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dmax怎么创建动物骨骼比较容易
max里面自带的CAT插件创建动物骨骼很方便,
❷ 3dmax怎样制作多足动物骨骼
骨骼就按照模型的结构来创建,剩下的就是最难的绑定部分,首先想好蜘蛛能做什么样的运动,然后依据它的运动规律创建ik解算器,最后创建各种约束控制器。虽然说得这么简短,但是其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❸ 如何制作动物骨骼标本
步骤一:剥皮、去内脏:用剪刀剪开腹部皮肤,注意不要剪坏剑胸软骨。然后向两侧剪开,分别向前后四肢各方向拉下皮肤,要小心不要拉断指、趾骨。剪开体壁,取出全部内脏。
步骤二:剔除肌肉:将体壁及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按顺序逐步剔除。
步骤三:腐蚀及脱脂:把骨骼浸泡在0.5%~0.8%氢氧化钠溶液中1~3天,去除一些难以除去的肌肉,脱去骨骼中的油脂。在浸泡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以防骨骼脱散。后取出在清水中漂洗干净。
步骤四:漂白:用0.5%~1%的过氧化氢漂白30min,或用1%~3%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3天。浸泡时间应灵活掌握,主要看骨骼是否已变白,变白后马上捞出,否则,骨面会被腐蚀而变得粗糙,失去骨骼的光泽。捞出的骨骼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步骤五:整形和装架:取一块泡沫塑料板,将骨骼放在上面。整形时,把躯体和四肢的姿态整理好并按骨骼相应的位置用大头针固定,以免在干燥过程中变形。离散的骨骼可用乳胶将其粘连起来。
两块上肩胛骨应附着在第二、三椎骨横突的两侧,头部略抬起呈倾斜状,前肢的腕骨和后肢的趾骨可用乳胶粘在泡沫板上。骨骼标本制成后,最好装入标本盒中保存。
(3)动物骨骼再创造扩展阅读:
①剥皮、去内脏时要小心不要拉断指、趾骨。
②剔除肌肉时要注意:不要将各关节 间相连的韧带破坏掉。
两侧前肢带骨与脊柱间无韧带相连,可把左、右上肩胛骨的肌肉从第2、3脊椎骨横突上剥离,左右前肢与肩带之间不要分开,仍借助韧带保持相连。
应保留四肢指趾骨关节的完整性。
剔除荐椎椎骨横突与髂骨相关节处肌肉时应保留些肌肉和韧带,避免中轴骨与腰带的脱离。
③骨骼标本要防止震动和撞散,用后盖好。受潮脱胶,关节容易掉落。阳光久射要发黄变色。骨骼断裂或脱落时,可用聚醋酸乙烯胶帖(用线固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标本
❹ 动物骨骼系统的进化趋势
先形成脊柱,头骨,然后四肢内合
❺ 动物的骨骼系统有哪些构造
动物的骨骼系统:人和脊椎动物器官系统之一。包括骨和软骨两部分,借韧带连接,构成骨骼系统。按其所在部位,分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前者包括颅(头)骨和躯干骨;后者包括肩带、腰带和四肢骨。骨骼系统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供肌肉附着,作运动的杠杆等作用。骨是钙和磷的储存场所。骨髓腔在成体动物的身体中还能制造血细胞。
肌肉系统是一个通过其本身能收缩的特性使动物机体进行各种动作的系统。脊椎动物的肌肉系统大体可分为体肌和脏肌两类。体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肌肉块,分布于皮肤下层躯干部的一定位置,附着在骨骼上,受运动神经的支配。脏肌是平滑肌,形成内脏器官的肌肉部分,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不能随意运动。心脏的肌肉,虽在组织学上与一般的平滑肌不同,但因心脏属于内脏,所以心肌也可列入脏肌的范畴。
❻ 求一些动物骨骼的结构图
http://www.tzbb.net/com/zhenyibb/shop.php?catid=0&key=&nowmenuid=3658&cpath=&page=2
http://pic.aigou.com/upload/bbs/2006/04/14/54913820.gif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9%C7%F7%C0%BD%E1%B9%B9&in=17&cl=2&cm=1&sc=0&lm=-1&pn=16&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9%C7%F7%C0%BD%E1%B9%B9&in=32&cl=2&cm=1&sc=0&lm=-1&pn=31&rn=1
❼ 动物的骨骼承受能力为什么远超过人类
为了让自己“动起来”,动物们可谓使劲浑身解数,爬走跑跳不一而足,背后的物理和生理结构,让人惊叹,自然界远不止人类骨骼清奇啊!
红大袋鼠(Macropus rufus)
袋鼠若想提速,不需要消耗更多卡路里,因为它富有弹性的跟腱可以在每一次弹跳间储存和释放能量。
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
如果两个手掌抓握点离的很近,白掌长臂猿就能像钟摆那样从一个点荡至另一个点,我们将这个动作称之为臂力摆荡。在高速移动时,它们会有一小段时间松开双手,完全悬浮在两个支撑物之间。
运动原理
动物通过改变四肢接触地面的顺序、时间和频率来改变步态。大幅移动时,陆地动物的四肢以全速推动身体前进,然后复位,在恢复平衡后迎接下一步。
无足运动
蛇类运动更有技术性。利用肌肉、皮肤和灵活的身体,蛇类就能减少摩擦以适应松散、平坦的地面,柔软身体上分布的接触点还能用来抵消行进路上的碰撞。
侧行式
在松软的沙地上,头部先抬起向一侧移动到位,然后身体跟随着蛇头的方向窜移;
蜿蜒式
最常见的蛇形移动方式,身体跟随头部沿着单一的波浪形路径行进;
风琴式
蛇类进行攀爬时所运用的行走方式。身体分节地往左右两边紧紧折叠挤压,形成紧迫屈折的曲线,再运用全身肌肉尽力往前方伸延,从而推动整体向前;
直蠕式
依靠连续不断的“隆起、伸前”动作,达成向前蠕动的效果。
多足运动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都会将身体重量分散在多条腿上,以减轻每条腿的负担。它们移动要格外注意协调,甚至改变腿的长度,避免被自己的脚绊倒。
大西洋幽灵蟹(Ocypode quadrata)
横着跑的的幽灵蟹在躲避威胁时经常停下来,以减缓乳酸的累积,让它们在跑不动前走得更远。
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行走时从较长的后腿开始移动,以防止走路时多条腿之间缠绕。它们每一步的跨度都能超过身体的总长度。
稳步行者
有多条腿“闲置”的生物,如蚂蚁或蟹类,经常使用交替步态行走,每次仅使用一半的腿,其余的保持触地状态。
❽ 动物骨骼是什么材料
骨骼是材料么?不是材料吧
材料定义: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❾ 动物的骨骼是怎么进化形成的
古生物学家熟知的、首次发现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化石距今5.7亿年前,它们都是没有硬骨骼的软躯体动物。已知最早的具有硬的外骨骼(外壳)的动物化石是寒武系最底部的所谓“小壳化石”,它们是一些小到只有几毫米长的锥形的或异形的小管,其矿物成分是碳酸盐或磷酸盐,这可以说是动物最早的骨骼化。
令人惊奇的是,寒武纪初始蓝菌和其他一些藻类也出现了钙化现象。动物与植物几乎同时骨骼化(钙化)这一现象引起古生物学和沉积学家们的兴趣,并引起一场关于骨骼化原因的讨论与争论。多数古生物学和沉积学家都认为,新元古代海水化学的变化促进了骨骼的进化产生。例如英国沉积学家Riding认为,在元古宙末到寒武纪之初,海水中镁-钙比值m(Mg)/m(Ca)下降,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减少、方解石增多,这种变化与钙化的蓝菌出现相关。同时元古宙末海水中磷酸盐丰富,这和一些磷酸盐的小壳动物化石的出现有关。但俄国学者分析了元古宙末(文德期)到早古生代的碳酸盐时发现,镁与钙的比值并没有大的变化。另一方面,美国学者Grotzinger(1989)认为元古宙末海水钙的含量下降,海水的钙离子从早元古代的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逐渐下降到新元古代晚期和寒武纪初期的低于饱和点的状态。因此,骨骼化的原因可能不在海水化学环境,而与生物本身有关。
❿ 动物骨骼怎么做成标本
骨头上粘着肉(是熟的),除不干净,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干净,收藏起来。
可以把骨头放到有蚂蚁或者面包虫的地方,让虫子帮你把细微处的肉清除干净。
要用到什么药水浸泡么?
还有用牙膏刷,
晒太阳有什么用么?
处理好的骨头用汽油浸泡脱脂(防火!);用双氧水(教学仪器店或药店有售)漂白。太阳紫外线对骨骼有漂白作用,只是所需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