造一个声音象征它们。这时主要依靠听觉了区分事物,例如动物的叫声,风声、雷声、雨声、水声等。在听觉的基础上,逐渐开始运用其他感觉器官。初期的词汇都是指称可观察的东西,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丰富,才出现了复杂、抽象的词汇和语法。因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可以通过自己民族的语言,去理解和研究其他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学作品。同时,海德还强调民族语言的个性,强调语言与民族思想、民族文学和民族团结的密切联系。在当时民族主义盛行的情况下,这种观点很容易被人接受。

到底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好像是永远无法揭开的问题。但它又是那么的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人类怎样去描写语言,如果是因某种需要而产生语言,那么它就属于心理学范畴;如果是某种社会协议而产生语言,那么它就属于社会学研究的范畴。如果弄清楚了人如何学会讲话的,那么我们学习外语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话又说回来,要想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这已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个哲学之中的问题了。人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就会怎样去看待语言。

I. 为什么手势是另一种语言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写道:“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方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可见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能表达出握手人的不同态度,与女性握手也是这样。

握手时,如果女方的掌心向下,她传递给你的是一种支配的感觉。如果女方掌心向上,她所显示的是顺从性的态度。如果她的掌心向左或是向右,她会与你保持平等。在男女之间,只有女人主动伸手后,男人才能伸手相握。

和异性握手,你可以通过她的不同握手类型看出她的心迹。她采取刺剑式的握手法,即掌心向下,像刺剑似地猛伸出一只挺直僵硬的胳臂,你可以断定,她是一位“莽汉”,性格粗鲁放肆。如果她戴手套与你握手,是对你的侮辱。

她伸出的手软弱无力,几乎伸出她的手掌全部交给你,这种“死鱼”式的握手表明她内心对你无情无义,是对你的冷落和消极应付。她采用手扣手式的握法,即她用右手握住你的右手,再用她的左手握住你的手背,说明她对你真挚热情,诚实可靠。

如果她与你初次相识,即她用手扣手式的握法,你完全可以怀疑她的动机,因为这种握法只用于好友之间,要么你就应考虑她对你是否一见钟情。

如果她用木棍式握手法,即她远远地伸出一只木棍似的胳臂,她的胳膊挺直僵硬,她是想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她伸手法,即使她表面上热情亲切,但给你的感觉往往十分冷淡。

她将你的手拉过去相握,她可能是豪放者。如果她采取双握式,右手握着你右手,左手拍着你的右肩,或右肘、右腕,这说明她与你情投意合。如果她用拇指紧紧攥住你的四指关节处,她对你要么是一种报复,要么是开玩笑,要么是一种暗示,要么是一种无意识动作。无论如何,它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意义。

J. 手势与有声语言有什么关系

您好,你的问题,我之前好像也遇到过,以下是我原来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若有错误,还望见谅!网络知道用户你好答案如下满意请采纳: 首先手语不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中国聋人使用中国手语,美国和部分加拿大地区聋人使用美国手语,英国聋人使用英国手语,法国有法国手语,日本有日本手语。美国人、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都用英文,但是使用不同的手语。大陆和港、澳、台都使用汉语,但手语词汇不完全相同。在中国,手语也不是通用的。中国方言众多,普通话的推广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人说汉语、写汉字,却相互听不懂中国话的尴尬。但是,目前聋哑人使用的手语却正遭遇“方言”壁垒,亟需大力推广手语“普通话”。为了方便聋哑人了解外面的世界,中央及一些地方电视台专门为聋哑人开设了手语新闻,但却得不到聋哑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各地的聋哑人习惯说“方言”,打的是本地手语,但新闻中的手语翻译打的却是中国标准手语,其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聋哑人理解起来有不少困难,节目自然不受欢迎。与口语一样,手语中既有普通话、也有方言。每个地区的聋哑人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手语表达方式。为了消除地方手语间交流的“壁垒”,早在几年前,国家标准手语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可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聋哑人对国家标准手语依然“不识庐山真面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手语根深蒂固,要让聋哑人重新接受另外一种手语并非易事。虽然许多地方都曾组织过聋哑人学习国家标准手语,但大部分聋哑人对此不感兴趣。他们表示,自己与家人和聋哑人朋友交流都用本地手语,或家庭及小圈子自创的手语,学会了国标手语别人理解不了,不如不学。一些健全人学的是国家标准手语,他们虽然获得手语资格证书,但和说“方言”的聋哑人沟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志愿者的助残积极性。如今聋哑人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懂标准手语,将影响他们融入到正常社会中来。为此,笔者建议:在国家标准手语推广中要双管齐下,既推广中国标准手语,又传承本地手语,使手语的版本更循序渐进。同时,手语新闻应该更人性化一些,如在播放新闻时,出现同步字幕,以方便使用不同“方言”的聋哑人理解。中国手语的发话过程中,发话者的信息分别由身体动作(例如鞠躬)、手指字母与手部动作(单手、双手)的配合、手部与身体某一部位的配合(与身体的配合或与面部表情的配合)给出.按其发话的动作来分,中国手语的词汇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手指语。手指语给出所有的汉语拼音字母以及数字,并与其他动作配合给出相应的词汇。一些手语词汇由手指语单独给出,如“剪子”、“还给”、“否定”、“成功”等,而另一些词汇则由字母连打组成,如“支部”、“行政”。(2)单手手语词汇。单手手语词汇由一只手与身体的某一部位,如肩、嘴唇、耳朵、下领、前额等配合给出。(3)双手手语词汇。在双手手语词汇的发话过程中,一只手为主导手(通常是右手),而另外一只手则为从手.与主手相比,从手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常常与主手动作对称.在双手手语中,约有6%的手语为静态的,即在手语发话过程中起始手形和终止手形相同,而且手在空间的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如“门”、“房子”)等。大部分手语词汇的发话过程为动态的,在手语的发话过程中手的运动轨迹有直线(如“平等”)、圆弧(如“搬”),也有比较复杂的“之”字型(如“芭蕾舞”),因此其识别也比较困难。(4)其他。在中国手语中还存在一些以身体本身的动作形成的词汇(例如“鞠躬”)和一些只需身体与手臂的配合而形成的词汇(如“舞蹈”)。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Signed Chinese)和自然手势(Chinese Sign Language)。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阅读全文

与手势创造与语言起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