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保护环境科技发明

保护环境科技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09 18:19:12

『壹』 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有好处的事例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

『贰』 科学技术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人类科学的发展是由人类价值观取向所决定的。比如说,以前,生活水平恶劣,科学技术低下,人类的科技发展倾向于生存,所以不太考虑人类和自然间的互动。现在,由于以前的科技在这方面的欠缺,人类的科技发展开始更加倾向于环保。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发电厂。
早期的发电技术都倾向于热电,也就是说通过燃烧矿物,石油或者直接是木材来提供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至于说水利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些都必须因地制宜。但是随着人类进入20世纪,早先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酸雨,臭氧空洞,空气恶化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于是更加环保或者说无污染的技术就开始被研制出来,比如说太阳能,核能(这个比较有争议,刚开始的时候是都认为没有污染,但是一旦污染起来就是相当致命的,参照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甚至现在的海波能发电技术。
这些技术通过降低减少排放量,提高发电效率,增加能源利用的多样性实现了保护环境,至少不会大量的排出有害气体。
还有个例子,比如说杀虫剂。以前的时候,人类基本上没有任何对付农作物病虫害的手段,所以粮食产量低下,不得不用大面积种植粮食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导致了自然界的原生态土地流失,比如说雨林侵蚀。但是后来,发明了杀虫剂,以及提高粮食产量的基因技术,人类可以开始减少耕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但是最早期的杀虫剂都是有机化学物质,大部分无法被自然降解,最后导致很多自然生物体内聚集这些有害化学物质,人类也是如此,上个世纪中后期,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进一步讨论粮食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更加干净的方法。所以现在有很多天然的方法,包括有些奇怪的饲养天敌,还有就是饱受争议的基因改造让粮食对这些病虫害免疫的方法。但是由于技术缺陷,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新一辈的科学家将会制造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杀虫剂。
这就是人类科学和环境发展间的关系。以上都是个人观点

『叁』 给我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科技小报

趣闻拾零
照葫芦画瓢的冠军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加勒特,臂力过人。在参加奥运会比赛前,他连铁饼是什麽形状都不知道。当他决定参赛后,千方百计打听了铁饼的投掷方法,并专门做了一个大小像古奥运会时期的铁饼,自己琢磨着练习。来雅典后,他发现比赛用的铁饼只有1.932公斤重,比他自制的铁饼小得多,也轻得多,他没费劲就掷出了29.15米,十分轻松地赢得了冠军。
奇特的起跑姿势
100米决赛时,美国运动员托•伯克身穿背心和裤衩,这与其他穿长裤的选手相比十分特别,观看比赛的女性甚至掩面不敢正视。运动员们的起跑姿势千姿百态,有的直挺挺地站立着,有的弯着腰,惟独伯克采取了近似"蹲踞式"的起跑姿势,这又引来了观众的好奇和哄笑。然而,伯克对此置若罔闻,并一举夺魁。
游客冠军
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博兰正好在雅典旅游,他喜欢打网球,外出旅行总是随身携带球拍,他被赛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遂现场报名,挥拍上阵。结果却打遍全场无敌手,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网球单打冠军。德国的特劳恩原是田径选手,也是网球爱好者,他参加田径比赛,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下来,在雅典偶然结识了博兰。博兰邀他结对参加双打,结果俩人又获双打冠军。这个意外的收获,真是另人羡慕不已。
漂浮的南瓜泳道
首届奥运会还没有游泳池,比赛是在冰冷的海水里进行的。游泳池的泳道堪称一绝,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泳道标记。泳距也未经测量,凭感觉进行估计。比赛的方法更令人惊叹,先用小轮船把运动员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选手游回岸边,不求泳姿,自由发挥,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不选派运动员参加这届奥运会,仅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并参加世界体育会议。但日本横生枝节,向主办本届奥运会的美国交涉,企图以所谓的“满洲国”来取代中国的地位,并宣布东北籍的短跑及中距离跑选手刘长春和于希渭二人为伪满洲国代表。国人闻之大哗,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政府才不得不同意体育界派出一个仅有几人组成的代表团,除教练宋君复和领队沈嗣良,代表团中仅有刘长春一人是运动员。因旅途劳累,在参加的一百米和二百米预赛中即落选,但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 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 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30个;在全世界污染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我们占了8个。另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领导前不久向新闻界透露,我国环境污染恶化还在加重,仅大气污染每年就损失1100多亿。
这是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清醒、理智的公民,没有理由不为这严酷的现实而焦虑,因为这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来能不能拥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继续生存下去——姑且不论高质量的生存下去——密切联系。然而,仅仅是焦虑或者仅仅寄希望于环保部门的动作,又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从现在起,我们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所处的城市与地区的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我们倡导不用、少用塑料袋。使用布袋子、菜蓝子既是我们北京市民的以往的良好习惯,也是当前保护环境的需要”。这是前不久北京市市长在一封致市民的公开信中发出的声音。这之前,我们从郑州、上海等地,也曾听到过这种声音。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广泛使用,而其自然降解的时间在200年以上。“白色污染”正是构成目前城市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少用、不用塑料袋,尽管会令我们不及从前那么“方便”,但这却是我们在为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做也完全能做到的。
就从现在起,从我们自身诸如少用、不用塑料袋,将垃圾分类等生活小事做起吧!“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无助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反之,人人动手,在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努力去做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的,才有可能为我们自已赢得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的生存空间。

臭氧层小知识(一)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对生物有很强的杀伤力。幸运的是,距地球表面 25 — 50 公里处有一臭氧层。臭氧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三个氧原子(O3)结合在一起的蓝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尽管臭氧层在地球表面并不太厚,若在气温 0℃ 时,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 3 毫米左右,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出的 99% 的紫外线。就像地球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使地球上的万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是地球的“保护伞”。 1985 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 10 — 15 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 30%,有近 95% 的臭氧被破坏。从地面上观测,高空的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像是形成一个“洞”,直径达上千公里,“臭氧洞”由此而得名。卫星观测表明,此洞覆盖面积有时比美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到 1998 年臭氧空洞面积比 1997 年增大约 15%,几乎相当于三个澳大利亚大。前不久,日本环境厅发表的一项报告称,1998 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已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为 2720 万平方公里,比南极大陆还大约 1 倍。 美、日、英、俄等国家联合观测发现,近年来,北极上空臭氧层也减少了 20%。在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中国大气物理及气象学者的观测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 10 年 2.7% 的速度减少。根据全球总臭氧观测的结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 — 1991 年总臭氧每 10 年间就减少 1% — 5%。 自 30 年代以来,氟氯碳被广泛用作冰箱、冷冻机。空调等设备的制冷剂,聚氨醋泡沫和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中的发泡剂,气雾剂制品中的推进剂,电子线路板、精密金属零部件等的清洗剂及烟丝的膨胀剂等。哈龙则主要用作灭火器中的灭火剂。上述化学物质非常稳定,排到大气中可存留数一年,甚至 100 年左右,因此最终会破坏臭氧层。 关闭窗口
臭氧层小知识(二)
大气平流层中距地面 20-40 公里的范围内有一圈特殊的大气层,这一层大气中臭氧含量特别高。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 0.3ppm,而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 10ppm,高空大气层中 90% 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叫它臭氧层。 臭氧层在保护地球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对于太阳光中与生物无害的可见光和 A 段紫外线,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让它们到达地面杀菌消毒,又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说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无缝天衣。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

酸雨的危害 (一)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
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酸雨的危害(二)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 酸雨对森林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顾拜旦,法国著名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1863年1月1日生。他的杰出成就主要在学生教育方面和社会竞技运动方面。

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学业过劳”,提出“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叫孩子们游戏”。1889年5月,他利用万国博览会召开体育会议和学生运动会。189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之后于1894年6月成立了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他倡导的奥林匹克精
世界奥运史上的第一
第一次古代奥运会始自公元前766年,当时,在希腊雅典的奥林匹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典,藉以"传达诸神的和平旨意",消除内争外战。以后每隔四年举行一次。直到公元394年终止。
第一个提议恢复举行奥运会的人,是德国的"体育之父"顾茨-姆茨。他于1793年提出建议,但未能得到社会的响应。
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希腊诗人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
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由现代奥运会创始人法国的顾拜旦制订。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在希腊雅典开幕,13个国家和地区的285名运动员参加41个项目的角逐。
第一个现代奥运会马拉松跑冠军是希腊一位叫斯皮里东•路易斯的牧羊人。
第一个现代奥运会的冠军是美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詹•布•康诺利。他在1896年4月6日下午以13.71米开创了现代奥运会三级跳远的纪录。
第一个两次举办现代奥运会的城市是法国的巴黎,1900年举办了第2届奥运会;1924年,又举办了第8届奥运会。
第一次有女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是1900年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女运动员总数达到11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突破了希腊人设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不允许女性参加奥运会的的禁锢。
第一次有五大洲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是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
第一次挂起"五个圆环、五种颜色"奥运会会旗的是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办的第七届奥运会。
第一次进行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的是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
第一次将奥运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是1924年。当时在巴黎举行的为第8届夏季奥运会,在夏蒙尼举行的为第1届冬季奥运会。
第一次建立奥林匹克村的是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在这之前的各届奥运会运动员们都是分散居住。
第一次用电视转播开、闭幕式的是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第一个在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独得4枚金牌的运动员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他在1936年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上,取得了100米、200米、跳远和4×100米接力赛的4枚金牌。
第一个在奥运会田径比赛中独得4枚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荷兰的弗兰西娜•布拉克尔斯-科恩。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1948年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了100米、200米、80米栏和4×100米接力赛的4枚金牌。
第一个获得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的非洲人是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比基拉。他在1960年罗马举办的第17届奥运会上以2小时15分16秒夺得金牌。他也是第一个光着脚跑完马拉松全程的运动员。
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城市是日本的东京,1964年在这里举行了第18届奥运会。
第一个在奥运会独得7枚金牌的运动员是美国的马克•施皮茨。他在1972年慕尼黑第20届奥运会上,夺得100米、200米自由泳,100米、200米蝶泳,4×100米、4×200米自由泳,4×100米混合泳的7枚金牌。
第一个由私人承办奥运会的是美国的尤伯罗斯, 这届于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是第一次没有得到政府资助的民办奥运会。
第一个现代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是美国的贝诺瓦•塞缪尔森,这是她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的。
第一个获得奥运会男子马拉松冠军的亚洲人是日本的龟亭存。
神传遍了全球。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1、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2、仁爱及物、慈悲为怀

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4、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5、赞化天地、道法自然

6、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 (王阳明)

7、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 子)

8、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庄 子)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10、敬畏自然、崇尚自然

11、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12、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共享大自然)

1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14、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1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7、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

18、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

19、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李清照 )

20 、慢慢地走、欣赏 啊!

21、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22、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白居易)

23、钓而不网、 弋不射宿 (孙 子)

24、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25、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26、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甘 地)

27、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细节做起

28、人类若不能与其它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9、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30、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台湾森林公园环保广告)

31、“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32、过犹不及,凡事勿过渡。知足常乐

33、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4、建设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文明

35、让我们亲近绿色,一路同行!
用我们的心来关爱大自然吧!

社 会 类

1、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建设环保绿色家园
2、建环保模范城市 创美好幸福生活
3、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4、创模你我他 实惠在大家
5、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 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6、保护一片绿地 撑起一片蓝天
7、让天空永远湛蓝 让绿荫拥护家园
8、保护环境 功盖千秋 破坏环境 祸及千古
9、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10、提高环保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11、污染环境千夫指 保护环境万人颂
12、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学 校 类

1、大手小手齐动手 共创环保模范城
2、争做环保小卫士 共建环保模范城
3、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
4、青草绿树你我他 咱们同住一家
5、创建绿色学校 美化学习环境

企 业 类

1、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企业效益
2、点滴做起 清洁生产
3、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学资源观
4、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5、节约和保护资源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肆』 科技发明有哪些

纳米技术的出现,为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拓展了广阔空间,这无疑又版是一次新技术的革命。将纳权米技术应用到材料领域,具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点。防雾的风挡玻璃,自清洁的纳米布等都已经相继投入使用,测实验中心的检测表明:该产品让临界摩擦变滑动为滚动,使产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北京大学留美博士李正孝教授研发的纳米燃油添加剂已于三年前实现了产业化,该产品以添加经过液相纳米组装技术处理过的纳米尺度水颗粒为特征,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变了燃油的燃烧过程,经过数百万吨的燃油大规模使用,节油率达到10-20%。北京博纳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产品——BONUS纳米燃油添加剂,该产品在万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经过国家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检测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等机构的检测表明,该产品能大幅度节能和降低尾气有害物质排放,特别是对已成为环保焦点的氮氧化物的尾气排放,有独到的净化作用。另外,该公司最近推出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学院的台架检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油料及油料装备检减磨证明,缸压增加、动力提高、节能环保。

『伍』 为什么要发展科技来保护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发展环保产业.要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陆』 什么科技发明既方便了人们又保护了环境

太阳能的利用.既减少了其他能源的消耗,又便利了人类的生活.

『柒』 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科技作文

借鉴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保护环境上并不十分重视.
为了能让我们的环境优美,不受到伤害.有许多老人来打扫大街,绿化草坪.他们每天早出完归,为了祖国的绿化环境不惜一切代价。但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偏偏还要去破坏,我们一定要为不爱护环境的人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早一日改掉恶习。
在我们上学的路上,也有许队多同学乱丢废弃物。比如说:有的同学把小吃袋扔在校门口外,还有的同学把叠好的纸飞机随意乱扔,甚至顺着墙扔进学校.他们的这些行为不但一次又一地影响着学校,还给每天早晨做值日的同学带来了很大麻烦。
在校会上,老师一次又一次叮嘱、说服,但有些同学并不听劝,而是继续破坏环境,缩短地球的寿命。
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2—6年级同学到采俸公园的草坪上捡白色垃圾。在出发之前,我心里想,平常到采风公园玩的时候,觉得那里比较干净。今天去捡白色垃圾,应该很少,捡起来一定很轻松吧。

但当我走道那里,低头一看的时候,却把我惊呆了。地上有许多垃圾。废纸、烟头、塑料袋等。这些到处都是,一块绿色的草坪,在游人的破坏下成了一片环境污染地,这是多么严重的环境问题。

面对这块草坪,使我们愤怒不已,努力去消除那些垃圾。经过我们100分钟的劳动,草坪终于恢复到了最初的美丽,名花齐葩争芳斗艳。我们不禁感叹:原来地球也是很美的呀!

『捌』 关于美国即在发展科技有保护环境的事例

虽然经济危机结束但经济仍旧缓慢增长。尽管每个月都有新的就业机会,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上百万美国人处于失业状态。因此相较于保护环境,大多数人更关心如何养家糊口。近两年来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阅读全文

与保护环境科技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