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得不说,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为直觉。但洞察力是专创造力的前提,属是创造力被激发的基础,洞察力是可以被后天锻炼的。我个人并没有总结过科学系统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话:“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说方法的话,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转换为习惯,养成针对性定期阅读并定期总结的习惯。这里的关键词是:定期、针对性。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多看多想并持续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诀窍都是持之以恒,无他。
提到这点,想小题大做多说几句:近几年看到了太多设计师过度重视方法,期望通过方法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我认为这是浮躁的。对于创意&设计,我个人并不否定方法论的价值,但设计本质上还是功夫活,思维的跨越也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功夫+思维>方法论。
② 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创造力可以发现新的真理。
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可以“全面”的去认识这种真理。
③ 想象力,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创造这个词不用解释了吧.创造力更强调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将创造性思维所创新的抽象事物显性化.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个体,内容或一种展现形式,...
④ 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区别是什么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二者在概念上,产生的条件上,特点上,培养方式上有区别。
1、概念不同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2、产生的条件不同
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其次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再次,应善于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
创造力问题属于心理学领域,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3、特点不同
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
创造力有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创造必须首先是具有丰富创造活动体验的实践过程,其次该实践过程还应该有独创性的成果。
4、培养方式不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发展孩子的表象,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给孩予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象,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创造力。
(4)想象力创造力数据扩展阅读:
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苹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苹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我们要帮助孩子积累的生活经验正是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
⑤ 如何提高想象力
1、多出去走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走的多,看的多,就会了解更多的东西,可以激发大脑的灵感,刺激想象力的产生。
2、积累知识。
行万里路,也要阅书无数。只有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才能通过感应来看到事物本质,从而加深形象思维的锻炼。
3、不断练习。
想象力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的,比如可以借助一朵花联想到祖国,标本,蜜蜂,刺绣等等相关的东西,比喻或类比运用起来。
4、放宽心态。
想象力是随意随时的,不能刻意去达到某种效果,放开自己的思想,扩大自己能够想象的范围,相信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5、加强训练自己的思维。
想象力也是一种思维,可以具有随意性也可以有严谨逻辑性,所以要加强训练,比如每天完成一篇文章,训练不同词语的连接。
6、巧妙借助外力。
环境的影响也会给想象力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的人喜欢在黑暗中思考,且晚上灵感非常强,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训练。
⑥ 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造力可以发现新的真理。
想象力可以“全面”的去认识这种真理
⑦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中国人历来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且不说四大发明对中国社会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影响,现代的“三钱”更是科学界璀璨的星斗。钱三强因发现了核新分裂法,与夫人何泽慧一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国际上,以钱伟长名命的力学、应用数学科研成果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方法”、“钱伟长一般方程”等。就是各行各业,也有无数的发明者、创造者。为什么当代的青少年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不愿去努力培养追求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首先,教育的功利化追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教育是人类自身生存、成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打造发展平台的需要;是人类从自发到自觉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的价值导向,学历、学校成了改变人生、发展人生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渠道,于是教育就是为了升学,教育变成了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上幼儿园要测试,上中小学要考试,统一的模式,少有创造性而又奇难无比的考试题,使幼儿园的儿童就开始了题海战术,只有做无数的题目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炼”就做题技巧,才能应对难题、怪题、偏题。个性的张扬只能换来排名的落后,奇思妙想与考试的评价格格不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只要成绩,只要升学,只要上名牌大学。教育不需要个性,也不培养个性。这种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还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吗? 其次,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学生的奋斗激情。 《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对2006年~2009年立案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发现,高校招生领域职务犯罪占35%,而贿赂类犯罪全部集中在艺术及体育特长生领域的招生过程。”高校自主的权力,难以挡住强势的权力、金钱、关系的冲击,特别是在自主选拔、面试等环节采取人为打分的评判标准,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监管很难到位的环节,便是各种办法、手段得以滋生的温床。 利用政策的盲点,凭借家长权力、金钱、关系的潜规则,使同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种二元努力的格局,弱化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奋斗的激情,也使另外一部分孩子陷入了茫然。作为“被学习”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任务是读书、做题、考试,考出好成绩,至于个人的发展、如何发展,基本上是家长的事情。家长在谋划着子女发展的路径。学生需要的是循规蹈矩,听老师的话,跟家长走。他们还需要创造、创新吗? 再次,机械的考试内容泯灭了学生的灵气。 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学,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标准化考试以来,考试标准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进入了求同、求一的死胡同。本世纪以来,有些省对高考内容作了一些改变,但无根本的变革。高考内容、评价标准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追求目标。 笔者始终认为,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以语文考试为例,只有突出基础知识,突出阅读理解,突出表达,突出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展示,才能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多读书、读经典,不断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目前的高考内容不仅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创造力,不需要好奇心,更是在泯灭学生的灵气。 中国的青少年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社会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评价机制使中国的青少年丧失了想象的热情、创造的智慧和天生的好奇心。
⑧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区别和联系
创造力可以发现新的真理。
想象力可以“全面”的去认识这种真理。
⑨ 如何将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说某个人脖子以下的价值是一天两美元。那么一个人脖子以上的价值呢?这取决于这个人的眼光有多远。这里的“远见”自然不是指有好的视力,而是智慧的眼光,从古至今,有远见卓识都是成就一个人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远见的人永远只知道盯着自己脚下,也只能一辈子被当作牛马而被别人役使。这样的人价值甚微。但是拥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出色的想象力——能够提前预知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后的情境的能力;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你的价值和能力就是不可估量,深不可测的!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在这些事物没出现之前就早有人想象出了它们的样子。腰缠万贯的人、声名远扬的人、功勋卓著的人,在他们默默无闻的时候就已经用睿智的眼光预见到了今后的成就。雕塑家和泥瓦匠的惟一区别就是在他们工作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创造过程。罗宾雇用泥瓦匠将一整块大理石砍削成他需要的形状,这是一种技术劳动。然后罗宾把这块大理石拿在手中,在粗陋的外形的基础上做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塑,这就是艺术!区别在于在握着斧子和凿子的手的背后,有没有优美的想象力在发挥作用。罗宾完成了他的杰作之后,普通的工匠生产出无数的复制品罗宾的工作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工匠们的仿制工作带给他们每月固定的工资。设想一些观念——创造一些东西——这是所付出的劳动,不管是雕刻家还是别人,创造性的工作带来创造性的收益。仅仅从事体力劳动也就只能带来相应的微薄工资。 “创造力是将人类提升到超越其他所有物种的地位,从原始蒙昧状态中脱离出来,并给了人类对世界的控制力的伟大力量。人类所有创造力的来源和中心就是想象力。有的人认为想象就是怂使人们去相信原本不信的东西。那叫假想——不叫想象。假想可以把真实的东西伪装起来,而想象却使一个人透过表面看到真实。” 这世界上有一条真理,就是因果关系,这条真理让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梦想成真。这条真理是清晰生动的——它使人类内心世界的一切想象变成外部世界的真实存在。把你想要的东西在你心中变成清晰的图画,画出理想中它的样子。你的想象要超越出这件东西实际是什么样,而进入到这件东西可以变成什么样、你希望它变成什么样。想象力会为你勾勒出这幅图画。想象所呈现的画面会让你有冲动将这一切变成现实。让你的想象有足够的清晰度,让每一个细节都在你脑中清楚呈现,然后你的“头脑精灵”就会为你找到实现这一切的途径。这条真理可以适用在任何地方。通过想象,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变成现实的。 假设你想获得一个职位——公司总经理。现在,想象一下,你看到自己坐在总经理办公室的高级旋转座椅上——就像你现在舒舒服服地坐在自己的沙发里一样看到办公室的门上写着你的大名;看到你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一些作为一个总经理要处理的事务。让这个场景深深地刻进你的意识里。看到它!相信这是真的!你的“头脑精灵”会为你找到实现这个愿望的途径。成功的想象的基础是: 看到那个栩栩如生的场景,然后完全设身处地。闭上双眼,在脑中绘制清楚的图像,让它们看起来就跟在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在短暂的白日梦——有目的的白日梦中,排除一切杂念,把意识完全集中到一点,聚精会神,一直到这一个想象完成。 你想要一辆汽车?还是一辆房子?一个工厂?这些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它们在本质上都决定于你的头脑,仅需要你首先在脑中把它们一砖一瓦地建造起来,把每个细节都建好,然后你的“头脑精灵”就会指导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将它们依样建造出。 “我们现在所用的最重要的陆地运输系统——铁路,就是来源于头脑的想象,”C·W·张伯伦在《实用心理学之特殊意识》一书中说,“这件事情让普通人觉得遥不可及。可是实际上,这种成就,还有那些完美的精神图像,都是由无数微小的工作堆积而成的,每件小事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了作用,才能建立起一件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