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世界自动养鸡场小鸡怎么才能不被淹死
其实....小鸡不是被淹死的...........................
它是被鸡蛋砸死的.............................................不信你可以自己试试.
修改一下发射器的方向和脉冲电路的一循环的时间.尽量长一点.就可以解决了.鸡在水中是会浮上来的.除非你在海底扔鸡蛋.否则它是不会被淹死的
2. 我的世界0.14.1自动养鸡场怎么做
需要水桶*8、沙子+活塞*3(可换成粘性活塞+任意不受重力影响的方块*3)
任意不受重力影响的方块若干、红石*11、箱子*1、漏斗*1,告示牌*7
然后就可以按照游迅网上图文攻略查看
www.yxdown.com/gonglue/167588.html
《《我的世界》如何制作全自动养鸡场?》
3. 我的世界恶魂之泪怎么得
想了解恶魂之泪的最新玩法及新闻信息么,下面跟着小骨来一起学习关于恶魂之泪的知识吧,希望各位玩家了解后能够对该游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的世界合成表之恶魂,是一种非常巨大的长得像海蜇的生物,它飘浮在空气中并且会从嘴中吐出火球。它们的身体是底部带有9根触手般肢体的4×4×4的方块。 它们第一次出现在万圣节更新中. 恶魂可以在下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有足够的空间(恶魂出生需要5×5×5的空间)而且游戏也不在和平模式时生成。
行为
恶魂常常闭着眼睛和嘴巴四处漂浮并且定期发出高亢的,像儿童一般的叫声。当它们发动攻击时眼睛和嘴巴就会张开。当它们射击时会发出口哨般的噪声,在被伤害时还会高声尖叫。恶魂发出的声音随距离衰减的程度最弱,所以当你听到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还离你很远。在 Beta 1.8.1中,当恶魂被杀死时,它们会发出死亡音效,这和僵尸和蜘蛛死亡时的音效是相同的。后来恶魂有了自己的死亡音效:略有气喘的尖叫。
不像其它主动的生物,恶魂没有追逐模式:它们不会试着去靠近玩家(也不会试着去远离)。与其它生物相比,恶魂有着非常远的搜索范围,它们能在100个方块远的地方就锁定玩家。[1]当玩家在大约60个方块以内时,它们会开放范围并提升自己的高度。当没有直接看到玩家时,恶魂不会对它射击,视线可以被玻璃,玻璃板,树叶,下界传送门,藤蔓,铁栏杆,各种栅栏以及蜘蛛网阻拦:因此在下界里弄一条安全的观光小道是可行的。当它们不移动时,恶魂会面向在攻击距离内的玩家,给人一种它们可以透过透明材料看到玩家的感觉。恶魂拥有透过岩浆瀑布的视线,而且它们的火球也可以透过岩浆瀑布。这意味着,当玩家在岩浆柱附近时,会遭受到看不见源头的攻击。然而,当玩家躲到障碍物后面或者自己建造一个掩体,那么恶魂可以射击时“取消”火球。
当恶魂被杀死时,它们将可能掉落恶魂之泪。但是想要收集它们却并非易事:因为它们经常掉落在岩浆或者其它到不了的地方。
恶魂之泪是一种有正面效果的药水原料,所以恶魂之泪是很值得拥有的。
恶魂火球
恶魂的火球攻击拥有不受重力影响的直线弹道,而且实际上可以飞行无限远或者被下界洞穴的墙壁所阻挡。它们的爆炸声往往在没有看到爆炸的情况下被听到。在近距离内,和爬行者的爆炸一样,这是Minecraft中最具威力的生物攻击。一次直接击中将会造成8.5颗心的伤害。但是伤害会随着距离的增加额而递减,而且当玩家只是刚好站在爆炸半径的时候伤害会更小。另外,火球飞行的很慢并且瞄准位置稍微高于玩家的头。当两个恶魂火球碰撞的时候,其中一个会转向一个随机的方向而另一个则会在撞击中爆炸。用箭或者雪球射击火球时火球将会沿着来时的方向反弹回去。用手或者其他物品也能把火球弹回去,不过难度会高很多。在Beta 1.9 预览版之前,它看起来像带着火焰的雪球,现在它和烈焰人的火球使用相同的材质。
如果恶魂的火球打到了下界传送门或者附近,传送门将会被关闭,[2] 需要重新启动。如果玩家成功使得恶魂射击一个已关闭的传送门,传送门可以通过这个火球来开启。方块被火球击中时就会被点燃,这使得攻击恶魂的行为的风险更大了;然而,一个漏洞使得这火很快就会熄灭。(截至1.9 pre 4这个漏洞已被修复)
吸收所有恶魂的火球的爆炸力的最小爆炸抗性是20.17,这意味着栅栏或者其它抗炸度比较低的方块将会在一次火球爆炸中被摧毁。
值得一提的是,恶魂火球是可以熄灭地狱门的。也就是当一只恶魂追逐你的时候,你不要直接往地狱门附近跑。除非你确定你带了打火石。否则可能你会由于地狱门被熄灭造成相当尴尬的局面。
对抗恶魂
极高的攻击距离,爆炸般的攻击力,很强的机动性以及飞行等特性使得恶魂被认为是下界中最难杀的生物。而且它们还十分常见。玩家在开阔的地带迟早要碰上它们,可能刚一踏出传送门就会遇到。恶魂的火球对下界的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可靠的建筑必须用抗炸的方块来做外墙或其它在可能着火的位置的配件。由于它们巨大的身躯和室内产生恶魂的悲剧,下界建筑的防御机制在于它们的外墙而不是亮度。当恶魂移动时,它们的火力是相当不确定的。当玩家在下界建造时,它们是最脆弱的,它们可能站在悬崖的上方。恶魂也可以攻击玩家脚下的方块,这会导致玩家落入岩浆中或者从高处掉下摔死。
玩家可以通过使用任何物品击打没有撞到自己的火球,从而使火球反弹回去,这即便用空手也可以做到。由于火球速度很低,所以常常狂点鼠标就能反射所有的攻击。通过将它们的攻击反弹回去来杀死恶魂是有可能的,但这常常很困难,因为它们很敏捷,而且它们的要害只是它们的触须。你可通过对火球发射一支箭、甩一下鱼竿或者扔一个雪球来使火球弹向你希望的方向。甩鱼竿对火球的弹道影响较小。这种关系是双向的,而且你的弓箭会使得恶魂的火球连发弹道发生混乱(当然,也正是因为双向的关系,所以如果恶魂发出的火球足够多,就可以影响你射出的箭的箭道,造成偏移)
由于很明显的原因,大部分恶魂都是被弓箭所杀。但是恶魂也可以被任意武器所杀死,如果在它跑之前你能离它足够近的话。当恶魂被抓到地面时,它们是十分脆弱的,因为它们的攻击会偏转,而它们的血量却很低—钻石剑的两击就能杀死一只。可以通过钓鱼竿将一只恶魂拉到足够近的位置使得剑可以击杀它们。较近的距离也使得用弓箭杀死恶魂变得简单,尽管这时反弹火球的反应时间也相应变短了。当你用弓箭瞄准时,请确保能够像恶魂一样快的调整弹道并且可以快速的移动。考虑到恶魂的距离和相对高度,你经常需要瞄准更高的位置以便获得更远的射程。如果可能的话,拥有一个高度优势(比如站在下界的顶部岩层)也会有巨大的帮助。如果弹药不缺,那么推荐在很多不同的弹道上射箭来找到命中恶魂的合适的范围。恶魂的要害主要集中在它们的触须,瞄得太高可能会使得箭穿过它们的身体,这样是没有伤害的。然而,很完美实用的方法是用带火的弓箭来射穿它们的身体来命中要害。
如同在现世利用其它中立或敌对生物当盾牌来对抗骷髅一样,在下界,用僵尸猪人来对抗恶魂是可行的。这就有可能在不吸引仇恨的情况下杀伤僵尸猪人。
在下界中,一个有效的对抗恶魂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庇护所,最好用砖块,圆石或者其它抗炸材料来建造。在顶部留一个1×1的洞并修一条梯子通到上面。这样你可以在屋顶上探出半个身子。当一个恶魂靠近时,你可以爬上梯子,向恶魂射击并快速下降到抗炸庇护所中。这意味着你可以轻易杀死恶魂并只减少很少的生命值。进一步的改造,你可以在主屋顶的这个洞上方1格处再增加一个3×3的小屋顶。这时大部分的恶魂火球都会打到这个屋顶而不是你,这意味着在大部分恶魂的攻击中,你是安全的。
自Beta 1.9 预览版3以后,恶魂的直接攻击将造成10个满格的伤害,这意味着恶魂会被反弹回来的火球立刻杀死。
抗火性
恶魂也会着火,但是实际上火和岩浆并不会伤害它们。同样的效应在僵尸猪人身上也可看到。当恶魂遇到岩浆时,它们的活动会受到阻碍,这时用弓箭瞄准它们会更容易。在这段 视频 的 23:59 时,可以看到一个恶魂被熔岩瀑布所阻碍。
一个被岩浆点着的恶魂 (并不是图中的熔岩瀑布,而是下面露出的岩浆)。
关于当恶魂持续暴露在岩浆中会被火或者岩浆烧死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这一点被恶魂不断的飘入和飘出岩浆所支持。有报告称僵尸猪人会被岩浆烧死,由于恶魂不断的飘入和飘出岩浆这一事实,这也加深了人们对恶魂和僵尸猪人拥有完全的火焰保护的怀疑。
你知道吗
当一个恶魂吐出火球的时候它们的红眼睛会睁开。
和大部分人想的不同,恶魂并不具有在下界传送门附近生成的能力,因为其附近很少出现恶魂[6],但这一点没有被证实当成一个特性。
尽管拥有火焰保护,如果在水或者岩浆海下面太长时间恶魂和僵尸猪人还是淹死。这意味着和玩家以及其它生物一样,它们也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恶魂会使得其它生物攻击它,但它却不会主动攻击其它生物,它只会瞄准玩家。
有可能通过反射恶魂的火球来杀死僵尸猪人,这也有可能通过火球来产生致命一击,因为它们也是实体。
在预览版上,恶魂的火球看起来像一个带火焰的雪球,后来被更新为一个新的岩浆岩材质。
恶魂是体积最大的生物,它们有最大个头的史莱姆的八倍大。但是末影龙比它更长一些。
当玩家刚好落到它上面,玩家就能“骑”恶魂了。
如果恶魂被一个方块阻挡,它射出的火球会穿过这个方块。这是因为所有的被发射物体,都是在发射体前方一格处被发射的。
由于恶魂火球的爆炸性,它可以被用来在下界开采方块。
恶魂(像其它飞行生物包括创造模式中的玩家)可以飞到Y坐标128以上的地方去。
用工具将一个生物创生到恶魂上将会让生物出现在恶魂内部,除非它是个巨人。
当恶魂触摸仙人掌的时候会受到伤害。
同样的,当恶魂着火时,火焰材质会被相应的放大。
下界要塞中的某些房间有足够大的空间使恶魂在其中生成,但是恶魂极有可能被困住。因为这里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出口使它们出去。
恶魂眼中常含泪水,无人知晓它们为何总在哭泣。(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幽灵 注:幽灵是死的)
即使恶魂会飞,它们也不会在通过作弊手段带到下界的水上方生成。
漏洞
有时,如果平台之间有1-4格空间,恶魂会被困住,但是它们还会射击你。
它们的受伤区域好像偏移了。物体会穿过恶魂的顶部,但是对着它们的触须射击还是会伤到它们。
当多人游戏中服务器出现延迟时,箭有时会穿过恶魂。
在多人游戏中,恶魂的火球会来回移动,就像箭一样,这是服务器延迟造成的。
如果出生在主世界的玻璃笼子中(通过作弊手段),它们将会飘动并盯着玩家。但是恶魂有时会出人意料的向玩家所在的方向发射一个火球,尽管它们和玩家之间有一层玻璃屏障。这个漏洞不会在下界出现。
当切换到和平模式时,它就像一个飞行中的火球,不会消失。
恶魂在多人生存模式中,其火球伤害的“相关性”与单人生存模式相比较低。出于这个原因,被恶魂火球攻击到的生物并不会对恶魂发起攻击,无论是在主世界生成还是追逐玩家抵达世界表面的恶魂都会与其火球之间脱离干系,转变为无害的生物。类似的,在四周无恶魂的情况下,恶魂火球有时会追随玩家进入主世界。但这些通常以某种与实际爆炸引起的爆炸效果无关的随机爆炸形式出现。
可以通过钓鱼竿是恶魂火球发生偏转,这通常会使鱼线指向被偏转的火球。
当玩家在距离恶魂约16方格远的距离攻击恶魂时,此时恶魂并不会反击。
当玩家距离恶魂足够近可以触及恶魂时,可以发现自己出现在恶魂之中,其身体和触须会在底部突出。
在多人生存模式中,如果玩家被下界中被动型生物撞击后(特别是站在无水的养鸡农场中时),恶魂有一定的能力可以透过墙壁向玩家连续不断地发射火球,如同朝玩家创造了一个火球隧道一样,直至杀死该玩家。恶魂会在玩家重生之前继续发射火球,这种火球可以点燃任何可燃物,如箱子会发生爆炸。重生成2次直至地下20格深。
在创造模式中,无论玩家对恶魂造成何种攻击,恶魂都无任何敌意。
如果玩家在恶魂身体下方放置摄像机,则只能看见恶魂的触须,而身体并不可见。
当恶魂撞到蜘蛛网时,其AI会发生错误,导致恶魂发生快速地旋转。
4.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在美国十多年,回到故土。旧日朋友大都不在学术界,听说我一直都在搞哲学,都会好奇地问我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我也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这类问题中的最常见的一个。虽然这不是现代哲学家讨论的典型问题,但人们认为哲学家对其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确实没有仔细查阅过其他哲学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过较系统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我也不妨试着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毋须考虑是否重复或忽略了他人的观点而不自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问者期待的是哪一种答案。当有人问你“先有美国还是先有英国”时,一句简单的“先有英国”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句对历史的解释。很显然,鸡与蛋的问题要求的不是这类答案,无论你回答的是鸡还是蛋,一定都离真正被期待的答案很远,不然的话,文章的开头十几个字就够了。因为这里问者早已预先认为无论哪个直截了当的回答都似乎同样有道理,或同样缺乏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发问,如果不是早就断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故意刁难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哪种答案更有道理,要你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所以,这里要你说清的是“为什么先有鸡”或是“为什么先有蛋”,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先有鸡”或“先有蛋”。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里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本身可能隐藏的歧义加以澄清。“鸡”可以指所有的鸡,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鸡,“蛋”可以指所有的蛋,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蛋。如果问题中的“鸡”是指所有的鸡,“蛋”是所有的蛋,显然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有些鸡先于有些蛋,另一些鸡后于另一些蛋。如果问题中的“鸡”和“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鸡”和某个确定的“蛋”,那么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不能单靠思维推理得知,而是要求我们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看看究竟哪天的什么时间哪只鸡被孵出来的,而哪个蛋是哪天下出来的。如果你认为在蛋壳里边鸡已存在,在母鸡的身体里蛋也已存在,问题会复杂些,但原则上,这样的问题只能个案处理,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遍的哪个在先的答案。
其实,上面的都是题外话。我们稍作思考,就会知道问题中的“鸡”和“蛋”,是指“第一只鸡”和“第一个鸡蛋”。所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个鸡蛋?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一个“先”字的含义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如果它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就属于事实问题,如果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就属于概念问题。比如说,你问我先有汽车还是先有汽车轮,我的回答是事实上先有汽车轮后有汽车,因为在时间顺序上,不先做好汽车轮子,完整的汽车就做不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先有汽车,后有汽车轮子。因为在逻辑上只有先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才能理解什么叫汽车轮子。那么在鸡与蛋的问题中,我们问的是事实问题还是概念问题呢?
如果把它理解成事实问题,那么只要你设想自己的寿命很长,从既无鸡蛋又无鸡的远古活到今天,且记忆力没有问题,一直不断地观察有关的过程,似乎你就能明白无误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可不是吗?其实呢,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稍微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路问题多多。鸡和鸡蛋从无到有的过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动物从低级生物演变而来,这样的演变可以是缓慢渐进的,或者是突变的。第二种可能,就是直接创生的,也即在第一个鸡或第一个鸡蛋出现之前,没有导致其出现的从非生物状态而来的中间状态。
先讨论进化的渐进过程,看看情形如何。因为是渐进,过程中任何一天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天之间不会让你看到任何物种进化的明显迹象。这样的话,你的寿命再长,从远古无鸡无蛋时期活到现在,你就能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那可不一定。想想看,由于在没有鸡和鸡蛋的时候你还没有机会形成何为鸡何为鸡蛋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一刻不停地观察进化的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猛然断定第一只鸡或第一只鸡蛋出现了,所以这条现场断定的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按照今日我们对鸡和鸡蛋的定义或一组断定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的充要条件,设想一下进化过程中当时是鸡蛋先出现还是鸡先出现。其实,只有这样的思路,才可能有某种可行性,因为当时不存在给鸡蛋下的定义,定义只能取今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今日的概念理解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其实这里已把事实问题暂时转换成概念问题了:在概念上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概念澄清后,我们还是回到事实问题上来,继续讨论进化过程中的情形。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有点奇怪,但如没受精这第一只鸡蛋也就永远不会变成鸡了),于是,这只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先有鸡,后有蛋。
报综合消息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这似乎是永远也说不清的问题。然而,日前西班牙《趣味》月刊6月号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该文章还就“孰先孰后”这一永恒话题作出一系列解析。
先有猫还是先有狗?
正如所有的猫狗大战中狗总是战胜猫那样,在它们的驯化历史上也是家养狗早于家养猫出现。原因是对于猫来说,它们经历了更加漫长和艰苦的努力才脱离野生世界。
现已成为宠物的这两种动物的祖先都是生活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早期食肉动物,但随后逐渐沿着两条轨迹进化,即猫科和犬科,而狗的近期祖先是狼。众所周知,早在1.5万年前,狗就已经成为人类的伙伴。但家猫,这一非洲野猫的后代,却是在大约9000年前才出现。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困惑,但我们还是应该先确定是先有蛋。现在的家养鸡源于野生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4000年。早期的家养鸡是从一只原鸡产下的蛋中钻出来的。许多专家认为,原鸡是一种野鸡,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鸡的祖先。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鸡是不同种的鸡杂交后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不存在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鸡还是其他生物,一个物种的早期成员都是其他一种相近物种的后代。
先有翅膀还是先有羽毛?
虽然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羽毛的发育过程,但一切已掌握的材料都表明,羽毛是在翅膀存在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最新发现的化石表明,在将近1.3亿年前就有了被羽毛覆盖全身的陆地动物,其中包括某种恐龙。这证明了现在的禽类是源于这些早期陆地动物的理论。最初的羽毛是从刺进化而来的,具有防御的作用,并最终适应环境的需要,成为御寒的工具。随后,羽毛变得越来越灵活柔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羽毛逐渐具备了在空气中支撑主体的能力,羽毛使陆地动物变成了可以滑翔的动物,最后成为飞行动物。
先有人还是先有黑猩猩?
这二者彼此没有关联。事实上,人和黑猩猩都拥有一个大约生活在2500万年以前的共同祖先。因此,最初他们的演化历程是相同的。但是在大约600万年前,二者开始沿着不同道路进化。在分类学上,现在的黑猩猩属于猩猩科,人类归于人科,而二者又同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现代人类,也就是智人,出现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答案是女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高级动物都是从雌性开始的,随后出现了一种异常现象,使得一些个体转化为雄性。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一种动物的生存状况相对稳定的时候,雌性会占据支配力,而当灾难威胁到这一平衡的时候,这一物种就会自动转为雄性占据多数。这正是经历了无数战争的人类所表现出来的。
这个问题决非无聊, 它是物种不变论与生物进化论长期论战的根本分野.照物种不变论, 鸡的祖先永远是鸡, 当然缠不清鸡和蛋谁先谁后.
这个问题也并非永远争论不清, 早在一百年前就由达尔文彻底解决了.
按照生物进化论, 鸡并非从来就有, 它属于鸟类,而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爬行类和鸟类有许多不同,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都是卵生动物, 如蛇, 龟, 甚至恐龙等爬行动物都是下蛋的, 也就是说, 在鸡这个种属未出现之前, 它的祖先就已经先有蛋了. 最原始的鸡正是从这些蛋中产生的, 只不过在鸡出现之前的蛋不叫”鸡蛋”, 而叫做什么别的蛋罢了.
所以肯定地说, 是先有蛋后有鸡.
如果您要问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那我将明确回答你, 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其实这个问题和”人是由猿猴变来的”同属一理, 搞清它将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5. mc怎么养鸡
游戏中的MC鸡,种子引,用方块围个鸡圈,切记不要用栅栏。
拿小麦种子喂两只后就可生出小鸡。
只要有成鸡就会产蛋,完全自动。
至于收集,有两个方法:1.建筑mod黑曜石管可以收集蛋 2.游戏版本1.5或以上的可以用漏斗。
6.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否是原文原文是什么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是原文,原文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出现。
作者通过这句话,是想要表达“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坐船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而现在很多人把它改成“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要表达的则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指群众能够开拓/破坏的力量,把没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条路来。
拓展资料: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作者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二部分又分四层,第一层次(从“第二日清晨”到“收不起钱来”)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次(从“你休息一两天”到“我得去看看”)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在这一层次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当时“我”家与闰土家的情况:“我”家的家境不错,“我”是一个少爷;闰土家境虽然不算好,但也还算过得去,“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闰土的家境还可以,也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有来得及渗透到中国的农村。接着作者写到自己与闰土相交的几件事,并且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第三层次(从“母亲站起身”到“出去了”)写作者见到了“圆规”杨二嫂。杨二嫂本来被称作“豆腐西施”,但现在在作者的眼中,她已经成了一个自私、刻薄、尖酸、爱占小便宜的小市民的代表。“我”从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了这样一个人物。
第四层次(从“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第三部分又分两层,第一层次(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竟也跑得这样快”),写“我”及家人乘船离开故乡,其中插叙了杨二嫂的细节。第二层次(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全文结束),写“我”坐在船上远离故乡时的感受。
7. 我的世界怎么养鸡
1.首先圈一块地,建一个栅栏并安装栅栏门,作为鸡圈。
8. 养牛国家有补贴吗
国家养牛补贴政策规定:
1: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30头以上的,每头牛补贴50元。
2: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每头牛补贴100元:。
3: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每头牛补贴200元:。
4:对于个体养殖户养殖规模在200头以上的,每头牛最高可获得当地政府补贴500元。
肉牛、奶牛补贴标准也不太相同,不同地区详细咨询当地主管部门。
养殖户对所养殖牛羊的数目不能虚报、瞒报,必须有正规检疫手续、消毒手续,出境手续,尿检合格,凭证才能取得补贴,所以选择引种养羊场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养羊基地。
常见种类:
1、普通牛(Bos taurus)。分布较广,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2、牦牛(B.run-niens)。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3、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5、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a)角短,皮毛多为黄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来耕地或拉车,肉供食用,皮可以制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9. 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的答案是:先有鸡后有蛋。何解?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美国十多年,回到故土。旧日朋友大都不在学术界,听说我一直都在搞哲学,都会好奇地问我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他们看来我也许会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这类问题中的最常见的一个。虽然这不是现代哲学家讨论的典型问题,但人们认为哲学家对其应该有个较明确的说法,也是合乎情理的。不过,我确实没有仔细查阅过其他哲学家是否对这个问题有过较系统的讨论,因为这不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我也不妨试着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而毋须考虑是否重复或忽略了他人的观点而不自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人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白问者期待的是哪一种答案。当有人问你“先有美国还是先有英国”时,一句简单的“先有英国”就行了,最多再加上几句对历史的解释。很显然,鸡与蛋的问题要求的不是这类答案,无论你回答的是鸡还是蛋,一定都离真正被期待的答案很远,不然的话,文章的开头十几个字就够了。因为这里问者早已预先认为无论哪个直截了当的回答都似乎同样有道理,或同样缺乏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要发问,如果不是早就断定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故意刁难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哪种答案更有道理,要你帮他解开心中的疑团。所以,这里要你说清的是“为什么先有鸡”或是“为什么先有蛋”,而不是直截了当的“先有鸡”或“先有蛋”。那么我们要如何回答这里的“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本身可能隐藏的歧义加以澄清。“鸡”可以指所有的鸡,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鸡,“蛋”可以指所有的蛋,也可以指某只确定的蛋。如果问题中的“鸡”是指所有的鸡,“蛋”是所有的蛋,显然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有些鸡先于有些蛋,另一些鸡后于另一些蛋。如果问题中的“鸡”和“蛋”指的是某个确定的“鸡”和某个确定的“蛋”,那么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就不能单靠思维推理得知,而是要求我们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看看究竟哪天的什么时间哪只鸡被孵出来的,而哪个蛋是哪天下出来的。如果你认为在蛋壳里边鸡已存在,在母鸡的身体里蛋也已存在,问题会复杂些,但原则上,这样的问题只能个案处理,我们不可能给出一个普遍的哪个在先的答案。
其实,上面的都是题外话。我们稍作思考,就会知道问题中的“鸡”和“蛋”,是指“第一只鸡”和“第一个鸡蛋”。所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个鸡蛋?如果有答案,那么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现在,一个“先”字的含义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如果它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就属于事实问题,如果指的是逻辑上的先后,就属于概念问题。比如说,你问我先有汽车还是先有汽车轮,我的回答是事实上先有汽车轮后有汽车,因为在时间顺序上,不先做好汽车轮子,完整的汽车就做不出来。但是在概念上,先有汽车,后有汽车轮子。因为在逻辑上只有先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才能理解什么叫汽车轮子。那么在鸡与蛋的问题中,我们问的是事实问题还是概念问题呢?
如果把它理解成事实问题,那么只要你设想自己的寿命很长,从既无鸡蛋又无鸡的远古活到今天,且记忆力没有问题,一直不断地观察有关的过程,似乎你就能明白无误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可不是吗?其实呢,问题要复杂得多,我们稍微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思路问题多多。鸡和鸡蛋从无到有的过程,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进化论所说的那样,动物从低级生物演变而来,这样的演变可以是缓慢渐进的,或者是突变的。第二种可能,就是直接创生的,也即在第一个鸡或第一个鸡蛋出现之前,没有导致其出现的从非生物状态而来的中间状态。
先讨论进化的渐进过程,看看情形如何。因为是渐进,过程中任何一天和与其相邻的另一天之间不会让你看到任何物种进化的明显迹象。这样的话,你的寿命再长,从远古无鸡无蛋时期活到现在,你就能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吗?那可不一定。想想看,由于在没有鸡和鸡蛋的时候你还没有机会形成何为鸡何为鸡蛋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你一刻不停地观察进化的整个过程,你都没有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猛然断定第一只鸡或第一只鸡蛋出现了,所以这条现场断定的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按照今日我们对鸡和鸡蛋的定义或一组断定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的充要条件,设想一下进化过程中当时是鸡蛋先出现还是鸡先出现。其实,只有这样的思路,才可能有某种可行性,因为当时不存在给鸡蛋下的定义,定义只能取今日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今日的概念理解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今日要如何给鸡蛋和鸡下定义、或采用何种判别标准才最自然合理呢?定义可能比较复杂,但鸡蛋一定是要在鸡的身体中长成的。今日,如果一个母鸡下出一个其他方面都像鸡蛋但没有蛋黄的东西,我们仍可以将其称作鸡蛋,但是如果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造出一个与鸡蛋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拒绝称其为鸡蛋。如此看来,按照这种自然的定义,没有鸡就没有鸡蛋。对比之下,鸡是如何定义的?判定一个东西是不是鸡,是否必然要看它是否从鸡蛋中孵化出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有人在实验室里用某种遗传工程技术绕过蛋的阶段培养出一只各方面都与一般的鸡不可分别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把它称为鸡。其实这里已把事实问题暂时转换成概念问题了:在概念上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概念澄清后,我们还是回到事实问题上来,继续讨论进化过程中的情形。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有点奇怪,但如没受精这第一只鸡蛋也就永远不会变成鸡了),于是,这只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也就是说,原本的问题相当于:“先有X还是先有X的蛋?”至于X是鸡还是其它会下蛋的东西,是无关紧要的。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先有鸡,后有蛋
10. 打造世界栅栏中的鸡如何下蛋
时不时杀几只鸡然后留几只它们会繁殖的。也会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