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的拼音读法是谁发明的

中国的拼音读法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09 16:26:30

㈠ 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谁

汉语拼音是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制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㈡ 中国的注音符号是谁发明的

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后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相对於汉语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中国大陆地区1950年代以后,汉语拼音被广泛推广,一般人使用拼音拼读汉字,但是在常用语言工具书中标注汉字读音仍旧拼音和注音同时使用。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汉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由於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所以在台湾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在2000年前后,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目录 [隐藏]
1 写法
2 读法
2.1 单音
2.2 连音
3 语调
4 符号来源
5 外部链接

[编辑]写法
直式 注

ㄨˋ





ㄨˊ


ㄠˋ
横式
ㄓㄨˋ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注音符号

[编辑]读法
【】表示与其他声母或韵母连用时之发音
[编辑]单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1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ㄅ b b p 八 (ㄅㄚ, ba)
ㄆ p p p' 杷 (ㄆㄚˊ, pa)
ㄇ m m m 马 (ㄇㄚˇ, ma)
ㄈ f f f 法 (ㄈㄚˋ, fa)
ㄉ d d t 地 (ㄉㄧˋ, di)
ㄊ t t t' 提 (ㄊㄧˊ, ti)
ㄋ n n n 你 (ㄋㄧˇ, ni)
ㄌ l l l 利 (ㄌㄧˋ, li)
ㄍ g g k 告 (ㄍㄠˋ, gao)
ㄎ k k k' 考 (ㄎㄠˇ, kao)
ㄏ h h h 好 (ㄏㄠˇ, hao)
ㄐ jij ch 叫 (ㄐㄧㄠˋ, jiao)
ㄑ ciq ch' 巧 (ㄑㄧㄠˇ, ciao)
ㄒ six hs 小 (ㄒㄧㄠˇ, siao)
ㄓ jhih 【jh】 【zh】 chih 【ch】 主 (ㄓㄨˇ, jhu)
ㄔ chih 【ch】 chi 【ch】 ch'ih 【ch'】 出 (ㄔㄨ, chu)
ㄕ shih 【sh】 shi 【sh】 shih 【sh】 束 (ㄕㄨˋ, shu)
ㄖ rih 【r】 ri 【r】 jih 【j】 入 (ㄖㄨˋ, ru)
ㄗ zih 【z】 zi 【z】 tz 【tz/ts】 在 (ㄗㄞˋ, zai)
ㄘ cih 【c】 ci 【c】 tz'ŭ 【tz'/ts'】 才 (ㄘㄞˊ, cai)
ㄙ sih 【s】 si 【s】 ssŭ 【s】 塞 (ㄙㄞ, sai)
ㄧ yi 【i】 yi 【i】 yi 【i】 逆 (ㄋㄧˋ, ni)
ㄨ wu 【u】 wu 【u】 wu 【u】 努 (ㄋㄨˇ, nu)
ㄩ yu 【u】 yu 【ü】 yu 【u】 女 (ㄋㄩˇ, nyu)
ㄚ a a a 大 (ㄉㄚˋ, da)
ㄛ o o o 多 (ㄉㄨㄛ, o)
ㄜ e e e 得 (ㄉㄜˊ, de)
ㄝ e ê eh 爹 (ㄉㄧㄝ, die)
ㄞ ai ai ai 晒 (ㄕㄞˋ, shai)
ㄟ ei ei ei 谁 (ㄕㄟˊ, shei)
ㄠ ao ao ao 少 (ㄕㄠˇ, shao)
ㄡ ou ou ou 收 (ㄕㄡ, shou)
ㄢ an an an 山 (ㄕㄢ, shan)
ㄣ en en en 申 (ㄕㄣ, shen)
ㄤ ang angang 上 (ㄕㄤˋ, shang)
ㄥ eng engeng 生 (ㄕㄥ, sheng)
ㄦ er er erh 而 (ㄦˊ, er)
[编辑]连音
注音与各发音法比较 2 注音通用拼音汉语拼音威妥拼音范例(注音与通用)
ㄧㄚ ya 【ia】 ya 【ia】ya 【ia】 加 (ㄐㄧㄚ, jia)
ㄧㄛ yo yo 【io】 唷 (ㄧㄛ, yo)
ㄧㄝ ye 【ie】 ye 【ie】 yeh 【ieh】 接 (ㄐㄧㄝ, jie)
ㄧㄞ yai yai 【iai】 yai 【iai】 崖 (ㄧㄞˊ, yai)
ㄧㄠ yao 【iao】 yao 【iao】 yao 【iao】 消 (ㄒㄧㄠ, siao)
ㄧㄡ you 【iou】 you 【iu】 yu 【iu】 休 (ㄒㄧㄡ, siou)
ㄧㄢ yan 【ian】 yan 【ian】 yen 【ien】 先 (ㄒㄧㄢ, sian)
ㄧㄣ yin 【in】 yin 【in】 yin 【in】 今 (ㄐㄧㄣ, jin)
ㄧㄤ yang 【iang】 yang 【iang】yang 【iang】 江 (ㄐㄧㄤ, jiang)
ㄧㄥ ying 【ing】 ying 【ing】 ying 【ing】 京 (ㄐㄧㄥ, jing)
ㄨㄚ wa 【ua】 wa 【ua】 wa 【ua】 抓 (ㄓㄨㄚ, jhua)
ㄨㄛ wo 【uo】 wo 【uo】 wo 【uo】 捉 (ㄓㄨㄛ, jhuo)
ㄨㄞ wai 【uai】 wai 【uai】 wai 【uai】 怪 (ㄍㄨㄞˋ, guai)
ㄨㄟ wei 【uei】 wei 【ui】 wei 【ui】 圭 (ㄍㄨㄟ, guei)
ㄨㄢ wan 【uan】 wan 【uan】wan 【uan】 官 (ㄍㄨㄢ, guan)
ㄨㄣ wun 【un】 wen 【un】 wen 【un】 滚 (ㄍㄨㄣˇ, gun)
ㄨㄤ wang 【uang】 wang 【uang】 wang【uang】 壮 (ㄓㄨㄤˋ, jhuang)
ㄨㄥ wong 【ong】 weng 【ong】 weng 【ong】 中 (ㄓㄨㄥ, jhong)
ㄩㄝ yue yue 【ue】yueh 【ueh】 却 (ㄑㄩㄝˋ, cyue)
ㄩㄢ yuan yuan 【uan】 yuan 【uan】 犬 (ㄑㄩㄢˇ, cyuan)
ㄩㄣ yun yun 【un】 yun 【un】 群 (ㄑㄩㄣˊ, cyun)
ㄩㄥ yong yong 【iong】 yung 【iung】 穹 (ㄑㄩㄥˊ, cyong)
[编辑]语调
注音声调有五种:
第一声,(阴平,不标调);
第二声,(阳平,标为「ˊ」);
第三声,(上声,标为「ˇ」);
第四声,(去声,标为「ˋ」);
第五声,(轻声,标为「·」)。

[编辑]符号来源
注音符号的来源并没有正式的文告,但通常是以古文或象形文字的片段修改而成的。采用表声字的原始古字来代表,其因笔划最少。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符号来源取声切韵
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 取其「ㄅ」声
ㄆ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 取其「ㄆ」声
ㄇ"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 取其「ㄇ」声
ㄈ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 取其「ㄈ」声
ㄉ古之「刀」字,读「ㄉㄠ」 取其「ㄉ」声
ㄊ古之「突」或「凸」,读「ㄊㄨ」 取其「ㄊ」声
ㄋ古之「乃」字,读「ㄋㄞˇ」 取其「ㄋ」声
ㄌ古之「力」字,读「ㄌㄧˋ」 取其「ㄌ」声
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ㄍㄨㄥ」(工) 取其「ㄍ」声
ㄎ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於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 ,读「ㄎㄠˇ」(考) 取其「ㄎ」声
ㄏ古之「ㄏ」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 取其「ㄏ」声
ㄐ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读「ㄐㄧㄡ」 取其「ㄐ」声
ㄑ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 取其「ㄑ」声
ㄒ古之「下」字,读「ㄒㄧㄚˋ」 取其「ㄒ」声
ㄓ古之「之」字,读「ㄓ」 取其「ㄓ」声
ㄔ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彳:左脚的步伐。读「ㄔ」 (吃) 取其「ㄔ」声
ㄕ古之「尸」字,读「ㄕ」 取其「ㄕ」声
ㄖ古之「日」字(象形),读「ㄖ」 取其「ㄖ」声
ㄗ古之「节」字,误读或借作「ㄗ」音。读如(早)之声 取其「ㄗ」声
ㄘ古之「七」字,误读或借作「ㄘ」音。读如(草)之声 取其「ㄘ」声
ㄙ古之「私」字,读「ㄙ」 取其「ㄙ」声
ㄚ古之「ㄚ」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ㄚ」,读「ㄧㄚ」 (押) 取其「ㄚ」韵
ㄛ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 取其「ㄛ」韵
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ㄝ古之「也」字,读「ㄧㄝˇ」 取其「ㄝ」韵
ㄞ古之「亥」字,读「ㄏㄞˋ」 取其「ㄞ」韵
ㄟ「流」也,读「ㄨㄟ」(威) 取其「ㄟ」韵
ㄠ说文解字:「么,小也。」"麼"的本字。小也,细也。读「ㄧㄠ」 取其「ㄠ」韵
ㄡ握於手之象形字,读「ㄧㄡˋ」(又) 取其「ㄡ」韵
ㄢ说文解字:「ㄢ。艸木之华未发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读「ㄏㄢˊ」 取其「ㄢ」韵
ㄣ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读「ㄧㄣˇ」 取其「ㄣ」韵
ㄤ玉篇.尢部:

㈢ 中国汉语拼音字母是谁发明的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专还有1926年的国属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 汉字笔画式
* 拉丁字母式
* 斯拉夫字母式
* 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
* 速记式
* 图案式
* 数字形式
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㈣ 中国的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为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拼音由来 古代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 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 明朝 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 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结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 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金尼阁,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枸特(Nicolas Trigault), 1577年3月3日生于荷兰弗兰德伯爵领地杜埃 (Douai,)。1667年(金氏逝世39年後)法王路易十四攻下该城。1713年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条约正式承认为法兰西属地,在北部省。由于弗兰德伯爵领地为比利时地区,金尼阁本人也自称比利时人,故部分文献记载表明他是比利时籍。其实,他可被称为法国人、比利时人或荷兰人。 1594年11月9日金尼阁入耶稣会。1607年由里斯本启程到印度果阿(Goa),万历卅八年(1610)抵达澳门。利玛窦逝世后不久金尼阁抵达北京,发现了他的札记,从而着手整理。万历四十年(1612),金尼阁神父奉命回罗马向教宗保禄(保罗)五世(Paulus V, 1605-1621)汇报教务。他为了筹备此次返欧报告走遍中国大江南北调查当地教务。返回欧洲后,为了引起西方的关注,他身着中式服装出入于公共场合,以感人肺腑的演讲宣传利玛窦和其他在华传教士们的功绩,并投入极大的热情著书立论。由于他的积极活动,西方当时掀起了“中国热”。大批欧洲年轻传教士申请赴华,其中德学兼备者后来在中国朝廷内担任显赫职务。万历四十八年(1620)金尼阁与22位出耶稣会士,偕同教宗赠书7000余部再次前往中国。航程中由于船舱内瘟疫传染,海上风暴及海盗侵袭,这22位传教士丧亡过半。船只抵达澳门时仅幸存5人,其中有瑞士人邓玉函(Jean Terrenz,1576-1630,出生地今属德国)和德国人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2-1666)。前者在入耶稣会以前就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文学家,他和意大利物理学、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是当时欧洲科学院院士。后者继邓玉函之后管理明代历局,担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台长)。汤若望曾任康熙帝的老师。清世祖顺治(1644-1662)常邀汤氏入宫咨询,称呼他为“玛法”,即满人对长辈的尊称。金尼阁第二次来华后,先在南昌、杭州、开封、太原、西安等地传教。后在绛州、西安和杭州等地翻译印制中西书籍。1628年出席商讨天主教的术语问题的嘉定会议,他极力维护利玛窦“补儒易佛”的传教方针。金尼阁的主要著作包括:《推历年瞻礼法》1卷,介绍天主教的节庆日历的推算方法。1625年印于西安。《宗徒祷文》赞颂每位圣徒的40>文,收入天主教徒经常颂念的祈祷书《圣教日课》。《况义》,一名《意拾喻言》,即《伊索寓言》。1625年印于西安。《利玛窦中国札记》,原名《基督教远征中华帝国史》 (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 Suscepta ab Societate Iesu),利玛窦著,金尼阁编。介绍天主教会明末来华史,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是研究明末天主概况的第一手资料。《西儒耳目资》,西文名“汉字西语拼音词典”,最早的汉字拉丁字母注音书籍之一。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编辑曾参考此书。金尼阁1628年11月14日逝世于浙江,葬于大方井传教士公墓。

㈤ 中国的拼音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那人是谁

卢戆章(1854-1928)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一目了然初阶》,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㈥ 中国的拼音是谁发明的

【主回答】

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6)中国的拼音读法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欲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㈦ 中国的汉字是谁发明的拼音和读音都是谁想的

汉字发明者: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汉语拼音: 它的发明者是一个外国人。 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 如“东”(都笼切)。 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 公元1610年, 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 他是个中国通。 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 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 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 并在他们的帮助下, 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 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㈧ 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谁

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周有光。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版,起先“周有光”是权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晶报》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㈨ 汉语拼音是被谁发明出来的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

[B]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B]1931年9月26日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B]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B]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B]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B]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B]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B]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B]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B]”(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汉字拼音化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国的学者中,还有一些公开主张“双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提出首先在计算机通信中实行“文字双轨制”,认为文字书写方式的改革应该先从信息科学做起来。 政府对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并不干涉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和研究“拼音化”问题。我国政府这样宽松的政策,为“双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于双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就产生了,后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关心这个问题。郭沫若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样。”

茅盾说得更明白,他说:“我希望,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汉字写得快。如果可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机。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我并不幻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废除汉字(方块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内或在百年之后还要用汉字,让我们的子孙的一代能用‘两条腿走路’又有什么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个时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们大约也没有使用过微型计算机,更没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去访问互联网的网络、在网络上自由地漫游,但是,他们当时就已经慧眼独具地看到了双文制的好处,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一定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在计算机通信中首先实行双文制的建议。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条规定,学好汉语拼音,用好汉语拼音,让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汉语拼音化进程急刹车

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

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指出:“关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标准。它的制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公布之后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案,我们应当努力推行,而不应当另起炉灶;要想用其它方案来取代,事实上难于办到。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今后要继续加强拼音教学,逐步扩大《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并研究、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如汉语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词的区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标准,汉语拼音技术应用中的标调法等。”

刘导生的报告完全没有提毛泽东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谈到扩大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

阅读全文

与中国的拼音读法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