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拉 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
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 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杨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
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高跟鞋
15 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盘行起来了。
雨衣
18 世纪,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身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⑵ 历史人物大家评
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三战徐州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护送的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加入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连环计)。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让曹操投靠他,将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四十里)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天子。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己巳,天子幸曹操营。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讨张绣,军于淯水,绣举众降。秋,九月,曹操东征袁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年夏四月,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吕布部将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⑶ 魏国:大王:曹操,字孟德;
兄台 你到底想问什么?说明了我也好对症下药啊。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⑷ 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他的老家在哪里
1、曹操是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2、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3、人物评价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⑸ 为什么当年执意要斩杀华佗的曹操,这个举动是高明的
后世有诗,“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篱。 忧郁的人死亡之书也绝对,子孙不再见青囊! ”。 是感叹华佗的话……
人是博大精深的学问,到底应该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需要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化…。但是我们可以从古人的经验中看到自己。三国时代曹魏的创始人曹操说,他的人生很有滋味,有人评价他是“品味控制”,有人说他是极寒的上司,有人说他是残忍的统治者。
这个人乘机伤害我和吉平一样! ”。从曹操的怒骂中可以看出曹孟德想逐渐折磨华佗而死。 为什么老曹这么恨华佗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12年后,也就是曹丕称帝时,曹操处死华佗真聪明!
毕竟,另一方面,华佗违反曹操的命令,从来都假装不休假去曹操治病。
两者,华佗是不服曹操的人,站在华佗的立场上,他是对的,但在曹操看来,华佗就像那些所谓的学者,比如杨修,孔融一样,都是不服从自己的人。
当时曹操刚被称为国王,想想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敢公开与他作对,会有什么后果。 当局者之谜是旁观者清白,华佗撞到曹操剑尖是奇怪的。
很遗憾,华佗一死他的医学从此失去了,他的五禽戏(就像健身体操一样。 流传了! 他的医学研究成果麻沸腾,《青囊经》也失去了,真是遗憾。 如果当时曹操对华佗提出贾诩的意见,不加以处决,天下可能还有n个洞。
⑹ 历史上最厉害的权谋家是哪位
是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⑺ 谁知道中国历史最著名三位战略家
NO.1 孙武理由:著兵法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NO.2 成吉思汗理由:把战争带到世界即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未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撕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即位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盘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NO.3 曹操理由: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曹操(cáo cāo)(公元155~公元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有人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⑻ 古文《杨修颖悟》的全文翻译
《杨修颖悟》全文翻译:
南朝宋 刘义庆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当时在建相国府的大门,刚刚开始建屋椽,曹操亲自去察看,叫人在门口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看见,就叫人把门拆了,说:“门中间有一个活字就是‘阔’字。”这正是魏王嫌门太大了。
有人送了曹操一杯乳制品,曹操吃了一些,然后就在盖子上面写了一个“合”字,并拿给大家看,大家都无法理解。轮到杨修时,杨修便拿起就吃了,说:“魏王叫我们每人都吃一口,还要怀疑什么呢?”
曹操曾经率军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着他,看见碑后题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曹操对杨修说:“理解吗?”杨修回答:“理解。”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地,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让杨修另外记下自己的理解。
杨修说:“黄绢,有颜色的丝帛,解做字就是‘绝’;幼妇,说的是少女,解做字就是‘妙’;外孙:女儿的儿子,解做字就是‘好’;齑臼:说的是‘受辛’,解做字就是‘辞’。
连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写好了,同杨修的一模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才能不如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这意思。”
原文: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槐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文中人物轶事:
虽然杨修在个人性格和为人处事上存在巨大缺陷,但就其政治理想上分析,与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相矛盾,而到后来,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动,门第出身高贵的世家望族的子弟们也逐渐选择明哲保身来保护家族以及个人的利益。
而寒门庶族出身的有才之士,例如郭嘉在曹操时期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一方面由于唯才是举的人才方针而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其军事谋略助曹操以武力征讨的方式打下坚实的基业。
魏武王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
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⑼ 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典型小故事,越短越好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剃须刀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镜 子
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时在内部涂上一层汞剂而成。
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
拉 链
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
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贾德森把样品送到1893年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展出,得到好评,并因此取得了专利。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不只限于日用品,而且已进入科研、医疗、军事等领域,被某些人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冰 箱
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杨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发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亚《基朗广告报》的老板,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涂在金属上有强烈的冷却作用。
乙醚是一种沸点低的液体,它很容易发生蒸发吸热现象。哈里森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使用乙醚和压力泵的冷冻机,并把它应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的一家酿酒厂,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于1923年发明的。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于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高跟鞋
15 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盘行起来了。
雨衣
18 世纪,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身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
⑽ 我国古代的军事家,5个!急~~~!!!
这个范围也太大了吧……
这样吧,我给你10个,前5个呢,大概属于军师一类,精通兵法却很少披挂上阵的。
孙武,孙膑,曹操,诸葛亮,韩信
再给你5个是自己谋划,自己也上阵的名将:
白起,李牧,廉颇,岳飞,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